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鳖蛋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华宇 廖彭莹 +5 位作者 张天丰 张新锐 邓纭宁 李耀华 韦金锐 陈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 为从鳖蛋黄酶解物中筛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肽段,以ACE抑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和凝胶过滤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肽段鉴定,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活性评估。优选预测活性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和活性验证,并用分子对接工具分析活性肽与AC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鳖蛋黄菠萝蛋白酶酶解物的水解度为(17.70±0.34)%,抑制ACE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210±0.019)mg/mL。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活性组分F3中鉴定出36条肽段,选择6条活性评分较高的肽段进行合成,其中肽段YNGIWPRD和ASDILPKK的IC_(50)值分别为(0.019 00±0.000 36)、(0.170 0±0.001 3)mg/m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二者均通过多条氢键与ACE紧密结合。综上,从鳖蛋黄中筛选出2条新的ACE抑制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蛋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分离纯化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嘉文 谢晶晶 +5 位作者 马玉明 郑飘雪 梁炎丽 陆春莲 朱华 梁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86,共6页
土茯苓中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糖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抑菌、降尿酸、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前景良好。概括了土茯苓的质量控制现状,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 土茯苓中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糖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抑菌、降尿酸、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前景良好。概括了土茯苓的质量控制现状,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配伍环境、不同产地及不同生长年限、不同加工方法、传统功效、传统药性、药动学、新的药效用途共8个方面对土茯苓的质量标志物进行了预测分析,可考虑将落新妇苷、新落新妇苷、黄杞苷、槲皮素等成分作为土茯苓质量标志物的选择对象,为建立和完善土茯苓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质量标志物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肉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晶晶 马玉明 +5 位作者 彭嘉文 梁炎丽 陆春莲 郑飘雪 秦祖杰 梁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龙眼肉中化学成分丰富,其主要含有糖类、脂类、氨基酸类、多酚类、挥发性成分等。现代药理作用较广,有抗焦虑、抗氧化、抗应激、抗菌、抗衰老、抑肿瘤等的功效,并且还能够影响机体内分泌、提高免疫力以及促进睡眠,其使用前景巨大。通过... 龙眼肉中化学成分丰富,其主要含有糖类、脂类、氨基酸类、多酚类、挥发性成分等。现代药理作用较广,有抗焦虑、抗氧化、抗应激、抗菌、抗衰老、抑肿瘤等的功效,并且还能够影响机体内分泌、提高免疫力以及促进睡眠,其使用前景巨大。通过查阅近十几年的文献对龙眼肉相关信息进行综述,根据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研究思路,从不同配伍、不同加工处理方法、成分与药效相关联、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化学成分可测性、传统药性7个方面对龙眼肉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龙眼肉的质量控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肉 质量标志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边莲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玉明 彭嘉文 +5 位作者 谢晶晶 陆春莲 郑飘雪 梁炎丽 曹玉嫔 梁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半边莲作为临床和民间常用的一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可解蛇毒以及治疗多种癌症,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黄酮苷、萜类、多炔、木脂素类、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应用十分广泛,且疗效可靠。概括了半边莲目前的质量控制情况,... 半边莲作为临床和民间常用的一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可解蛇毒以及治疗多种癌症,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黄酮苷、萜类、多炔、木脂素类、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应用十分广泛,且疗效可靠。概括了半边莲目前的质量控制情况,并从植物亲缘关系学、配伍环境、化学成分与药效相关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山梗菜碱、新山梗菜碱A、新山梗菜碱B等成分可能为半边莲的质量标志物,为半边莲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莲 质量控制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梁炎丽 梁洁 +4 位作者 孙正伊 陆春莲 郑飘雪 谢晶晶 柳贤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0,共6页
鸡血藤中含有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蒽醌类、甾醇类及萜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多种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缺血、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炎、抗病毒、镇静催眠、保肝的药理作用,具有良好的... 鸡血藤中含有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蒽醌类、甾醇类及萜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多种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缺血、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炎、抗病毒、镇静催眠、保肝的药理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概括鸡血藤的质量控制现状,从植物亲缘学、传统药性、传统药效、不同配伍、新的药效用途、化学成分可测性、网络药理学等7个方面对鸡血藤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儿茶素、表儿茶素、甘草素、大豆苷、芒柄花苷、大豆苷元、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芦荟大黄素等成分可作为鸡血藤质量标志物的筛选对象,为提升鸡血藤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质量控制 质量标志物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豆根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春莲 梁洁 +3 位作者 孙正伊 郑飘雪 梁炎丽 曹玉嫔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山豆根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多糖、三萜及三萜皂苷、挥发油、有机酸等活性成分,主要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阐述山豆根的质量控制现状,预测山豆根的质量标志物。