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桃树种子发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谢阳姣 何志鹏 +3 位作者 林伟 吴庆华 雷小丹 邓福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8-110,共3页
以GB/T 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为检验方法,对种子发芽所需时间、种子成熟度、种子含水量、光照、种子贮藏方式等影响种子发芽的内外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桃树种子播后第7天开始露白,第8天日平均发芽数... 以GB/T 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为检验方法,对种子发芽所需时间、种子成熟度、种子含水量、光照、种子贮藏方式等影响种子发芽的内外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桃树种子播后第7天开始露白,第8天日平均发芽数达到最大,15天后种子发芽数基本保持不变。成熟度高的汉桃树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高于成熟度较低的种子。汉桃树种子发芽对光照要求不严,无论有光或者无光均可发芽。汉桃树种子发芽要求种子一直保持高含量的水分,鲜种子(含水量54%左右)的发芽能力最强,当种子被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0%以下时,其发芽能力将在极短的时间内丧失。由于汉桃树种子为顽拗性种子,贮藏比较困难,剥除种皮后低温高湿贮藏可保存15 d。本试验结果可为汉桃树种子检验和生产育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桃树 种子 发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楸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瑜 王凯 +1 位作者 马健雄 陈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12-2718,共7页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方法白楸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HepG2.2.15细胞系对其进行体外抗HBV... 目的研究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Lam.)Muell.Arg.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活性。方法白楸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HepG2.2.15细胞系对其进行体外抗HBV活性测试。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酮(1)、高根二醇-3-醋酸酯(2)、软木三萜酮(3)、8-[1-(3,4-二羟基苯基)乙基]-槲皮素(4)、鞣花酸(5)、乙酰基油桐酸(6)、4-O-甲基没食子酸(7)、没食子酸(8)、异它乔糖苷(9)、mananthoside I(10)、洋芹素-7-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11)、turpinionoside A(12)、corymboside(13)、hovetrichoside A(14)、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5)。化合物4、8对HepG2.2.15细胞分泌表面抗原HBsAg有一定抑制作用,IC_(50)分别为(95.8±2.6)、(82.7±3.1)μg/mL;化合物15对细胞分泌E抗原HBeAg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IC_(50)为(12.9±1.7)μg/m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5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楸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HBV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