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原位培养分离及其活性筛选 被引量:14
1
作者 姜明国 甘光华 +6 位作者 杨立芳 李西妮 杨桂柳 庹利 孙承航 黄玲 蓝金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4,共10页
为了发掘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本文利用原位培养装置,埋于根际土壤中俘获放线菌,30d后取回实验室,采用平板涂布法对4个地点的原位培养样品于15种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株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 为了发掘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本文利用原位培养装置,埋于根际土壤中俘获放线菌,30d后取回实验室,采用平板涂布法对4个地点的原位培养样品于15种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株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进行抗菌活性和产酶活性检测。共分离得到113株放线菌。对其中33株放线菌进行测序,结果表明20株属于链霉菌属,11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1株属于伦兹氏菌属,1株与拟诺卡氏菌属相似性最高为90%,很可能属于放线菌一个新属。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其中有7株、4株、18株、6株、10株、3株实验菌株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抑制作用;有55株、62株、24株、72株的实验菌株分别具有纤维素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胶原蛋白酶活性、酯酶活性。原位培养可以丰富对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认识,分离到了新种甚至可能是新属的放线菌,分离得到的部分放线菌菌株具有较高生物活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培养 红树林 根际土壤 放线菌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生植物来源放线菌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筛选及菌株38-7L-1活性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川 刘佳萌 +9 位作者 蒋忠科 李小俊 刘少伟 庹利 戴素娟 杨桂柳 王飞飞 黄大林 姜明国 孙承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87,115,共8页
目的筛选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生植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抑制活性的内生放线菌菌株,对拟诺卡菌属菌株38-7L-1发酵液中活性化合物进行分析预测、分离纯化和结构验证。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对菌株38-... 目的筛选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生植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抑制活性的内生放线菌菌株,对拟诺卡菌属菌株38-7L-1发酵液中活性化合物进行分析预测、分离纯化和结构验证。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对菌株38-7L-1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基于菌株38-7L-1 PKS I基因的KS域序列分析结果 ,结合活性峰的液-质联用数据,比对微生物天然产物数据库,预测活性化合物201的结构;通过色谱方法纯化化合物201;结合光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对,确定和验证化合物201的结构。结果从81株沙生植物内生放线菌中获得7株活性菌株,包括链霉菌属菌株4株、考克菌属菌株1株、多形孢菌属菌株1株和拟诺卡菌属菌株1株。其中菌株38-7L-1活性最强并具有I型聚酮合酶基因,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Nocardiopsis alba DSM 43377T(X97883)的相似率为100%。菌株3 8-7L-1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化合物201为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蔷薇霉素。结论 首次从拟诺卡菌中分离到常见于小单孢菌的蔷薇霉素,多策略组合对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植物内生放线菌 铜绿假单胞菌 拟诺卡菌属 蔷薇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梧州地区近十年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VP2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沈巍巍 陈果 +1 位作者 何秀苗 韦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为了解近10年来广西梧州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子进化情况,对2013年—2014年间来自该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法氏囊样品进行IBD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以及课题组2006年—2013年间分离的毒株,... 为了解近10年来广西梧州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子进化情况,对2013年—2014年间来自该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法氏囊样品进行IBD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以及课题组2006年—2013年间分离的毒株,共24株的VP2高变区(vVP2)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QX0601等23个分离株在关键氨基酸位点上具有256I、284A、294I等超强毒株(vvIBDV)的分子特征,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23株分离株与UK661、HK46等超强毒参考株同处一个分支中,亲缘关系较近;QX110603在关键性氨基酸位点上则具有256V、284T、294L等弱毒株的特征,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与BJ836等致弱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对所有分离株进行氨基酸位点分析发现,该地区IBDV进化出现了新的特点,212D-212N符合国内近年来的分离株的变化趋势,209T-209A、338R-338H、359T-359R则表现出地域特点,未曾见过相似报道。研究结果表明,具有vvIBDV分子特征的分离株是该地区近10年来主要流行毒株,该地区IBDV毒株在vVP2序列上仍处于不断进化中,且带有地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VP2 序列分析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近海产胞外多糖细菌多样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博文 成鑫花 +7 位作者 廖秋妮 陈艳艳 李尚泉 吴家法 龙寒 禤金彩 刘红全 何秀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35-2342,共8页