从传统药性、传统药效、不同复方配伍、可测性化学成分、新的药效用... 山豆根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多糖、三萜及三萜皂苷、挥发油、有机酸等活性成分,主要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阐述山豆根的质量控制现状,预测山豆根的质量标志物。从传统药性、传统药效、不同复方配伍、可测性化学成分、新的药效用途、植物亲缘关系等7个方面对山豆根质量标志物作预测分析。山豆根的质量标志物可能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根碱、槐定碱、槐醇、芒柄花素、高丽槐素、金雀花碱、β-甾醇、红车轴草苷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首选作为山豆根的质量标志物,为建立山豆根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质量控制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筛选广西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质量标志物 被引量:3
7
作者 樊兰兰 巫秋连 +3 位作者 黄万方 姜蔓菁 潘东进 凌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29,共13页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筛选广西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部位中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广西甜茶,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不同萃取部位,将不同萃取部位溶液作用于诱导分化后的3T3-L1前脂肪细胞,以油红O染...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筛选广西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部位中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广西甜茶,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不同萃取部位,将不同萃取部位溶液作用于诱导分化后的3T3-L1前脂肪细胞,以油红O染色法和细胞甘油三酯释放量为指标,筛选活性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活性部位进行成分分析和解析,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活性部位共有峰与其调节脂代谢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筛选质量标志物。结果: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部位为调节脂代谢的活性部位,鞣花酸、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甜茶素和对映-贝壳杉-16-烯-19-羧酸-13-O-β-D-葡萄糖苷4个成分与调节脂代谢活性作用高度相关,可作为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的质量标志物。结论:基于谱效关系的广西甜茶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对阐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与药效相关的核心质量标志物、保证药材质量的可控性和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甜茶 3T3-L1细胞 脂代谢 谱效关系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安施佳 梁洁 +3 位作者 刘星晨 梁晶春 陈辉华 刘雪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2,共5页
半夏中含有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糖类、蛋白类等多种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呕、抗胃溃疡、凝血、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癫痫的药理作用,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概括了... 半夏中含有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糖类、蛋白类等多种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呕、抗胃溃疡、凝血、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癫痫的药理作用,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概括了半夏的质量控制现状,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不同产地及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传统药效、传统药性、不同配伍、化学成分的可测性、新的药效用途7个方面对半夏的质量标志物进行了预测分析,为建立半夏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质量标志物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郑飘雪 梁洁 +3 位作者 孙正伊 梁炎丽 陆春莲 柳贤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8-72,共5页
穿心莲作为广西特色中药材,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穿心莲质量控制现状概况进行综述,并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植物亲缘关系及化学特有性成分证据、不同产地及采收期、传统药性、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可测性及... 穿心莲作为广西特色中药材,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穿心莲质量控制现状概况进行综述,并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植物亲缘关系及化学特有性成分证据、不同产地及采收期、传统药性、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可测性及相关依据,可入血成分及新的药效用途等7个方面对穿心莲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以期为穿心莲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质量控制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晶春 梁洁 +4 位作者 黄团心 安施佳 刘星晨 梁炎丽 李耀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4,共4页
