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发展学前教育的百年历程、成就及经验 被引量:6
1
作者 顾高燕 张姝玥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29-35,共7页
中国共产党发展学前教育的百年历程经历了摸索阶段、探求阶段、前行阶段、失序阶段、稳进阶段、挺进阶段、勇进阶段等七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发展学前教育的百年历程促进了学前教育的深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学前教育的经验是:坚持... 中国共产党发展学前教育的百年历程经历了摸索阶段、探求阶段、前行阶段、失序阶段、稳进阶段、挺进阶段、勇进阶段等七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发展学前教育的百年历程促进了学前教育的深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学前教育的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党的教育路线是学前教育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学习、融汇世界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范型;依从教育规律、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公平和质量并行,普惠前提下追求高质量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渐进发展方略;通过制定相关幼儿教育法规促进和保障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保障;多层次、多方式地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和人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学前教育 教育规律 公平和质量 教育路线 教育法规 师资和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高等教育“新内生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理路 被引量:6
2
作者 梁芸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147,共6页
“新内生式”发展路径对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发展活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中西部高等教育新内生式发展面临办学理念更新滞后、人才引进与流动失序、教育资源整合不足、创新发展能力羸弱等现实问题。因此,需明晰新内生式发展的基本... “新内生式”发展路径对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发展活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中西部高等教育新内生式发展面临办学理念更新滞后、人才引进与流动失序、教育资源整合不足、创新发展能力羸弱等现实问题。因此,需明晰新内生式发展的基本要义,认同从“外生”向“新内生”转化的发展理念,激发多元主体的能动性,优化资源整合路径,增强高等教育的自我生长能力,在从外生式发展模式向新内生式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互动,最终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高等教育 新内生式发展 地方高校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一名教师和教育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督学孙杰远教授访谈
3
作者 孙杰远 刘远杰 粟红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共3页
孙杰远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尤在教育人类学、民族教育、教师教育等领域建树颇丰。近年,孙教授基于对全球化与社会转型进程中不断涌现的环境恶化、族群冲突、文化断裂、教育攻坚等问题的深刻洞察,敏锐地提出"自然与人文共... 孙杰远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尤在教育人类学、民族教育、教师教育等领域建树颇丰。近年,孙教授基于对全球化与社会转型进程中不断涌现的环境恶化、族群冲突、文化断裂、教育攻坚等问题的深刻洞察,敏锐地提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的重大命题并展开深入研究,备受关注。作为学者,孙教授坚守"真、证、论、用"的学术信念和"三有品质"的学术目标;同时,作为教师,他认为"为师者以自我砥砺为基,以塑造学子为本,以传承文明为神",秉持与践行"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教育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人类学 民族教育 人文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排斥影响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姝玥 黄骏青 +1 位作者 赵峰 徐科朋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6-498,共13页
社会排斥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并对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它会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导致个体不能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研究发现被排斥的个体在风险决策时倾向于风险寻求。跨期决策和风险决策都与人类... 社会排斥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并对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它会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导致个体不能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研究发现被排斥的个体在风险决策时倾向于风险寻求。跨期决策和风险决策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目前并不清楚社会排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跨期决策。因此,本研究拟从跨期决策的评估和选择两个阶段展开研究,揭示社会排斥对其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DCS技术激活社会排斥的调节脑区,以改善被排斥个体的跨期决策能力。研究结果将揭示人际情境因素与决策者个人因素对跨期决策的联合作用机制,帮助被排斥者提高跨期决策能力,提高被排斥者的个人成就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期决策 社会排斥 时间知觉 自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物质主义价值观与未来取向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常保瑞 林培钿 +1 位作者 黄江喜 方建东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562,569,共8页
为考察社会排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1采用cyberball范式操纵社会排斥,考察其对物质主义价值观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2采用回忆范式操纵社会排斥,并进一步考察了未来取向在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的调节... 为考察社会排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1采用cyberball范式操纵社会排斥,考察其对物质主义价值观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2采用回忆范式操纵社会排斥,并进一步考察了未来取向在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排斥可以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取向在社会排斥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排斥导致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升高,进而减少亲社会行为,而未来取向可以降低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物质主义价值观 未来取向 亲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在欺凌受害与孤独感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权方英 丁文博 +2 位作者 归梦琼 赵颖慧 李宏翰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2-665,670,共5页