【目的】鉴定广西北部湾近海产胞外多糖(EPS)的海洋细菌种类多样性,并测定其EPS生物学活性,为后续研究EPS活性及其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黏液比色法、乙醇沉法和苯酚硫酸法初筛产EPS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细菌种属并进行... 【目的】鉴定广西北部湾近海产胞外多糖(EPS)的海洋细菌种类多样性,并测定其EPS生物学活性,为后续研究EPS活性及其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黏液比色法、乙醇沉法和苯酚硫酸法初筛产EPS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细菌种属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测定EPS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广西北部湾近海海水、沙粒和红树林泥土中共分离出205株产EPS细菌,结合分离株的菌落特征和形态观察结果可将所分离获得的细菌归为28种细菌。对28株代表细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属于2个纲(芽孢杆菌纲和γ-变形菌纲)、4个目(芽孢杆菌目、假单胞菌目、弧菌目和肠杆菌目)、4个科(芽孢杆菌科、莫拉菌科、弧菌科和肠杆菌科)、6个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弧菌属、发光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15个种;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占所鉴定菌株的71.43%,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弧菌属、发光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EPS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种属细菌所产EPS均具有一定的DPPH清除作用,但不同菌株间差异明显,清除率为9.43%~71.10%。【结论】从广西北部湾近海地区共分离鉴定出2纲4目4科6属15种产EPS的海洋细菌,以芽孢杆菌属为主,存在种类多样性,且各类细菌分泌产生的EPS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胞外多糖 16S RDNA 多样性 抗氧化活性 广西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活性产物的鉴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聪 王坤 +5 位作者 姜明国 谭学才 雷福厚 杜方凯 邱子言 孙坤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0-1176,共7页
为从广西北部湾的泥样和植物中分离海洋放线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离活性化合物。研究采用普通稀释法分离菌株,对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利用活性追踪分离活性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从6个海泥样品和... 为从广西北部湾的泥样和植物中分离海洋放线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离活性化合物。研究采用普通稀释法分离菌株,对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利用活性追踪分离活性化合物,并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从6个海泥样品和3个植物样品中共分离73株放线菌,筛选得到具有抑香蕉枯萎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菌株7株,并从其中的1株链霉菌 Streptomyces sp.MDCW-126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星形孢菌素。从广西北部湾分离的药用活性菌株资源具有开发和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放线菌 抑菌活性 星形孢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骨壤叶中生物碱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夏远涛 韦莹华 +5 位作者 高雅廷 孙会杰 唐玉 方笛 覃丹娜 周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7期6-8,13,共4页
[目的]确定白骨壤叶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和初步鉴定该物质的活性。[方法]以生物碱的提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超声提取白骨壤中生物碱的工艺,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和溶液pH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 [目的]确定白骨壤叶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和初步鉴定该物质的活性。[方法]以生物碱的提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超声提取白骨壤中生物碱的工艺,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和溶液pH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硫酸亚铁-水杨酸法、DPPH反应法比较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测定白骨壤叶中总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影响白骨壤叶中生物碱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是提取溶液pH,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70℃、提取溶液pH=3。优选之后的提取工艺最佳得率为14.12%,方便快捷可行、稳定性好。清除自由基的强弱为DPPH自由基大于羟基自由基。[结论]该研究为生物碱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骨壤叶 生物碱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海洋生物肥料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7