紫苏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三萜类、脂肪酸类、酚酸类、花色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散表寒、行气宽中的作用。紫苏化合物种类复杂,仅通过几个指标成分进行质量评价是不全面的。结合当前紫苏质量控制现状,基于理... 紫苏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三萜类、脂肪酸类、酚酸类、花色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散表寒、行气宽中的作用。紫苏化合物种类复杂,仅通过几个指标成分进行质量评价是不全面的。结合当前紫苏质量控制现状,基于理解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的基础上,从植物亲缘关系、成分与药效相关联、不同加工方法、不同产地及采收期、成分可测性、传统药性、不同入药部位等7个方面预测分析紫苏的质量标志物,将紫苏醛、紫苏酮、紫苏异酮、紫苏烯、芹菜素、木犀草素、花色苷等化学成分作为紫苏质量标志物的预测成分,以期为紫苏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质量控制 质量标志物 药食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分析止得咳颗粒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辉华 祁金丽 +7 位作者 梁洁 陈奎奎 胡珏 孙正伊 安施佳 梁晶春 刘星晨 陈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43,共1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止得咳颗粒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体内外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与相关文献获取止得咳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比较毒物遗传学数据库(CTD)...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止得咳颗粒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体内外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与相关文献获取止得咳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比较毒物遗传学数据库(CTD)搜索咳嗽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止得咳颗粒与咳嗽交集靶点的蛋白质互作网络(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止得咳颗粒的“成分-靶点”网络和“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通路注释和分析;运用SYBYL-X 2.0和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止得咳颗粒排名靠前的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生物活性;验证实验通过构建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及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建立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ELISA法检测棉球肉芽肿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共筛选出止得咳颗粒的活性成分59个,关键靶点11个,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靶点;功能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止得咳颗粒主要涉及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氧化还原过程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百日咳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产生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鸢尾甲黄素A和PTGS2、异鼠李素和EGFR、柚皮素和MAPK3有比较高的结合活性。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止得咳颗粒浓度为12.5μg·mL^(-1)、25μg·mL^(-1)、50μg·mL^(-1)时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没有毒性,不同浓度的止得咳颗粒可降低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释放,对环氧化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蛋白的表达也有抑制作用;止得咳颗粒能够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表达。结论本研究创新性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实验验证初步探究止得咳颗粒治疗咳嗽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具体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得咳颗粒 咳嗽 网络药理学 体外细胞实验 体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星晨 梁洁 +3 位作者 黄团心 安施佳 梁晶春 郑飘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77,共5页
荆芥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概括荆芥质量控制现状以及理解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的基础上,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不同配伍环境、传统... 荆芥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概括荆芥质量控制现状以及理解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的基础上,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不同配伍环境、传统功效、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新的药效用途、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8个方面对荆芥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文献预测分析发现,荆芥的Q-Marker可能存在于挥发油、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中,胡薄荷酮、柠檬烯、石竹烯、槲皮苷、薄荷酮等成分可作为荆芥Q-Marker筛选的候选化合物。通过预测分析以上化学成分作为荆芥的Q-Marker,以期为荆芥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质量控制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测多评法对止得咳颗粒中7种成分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洁 梁炎丽 +6 位作者 陈辉华 陆春莲 郑飘雪 孙正伊 黄春燕 赵立春 陈日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止得咳颗粒中黄芩苷、射干苷、野鸢尾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次野鸢尾黄素及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enomenex Kinetex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B),...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止得咳颗粒中黄芩苷、射干苷、野鸢尾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次野鸢尾黄素及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enomenex Kinetex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建立射干苷、野鸢尾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次野鸢尾黄素和汉黄芩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比较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对止得咳颗粒中7种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结果7种成分分别在0.2390~1.1950 mg,0.0060~0.0302 mg,0.0160~0.0800 mg,0.0326~0.1630 mg,0.0055~0.0276 mg,0.0029~0.0143 mg和0.0036~0.0178 m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7.11%(0.94%)、97.87%(1.33%)、97.44%(1.34%)、97.85%(0.89%)、97.24%(1.16%)、101.90%(2.24%)和99.46%(0.71%),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止得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得咳颗粒 一测多评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对校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壮药三七姜总酚酸及其镇痛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星晨 梁洁 +5 位作者 马丽娟 曹玉嫔 陈嘉怡 陈晓思 魏江存 赵立春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2,共7页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壮药三七姜总酚酸提取工艺并探究其镇痛抗炎作用机制。