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真 韦怡含 +5 位作者 蓝平 封余贤 黎笑笑 关欣 冯杰 何日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5,共6页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多羟基类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抑菌及延缓衰老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其生物利用度获得较为广泛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茶多酚6种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多羟基类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抑菌及延缓衰老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其生物利用度获得较为广泛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茶多酚6种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高压提取法和酶解法)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茶多酚4种纯化技术(色谱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沉淀法)的原理及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提取纯化技术在提取纯化效率、安全性及适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以期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绿色及低成本提取纯化组合技术,为后续茶多酚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离检测辣椒粉中罗丹明B 被引量:9
2
作者 屈忠凯 邓光辉 +4 位作者 王士伟 王辉 方梦霞 韦福赛 刘清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建立一种以三联吡啶钌(Ru(bpy)32+)为发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分离和测定辣椒粉中的罗丹明B含量。考察检测电压、Ru(bpy)32+溶液浓度、磷酸盐缓冲液的p H值和浓度、分离电压、进样电压与进样时间等因素对... 建立一种以三联吡啶钌(Ru(bpy)32+)为发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分离和测定辣椒粉中的罗丹明B含量。考察检测电压、Ru(bpy)32+溶液浓度、磷酸盐缓冲液的p H值和浓度、分离电压、进样电压与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检测电压1.14 V、Ru(bpy)32+溶液浓度5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20 mmol/L(p H 8.0)、进样时间10 s、进样电压10 k V、分离电压15 k V条件下,罗丹明B在6 min中得到分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7~5×10-5 mol/L,检出限为1×10-7 mol/L(RSN=3)。对1.0×10-5 mol/L的罗丹明B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1.5%。该方法可成功应用于辣椒粉中罗丹明B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辣椒粉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铝MOFs材料的合成及吸附性能实验
3
作者 胡玉平 王双飞 +1 位作者 蒙小波 曾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05-107,共3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含铝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Al12O(OH)18(H2O)3(Al2(OH)4)[btc]6.24H2O(MIL-96(Al)),并用高压吸附仪测试了MIL-96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对CO2和S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BET...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含铝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Al12O(OH)18(H2O)3(Al2(OH)4)[btc]6.24H2O(MIL-96(Al)),并用高压吸附仪测试了MIL-96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对CO2和S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BET和Langmuir比表面积分别为507m2/g和668m2/g,热稳定性较好,温度低于350℃时结构较稳定。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MIL-96对CO2的吸附性能远远高于对SO2的吸附性能;在较低温度下,温度越高,MIL-96吸附能力越强,但在100℃时的饱和吸附量(4.27mmol/g)小于80℃时的饱和吸附量(5.15mmol/g),这种现象是由于水蒸气的逸出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96(Al) 合成 吸附性能CO2 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荷叶中荷叶碱与莲子心中莲心碱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罗珍连 邓光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7-201,共5页
建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荷叶中荷叶碱与莲子心中莲心碱含量的方法。对三联吡啶钉(Ru(bpy)_3^(2+))溶液浓度、检测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和pH值、进样时间和分离电压等实验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结果表明,在检测电位为1.20... 建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荷叶中荷叶碱与莲子心中莲心碱含量的方法。对三联吡啶钉(Ru(bpy)_3^(2+))溶液浓度、检测电位、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和pH值、进样时间和分离电压等实验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结果表明,在检测电位为1.20 V,运行缓冲液为1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5.74),5 mmol/L Ru(bpy)_3^(2+)溶液,检测池内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60 mmol/L(pH 8.30),进样电压为8 kV,进样时间为10 s,分离电压为13 kV,荷叶碱检出限为7.7×10^(-7)mol/L(R_(SN)-3),莲心碱检出限为7.8×10^(-7)mol/L(R_(SN)-3)。对浓度为6.8×10^(-5)mol/L荷叶碱和3.1×10^(-5)mol/L莲心碱的标准品溶液进行5次平行测定表明:荷叶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3.76%,迁移时间RSD为0.83%;莲心碱峰面积RSD为4.28%,迁移时间RSD为1.37%。该方法可用于测定荷叶中的荷叶碱与莲子心中莲心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荷叶碱 莲心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及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凤苑 韦东来 +3 位作者 张鑫 寇宗亮 韦冬萍 蓝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6-10,共5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水凝胶因其特殊的三维网络结构和良好的理化性能,成为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主要介绍了水凝胶研究进展,以及由于它的高吸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水凝胶因其特殊的三维网络结构和良好的理化性能,成为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主要介绍了水凝胶研究进展,以及由于它的高吸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研究进展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肠膜明串珠菌生物合成右旋糖酐工艺条件 被引量:4
