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汉果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海全 黄勤英 +3 位作者 郑广进 曾振芳 许丹妮 农克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73-1582,共10页
该研究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罗汉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和左旋咪唑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1)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廓清指数(K)... 该研究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罗汉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和左旋咪唑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1)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T和B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耳肿胀度、半数溶血值(HC 50)以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IL-2、IL-4、IL-6、TNF-α的含量,并观察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考察罗汉果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各剂量组(25、50、100 mg·kg-1)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半数溶血值(HC 50)、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耳肿胀度,显著增加IgG、IgM、IL-2、IL-4、IL-6、TNF-α的含量。罗汉果多糖中、高剂量组(50、100 mg·kg-1)能显著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脾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可以减轻免疫抑制小鼠脾脏的病理损伤。这表明罗汉果多糖能明显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免疫抑制 小鼠 环磷酰胺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苦丁茶熊果酸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海全 钟晓坤 +2 位作者 黄勤英 许丹妮 农克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78-1985,共8页
为优化苦丁茶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抑菌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液料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苦丁茶熊果酸得率的影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 为优化苦丁茶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抑菌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液料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苦丁茶熊果酸得率的影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为供试菌,探究了苦丁茶熊果酸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17∶1(mL/g)、乙醇浓度为83%、提取温度83℃;抑菌实验表明,苦丁茶熊果酸对7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6. 25 mg/mL,对生孢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12. 5 mg/mL,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MIC为2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响应面法 熊果酸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果核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秋萍 黄秋婵 +4 位作者 郑燕菲 韦友欢 翁艳英 黄晓敏 曾振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0-214,共5页
以广西崇左余甘子果核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子果核多酚工艺条件,并以对羟基自由基(·OH)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评价余甘子果核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以广西崇左余甘子果核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子果核多酚工艺条件,并以对羟基自由基(·OH)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评价余甘子果核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核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使用体积分数70%丙酮、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40℃及提取时间3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余甘子果核多酚得率为7.37%。余甘子果核多酚对·OH和DPPH·的清除效果与浓度间存在正相关的量效关系,当余甘子果核多酚质量浓度为0.05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80.53%;当余甘子果核多酚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达84.44%,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2 mg/mL。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核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果核 多酚 超声辅助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人面子树皮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翁艳英 张贞发 +1 位作者 曾振芳 苏秀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151,156,共5页
为优化人面子树皮中总黄酮的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解吸及提取过程中的解吸剂体积分数、解吸时间、提取剂体积分数、提取剂用量、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6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优化人面子树皮中总黄酮的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解吸及提取过程中的解吸剂体积分数、解吸时间、提取剂体积分数、提取剂用量、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6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过程中提取剂体积分数影响效果最显著,其次是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影响最小的是提取剂用量。最佳提取条件:取2.00 g人面子树皮粉末,先用4 m L 40%乙醇解吸20 min,然后用100 m L 40%乙醇在50℃和0.03 MPa的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6 min。在该提取条件下进行重复试验,人面子树皮总黄酮提取率为41.51%。与传统回流提取法相比,提取时间缩短了68 min,提取率提高了9.05个百分点。说明低温快速的减压内部沸腾法对人面子树皮总黄酮的提取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面子 总黄酮 减压内部沸腾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WNTs/Nafion/CuNPs纳米复合材料的经济易制备型非酶尿酸传感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翠忠 连欢 +4 位作者 黄海峰 张贞发 梁彩云 蒙美香 彭金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8-892,共5页
