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车间解决方案在中航工业庆安集团的实施 被引量:3
1
作者 肖纯凯 《航空制造技术》 2009年第7期53-55,共3页
随着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DNC技术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外延。DNC已不仅仅是一种自动传输方法,而逐渐演变成一种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平台。网络DNC系统能够进行数控车间的工况采集,实时监控... 随着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DNC技术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外延。DNC已不仅仅是一种自动传输方法,而逐渐演变成一种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平台。网络DNC系统能够进行数控车间的工况采集,实时监控,还可以与其他信息化系统,如MES、PDM、MRPII或ERP进行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车间 数字化 全生命周期管理 DNC技术 DNC系统 工业 数控加工程序 网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盘压缩机气缸分布圆半径优化设计
2
作者 王强 李鹏飞 +3 位作者 杜鑫 王素金 高秀峰 李云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了改善无油润滑摆盘压缩机的活塞环偏磨现象,针对两类典型防自转结构下的摆盘压缩机,构建摆盘处球铰及连杆的运动模型,并以周期运动内连杆平均倾角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气缸分布圆半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在锥齿轮... 为了改善无油润滑摆盘压缩机的活塞环偏磨现象,针对两类典型防自转结构下的摆盘压缩机,构建摆盘处球铰及连杆的运动模型,并以周期运动内连杆平均倾角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气缸分布圆半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在锥齿轮防自转结构下,各相位气缸对应的最优分布圆半径相同;在滚子直导槽防自转结构下,各相位气缸对应的最优分布圆半径不同,但可采用均值作为统一的分布圆半径,对各相位连杆平均倾角的影响很小,低于5‰;当摆盘倾角在25°以内时,在两类防自转结构下摆盘压缩机的最优气缸分布圆半径设计值几乎相同。将本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多种现有摆盘机构,连杆平均倾角降低约为21.4%~28.6%,活塞侧向力峰值降低约为19.5%~49.6%。本优化设计方法可有效改善活塞环偏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盘压缩机 无油润滑 活塞环偏磨 气缸分布圆 运动学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作动部件表面复合PTFE硬氧膜层减摩抗磨性能
3
作者 胡波 任俊辉 +3 位作者 石晓飞 白常宁 强力 张俊彦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9,共12页
铝合金材料比强度高、易于加工,但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其表面经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后具有耐磨、绝缘及耐腐蚀性等,广泛应用于航空作动系统。然而,硬质阳极氧化膜层(硬氧膜层)存在孔隙率大、表面粗糙度及摩擦因数高等问题,易加剧摩擦配副... 铝合金材料比强度高、易于加工,但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其表面经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后具有耐磨、绝缘及耐腐蚀性等,广泛应用于航空作动系统。然而,硬质阳极氧化膜层(硬氧膜层)存在孔隙率大、表面粗糙度及摩擦因数高等问题,易加剧摩擦配副磨损而泄漏,严重制约其实际服役。为了改善铝合金硬质阳极化膜层表面粗糙度,提升其减摩性能以满足新一代航空作动部件对减重及高机动性的服役需求,利用原位合成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复合PTFE硬氧膜层,研究表面粗糙度对其表面复合PTFE硬氧膜层和传统硬氧膜层不同配副方式下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并对复合PTFE硬氧膜层耐磨性能进行工程化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PTTE硬氧膜层较传统硬氧涂层更加致密,且硬度更高;其摩擦因数(0.08)较传统硬氧涂层(0.14)降低约40%,磨损量则降低2个数量级;在产品功能性试验中未发现脱落,磨损量小,能够满足产品性能需求;在产品实际使用中具有自抛光效应,这更有利于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及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出一种更有利于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大幅降低成本的复合硬氧膜层工艺,并在产品功能性试验中得到检验,在工程化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作动部件 复合PTFE硬质阳极化膜层 摩擦学性能 工程化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跨工况在线刀具磨损预测
4
作者 王一帆 孙江 +2 位作者 杨恒 杨旭 高洁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随着深度学习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精确可靠的刀具剩余寿命预测,可以有效地提高刀具的利用率,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加工可靠性并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传统的刀具磨损预测通常是在相同工况下进行,致使在工况变化后预测精度较差。针对加... 随着深度学习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精确可靠的刀具剩余寿命预测,可以有效地提高刀具的利用率,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加工可靠性并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传统的刀具磨损预测通常是在相同工况下进行,致使在工况变化后预测精度较差。针对加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出了一种用于跨工况进行刀具磨损状态预测的方法,以实现跨工况条件下精准预测刀具磨损量。针对刀具多传感器数据提出了一种提取原始数据特征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以高效、精准提取刀具数据特征,进而使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训练得到具有强泛化能力的模型。最后通过共享的参数信息在新工况的下游任务中进行预测。实验中以IEEE PHM 2010挑战数据集为源数据集,以UC Berkeley Milling数据集为目标数据集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跨工况条件下能够实现精准刀具磨损预测,证实了方法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刀具 刀具磨损预测 深度学习 智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磨合的变角减速器齿面形貌模拟及振动特性分析