作者 郭庆 吴霜 +6 位作者 赵雅慧 刘聪 吴家法 杨立芳 龙寒 禤金彩 姜明国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为了解国内海洋生物肥料的知识产权现状,明确海洋生物肥料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方法】对国内有关海洋生物肥料的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分析,主要从年度专利申请量、区域分布、技术领域、申请机构类型和词频分析进行数据整理。... 【目的】为了解国内海洋生物肥料的知识产权现状,明确海洋生物肥料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方法】对国内有关海洋生物肥料的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分析,主要从年度专利申请量、区域分布、技术领域、申请机构类型和词频分析进行数据整理。【结果】海洋生物肥料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迅速,其中山东省在海洋生物资源农业应用领域领先全国,广西位于全国前列。企业在专利申请数量上远高于科研院所和高校。62%专利涉及的相关工艺为海洋原材料简单物化处理技术,其他的则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或酶解技术。专利词频分析表明,海藻是海洋生物肥料领域使用最普遍的原材料。【结论】海洋生物肥料市场潜力巨大,但其在应用上仍处于原材料收集利用的初级阶段,深入挖掘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能够促进生物肥料产业的升级换代。广西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有微生物工业应用的经验和基础,研发人员应在原有海洋生物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提升产品功效,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海洋生物肥料 词频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天葵4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8
作者 许海棠 马少妹 张金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考察青天葵Nervilia fordii(Hance)Schltr.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和总酚含有量的相关性。方法 Al Cl3-HAc-Na Ac显色法和福林-酚比色法分别测定青天葵4种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含有量,通过测定DPP... 目的考察青天葵Nervilia fordii(Hance)Schltr.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和总酚含有量的相关性。方法 Al Cl3-HAc-Na Ac显色法和福林-酚比色法分别测定青天葵4种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含有量,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评价提取物抗氧化活性,SPSS17.0软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2种成分含有量的相关性。结果青天葵4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呈量效关系,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强,而乙醇提取物最弱。其与总黄酮含有量有一定相关性(0.604<r<0.638),与总酚含有量相关性显著(r>0.977)。结论青天葵乙酸乙酯提取物可用于天然抗氧化剂开发,总酚含有量是影响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天葵 提取物 总黄酮 总酚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海近岸养殖海域3种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盛峰 陈佳 +3 位作者 禤金彩 龙寒 袁汉文 何秀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4,共6页
对北海近岸养殖海域的3种弧菌(Vibrio)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鉴定的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通过从北海近岸养殖海域随机采集水样,利用TCBS培养基对所采水样进行弧菌的分离和纯化,采用PCR方法和序列分析对弧菌进行鉴定,并对鉴定出的3种弧菌... 对北海近岸养殖海域的3种弧菌(Vibrio)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鉴定的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通过从北海近岸养殖海域随机采集水样,利用TCBS培养基对所采水样进行弧菌的分离和纯化,采用PCR方法和序列分析对弧菌进行鉴定,并对鉴定出的3种弧菌进行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检测。共分离获得67株疑似弧菌菌株,经鉴定,19株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4株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4株为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耐药性分析研究表明,19株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显示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其中100%的菌株对四环素、卡那霉素和红霉素表现耐药,94.7%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84.1%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78.9%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4株霍乱弧菌和4株河流弧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但敏感度低,两者对复方新诺明均表现为中介敏感。本研究提示,北海近岸养殖海域中弧菌种类较多,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大多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北海近岸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分离 鉴定 养殖海域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胞外多糖海洋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糖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龙寒 陈盛峰 +5 位作者 陈佳 杨迪 李晓燕 黄玉油 何秀苗 禤金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6-171,共6页
