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46
1
作者 黎庆初 胡辉林 +2 位作者 刘宝戈 闫慧博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09年9月收治9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下行腰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09年9月收治9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下行腰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影像学观察滑脱角、椎间隙高度、Taillard指数及融合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及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切口长2.8~3.5cm,平均3.2cm,手术时间80~210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量120~700ml,平均170ml,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5个月,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硬脊膜撕裂1例,术中予以修补,无脑脊液漏;术后足下垂1例,给予神经营养药物,3个月后恢复;下肢疼痛2例,给予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后症状缓解;切口周围皮肤坏死1例,二期缝合后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末次随访矢状面X线片示滑脱角从术前平均6.02°±1.91°减至1.22°±0.70°,椎间隙高度从术前平均(5.06±1.61)mm增至(10.78±0.90)mm,Taillard指数从术前平均26.17±8.50降至8.34±2.35,融合率93.7%。末次随访时VAS腿痛评分从术前平均(7.69±1.61)分降至(2.34±1.60)分,VAS腰痛评分从术前平均(7.15±1.76)分降至(2.15±1.77)分,JOA评分从术前平均(10.09±3.18)分增至(23.14±2.81)分。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腰椎滑脱复位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满意,并发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入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微创 多裂肌间隙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器械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8
2
作者 黎庆初 谭斌 +1 位作者 刘雄文 胡辉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后的脊柱显微内窥镜工作通道及适合内窥镜下操作的L形反向刮匙及弧形凿等配套器械手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改进后的显微内窥镜工作通道及改良配套器械对1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潜式减压,双...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后的脊柱显微内窥镜工作通道及适合内窥镜下操作的L形反向刮匙及弧形凿等配套器械手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改进后的显微内窥镜工作通道及改良配套器械对1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潜式减压,双节段减压41例,其中单侧入路一侧减压11例,单侧入路双侧潜式减压24例,双侧入路潜式减压6例;单节段75例,其中单侧入路一侧减压18例,单侧入路双侧潜式减压36例,双侧入路潜式减压21例。结果:术中发生硬脊膜撕破2例,定位错误1例,术中予以纠正。92例随访6 ̄45个月(平均26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9.1%。结论:应用改进后的工作通道和适合内窥镜下操作的器械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中央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是治疗该类疾病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 腰椎管狭窄症 改良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6
3
作者 黎庆初 胡辉林 杨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8年12月应用脊柱显微内窥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行单侧开窗双侧潜式减压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17...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8年12月应用脊柱显微内窥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行单侧开窗双侧潜式减压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17例,其中单节段163例,双节段54例。术后行CT和X线片检查,并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5~95min,平均48±13min;术中出血25~180ml,平均37±9ml;切口长度1.8~2.4cm,平均2.2±0.2cm。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予明胶海绵填塞,并严格卧床2周,术后无脑脊液漏;定位错误1例,术中予以纠正;无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术后CT显示椎管减压充分。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34例,良63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为90.8%;无腰椎不稳。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该疾病较理想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显微内窥镜 改良工作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