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双肩失平衡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松 邹璇 +10 位作者 潘志敏 庞龙 谢世明 戴闽 韩智敏 张斌 黄江 段平国 刘家明 松本守雄 曹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接受胸椎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术术后双肩失平衡的风险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168例接受胸椎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术的Lenke 2型AIS患者术前、术后即... 目的:探讨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接受胸椎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术术后双肩失平衡的风险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168例接受胸椎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术的Lenke 2型AIS患者术前、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影像学双肩高度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胸1椎体(T1)倾斜角、上胸弯(proximal thoracic,PT)Cobb角、主胸弯(main thoracic,MT)Cobb角、代偿性腰弯(compensatory lumbar curve,CL)Cobb角、主胸弯顶椎旋转度(the apical translation of the main thoracic curve,AVT)、术前各弯的柔韧性、术后各弯矫正率等影像学参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Lenke 2型AIS患者术后双肩失平衡的风险因素。结果:168例患者中,28例(16.7%)患者末次随访时出现术后双肩失平衡;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术后双肩失平衡组其术前MT Cobb角明显大于术后双肩平衡组术前MT Cobb角;术后双肩失平衡组术后即刻RSH,末次随访时T1倾斜角、CA、RSH均明显大于术后双肩平衡组;此外,独立样本t检验还显示,2组患者间下端固定椎(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远侧端椎(end vertebra,EV)、中位椎(neutral vertebra,NV)、颈7铅垂线所触及的最远端椎体(last vertebra that CSVL touches,LTV)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站立位MT Cobb角度数(OR=1.112,95%CI=1.017~1.088,P=0.010)、LIV-LTV值(OR=2.635,95%CI=1.363~9.442,P=0.012)与术后双肩失平衡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提示Lenke 2型AIS患者前大MT Cobb角与大LIV-LTV差值对Lenke 2型AIS患者术后双肩失平衡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KE 2型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双肩平衡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主动脉位置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冠宇 田伟 +1 位作者 刘波 松本守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4-689,共6页
目的:评价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手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年主动脉相对于脊柱的空间位置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手术的22例右胸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通过三维重... 目的:评价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手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年主动脉相对于脊柱的空间位置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手术的22例右胸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通过三维重建CT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主动脉位置和顶椎旋转畸形情况,测量参数包括主动脉-椎体距离、主动脉-椎体角、主动脉-椎管距离、左侧椎弓根螺钉长度和顶椎旋转角。通过X线片测量胸主弯的Cobb角和胸椎后凸角。结果:术前主胸弯Cobb角为57.5°±9.8°,术后1周矫正至13.6°±6.5°,术后2年时为16.2°±6.8°;主胸弯Cobb角矫正率术后1周时为77.5%,术后2年时为73.3%。术前顶椎轴面旋转角为29.4°±9.3°,术后1周矫正至14.6°±6.9°,术后2年时为17.4°±6.8°;顶椎旋转畸形的矫正率术后1周时为49.5%,术后2年时为39.7%。主动脉-椎体距离在T6~T11节段术前显著大于术后1周(P<0.05);在T7~T9节段术后2年显著大于术后1周(P<0.05)。主动脉-椎体角在T5~T11节段术前显著大于术后1周(P<0.05);在T7~T10节段术后2年显著大于术后1周(P<0.05)。主动脉-椎管距离在T7~T11节段术前显著小于术后1周(P<0.05);在T6~T10节段术后2年显著小于术后1周(P<0.05)。结论:右胸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术后主动脉相对于脊柱的位置较术前向前内侧移位,术后2年较术后向后外侧移位。在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中应该避免椎弓根螺钉穿出椎体前皮质或者椎弓根外侧皮质而导致主动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主动脉 椎弓根 螺钉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