5
作者 高云龙 张涛 +2 位作者 崔宇飞 胡潇童 董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173,共8页
为研究磨合对变角减速器齿面形貌及振动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结构函数法计算磨合后齿面的分形参数,并结合分形理论与齿轮渐开线方程,模拟实际粗糙齿面的形貌特征;其次,建立了一个包含16自由度的弯-扭-轴耦合的锥齿轮-转子-轴承动力学模... 为研究磨合对变角减速器齿面形貌及振动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结构函数法计算磨合后齿面的分形参数,并结合分形理论与齿轮渐开线方程,模拟实际粗糙齿面的形貌特征;其次,建立了一个包含16自由度的弯-扭-轴耦合的锥齿轮-转子-轴承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齿面形貌、时变啮合刚度等因素;再次,通过势能法结合微凸体分布函数计算时变啮合刚度,分析磨合前后刚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分形函数构造齿轮粗糙啮合间隙;最后,采用龙格-库塔(Runge-Kuta)数值积分法求解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对比磨合前后系统的振动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结构函数法计算的分形参数能够有效模拟变角减速器微观齿面的微观形貌。磨合过程显著改变了齿面形貌,降低了齿面粗糙度和齿轮啮合间隙,同时减少了时变啮合刚度。随着齿面粗糙度的降低,系统啮合频率的幅值明显下降,振动特性得以显著改善。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变角减速器磨合工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函数法 分形理论 锥齿轮-转子-轴承 动力学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对300M钢表面完整性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6
作者 武秋宇 王宁 +2 位作者 曹圣兵 殷广强 朱贤皓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4,共7页
采用相同建模方式建立同时喷射大直径(0.300 mm)和小直径(0.178 mm)弹丸的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和单种弹丸喷丸强化两种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对300M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并与单种弹丸喷丸强化进行对比。结... 采用相同建模方式建立同时喷射大直径(0.300 mm)和小直径(0.178 mm)弹丸的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和单种弹丸喷丸强化两种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了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对300M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并与单种弹丸喷丸强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得到喷丸后300M钢表层的残余应力分布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最大残余应力的相对误差在3.57%,表面粗糙度的相对误差为2.56%,模型较准确。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后300M钢表层存在残余压应力层,随着深度的增加,残余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大直径弹丸覆盖率占比越高,最大残余压应力越大,表面粗糙度越高。复合弹丸喷丸强化后最大残余压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层厚度均大于小直径单种弹丸喷丸后,接近于大直径单种弹丸喷丸后;表面粗糙度大于小直径单种弹丸喷丸后,小于大直径单种弹丸喷丸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弹丸喷丸 有限元方法 残余应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反推作动系统同步特性分析
7
作者 左萌 袁杰 +1 位作者 田杨涛 刘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9,共9页
液压反推作动系统的同步作动是保证反推装置正常展开/收起的关键功能之一。针对节流同步与机械同步两种同步方式,依据其工作原理建立系统同步作动数学模型及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实验边界条件设定仿真参数,... 液压反推作动系统的同步作动是保证反推装置正常展开/收起的关键功能之一。针对节流同步与机械同步两种同步方式,依据其工作原理建立系统同步作动数学模型及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实验边界条件设定仿真参数,研究节流阀开口尺寸、作动器传动比和同步软轴刚度对同步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节流同步和机械同步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系统中节流阀开口尺寸、作动器传动比和同步软轴刚度对系统的影响均具有非线性规律;在相同载荷条件下,机械同步精度比节流同步精度提高68%;仿真模型能够模拟系统运动过程中的同步性变化规律,可作为液压反推作动系统同步性研究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反推作动系统 同步特性 节流同步 机械同步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反推同步作动系统设计与分析
8
作者 袁杰 索红娟 +1 位作者 左萌 赵昊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共9页
