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巴马花岗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6
1
作者 姚明 缪秉魁 +3 位作者 苑鸿庆 章涛 严松 粟阳扬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巴马花岗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广西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位于巴马-民安北西-南东向复式短轴背斜的核部,矿体主要由57条花岗斑岩脉组成,花岗斑岩脉中锂(Li_2O 0.31%)、铍(Be O0.23%)、铌(Nb2O50.006%)、钽(Ta2O50.003%)等稀有金... 巴马花岗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广西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位于巴马-民安北西-南东向复式短轴背斜的核部,矿体主要由57条花岗斑岩脉组成,花岗斑岩脉中锂(Li_2O 0.31%)、铍(Be O0.23%)、铌(Nb2O50.006%)、钽(Ta2O50.003%)等稀有金属元素达到工业矿床要求。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铷和铯等其他稀有金属元素。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铌钽金属成矿可能与气成热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矿 稀有金属 花岗斑岩 矿床地质特征 巴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栗木钨锡多金属矿区铷矿床地质特征及其资源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章涛 缪秉魁 +3 位作者 姚明 王婵 高杨 杨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栗木矿区是华南重要的钨锡稀有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栗木铷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富集在燕山早期的3个阶段,并具有随岩体演化程度增高而进一步富集的趋势;同一阶段同一岩体的水平剖面上,Rb_2O含量具... 栗木矿区是华南重要的钨锡稀有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栗木铷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富集在燕山早期的3个阶段,并具有随岩体演化程度增高而进一步富集的趋势;同一阶段同一岩体的水平剖面上,Rb_2O含量具有岩体边部高、中心低的特点;垂直剖面上,Rb_2O含量总体变化不大,岩体顶部相对富集。同样,在花岗岩中云母和钾长石中的Rb也有一定的规律:在不同阶段或者不同岩体中,云母的Rb_2O含量都比钾长石中的高;无论钾长石还是云母中Rb2O的含量,在燕山早期的第三阶段都比第二阶段更高,可见铷矿化随着岩浆分异而逐渐增强。栗木矿区铷金属主要产于花岗岩中,根据已知的矿石量可预估伴生铷矿床已达中型,整个栗木矿区则具有大型伴生铷矿床的潜力;据前人资料估算,尾矿中的铷金属储量可达大型伴生铷矿床。今后可进一步对原生铷矿床和尾矿中的铷资源进行研究评价,从而提高矿区资源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矿 矿床地质特征 分布规律 栗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沼泽覆盖区地电化学方法寻找隐伏铜多金属矿--以黑龙江铜山铜矿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闫伟 罗先熔 +4 位作者 文美兰 李雪铭 郭继海 梁海军 李海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9-445,共7页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行有效的;经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理想模型。结合本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等研究,圈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5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 找矿预测 铜山铜矿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田高峰锡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白云母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葆华 胡荣国 +4 位作者 司建涛 赵义来 刘希军 李赛赛 沙培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1-483,共13页
广西高峰矿床位于大厂矿田的南端,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呈南北走向,并对早期形成的矿体产生了叠加改造作用的花岗斑岩岩墙。为探讨花岗斑岩在岩浆冷却结晶时及岩浆期后热液流体之来源和相关交代作用,对花岗斑岩中以未矿化斑晶(WM-1)... 广西高峰矿床位于大厂矿田的南端,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呈南北走向,并对早期形成的矿体产生了叠加改造作用的花岗斑岩岩墙。为探讨花岗斑岩在岩浆冷却结晶时及岩浆期后热液流体之来源和相关交代作用,对花岗斑岩中以未矿化斑晶(WM-1)、包体(WM-2)、矿化斑晶(WM-3)以及基质(WM-4)4种形式产出的白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中的WM-1和WM-2类型云母属于铁锂云母和富锂多硅白云母,WM-1白云母可能是熔体冷却结晶过程中,在流体的作用下钾长石和铝硅酸盐发生反应所形成的产物,而WM-2白云母则为WM-1白云母其后发生脱水熔融作用过程中的残留物,两者都属于广义上的原生白云母;WM-3和WM-4则属于普通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为后期热液成因的次生白云母。与原生白云母相比,次生白云母具有相对富硅、镁,贫铁、钠、钛、铝、锂和氟的特点,暗示在花岗斑岩上侵结晶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的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共存的流体在来源和成分上有显著的差异性,热液流体存在不连续演化的现象。早期流体相对富Fe、Ti、Li和F,其来源很可能是矿物分离结晶过程中由于熔体中水含量增加而压力的降低,导致岩浆中的水达到饱和而出溶流体;而晚期热液流体相对富含CO_(2)、MgO和SiO_(2),来源于浅部地壳或地表大气降水,携带了大量的CO_(2),并溶解和萃取了围岩中的部分Mg和Si之后,沿早期形成的控矿构造进入深部与后期填充的花岗斑岩脉发生岩水反应,导致白云母发生绿鳞石和契尔马克替代:R^(3+)+Al^(Ⅳ)=Si+R^(2+)(R^(3+)=Al,Fe;R^(2+)=Mg,Mn),使其转化为普通白云母+绿鳞石的混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峰矿床 花岗斑岩 白云母 热液流体 锡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黄田矿区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金银多金属矿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段续川 罗先熔 +4 位作者 张有军 严松 袁和 蓝天 张智腾 《矿产勘查》 2017年第4期663-671,共9页