目的考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在欺凌受害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46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欺凌受害与孤独感显著相关(β=0.23,P<0.001... 目的考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在欺凌受害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46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欺凌受害与孤独感显著相关(β=0.23,P<0.001)。人际信任、社交焦虑、孤独感两两显著相关(β=-0.27,-0.39,0.56;P均<0.001)。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为:χ^(2)/df=3.17,RMSEA=0.07,SRMR=0.05,CFI=0.95,TLI=0.9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欺凌受害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路径显著:欺凌受害→人际信任→社交焦虑→孤独感(中介效应值0.03),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结论中学生欺凌受害不仅会直接预测孤独感,还会通过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间接预测孤独感。这些结果为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的孤独感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受害 孤独感 人际信任 社交焦虑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拟人归因”到“联盟建立”:人与聊天机器人关系对参与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磨然 方建东 常保瑞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42-1755,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聊天机器人可模拟人类指导以改善在线自助干预(Internet-based Self-help Interventions,ISIs)中用户的参与度及疗效。然而,学界对聊天机器人作用机制的探索尚处初期阶段。因...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聊天机器人可模拟人类指导以改善在线自助干预(Internet-based Self-help Interventions,ISIs)中用户的参与度及疗效。然而,学界对聊天机器人作用机制的探索尚处初期阶段。因此,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性认识,文章基于人机关系的视角提出了适应ISIs情境的理论模型:聊天机器人可与用户经历拟人归因、功利性价值判断、发展依恋关系、建立数字治疗联盟(Digital Therapeutic Alliance,DTA)这4个阶段来逐步发展人与聊天机器人关系(Human−Chatbot Relationships,HCRs),并通过HCRs提高用户参与度。未来研究可继续丰富HCRs的相关理论并检验其内在机制,基于HCRs理论来设计聊天机器人,深入考察影响HCRs的额外变量,统一参与度的操作定义并开发适合的参与度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天机器人 参与度 人与聊天机器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建立聊天机器人与用户间的数字治疗联盟:关系线索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磨然 方作之 方建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9-683,共15页
近年来,研究者们将“治疗联盟”(Therapeutic Alliance,TA)的概念与在线自助干预(Internet-based Self-help Interventions,ISIs)相结合,以解决ISIs中用户参与度较低的问题。这种在数字环境中形成的TA,被称之为“数字治疗联盟”(Digital... 近年来,研究者们将“治疗联盟”(Therapeutic Alliance,TA)的概念与在线自助干预(Internet-based Self-help Interventions,ISIs)相结合,以解决ISIs中用户参与度较低的问题。这种在数字环境中形成的TA,被称之为“数字治疗联盟”(Digital Therapeutic Alliance,DTA)。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聊天机器人可模拟人类指导,相对于传统ISIs程序更易于与用户建立关系,可通过友好、尊重、倾听、鼓励、真诚、理解、信任这几个关系线索来促进DTA的发展,为解决用户低参与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未来的研究可从影响因素、ISIs技术迭代、测量规范、实验操纵等方面对DTA作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疗联盟 聊天机器人 关系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宠物主义:养宠人身份、宠物类型与宠物特质对宠物道德地位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科朋 欧倩倩 +3 位作者 薛宏 罗冬丽 张姝玥 许燕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2-1676,共15页
宠物与人类的关系日益紧密,宠物的道德地位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本文通过预研究将宠物分类成传统宠物和非传统宠物,并通过研究1~3探讨养宠人身份、宠物类型与宠物特质对宠物道德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传统宠物道德地位高... 宠物与人类的关系日益紧密,宠物的道德地位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本文通过预研究将宠物分类成传统宠物和非传统宠物,并通过研究1~3探讨养宠人身份、宠物类型与宠物特质对宠物道德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传统宠物道德地位高于非传统宠物,该差异由能动性、感受性、危害性中介;(2)比起非传统养宠人,传统养宠人感知到的传统宠物道德地位更高;两者感知到的非传统宠物道德地位无显著差异;(3)动物同理心在传统养宠人宠物依恋与传统宠物道德地位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宠物内部存在道德地位差别,表现为传统宠物主义,养宠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地位 养宠人 宠物 宠物依恋 同理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者的忠诚偏向效应:道德价值启动对道德行为及道德判断的影响
10
作者 徐科朋 陈佳莉 +4 位作者 吴家虹 杨凌倩 欧倩倩 罗冬丽 张姝玥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4-470,共7页
基于道德基础理论,从行为者与观察者视角,考察道德行为与判断过程中的忠诚偏向效应,探讨忠诚偏向效应的行为者与观察者分离现象。研究发现,当个体是行为者时,在团体间竞争情境下,个体道德行为与判断出现忠诚偏向效应,更可能为团体利益... 基于道德基础理论,从行为者与观察者视角,考察道德行为与判断过程中的忠诚偏向效应,探讨忠诚偏向效应的行为者与观察者分离现象。研究发现,当个体是行为者时,在团体间竞争情境下,个体道德行为与判断出现忠诚偏向效应,更可能为团体利益做出忠诚不公平行为,对此行为给予更宽松的道德判断;公平价值启动会削弱这种效应;当个体作为观察者时,道德判断不存在忠诚偏向效应,表现出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诚 公平 道德判断 道德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困境决策中的忽略偏差:现象与测量
11
作者 薛宏 李成立 +2 位作者 陈佳莉 徐科朋 张姝玥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3-489,共7页
道德困境决策中的忽略偏差效应是指在道德困境中,当作为和不作为都会造成消极结果的情况下,个体认为作为导致的消极结果比不作为导致的消极结果更不道德,从而使人们在道德决策时更倾向于不作为的现象。由于传统道德决策研究范式存在义... 道德困境决策中的忽略偏差效应是指在道德困境中,当作为和不作为都会造成消极结果的情况下,个体认为作为导致的消极结果比不作为导致的消极结果更不道德,从而使人们在道德决策时更倾向于不作为的现象。由于传统道德决策研究范式存在义务论决策倾向性和一般性不作为反应倾向相混淆的局限,道德困境决策中的忽略偏差效应尚未做进一步探索。本文梳理了道德困境决策中忽略偏差效应的表现,通过CNI模型提出甄别和测量道德困境决策中忽略偏差效应的策略:创设研究情景;分离不作为倾向性和忽略偏差效应;综合探索忽略偏差效应的群体和个体特征。针对CNI模型的局限性,结合CAN算法和漂移扩散模型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略偏差效应 道德判断 道德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