反推作动系统用于控制与驱动飞机反推力装置的展开与收起,提高飞机着陆安全性,而作动的同步性直接影响飞机反推力效率和降落安全性。通过分析液压反推作动系统的同步性需求,开展同步作动架构论证,确定液压反推同步作动系统方案,建立相... 反推作动系统用于控制与驱动飞机反推力装置的展开与收起,提高飞机着陆安全性,而作动的同步性直接影响飞机反推力效率和降落安全性。通过分析液压反推作动系统的同步性需求,开展同步作动架构论证,确定液压反推同步作动系统方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AMESim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工作工况、不同步载荷、不同流量控制阀方案对系统位移同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流阀、节流阀同步方案相比,调速阀的流量受系统工况的影响较小,载荷对系统作动同步性影响较小,采用基于恒流量控制的调速阀方案能够实现不同工况下反推力装置的同步展开与收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 反推作动系统 同步作动 不同步载荷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喷口喉道面积控制异常故障分析与改进设计
9
作者 夏鹏 李鹏伟 王松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发动机喷口喉道作动筒用于调节喷口喉道面积大小,实现发动机加力状态控制。针对发动机喷口喉道面积控制异常的故障原因,分析喷管作动系统工作原理,建立故障树,对底事件遂一排查;确定故障是由于活塞头同轴密封环在压力换向时产生倾斜,使... 发动机喷口喉道作动筒用于调节喷口喉道面积大小,实现发动机加力状态控制。针对发动机喷口喉道面积控制异常的故障原因,分析喷管作动系统工作原理,建立故障树,对底事件遂一排查;确定故障是由于活塞头同轴密封环在压力换向时产生倾斜,使作动筒有杆腔、无杆腔窜油内泄漏突增导致。在作动筒活塞头同轴密封环侧面增加导油凹槽,并模拟作动筒有杆腔、无杆腔压力换向的试验条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作动筒活塞头同轴密封环侧面增加导油凹槽后,减少了作动筒压力换向时的内泄漏量,提高了作动筒活塞头密封性,解决了喉道面积控制异常故障,也为后续同类产品改进设计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口喉道面积 作动筒 控制异常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严流量对轴流涡轮轮缘径向封严非定常流动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张晶辉 田杨涛 陶佳欣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0,196,共8页
为了确定最小封严流量,非定常数值研究了封严流量对轴流涡轮径向封严结构封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严流量的增大,盘腔内涡结构数量增加,封严间隙内旋转的入侵及出流结构的强度减弱;内侧轴向封严间隙内的非定常波动增大,直到内侧... 为了确定最小封严流量,非定常数值研究了封严流量对轴流涡轮径向封严结构封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严流量的增大,盘腔内涡结构数量增加,封严间隙内旋转的入侵及出流结构的强度减弱;内侧轴向封严间隙内的非定常波动增大,直到内侧实现完全封严,继续增加封严流量,非定常波动减小。封严间隙内达到最大波动时的封严流量可以认为是实现完全封严的最小封严流量,这为试验条件下判断最小封严流量提供了一种参考准则。设计封严结构时优化封严结构的尺寸、在间隙内引入叠加封严流、封严齿上设计蜂窝结构等,都可以产生较大的非定常波动,以减小最小封严流量,提高封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封严流量 径向封严 轮缘封严机理 非定常数值模拟 涡轮盘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0–T7451高强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与组织性能的相关性
11
作者 许飞 高文强 +2 位作者 刘斌 雷鹏程 闫晓锋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7,76,共9页
高质量的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其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研究这些差异性,采用焊缝背宽比(Rw)来定量表征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基于3 mm厚7050–T7451高强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优化工艺试验,选取3条典型焊缝,研究了不同R... 高质量的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其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研究这些差异性,采用焊缝背宽比(Rw)来定量表征焊缝横截面几何形状。基于3 mm厚7050–T7451高强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优化工艺试验,选取3条典型焊缝,研究了不同Rw与焊接接头宏观成形、微观组织、显微硬度以及拉伸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Rw超过一定阈值时,其正反面熔宽更加均匀,气孔缺陷也得到有效控制。焊缝区的微观组织特征为熔合区附近的细晶层组织、焊缝区大范围的等轴晶组织以及二者之间的柱状树枝晶组织。随着Rw的增加,柱状树枝晶区的宽度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焊缝中心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当Rw≈0.70时,其拉伸性能趋于最佳,平均抗拉强度达到390 MPa,平均断后伸长率约2.9%。拉伸断口呈现出以脆性断裂为主的混合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T7451铝合金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 焊缝背宽比(Rw) 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柱塞倾斜的航空柱塞泵柱塞副润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媛英 曹沁鑫 +2 位作者 王文山 浦海燕 陈伯简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5,共7页