6
作者 袁宇 蓝艳禹 +2 位作者 黄臣 李媚 廖安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7-192,共6页
为提高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生物合成右旋糖酐的产率,对培养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培养基中的蔗糖进行定量分析,以蔗糖转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培养工艺条件的交互... 为提高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生物合成右旋糖酐的产率,对培养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培养基中的蔗糖进行定量分析,以蔗糖转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培养工艺条件的交互作用及最优组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工艺条件为:蔗糖70 g/L、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肠膜明串珠菌在优化条件下培养12 h后,蔗糖转化率为9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工艺条件优化 发酵 肠膜明串珠菌 右旋糖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精炼酶对蚕丝脱胶工艺条件优化及性能影响
7
作者 马忻狄 黄元元 +4 位作者 全军 梁红娴 刘云鹤 蓝平 蓝丽红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提高蚕茧脱胶率和蚕丝性能,实现绿色环保的蚕茧脱胶工艺,可对蚕茧进行酶法脱胶。文章采用碱性蛋白酶(NP-TEE)和纺织精炼酶(AP-TRE)对蚕茧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率、单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及白度作为考察蚕丝性能的指标,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 为提高蚕茧脱胶率和蚕丝性能,实现绿色环保的蚕茧脱胶工艺,可对蚕茧进行酶法脱胶。文章采用碱性蛋白酶(NP-TEE)和纺织精炼酶(AP-TRE)对蚕茧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率、单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及白度作为考察蚕丝性能的指标,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蚕茧酶脱胶法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酶脱胶工艺对蚕茧脱胶效果均有影响,用纺织精炼酶法脱胶后的蚕丝性能与碱性蛋白酶法脱胶相比更好。纺织精炼酶对蚕茧的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0 min、酶体积浓度5 mL L,得到蚕茧脱胶率17.07%,单根蚕丝纤维平均断裂强力12.20 cN dtex,白度(66.04)高于原蚕茧(58.78);红外光谱表明,采用纺织精炼酶法脱胶后的蚕茧与原蚕茧结构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与原蚕丝相比,纺织精炼酶脱胶后蚕丝表面更加光滑平整;热重分析显示,纺织精炼酶脱胶后蚕丝的热稳定性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 蚕丝 纺织精炼酶 碱性蛋白酶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锰复合氧化物高效催化分解臭氧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思嘉 胡正 彭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10,共6页
将Ce掺入MnO_(2)八面体分子筛(OMS-2)中得到铈锰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SEM,H_(2)-TPR,XPS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模拟了该催化剂在高湿度下对高浓度臭氧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OMS-2中掺Ce可使OMS-2晶型发生改变。Mn/C... 将Ce掺入MnO_(2)八面体分子筛(OMS-2)中得到铈锰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SEM,H_(2)-TPR,XPS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模拟了该催化剂在高湿度下对高浓度臭氧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OMS-2中掺Ce可使OMS-2晶型发生改变。Mn/Ce原子比为4的CeMn4的比表面积最大、粒径较小、氧空位浓度最高,因此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在湿度90%、体积空速700000 h^(-1)、反应时间420 min的条件下能实现臭氧分解率稳定在95%以上,且抗水性能强。铈锰复合氧化物有望成为工业上使用的催化分解臭氧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分解 铈锰复合氧化物 高湿度 MnO_(2)八面体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取代度乙酰化淀粉的制备、表征及热塑性分析
9
作者 王静文 杜家鸿 +3 位作者 刘鑫 许丁予 姚先超 林日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0-238,共9页
为了使淀粉作为高分子材料更好地应用在材料行业,需要将淀粉进行改性,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依次对其进行预处理和无水介质的乙酰化处理,通过控制反应时间的变化,制备了不同取代度乙酰化淀粉。并且通过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扫描电... 为了使淀粉作为高分子材料更好地应用在材料行业,需要将淀粉进行改性,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依次对其进行预处理和无水介质的乙酰化处理,通过控制反应时间的变化,制备了不同取代度乙酰化淀粉。并且通过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表征手段探究了预处理对乙酰化淀粉颗粒理化性质的影响、高取代度淀粉与低取代度淀粉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预处理可缩短原淀粉乙酰化所需时间,高取代度乙酰化淀粉晶体衍射峰消失,偏光十字消失,形貌由圆形变为多孔状,可以在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溶解,预处理淀粉乙酰化反应0.5 h其疏水接触角就可达69.006°±0.520°,淀粉熔融温度降到155℃,分解温度由280℃增加到340℃,使淀粉热稳定性增强,具有热塑性。该研究可在半小时内制备出取代度为2.5的乙酰化淀粉,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为淀粉在材料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淀粉 高取代度淀粉 理化性质 热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渣/H_(2)O_(2)非均相Fenton体系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10