通过电沉积金属铜于SWNTs/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经济且简单易制备的非酶尿酸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表征了纳米材料的形貌和成分,并考察了不同扫速和p H值对修饰电极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尿酸的线性范围为0.1~1 ... 通过电沉积金属铜于SWNTs/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经济且简单易制备的非酶尿酸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表征了纳米材料的形貌和成分,并考察了不同扫速和p H值对修饰电极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尿酸的线性范围为0.1~1 000μmol·L-1,检出限(S/N=3)为0.058 5μmol·L-1。采用标准加入法检测人体血清中尿酸的回收率为97.2%~103.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0.11%。该非酶法与GOD-POD酶法的结果高度一致,且传感器经济易制备、灵敏性高、稳定性好、重现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尿酸 传感器 纳米铜 全氟聚苯乙烯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Ps/PAA/GR纳米新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检测猪肉中的莱克多巴胺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翠忠 张贞发 +3 位作者 连欢 梁彩云 李凯 彭金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7-251,共5页
采用一种温和且简单的原位生长法将铜纳米粒子和石墨烯非共价键合,形成一种对莱克多巴胺催化活性高的复合纳米新材料Cu NPs/PAA/GR。该材料用扫描电镜表征形貌,用阻抗表征修饰电极。不同扫速和p H值条件下,以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的电化... 采用一种温和且简单的原位生长法将铜纳米粒子和石墨烯非共价键合,形成一种对莱克多巴胺催化活性高的复合纳米新材料Cu NPs/PAA/GR。该材料用扫描电镜表征形貌,用阻抗表征修饰电极。不同扫速和p H值条件下,以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的电化学体系受吸附控制,莱克多巴胺在该电极表面的反应机理属两电子转移过程。体系中电化学参数为:电子转移数(n)=1.7,修饰电极的有效面积为3.57 cm2,为裸电极的12.6倍,电极吸附量(Гs)为1.98×10-12mol/cm2。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进行检测,莱克多巴胺的浓度在1~3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0 2),检出限(S/N=3)为18.3 nmol/L。该传感器经济易制备、灵敏性高、稳定性与重现性好。将该传感器用于猪肉中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其回收率为97.0%~102.5%,相对标准偏差为2.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石墨烯 莱克多巴胺 纳米铜 计时库仑 微分脉冲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翁艳英 张贞发 +2 位作者 曾振芳 苏秀芳 钟燕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3-297,共5页
为优化木棉花和木棉树皮总黄酮的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提高总黄酮提取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解吸剂浓度、解吸时间、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提取剂用量等6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棉花用20%乙醇2.5 m L/g... 为优化木棉花和木棉树皮总黄酮的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提高总黄酮提取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解吸剂浓度、解吸时间、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提取剂用量等6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棉花用20%乙醇2.5 m L/g解吸15 min,30%乙醇120 m L/g在50℃和0.035 MPa下提取6 min,提取2次,提取率达到1.81%;木棉树皮用40%乙醇2.5 m L/g解吸25 min,30%乙醇50 m L/g在50℃和0.035 MPa下提取2次,每次5 min,提取率达到17.70%,而且木棉树皮总黄酮提取率是木棉花总黄酮的9.78倍。与传统醇回流提取相比,木棉花和树皮的总黄酮提取率分别提高了0.06、1.00百分点,但提取时间分别缩短了78、60 min,提取温度降低了34.7℃。减压内部沸腾提取的木棉树皮总黄酮抗氧化性研究表明,木棉树皮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亚硝基的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最高达到76.82%、78.33%。减压内部沸腾法快速高效,用于木棉不同部位总黄酮的提取效果良好,木棉树皮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花 木棉树皮 减压内部沸腾提取 总黄酮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酒炙前后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许丹妮 杨海玲 +2 位作者 甘静玉 林婕 黄文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比较姜黄酒炙前后多糖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姜黄酒炙前后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10~70μg/m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67%,RSD为1.33%;姜黄多糖的含量为酒炙品(1.38%)>生品(0.68%).[结论... [目的]比较姜黄酒炙前后多糖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姜黄酒炙前后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10~70μg/m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67%,RSD为1.33%;姜黄多糖的含量为酒炙品(1.38%)>生品(0.68%).[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姜黄多糖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酒炙 多糖 含量 苯酚-硫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取代苯甲酰基-N'-(取代苯并噻唑-2-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曾振芳 黄秋萍 +2 位作者 韦友欢 黄秋婵 王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126,共5页
以取代苯甲酸和2毫基取代苯并噻唑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新型N领代苯甲酰基取代苯并噻唑-2-基)硫脲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 以取代苯甲酸和2毫基取代苯并噻唑为原料合成了两个新型N领代苯甲酰基取代苯并噻唑-2-基)硫脲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选择广西主要经济作物(水稻、甘蔗、番茄、木薯、龙眼、荔枝)中常见的病原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试。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 合成 晶体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并咪唑环的1,3,4-噻二唑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广进 黄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7-511,共5页