为了在闽西南坳陷带寻找深部盲矿体,在福建省黄田矿区开展了地球电化学勘查法找矿研究工作。结合该地区地质背景特征,利用衬度值异常和衬度累加值异常等地质统计方法,对典型的中、高温成矿元素地球电化学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已知... 为了在闽西南坳陷带寻找深部盲矿体,在福建省黄田矿区开展了地球电化学勘查法找矿研究工作。结合该地区地质背景特征,利用衬度值异常和衬度累加值异常等地质统计方法,对典型的中、高温成矿元素地球电化学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已知矿体上方出现明显的地电提取主成矿元素异常和衬度值累加异常,说明地电勘查法找矿的有效性。结合主成矿元素的相关关系,初步建立福建黄田矿区隐伏矿床地球电化学理想找矿模型,并在已知矿区外围开展找矿预测工作,圈定3个有找矿前景的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电化学 衬度异常 找矿预测 福建黄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地区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子龙 蔡永丰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3期77-78,共2页
桂东北姑婆山-花山一带是华南钦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有大量钨锡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区域内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前人对姑婆山花岗岩岩体的基本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形成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桂东北姑婆山-花山一带是华南钦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有大量钨锡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区域内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前人对姑婆山花岗岩岩体的基本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形成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本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仍缺乏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对姑婆山一带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讨论,有望为本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和找矿方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锡多金属矿床 姑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大明山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矿化特征及成因
7
作者 曹杰 李赛赛 《现代矿业》 CAS 2021年第7期14-20,55,共8页
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是广西西大明山地区新发现的代表性中型热液矿床。为了促进西大明山地区找矿勘查工作,从地表、深部和显微镜下3个角度观察分析了该矿床的矿化特征,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 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是广西西大明山地区新发现的代表性中型热液矿床。为了促进西大明山地区找矿勘查工作,从地表、深部和显微镜下3个角度观察分析了该矿床的矿化特征,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受寒武纪小内冲组砂岩层理控制,地表氧化后呈黑褐色。矿石矿物主要沿砂岩层理分布,多充填于重结晶的石英间隙,少量被石英包裹。白钨矿与磁黄铁矿密切共生。含矿热液在富集成矿的同时,还沿矿体围岩中的节理形成网格状矿化蚀变。结合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时代等资料分析,认为该矿床与燕山晚期形成的隐伏花岗闪长岩体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岩体提供了主要的成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矿床 层控 燕山晚期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花山-姑婆山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永丰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1期57-58,共2页
桂东北花山-姑婆山地区发育大量钨锡多金属矿床,为指明这些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方向,本文对花山-姑婆山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本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床 成矿规律 找矿远景 花山-姑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地区甲龙锡多金属矿床锡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意义
9