作者 郑国庆 易允龙 +4 位作者 薛兴勇 苏俏俏 韩要丛 蓝丽红 陈贞南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采用锰渣和H_(2)O_(2)构成的非均相Fenton体系降解亚甲基蓝,研究了初始pH值、H_(2)O_(2)浓度、锰渣加入量及反应温度对降解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锰渣的循环稳定性能,探讨了锰渣/H_(2)O_(2)体系去除亚甲基蓝的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25℃... 采用锰渣和H_(2)O_(2)构成的非均相Fenton体系降解亚甲基蓝,研究了初始pH值、H_(2)O_(2)浓度、锰渣加入量及反应温度对降解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锰渣的循环稳定性能,探讨了锰渣/H_(2)O_(2)体系去除亚甲基蓝的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25℃、亚甲基蓝浓度20 mg/L、H_(2)O_(2)浓度10 mmol/L、初始pH值2.5、锰渣加入量2 g/L条件下反应120 min,锰渣/H_(2)O_(2)体系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超过98.1%;锰渣循环使用5次后,反应300 min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仍可达95.5%。在锰渣/H_(2)O_(2)非均相Fenton体系中,·OH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渣 双氧水 亚甲基蓝 FENTON氧化 非均相FENTON 催化降解 有机工业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封余贤 乔磊磊 +2 位作者 蓝平 蓝丽红 廖安平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是一种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具有超顺磁性、小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综述了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如共沉淀法、热分解法、水热法、溶剂热法、微乳液法、空气氧化法、静电纺丝法、微波法及其研究进展...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是一种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具有超顺磁性、小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综述了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如共沉淀法、热分解法、水热法、溶剂热法、微乳液法、空气氧化法、静电纺丝法、微波法及其研究进展。对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 四氧化三铁 静电纺丝 微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木薯淀粉微球的结构表征及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新玲 罗冯笑 +2 位作者 童张法 廖安平 张友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8-160,164,共4页
以木薯淀粉(St)和自制纳米表面改性Fe3O4(M)微粒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磁性木薯淀粉微球(MSt),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同步热分析(TG-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磁性木薯淀粉微... 以木薯淀粉(St)和自制纳米表面改性Fe3O4(M)微粒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磁性木薯淀粉微球(MSt),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同步热分析(TG-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磁性木薯淀粉微球进行结构性能分析和反应机理探讨。结果表明,FT-IR分析显示磁性微粒Fe3O4与淀粉成功发生交联反应;TEM和XRD分析显示微球具有以Fe3O4为核淀粉为壳的核壳结构;TG-DSC分析表明微球的热稳定性相比原淀粉略有降低;微球的饱和磁化强度为7.07emu/g,磁化率为3.005×10-6emu/Oe,微球具有磁响应性和超顺磁性。该微球反应历程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磁性微球 反相乳液 表征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媚 袁宇 +2 位作者 覃琴 陈熠嘉 廖安平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53-358,共6页
在间歇搅拌反应器中,研究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072型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反应动力学。在消除内外扩散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催化剂用量和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反应体系中柠檬酸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按拟均相可逆反应,... 在间歇搅拌反应器中,研究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072型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反应动力学。在消除内外扩散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催化剂用量和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反应体系中柠檬酸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按拟均相可逆反应,并采用初始反应速率法求取反应动力学方程参数。在催化剂与柠檬酸的质量比为0.02~0.06,反应温度为373.15~423.15 K时,得到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指前因子为1.250 3L^3·mol^(-3)·min^(-1),反应活化能为11 732.58J/mol。在实验范围内对获得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酸离子交换树脂 柠檬酸三丁酯 合成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聚氨酯整皮泡沫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磊磊 刘倩 +2 位作者 李华斌 蓝平 廖安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4,共3页
聚氨酯整皮泡沫材料是一种新型化工高分子材料,近年来聚氨酯整皮泡沫以其优越的理化综合性能,已成为汽车零部件如坐垫、方向盘、护罩、扶手等汽车配件产品的主要原料,在汽车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车用聚氨酯整皮泡沫材料的... 聚氨酯整皮泡沫材料是一种新型化工高分子材料,近年来聚氨酯整皮泡沫以其优越的理化综合性能,已成为汽车零部件如坐垫、方向盘、护罩、扶手等汽车配件产品的主要原料,在汽车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车用聚氨酯整皮泡沫材料的制备、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车用聚氨酯整皮泡沫的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整皮泡沫 汽车 性能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产右旋糖酐肠膜明串珠菌的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媚 曾平 +3 位作者 袁宇 覃琴 陈熠嘉 廖安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0-175,共6页
为提高右旋糖酐的产率,对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培养基成分间交互作用及最优组成。结果表明:优化后各培养基成分为蔗糖80.0 g/L,蛋白质7.0 g/L,磷酸氢二钠... 为提高右旋糖酐的产率,对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培养基成分间交互作用及最优组成。结果表明:优化后各培养基成分为蔗糖80.0 g/L,蛋白质7.0 g/L,磷酸氢二钠1.5 g/L,磷酸二氢钾0.3 g/L,在p H7.1、25℃、150 r/min时发酵21 h,右旋糖酐产率可达92.79%,与单因素优化后的右旋糖酐产率相比,提高了7.2%。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发酵产物为右旋糖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膜明串珠菌 右旋糖酐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ZnNa(H3btc)(H2O)2]·(H2O)2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玉平 杨华 +1 位作者 曾颖 谭春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6,共4页