为初步探究广西北部湾海洋细菌所产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的生物学活性,通过LB-苯胺蓝培养基分离产EPS的海洋细菌,苯酚-硫酸法测定EPS产量,16S r DNA法鉴定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多糖分子量,红... 为初步探究广西北部湾海洋细菌所产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的生物学活性,通过LB-苯胺蓝培养基分离产EPS的海洋细菌,苯酚-硫酸法测定EPS产量,16S r DNA法鉴定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多糖分子量,红外光谱分析该多糖的结构;最后运用MTT(噻唑蓝)法测定该EPS对Vero细胞的毒性,以及对He La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从海水及红树林泥样中共分离获得167株产EPS的海洋细菌,其中一株BHc-09 EPS产量较高,达0.306 mg/m L,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BHc-09为弧菌属,其EPS分子量约为184.5 k D,结构中含有糖醛酸;该胞外多糖对正常Vero细胞无毒性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弧菌 胞外多糖 分离鉴定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茶花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立芳 刘洪存 +3 位作者 罗佳 邓娴 姜明国 耿丽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89,共4页
目的:以10批次的金花茶茶花为研究对象,建立金花茶茶花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微波法提取金花茶茶花中的有效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金花茶茶花的指纹图谱。结果:建立了金花茶茶花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34个共有峰,10... 目的:以10批次的金花茶茶花为研究对象,建立金花茶茶花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微波法提取金花茶茶花中的有效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金花茶茶花的指纹图谱。结果:建立了金花茶茶花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34个共有峰,10批次金花茶茶花指纹图谱经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的相似度计算软件(2004A)计算,共有峰保留时间的相对偏差较小,相似度良好。结论:建立金花茶茶花高液相指纹图谱,建立共有模式,可作为科学评价金花茶茶花质量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茶花 高效液相色谱 黄酮类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发酵粗甘油产丁二酸工艺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红岩 朱婧 +5 位作者 冯英 李亿 秦艳 王青艳 梁戈 申乃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0-56,共7页
通过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发酵粗甘油产丁二酸的培养基,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粗甘油发酵产丁二酸的电子受体、初始粗甘油质量浓度及氮源进行了优化,再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结果表... 通过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发酵粗甘油产丁二酸的培养基,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粗甘油发酵产丁二酸的电子受体、初始粗甘油质量浓度及氮源进行了优化,再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为最适电子受体,玉米浆可替换酵母粉作为氮源,各因素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粗甘油质量浓度55.43 g/L、DMSO质量浓度10.35 g/L、玉米浆质量浓度17.69 g/L。优化后丁二酸产量达到37.02 g/L,丁二酸得率为66.79%,生产强度为0.51 g/(L·h)。与初始条件下丁二酸产量(16.88 g/L)相比,优化后提高了1.19倍。本研究为微生物发酵粗甘油原料生产丁二酸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 粗甘油 丁二酸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二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俊斌 林日辉 +4 位作者 龙寒 巫佳 蔡杏华 杨颖 陈盛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389-4398,共10页
为提高草酸脱羧酶(Oxdc)在预防治疗泌尿系结石症方面的稳定性和应用性能,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对Oxdc进行化学修饰,并初步优化了修饰条件:当修饰反应时间为8 h、EDTAD/Oxdc的摩尔比为50:1、反应p H为7.0、反应温度为37℃时,修饰... 为提高草酸脱羧酶(Oxdc)在预防治疗泌尿系结石症方面的稳定性和应用性能,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对Oxdc进行化学修饰,并初步优化了修饰条件:当修饰反应时间为8 h、EDTAD/Oxdc的摩尔比为50:1、反应p H为7.0、反应温度为37℃时,修饰率为71.91%,酶活回收率为75.4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分析证明Oxdc和EDTAD共价结合成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和圆二色性光谱(CD)分析结果表明,修饰后Oxdc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部分酶学性质研究表明,经EDTAD修饰后的Oxdc较游离的Oxdc,最适p H向碱性方向偏移了约1.5个单位,耐热性和耐胰蛋白酶酶解的能力均显著增强。此外,修饰后的Oxdc在草酸钙上的吸附量明显提高。