柱塞泵在高速高压下运行时,柱塞和缸体之间常常存在一定倾角,使得柱塞副出现摩擦磨损或柱塞卡滞现象,严重影响其服役寿命。为研究柱塞倾斜对柱塞副润滑及泄漏特性的影响,引入压力流和剪切流影响因子修正间隙流动的雷诺控制方程,建立考... 柱塞泵在高速高压下运行时,柱塞和缸体之间常常存在一定倾角,使得柱塞副出现摩擦磨损或柱塞卡滞现象,严重影响其服役寿命。为研究柱塞倾斜对柱塞副润滑及泄漏特性的影响,引入压力流和剪切流影响因子修正间隙流动的雷诺控制方程,建立考虑柱塞偏斜下的油膜厚度方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柱塞副的润滑及泄漏特性,得到以下结论:柱塞倾角对柱塞副的润滑特性影响极大,柱塞倾斜时的最大油膜压力明显增大,最小油膜厚度明显减小;倾角为0.00015°时,柱塞副内的润滑状态由弹流润滑向混合润滑转变,倾角为0.00025°时最大油膜压力约为无倾斜时的14倍;柱塞倾角对柱塞副的泄漏特性影响不大,随柱塞副的两端压力差增大,单个柱塞副的泄漏比大部分呈近似线性增大的趋势,当接触长度较小时,泄漏量大且变化曲线的斜率较陡;当单边间隙增加到一定值时,泄漏比显著增大。研究结果为航空柱塞泵柱塞副的精确理论设计及核心旋转组件的失稳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副 偏斜 油膜压力 润滑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点蚀耦合的人字齿轮行星轮系时变啮合刚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悦 董皓 +2 位作者 罗永涛 张涛 任冰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7,共7页
为深入研究裂纹-点蚀耦合作用对人字齿轮行星轮系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具有裂纹-点蚀耦合作用影响下的人字齿轮行星轮系时变啮合刚度的计算模型,采用势能法和积分法进行求解。分别研究了内、外啮合副含裂纹-点蚀耦合故障对人字... 为深入研究裂纹-点蚀耦合作用对人字齿轮行星轮系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具有裂纹-点蚀耦合作用影响下的人字齿轮行星轮系时变啮合刚度的计算模型,采用势能法和积分法进行求解。分别研究了内、外啮合副含裂纹-点蚀耦合故障对人字齿轮行星轮系的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星轮系内、外啮合副的时变啮合刚度随着裂纹-点蚀耦合故障程度增加而减小;当裂纹影响区未超过点蚀影响区时,裂纹和点蚀故障共同影响时变啮合刚度;当裂纹影响区超过点蚀影响区时,时变啮合刚度的变化由裂纹故障主导,其值减小量最大;同时,外啮合相对内啮合对裂纹-点蚀耦合故障更敏感。研究结果为人字齿轮行星轮系的动态振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 点蚀 耦合 人字齿轮行星轮系 时变啮合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襟翼阀控伺服作动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廉晚祥 陈旻翔 +3 位作者 关莉 高海 刘文斌 齐婵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由于阀控伺服作动系统存在的非线性因素,传统的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无法准确地反映系统实际情况。为提升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动态响应性能,解决在实际系统试验中出现的动态特性超差问题,对可能引起的因素及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重点... 由于阀控伺服作动系统存在的非线性因素,传统的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无法准确地反映系统实际情况。为提升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动态响应性能,解决在实际系统试验中出现的动态特性超差问题,对可能引起的因素及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引起系统静态误差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系统各关键元件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非线性建模,理论推导计算及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较高的系统各关键元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有利于提高系统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襟翼 伺服作动系统 动态性能分析 静态误差 电液伺服阀 射流管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智文静 李国材 +3 位作者 郑维娟 张晨 刘冬平 才潇逸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在当前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设计中,人机功效和界面设计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设计过程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和自身偏好,导致所设计的操作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人机功效较差。为此,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讨论了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显示与操作的设... 在当前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设计中,人机功效和界面设计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设计过程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和自身偏好,导致所设计的操作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人机功效较差。为此,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讨论了民用飞机舱门操作面板显示与操作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一种集中式舱门操作面板及区域控制面板的设计方案。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来确定舱门操作面板的信息组织、编码、显示元素和显示形式等,然后构建舱门操作面板、区域控制面板以及飞机的三维模型,最后使用人机工程仿真软件DELMIA对操作面板的布置、按键尺寸和触及域进行了动态操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舱门操作面板增强了人机功效,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了空乘人员的误操作和工作负荷。所设计的操作面板和区域控制面板不仅实现了整机舱门的集中监控管理与区域作动控制,还能作为人机交互设备,适用于大中型宽体飞机的客舱和货舱,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飞机 舱门 操作面板 人机功效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登机门开启限速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智文静 李建刚 +2 位作者 张晨 刘冬平 杜秀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2-1540,共9页