合成了一种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Na(H3btc)(H2O)2].(H2O)2,分析晶体结构,并采用体积法气体吸附实验,考察了该配合物的吸附气体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是:该配合物为双核,中心Zn2+与三羧基和二个水构成双四面体配位模式),中心Na+与四羧... 合成了一种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Na(H3btc)(H2O)2].(H2O)2,分析晶体结构,并采用体积法气体吸附实验,考察了该配合物的吸附气体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是:该配合物为双核,中心Zn2+与三羧基和二个水构成双四面体配位模式),中心Na+与四羧基和二个水构成正八面体配位模式;该配合物对CO2饱和吸附量较大,在p=20bar,t=20℃条件下达到14.25mmol/g,且随着温度升高,可缩短饱和吸附时间,但吸附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吸附性能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仝海娟 左卫元 +2 位作者 史兵方 陈盛余 李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共5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木犀草素作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木犀草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影响该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吸附能力的因素,并对等温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木犀草素作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木犀草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影响该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吸附能力的因素,并对等温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进行判断。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木犀草素具有优良的吸附效果,在p H值为7.0,底液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2 h条件下,该聚合物对木犀草素的吸附量为28.32 mg/g;吸附平衡试验说明该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31.983 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为0.045 3 g/(mg·min);选择性试验说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物具有优异的选择识别能力。该聚合物能应用于木犀草素的前处理、提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印迹聚合物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的改性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楠楠 卢彦越 廖安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8-230,共3页
运用溶胶-凝胶法在标准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二氧化钛)TiO_2膜,然后在硬脂酸-丙酮溶液中浸泡改性,结果制得的膜呈现良好的疏水性能,最后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改性的最优方案。同时把改性后的膜运用到膜蒸馏装置中运行,得到了膜... 运用溶胶-凝胶法在标准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二氧化钛)TiO_2膜,然后在硬脂酸-丙酮溶液中浸泡改性,结果制得的膜呈现良好的疏水性能,最后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改性的最优方案。同时把改性后的膜运用到膜蒸馏装置中运行,得到了膜装置运行的最优条件为:料液(NaCl溶液)浓度为15g/L,料液温度为50℃、流量为5L/h。在此条件下进行膜蒸馏的脱盐实验,结果脱盐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膜 溶胶-凝胶法 膜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TiO_2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制备及在膜蒸馏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楠楠 卢彦越 廖安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85-188,311,共5页
[目的]研究甘油/TiO2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制备及其在膜蒸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VDF微孔膜,研究了不同TiO2质量分数下加入甘油形成不同比例的混合添加剂对微孔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微孔膜... [目的]研究甘油/TiO2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制备及其在膜蒸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VDF微孔膜,研究了不同TiO2质量分数下加入甘油形成不同比例的混合添加剂对微孔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微孔膜具有较高的牛血清蛋白截留率,基本上都在90%以上;纯水通量集中在3~22L/(m^2·h)之间。[结论]当TiO2为3%、甘油添加量为0.4g时,膜的性能相对较好。随后把该条件下制备的微孔膜应用到膜蒸馏过程中进行NaCI溶液分离的试验研究,脱盐率最高可达30%;并且得到了膜装置运行的最优条件:料液温度为50℃、流量为5L/h、料液浓度为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微孔膜 膜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水凝胶的微波合成表征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凤苑 韦东来 +4 位作者 韦冬萍 王冰 吴吕归 蓝平 廖安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100,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辅助制备木薯淀粉基水凝胶。探究单体、交联剂、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当淀粉与丙烯酰胺用量比为1∶3,N,N-亚甲...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辅助制备木薯淀粉基水凝胶。探究单体、交联剂、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当淀粉与丙烯酰胺用量比为1∶3,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0.02 g,过硫酸钾0.05 g时,微波400 W,60 s制得的木薯淀粉水凝胶达最高吸水倍率。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FE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已成功制备木薯淀粉基水凝胶。该水凝胶溶胀平衡比在35℃时达到最大,且在室温条件下保水性良好。该研究为淀粉水凝胶的制备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提高了木薯淀粉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水凝胶 温敏性 溶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