结果说明修饰后的Oxdc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应用性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草酸脱羧酶 纯化 乙二胺四乙酸二酐 化学修饰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改性松香为交联剂的甲硝唑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分子识别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敏 吴宗远 +2 位作者 李小燕 王芳 李鹏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以改性松香(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悬浮聚合法制备对甲硝唑(MNZ)具有特异选择性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微粒。首先在以共沉淀法合成的Fe_3O_4钠米粒子(Fe_3O_4NPs)表面包裹油酸(OA)形成Fe_3O_4@OA NPs... 本文以改性松香(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悬浮聚合法制备对甲硝唑(MNZ)具有特异选择性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微粒。首先在以共沉淀法合成的Fe_3O_4钠米粒子(Fe_3O_4NPs)表面包裹油酸(OA)形成Fe_3O_4@OA NPs;然后,以模板分子甲硝唑、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交联剂改性松香、Fe_3O_4@OA NPs发生共聚合反应形成MMIPs。通过单因素实验对MMIPs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分析(VSM)、热重分析(TGA)和吸附实验等方法对MMIPs的形态、结构、磁性、热稳定性和分子识别特性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MIPs的粒径均匀,具有较强热稳定性,快速的磁响应性以及分子识别特异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MMIPs可快速将甲硝唑与样品基质分离,大大提高了样品前处理的实验效率。MMIPs作为一种新型固相萃取材料,可以从化妆品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和富集违规添加的甲硝唑,可应用于化妆品的安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改性松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基黄石油醚提取物与5-Fu联用对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立芳 雷彩霞 +2 位作者 韦玉环 梁志菊 姜明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98-1803,共6页
目的研究田基黄石油醚提取物与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田基黄石油醚提取物和5-Fu单用和联用对HepG2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DAPI荧光染色法、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两... 目的研究田基黄石油醚提取物与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田基黄石油醚提取物和5-Fu单用和联用对HepG2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用DAPI荧光染色法、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两药对HepG2细胞形态学,诱导凋亡和细胞DNA降解的影响。结果田基黄石油醚提取物及5-Fu均对HepG2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且有协同增效作用;DAPI染色结果表明联合给药引起的细胞核凋亡现象较单独给药组更明显;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结果表明,联合给药诱导凋亡明显,有典型的凋亡"DNA梯形条带"。结论田基黄石油醚提取物与5-Fu联用后可提高HepG2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发挥促凋亡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基黄 石油醚提取物 5-氟尿嘧啶 联合用药 增效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蒙花黄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海棠 廖艳娟 +2 位作者 欧小辉 李家璇 周菊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8-222,共5页
研究了密蒙花中天然黄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黄色素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分析其在不同p H值、温度、光线条件以及与常见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糖等物质共存时黄色素的稳定性。... 研究了密蒙花中天然黄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黄色素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分析其在不同p H值、温度、光线条件以及与常见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糖等物质共存时黄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是6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2.5 h,液料比为1∶50。密蒙花黄色素在p H2~8时较稳定,对高温比较敏感,在日光下较不稳定;对还原剂较敏感,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金属离子K+、Na+、Ca2+、Mg2+、Zn2+、Al3+、Cu2+比较稳定,对Fe3+和Pb2+不稳定;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苯甲酸钠等常用食品添加剂对黄色素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可为密蒙花黄色素作为食用色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蒙花 色素 提取工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链霉菌BCG36的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甘光华 杨立芳 +4 位作者 姜明国 李西妮 杨桂柳 高春晓 覃春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66-69,共4页