作者 岳志恒 白令安 +2 位作者 李欣航 陈英男 张辉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甲龙锡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段九万大山-元宝山的北东端,矿体产于新元古代元宝山花岗岩岩体东北部的外接触带与四荣韧性剪切带的叠加部位,明显受层间构造控制,由于矿床规模较小,工作程度较低。本文使用EPMA、LA-ICP-MS原位微区分... 甲龙锡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段九万大山-元宝山的北东端,矿体产于新元古代元宝山花岗岩岩体东北部的外接触带与四荣韧性剪切带的叠加部位,明显受层间构造控制,由于矿床规模较小,工作程度较低。本文使用EPMA、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甲龙锡多金属矿床的锡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锡石发生了明显的破碎、溶蚀和再生长现象,元素分布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高FeO(0.23%~1.36%),相对富集Pb(0~2.90ppm)和Sb(4.98ppm~93.94ppm)等低温元素,强烈亏损Sc(2.81ppm~22.9ppm)、Nb(8.94ppm~1046ppm)、Ta(0.063ppm~74.0ppm)和Ti(81.1ppm~1952ppm)等高场强元素,(La/Lu)_(N)比值较高(1.51~58.52),指示了甲龙锡多金属矿床可能形成于中低温成矿流体,而与岩浆热液并无明显的成因联系。甲龙锡多金属矿床中的锡很大可能来源于新元古代富锡地层,后期构造活动使地层活化,锡等金属元素从地层中萃取出来,并沿韧性剪切带运移至次级断裂带中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龙锡多金属矿床 锡石LA-ICP-MS成分 九万大山-元宝山地区 桂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安民 李东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2期118-119,共2页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这就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矿产勘查工作中,然而面对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提高地质矿产勘查的效率迫在眉睫。通过我国矿产资源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应用于地质工作中的各...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这就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矿产勘查工作中,然而面对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提高地质矿产勘查的效率迫在眉睫。通过我国矿产资源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应用于地质工作中的各种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对比介绍各个矿产勘查方法,有效的应用于实际地质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 矿产勘查 技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栗木尾砂库中稀有金属资源潜力分析
11
作者 王婵 缪秉魁 +1 位作者 姚明 刘皓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3期25-29,共5页
在不可再生矿产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根据广西栗木矿区地质条件、矿产资源的共生特点,对在开发过程中所残留、废弃的Nb、Ta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所产生的次生矿床——"人工矿床"进行了论述,并讨论了该类次生矿床的类型、特征... 在不可再生矿产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根据广西栗木矿区地质条件、矿产资源的共生特点,对在开发过程中所残留、废弃的Nb、Ta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所产生的次生矿床——"人工矿床"进行了论述,并讨论了该类次生矿床的类型、特征以及分布情况,重点分析了第四尾砂库中Nb、Ta等稀有矿产资源在尾砂中各沉积区,各粒径中各种元素的分布规律,初步评价了其经济价值,认为本区尾砂库中次生稀有金属矿床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矿床” 尾砂库矿床 分布规律 栗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角砾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12
作者 杨金豹 徐珍珍 +4 位作者 吴祥珂 杨启军 冯佐海 余红霞 白艳萍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主要集中在418~469 Ma,较年轻的为107、104和90 Ma;锆石Th/U值均大于0.1,且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锆石形态研究显示,年龄老的锆石磨圆度较好,环带不清晰;年龄新的锆石磨圆度较差,环带较发育。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原来划分为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获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393~456 Ma。因此,本文认为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中418~469 Ma的年龄不是该火山角砾岩的成岩年龄,该年龄段的锆石可能来自早白垩世砂岩角砾,也可能来自曾被认为是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角砾。90 Ma的锆石年龄代表了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形成之前,深部岩浆喷发活动的年龄,该岩浆活动时限比上段的石英斑岩早约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角砾岩 锆石 地质年代学 水汶盆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化县透闪石玉矿床地球化学、锶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13
作者 陆俐合 于海燕 +3 位作者 蓝叶 阮青锋 沙鑫 易泽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广西大化县透闪石玉矿床产自贫镁碳酸盐岩中,是一种新型透闪石玉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对该矿床中围岩、蚀变岩、侵入岩和透闪石玉进行主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透闪石玉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广西大化县透闪石玉矿床产自贫镁碳酸盐岩中,是一种新型透闪石玉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对该矿床中围岩、蚀变岩、侵入岩和透闪石玉进行主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透闪石玉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石灰岩和大理岩相似,且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与大理岩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0.931),说明Ca的来源与大理岩有关;透闪石玉^(87)Sr/^(86)Sr与1000/Sr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说明透闪石玉^(87)Sr/^(86)Sr(0.7070)主要受大理岩(0.7075)和辉绿岩(0.7061)两个端元控制,外推1000/Sr=0得到的^(87)Sr/^(86)Sr值与辉绿岩一致,说明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透闪石玉Y/Ho值(均值49.10)高于大理岩和辉绿岩(均值分别为44.53、24.30),说明其受岩浆热液作用较强烈。