以三七姜为原料,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总酚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探究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总酚酸得率的影响;建立醋...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壮药三七姜总酚酸提取工艺并探究其镇痛抗炎作用机制。以三七姜为原料,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总酚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探究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总酚酸得率的影响;建立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探究三七姜总酚酸的镇痛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七姜总酚酸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2%、液料比60 mL/g、回流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三七姜总酚酸得率可达6.09 mg/g。与模型组相比,三七姜醇提物各剂量对肉芽肿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小鼠扭体次数,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5-羟色胺(5-HT)含量,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壮药三七姜总酚酸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三七姜总酚酸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体内IL-6、TNF-α、IL-1β和PGE2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姜 响应面法 总酚酸 镇痛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药猪殃殃化学成分、U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鲜丽 卿丽婷 +2 位作者 梁建丽 刘丹 李耀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28-135,共8页
采用UPLC-Q-Exactive-MS技术,结合对照品比对的方法,对猪殃殃(拉拉藤)[Galium aparine Linn.var.echinospermum(Wallr.)Cuf.]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设定为0.2 mL/min;柱温保持在30℃。采用ACQU... 采用UPLC-Q-Exactive-MS技术,结合对照品比对的方法,对猪殃殃(拉拉藤)[Galium aparine Linn.var.echinospermum(Wallr.)Cuf.]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设定为0.2 mL/min;柱温保持在30℃。采用ACQUITY UPLC HSS-T_(3) C18(150 mm×3 mm,1.8μm)色谱柱;在260、340 nm双波长下进行检测。同时,对10批不同产地的猪殃殃样品进行UPLC指纹图谱分析,并运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UPLC-Q-Exactive-MS技术成功鉴定出猪殃殃中的32个成分;建立的10批猪殃殃样品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其中3个色谱峰被指认为酚酸类成分,10批样品的相似度为0.897~0.996。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一致。表明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U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法可全面、有效地评价猪殃殃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殃殃(拉拉藤)[Galium aparine Linn.var.echinospermum(Wallr.)Cuf.] UPLC-Q-Exactive-MS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 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快速分析荷叶中生物碱类成分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忠会 覃春萍 +3 位作者 梁洁 李耀华 陈奎奎 肖红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3-906,共14页
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 MS)和分子网络整合技术,快速分析和鉴定了荷叶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 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 MS)和分子网络整合技术,快速分析和鉴定了荷叶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信息。将经格式转换后的荷叶提取物二级质谱数据上传至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平台计算分析,借助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可视化分子网络,获得了单苄基异喹啉类、双苄基异喹啉类和阿朴啡类生物碱类型的粒子簇。根据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MS/MS裂解规律和文献报道等信息,从荷叶中共鉴定和推测57种生物碱类成分,包括27个单苄基异喹啉类、2个双苄基异喹啉类、25个阿朴啡类和3个其他类生物碱,其中19个成分为潜在新化合物,30个成分在荷叶中首次报道。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荷叶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为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UHPLC-Q-TOF MS 分子网络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荔枝叶成分提取工艺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祁金丽 梁洁 +4 位作者 刘婷婷 郑飘雪 陆春莲 梁炎丽 曹玉嫔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3-80,共8页