为寻找新型活性杂环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以取代苯酚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醚化、缩合、烃基化和氨解反应,设计并采用微波辅助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苯并咪唑环的1,3,4-噻二唑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 为寻找新型活性杂环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以取代苯酚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醚化、缩合、烃基化和氨解反应,设计并采用微波辅助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苯并咪唑环的1,3,4-噻二唑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菌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c、7d、7e和7f在50 mg/L下对5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1 3 4-噻二唑 酰胺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甲氧苯甲酰基)-N'-(4-甲苯并噻唑-2-基)硫脲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振芳 黄秋萍 +2 位作者 韦友欢 黄秋婵 王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78-1783,共6页
以邻甲氧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新型化合物N-(2-甲氧苯甲酰基)-N’-(4-甲基苯并噻唑-2-基)硫脲,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9819(2)nm,b=1.44... 以邻甲氧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新型化合物N-(2-甲氧苯甲酰基)-N’-(4-甲基苯并噻唑-2-基)硫脲,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9819(2)nm,b=1.44394(4)nm,c=1.45260(3)nm,β=92.793(2)°,V=1.67219(7)nm3,Dc=1.420Mg/m3,Z=4,F(000)=744,最终偏差因子R1=0.0373,wR2=0.0897[I>2σ(I)],S=1.072,选择人体常见致病菌及广西主要经济作物(水稻、甘蔗、番茄、木薯、龙眼、荔枝)中常见的病原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试,实验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4-甲基苯并噻唑 合成 晶体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取代苯甲酰基-N′-(2-呋喃甲酰胺基)硫脲的合成与除草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广进 曾振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03-2008,共6页
以取代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酰化反应得到中间体取代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糠酰肼经加成反应合成了7个N-取代苯甲酰基-N′-(2-呋喃甲酰胺基)硫脲类化合物6a^6g,其中5个未见文献报道。通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 以取代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酰化反应得到中间体取代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糠酰肼经加成反应合成了7个N-取代苯甲酰基-N′-(2-呋喃甲酰胺基)硫脲类化合物6a^6g,其中5个未见文献报道。通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采用油菜平皿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6a在100 mg·L^-1下对反枝苋、鬼针草、稗草和龙爪茅的根抑制率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苯甲酸 糠酰肼 酰基硫脲 合成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对甘蔗渣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翁艳英 黄丹丽 周春月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4023-4025,共3页
结合解吸-超声波提取、硫酸-苯酚比色法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渣多糖成分进行提取研究,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影响甘蔗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为超声波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液料比和解吸剂用量,结合正... 结合解吸-超声波提取、硫酸-苯酚比色法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渣多糖成分进行提取研究,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影响甘蔗渣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为超声波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液料比和解吸剂用量,结合正交试验法确定提取甘蔗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55 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5(g∶m L),解吸剂60%乙醇用量为12 m L,在此条件下重复试验,甘蔗渣多糖提取率达到0.695%。说明先解吸后超声波有利于甘蔗渣多糖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渣 多糖 解吸 超声波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制备燕麦蛋白-甜菜果胶共聚物乳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丹妮 廖承谱 +1 位作者 黄灵芝 韦玉娥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0,155,共5页
利用燕麦蛋白和甜菜果胶进行美拉德反应,评价了燕麦蛋白-甜菜果胶共聚物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乳化性以及乳状液的Zeta电位、粒径和分层指数。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能够显著提高燕麦蛋白与甜菜果胶的溶解度,形成更多的亲水负电荷基团,... 利用燕麦蛋白和甜菜果胶进行美拉德反应,评价了燕麦蛋白-甜菜果胶共聚物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乳化性以及乳状液的Zeta电位、粒径和分层指数。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能够显著提高燕麦蛋白与甜菜果胶的溶解度,形成更多的亲水负电荷基团,增强液滴间的静电斥力,使燕麦蛋白-甜菜果胶共聚物具有优异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燕麦蛋白-甜菜果胶共聚物中多糖的附着会降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性,并且共轭分子具有增强稳定较大油水界面面积的能力,从而产生具有较小液滴的乳状液,并且防止油滴聚集和聚结,避免出现分层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燕麦蛋白 甜菜果胶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剑叶龙血树树叶总黄酮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翁艳英 苏秀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992-5994,6000,共4页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提取条件(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剑叶龙血树树叶中总黄酮...