结合大化透闪石玉成矿特点,推测其成矿物质Ca来自大理岩,Si和Mg来自辉绿岩。采用稀土元素配分、δCe、δEu、Zr/Hf、Nb/Ta、Sr/Ba、U/Th、W、V、Cu等指标判断,其氧逸度较高,成矿环境为碱性。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基性岩浆侵入→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富含Mg和Si的基性岩浆热液形成→热液交代大理岩形成透闪石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闪石玉 地球化学 锶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大化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对广西岑溪市纯塘铅锌矿区深部找矿预测
14
作者 刘雯婷 黄理善 +2 位作者 王建超 赵毅 吴小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5-520,共6页
广西岑溪市纯塘矿区位于佛子冲背斜西翼,整个矿区的找矿潜力较大。本文采用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开展深部勘探工作,结合矿区已知矿体特征、成矿模式与岩石电性测定结果,确定了低阻、中-高极化特征是指示矿化或控矿构造存在... 广西岑溪市纯塘矿区位于佛子冲背斜西翼,整个矿区的找矿潜力较大。本文采用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开展深部勘探工作,结合矿区已知矿体特征、成矿模式与岩石电性测定结果,确定了低阻、中-高极化特征是指示矿化或控矿构造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本次CSAMT测量通过结合以往地质勘探资料建立了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电性找矿模型,通过钻探工程验证了CSAMT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推断了三处异常与矿(化)有关,异常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向南北延伸,空间范围亦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探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富集规律 成矿模型 深部找矿预测 纯塘铅锌矿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地区大进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熊松泉 康志强 +5 位作者 冯佐海 庞崇进 方贵聪 张青伟 吴佳昌 蒋兴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6-746,共11页
对广西大瑶山地区金秀县大进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57.7±1.2 Ma(n=14,MSWD=1.8),属华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通过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分析,该岩体岩... 对广西大瑶山地区金秀县大进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57.7±1.2 Ma(n=14,MSWD=1.8),属华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通过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分析,该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w_B):Si O_2为76.36%~77.35%,K_2O为5.01%~7.47%,K_2O+Na_2O平均含量为7.96%,K_2O/Na_2O〉1.31,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A/CNK为0.98~1.76,整体属于偏铝质-强过铝质岩石;全岩锆饱和温度为(758~791℃),富集Rb、Th、U、Pb;强烈亏损Ba、Sr、Eu等微量元素,具有M型稀土四分组效应。综合判断:大进岩体为I型花岗岩,且可能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大进岩体的构造背景为板内环境,形成于华南加里东运动同碰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MC-ICP-MS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大进岩体 大瑶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绿色岩RE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韦龙明 冯经平 +3 位作者 付伟 杨启军 林煜强 覃日贤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佛子冲铅锌矿田广泛发育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绿色岩,然而其成因归属却极具争议。野外考察发现该类特殊岩石存在4种产状类型:层状、块状、脉状和角砾状。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岩具有高的ΣREE、LREE/HREE、LaN/YbN,负Eu异常,无Ce异常,... 佛子冲铅锌矿田广泛发育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绿色岩,然而其成因归属却极具争议。野外考察发现该类特殊岩石存在4种产状类型:层状、块状、脉状和角砾状。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岩具有高的ΣREE、LREE/HREE、LaN/YbN,负Eu异常,无Ce异常,这些特征均与花岗斑岩和钾长石化花岗岩比较接近;随着矿化作用的增强,绿色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结合岩矿鉴定、地质特征对比研究认为,佛子冲绿色岩与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特征相似,而与热水沉积喷流岩差别较大,表明佛子冲的"绿色岩"属岩浆期后热液接触交代的产物,绿色岩的发育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对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岩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佛子冲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地区大王顶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鸣 张青伟 +6 位作者 胡华清 秦亚 杨启军 白令安 康志强 张佳莉 高攀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6-765,共10页