登机门是民用飞机舱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直接影响民用客机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项目研制的需要,针对MA600飞机登机门无阻尼式自由下落导致登机门转轴及舱门损坏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设计了一种限制登机门下落速度的新型开... 登机门是民用飞机舱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直接影响民用客机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项目研制的需要,针对MA600飞机登机门无阻尼式自由下落导致登机门转轴及舱门损坏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设计了一种限制登机门下落速度的新型开启限速装置。在CATIA中建立了包括登机门、登机梯、开启限速装置在内的虚拟样机模型,在MSC/ADAMS中对安装和未安装开启限速装置的登机门自由坠落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分析了产品不同设计参数对登机门自由坠落时间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优的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限速装置能够将登机门的坠落时间限制在6 s,有效减少登机门坠落对门体结构冲击,为后续的样件产出和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机门 开启限速装置 ADAMS 动力学仿真 超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硅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富华 张跃 +2 位作者 樊伟刚 张亚梅 冯丹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67,共3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研究了铝硅合金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铝硅合金的针孔和共晶硅聚集区域优先发生点蚀,腐蚀沿铝相与硅相界面和晶界扩展,最终发展成大面积整体腐蚀。
关键词 铝硅合金 腐蚀 针孔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高压空压机动力学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鑫 李鹏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4,共6页
随着高压空气作为新型清洁动力源和冷却源的应用越来越多,微型高压压缩机便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项重点。传统的压缩机经验设计方法很难满足所有设计要求的最优方案。在传统热力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压缩机的动力平衡特性,以各级缸径为... 随着高压空气作为新型清洁动力源和冷却源的应用越来越多,微型高压压缩机便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项重点。传统的压缩机经验设计方法很难满足所有设计要求的最优方案。在传统热力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压缩机的动力平衡特性,以各级缸径为主要设计变量,以各级气体力合力为优化目标开展多目标多变量优化研究。经过动力学优化设计,压缩机各级气体力相比传统设计更加均衡。气体力合力最大值降低了18.4%,合力的波动幅值降低了56.1%,同时指示功率也降低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高压空压机 气体力 动力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齿圈柔性的内啮合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分析
19
作者 曹东江 常宏杰 高岚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9,共11页
当前大多数内齿轮啮合刚度都是基于忽略齿圈基体变形的假设计算的,文中应用Weber能量法基于精确的齿廓曲线方程建立内齿轮悬臂梁等效模型,同时基于铁木辛柯(Timoshenko)曲梁理论计算齿圈基体的变形量,并将齿圈变形耦合到齿轮啮合刚度计... 当前大多数内齿轮啮合刚度都是基于忽略齿圈基体变形的假设计算的,文中应用Weber能量法基于精确的齿廓曲线方程建立内齿轮悬臂梁等效模型,同时基于铁木辛柯(Timoshenko)曲梁理论计算齿圈基体的变形量,并将齿圈变形耦合到齿轮啮合刚度计算中。通过MATLAB GUI编程进行内啮合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数值计算,分析了齿圈柔性对啮合变形的影响,研究了齿圈厚度、支撑数量及啮合力位置对啮合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齿圈厚度和支撑数量的增加均有利于齿轮副啮合刚度的增大;啮合齿中线位于固定支撑点时,齿圈啮合刚度最大,在靠近支撑中间位置时,啮合刚度最小,齿圈啮合刚度对应于螺栓支撑呈周期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轮 Weber能量法 时变啮合刚度 齿圈柔性 Timoshenko曲梁 精确齿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辅助碰撞检测的装配干涉矩阵构建方法
20
作者 徐伟 贾康 +1 位作者 高云龙 王永鹏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166,共7页
装配干涉矩阵的准确构建是进行复杂机械产品装配序列规划、路径规划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装配干涉矩阵构建采用碰撞检测对零件的离散运动扫掠体进行逐个判定,存在零件接触易误判为干涉、过小的扫掠体移动步长导致运算量大等问题。从图形... 装配干涉矩阵的准确构建是进行复杂机械产品装配序列规划、路径规划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装配干涉矩阵构建采用碰撞检测对零件的离散运动扫掠体进行逐个判定,存在零件接触易误判为干涉、过小的扫掠体移动步长导致运算量大等问题。从图形渲染角度出发,提出将零件扫掠体与其他零件的干涉计算等效为图形渲染的遮挡计算问题,在OpenGL中借助渲染条件和深度测试完成计算,并针对零件接触进行像素形态的辨识算法,支持干涉矩阵元素自由、接触、硬干涉状态的判定。通过精密主轴系统的算例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 干涉矩阵 碰撞检测 接触 图像空间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