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提取条件(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剑叶龙血树树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剑叶龙血树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70℃、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1∶25(m∶V,g/m L)、超声功率70 W,提取60min。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剑叶龙血树树叶总黄酮平均率为1.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提取 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树叶 总黄酮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花生复合饮料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丹妮 廖承谱 吴欣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玉米和花生为原料,研制玉米花生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标准,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玉米花生复合饮料配方:玉米汁70%、绵白糖6%,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20%、单甘酯0.10%(以目标产品质量为基准)。在此条件下制作的玉米花生复合... 以玉米和花生为原料,研制玉米花生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标准,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玉米花生复合饮料配方:玉米汁70%、绵白糖6%,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20%、单甘酯0.10%(以目标产品质量为基准)。在此条件下制作的玉米花生复合饮料的组织形态良好,口感细腻,呈淡黄色,味道香甜,具有优良花生制品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饮料 配方﹔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壮药马尾千金草生物碱
17
作者 许丹妮 杨海玲 +2 位作者 许元明 苏秀芳 郑广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4期115-116,131,共3页
[目的]优化马尾千金草生物碱的提取条件。[方法]以马尾千金草的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酸水浓度、料液比、浸提次数3个因素进行考查,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酸水浸泡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加入10倍的1%酸水液,浸泡提取3次,... [目的]优化马尾千金草生物碱的提取条件。[方法]以马尾千金草的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酸水浓度、料液比、浸提次数3个因素进行考查,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酸水浸泡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加入10倍的1%酸水液,浸泡提取3次,每次24 h,生物碱得率为0.0751%,马尾千金草生物碱含量为7.51 mg/g。[结论]该提取方法操作较简单、成本低、生物碱得率高,能有效提取马尾千金草总生物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千金草 总生物碱 正交试验 优化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假苹婆树叶总黄酮及其清除羟自由基能力 被引量:27
18
作者 许建本 苏秀芳 莫耀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99-202,209,共5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研究假苹婆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研究假苹婆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提取功率为60 W,料液比为1∶25 (g/m L),70℃提取65 min,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2.36%±0.0002%。抗氧化试验表明,假苹婆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提取液中总黄酮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假苹婆树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4.92 mg/m L时,清除率达到7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苹婆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花叶总黄酮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杜丽娟 苏秀芳 梁翠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1-225,233,共6页
本文以樱花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樱花叶总黄酮,确定樱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探究。樱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5 g/mL,超声功率50 W,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0 min,此条... 本文以樱花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樱花叶总黄酮,确定樱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探究。樱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5 g/mL,超声功率50 W,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0 min,此条件下,樱花叶总黄酮的得率高达14.74%。樱花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樱花叶总黄酮提取液的质量浓度越大,对·OH、DPPH·以及NaNO2的清除能力就越强。当樱花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对·OH的清除能力为79.12%,当樱花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94.60%,当樱花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1.4 mg/mL时,对NaNO2的清除能力为66.55%。由此可见,樱花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研究开发樱花叶总黄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花叶 总黄酮 超声提取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草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许建本 苏秀芳 黄妹胶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黄花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了黄花草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黄花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黄花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了黄花草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黄花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 (g/mL),乙醇浓度50%,提取功率40 W,超声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0℃,该条件下黄花草总黄酮得率为(2.711±0.002)%。黄花草总黄酮对·OH和亚硝酸盐具有明显清除能力,对DPPH·具有较强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2.48±0.88)%,(95.58±0.28)%,(57.27±0.15)%,表明黄花草中的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 总黄酮 超声辅助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