大王顶岩体出露于桂东南大瑶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交汇的钦杭成矿带西端,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63±5.0 Ma,属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低硅、... 大王顶岩体出露于桂东南大瑶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交汇的钦杭成矿带西端,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63±5.0 Ma,属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低硅、富钠、弱过铝质和钙碱性特征,微量元素主要富集Th、U、La、Zr和Hf,亏损Ba、Sr、Ta、Nb、P、Ti。稀土总量为(68.75~167.17)×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和(La/Yb)N分别为3.62~10.08和2.80~9.81),具弱Eu负异常,δEu为0.54~0.82。结合其他相关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大王顶花岗闪长斑岩为I型花岗岩,该岩体成因与其南侧的云开地块和北侧桂滇-北越地块拼贴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大王顶岩体 大瑶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金牙金矿毒砂 Re-O s同位素测年和硫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苏桥 陈懋弘 +2 位作者 杨锋 戴昱 张延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30,共8页
金牙金矿的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次为含砷黄铁矿。毒砂矿物结构均一,为主成矿阶段热液成因,相较于成因复杂的环带状含砷黄铁矿更适合于同位素测年和示踪。通过对该矿床毒砂的单矿物Re-Os同位素测年和S同位素分析,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2... 金牙金矿的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次为含砷黄铁矿。毒砂矿物结构均一,为主成矿阶段热液成因,相较于成因复杂的环带状含砷黄铁矿更适合于同位素测年和示踪。通过对该矿床毒砂的单矿物Re-Os同位素测年和S同位素分析,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206±22)Ma,反映金矿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大致相当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拉伸的构造转换期。毒砂δ34S值为-9‰^-3.9‰,平均值为-5.3‰,具有沉积硫的特征,推断硫来自地层,成矿流体为盆地建造水。由此认为金牙金矿是一个与盆地流体和沉积物有关的后生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砂 RE-OS 测年 硫同位素示踪 盆地流体 金牙金矿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河池-宜州断裂带是褶皱-冲断带置疑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劲草 蒙永潘 +3 位作者 江楠 汤静如 李秀珍 余何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0-860,共1页
河池-宜州断裂带是广西境内最显目的东西向构造带,为桂中盆地的北部边界,夹持于北西向南丹-都安断裂带与北东向永福-龙胜断裂带之间,呈宽缓波形展布,长度约250 km。断裂带南部为桂中凹陷,属晚古生代宽缓褶皱区,构造线总体呈南北向;北部... 河池-宜州断裂带是广西境内最显目的东西向构造带,为桂中盆地的北部边界,夹持于北西向南丹-都安断裂带与北东向永福-龙胜断裂带之间,呈宽缓波形展布,长度约250 km。断裂带南部为桂中凹陷,属晚古生代宽缓褶皱区,构造线总体呈南北向;北部为桂北隆起,出露前寒武系、下古生界及上古生界,呈双基底双盖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河池 东西向构造带 下古生界 冲断带 桂中 上古生界 盖层 北部边界 主断裂 构造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慈安 宋玮 +2 位作者 雷良奇 杨仲平 陈三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利用植物地球化学在干旱荒漠地区进行勘查找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应用。从砾石荒漠→土质荒漠→荒漠草原→盐渍化荒漠采用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进行矿产普查都是适应的。为推动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 利用植物地球化学在干旱荒漠地区进行勘查找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应用。从砾石荒漠→土质荒漠→荒漠草原→盐渍化荒漠采用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进行矿产普查都是适应的。为推动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的发展,使之在这一特殊景观区投入生产性应用,应加强其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以干旱荒漠区特殊气候水热条件、土壤类型和植物生理生态特性为背景,研究荒漠-植物系统元素的分布分配、迁移转化、元素群组行为及运移驱动力,是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其中元素的迁移转化是核心问题。在这些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还应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找矿有效指示植物及指示元素的选择、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条件和机制、植物地球化学找矿的深度预测模型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植物地球化学 干旱荒漠区 研究现状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