试验旨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荔枝叶成分的工艺并探究其抗炎作用。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结合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 试验旨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荔枝叶成分的工艺并探究其抗炎作用。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浓度为考察因素,以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结合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设计原理,优化荔枝叶成分的提取工艺。采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荔枝叶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荔枝叶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甲醇浓度72%、液料比18 mL/g、提取时间7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荔枝叶成分的综合评分为88.99,与预测综合评分的84.53分相比误差较小。荔枝叶提取物可降低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导致的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释放量;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也具有抑制作用;荔枝叶提取物能够上调Toll样受体4(TLR4)mRNA的表达量与下调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量。研究表明,此试验方法简单、稳定可靠,为荔枝叶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叶 响应面法 单因素试验 提取工艺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叶治疗2型糖尿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5
18
作者 韦金玉 胡珏 +5 位作者 梁洁 陈奎奎 黄冬芳 陈辉华 祁金丽 赵立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9-581,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龙眼叶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并结合化源网数据库和相关药理活性文献筛选出龙眼叶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龙眼叶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并结合化源网数据库和相关药理活性文献筛选出龙眼叶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网站在线分析筛选活性成分的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DrugBank三个数据库获取T2DM的相关靶点,进而利用韦恩(VENNY)2.1筛选出活性成分与T2DM的交集靶点;然后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以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PPI)网络构建;采用Cytoscape v3.8.0软件构建“中药-化学成分-关键靶基因-疾病”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GraphPad Prism 8.3软件将其可视化;运用SYBYL-X 2.0和Discovery Studio4.5软件对龙眼叶排名靠前的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生物活性。验证实验以人肝癌细胞(HepG2)作为研究对象,高糖诱导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筛选出龙眼叶有16个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共96个,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16个。生物学过程包括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质膜、酶结合等。龙眼叶在改善T2DM主要作用于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山柰酚和EGFR、槲皮素和PTGS2、木犀草素和PIK3R1有比较强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龙眼叶提取物可以上调IR模型HepG2细胞AKT-1、pAKT-1、p-PI3Kp85蛋白表达。结论龙眼叶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HIF-1、胰岛素抵抗等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叶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佗豆的红外指纹图谱和薄层色谱鉴别及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婧 韦金玉 +5 位作者 梁洁 梁炎丽 魏江存 陆春莲 郑飘雪 孙正伊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6-1662,共7页
目的建立瑶药华佗豆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薄层色谱鉴别和酚酸类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构建10批华佗豆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华佗... 目的建立瑶药华佗豆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薄层色谱鉴别和酚酸类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构建10批华佗豆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华佗豆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A、咖啡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结果红外光谱法可推测出华佗豆含有有机酸、黄酮类等成分,红外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0.999。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分为两大类,产地S1、S2、S3聚为一类,其余产地为一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5种差异性成分(VIP>1);建立的薄层色谱的供试品和对照品显示位置一致,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华佗豆中6种酚酸类成分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7.77%~102.5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90%。结论建立的华佗豆药材薄层色谱和红外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可行、结果稳定;建立的华佗豆中6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可靠,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豆 红外指纹图谱 薄层色谱鉴别 酚酸类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红萍 谢钰航 +3 位作者 黄若晨 陈泳乐 邓延秋 张振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87-3392,共6页
桉烷型倍半萜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菊科、瑞香科、豆科、松科、无患子科植物中均有分布,是植物精油的重要成分,其结构变化与环外羟基、羰基、糖基等活性官能团的种类和取代位置有关。大多数该类化合物含有多个含氧官能团,以羟基最为常见... 桉烷型倍半萜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菊科、瑞香科、豆科、松科、无患子科植物中均有分布,是植物精油的重要成分,其结构变化与环外羟基、羰基、糖基等活性官能团的种类和取代位置有关。大多数该类化合物含有多个含氧官能团,以羟基最为常见,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等。本文主要根据取代基类型对桉烷型倍半萜新颖结构及其生物活性进行分类和总结,以期为其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烷型倍半萜 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