对分离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根际土壤中的1株放线菌BCG36进行抗菌活性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并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放线菌BCG36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有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活性;牛奶先凝固后冻化,可使硝酸盐还原,不产硫化... 对分离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根际土壤中的1株放线菌BCG36进行抗菌活性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并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放线菌BCG36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有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活性;牛奶先凝固后冻化,可使硝酸盐还原,不产硫化氢,不产黑色素,不使明胶液化;对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6SrDNA测序后比对显示,放线菌BCG36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根际放线菌 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预处理及对酶法合成松香淀粉酯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贺 林日辉 +3 位作者 龙寒 汪圣 陈然琼 韦成昱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3,共5页
采用氢氧化钠/尿素混合水溶液对木薯淀粉进行预处理活化,研究了预处理对木薯和松香酶法合成松香淀粉酯的影响。通过SEM、FT-IR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预处理对木薯淀粉颗粒形貌和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预处理后,淀粉粒仍保... 采用氢氧化钠/尿素混合水溶液对木薯淀粉进行预处理活化,研究了预处理对木薯和松香酶法合成松香淀粉酯的影响。通过SEM、FT-IR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预处理对木薯淀粉颗粒形貌和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经预处理后,淀粉粒仍保持一定圆形或椭圆形结构,但是其表面有破面和裂缝;预处理淀粉结晶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结晶度降低。对比分析木薯淀粉及预处理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发现,预处理后的木薯淀粉在冷水中的溶解率由7.5%增加到45.7%,提高了38.2个百分点,透明度由86.6%增加到95.7%,增强了9.1个百分点,相对黏度降低。以松香为原料,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分别与木薯淀粉和预处理木薯淀粉进行酯化反应,考察预处理对酯化反应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后的木薯淀粉与松香反应的取代度高达0.102,相比预处理前松香淀粉酯的取代度0.016明显提高。FT-IR分析表明,预处理后木薯淀粉酯化后的松香淀粉酯在1720 cm-1处产生明显的酯羰基CO伸缩振动吸收峰,其化学反应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木薯淀粉 预处理 酯化 固定化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脱羧酶促进草酸钙结晶溶解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俊斌 龙寒 +4 位作者 林日辉 梁宇薇 陈阳阳 高华 黄奇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59-162,共4页
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加酶量、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及其产物甲酸根等因素对草酸脱羧酶催化草酸降解从而促进草酸钙结晶重新溶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 mL反应体系中,添加4 U草酸脱羧酶,反应pH 3.0,反应温度为37℃,反应进行1周(168... 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加酶量、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及其产物甲酸根等因素对草酸脱羧酶催化草酸降解从而促进草酸钙结晶重新溶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 mL反应体系中,添加4 U草酸脱羧酶,反应pH 3.0,反应温度为37℃,反应进行1周(168 h),可使近5%的草酸钙结晶重新溶解;实验结果表明,草酸降解产物甲酸根对草酸脱羧酶促进草酸钙结晶溶解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脱羧酶 草酸钙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骨壤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桂 谢贻冬 +4 位作者 赵钦 吴丹丹 陈欢儿 江蕾 武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2-76,82,共6页
本文以红树植物白骨壤叶为材料,以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不同的抗菌蛋白,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方法测定白骨壤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抗菌活性,显微观察分析抗菌作用方式机理,进行白骨壤抗菌蛋白对感病香蕉的贮藏防病实验。... 本文以红树植物白骨壤叶为材料,以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不同的抗菌蛋白,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方法测定白骨壤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抗菌活性,显微观察分析抗菌作用方式机理,进行白骨壤抗菌蛋白对感病香蕉的贮藏防病实验。结果表明:35%、75%、85%硫酸铵沉淀分离的抗菌蛋白(抗菌蛋白Ⅰ、Ⅱ、Ⅲ)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其抑制菌丝生长的半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7.93±0.29、6.80±0.28、16.21±0.13μg/m L。100μg/m L的抗菌蛋白(Ⅰ、Ⅱ、Ⅲ)溶液对香蕉炭疽分生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5.5%±0.01%、97.5%±0.03%、92.5%±0.01%。显微观察发现三种抗菌蛋白处理的菌丝分别出现了扭曲、断裂、畸形以及原生质外渗现象。经抗菌蛋白处理后的采后感病香蕉果实具有明显降低发病率的效果。抗菌蛋白Ⅰ、Ⅱ、Ⅲ对香蕉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48%±0.68%、77.24%±0.53%、75.87%±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骨壤 抗菌蛋白 香蕉炭疽病 抗菌活性 抗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