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氯盐法浸出高铟氧粉酸浸渣中铜锌铅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利姣 钟夏平 +5 位作者 高军 郎耀秀 陈南春 刘长淼 吴照洋 王振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8,82,共5页
通过分析高铟氧粉酸浸渣的成分和物相特征,发现其主要物相为Cu2 FeS2、ZnSO4、ZnS和PbSO4,由于成分复杂,单一方法无法有效回收铜、锌、铅,因此设计了硫酸-氯盐二段浸出法,分别提取酸浸渣中铜、锌和铅。一段浸出采用硫酸浸出,在始... 通过分析高铟氧粉酸浸渣的成分和物相特征,发现其主要物相为Cu2 FeS2、ZnSO4、ZnS和PbSO4,由于成分复杂,单一方法无法有效回收铜、锌、铅,因此设计了硫酸-氯盐二段浸出法,分别提取酸浸渣中铜、锌和铅。一段浸出采用硫酸浸出,在始酸浓度60 g/L,液固比5∶1,氧化剂高锰酸钾用量4%,浸出温度60℃条件下,浸出2 h,铜和锌浸出率分别达到84.29%和92.02%;二段浸出采用氯盐浸出,在NaCl浓度300 g/L,液固比10∶1,pH=1.5~2.0,浸出温度90℃条件下,浸出60 min,铅浸出率达到91.14%。该法对铜、锌和铅都有很好的浸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氯盐法 高铟氧粉 酸浸渣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铟冶炼过程中镉砷的流向及在废渣中的分布 被引量:7
2
作者 韦岩松 吕雪丽 +1 位作者 王振峰 高军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研究了锌铟冶炼过程中镉和砷的流向及在废渣中的分布规律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在锌、铟冶炼过程中,镉的主要流向为氧粉→中性浸出液→一段铜镉渣→二段铜镉渣→净化渣,砷的主要流向为氧粉→中性浸出渣→酸性浸出液→铟萃取液→反萃取... 研究了锌铟冶炼过程中镉和砷的流向及在废渣中的分布规律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在锌、铟冶炼过程中,镉的主要流向为氧粉→中性浸出液→一段铜镉渣→二段铜镉渣→净化渣,砷的主要流向为氧粉→中性浸出渣→酸性浸出液→铟萃取液→反萃取液→中和渣;镉主要集中在一段铜镉渣和二段铜镉渣中,砷则更多集中于中和渣中。锌、铟冶炼过程中,一段铜镉渣和中和渣应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 废渣 流向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渣氧粉两段浸出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谌斯 杨利姣 +4 位作者 陈南春 高军 刘显妙 周翠澎 朱晓岗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2-315,共4页
研究了以两段浸出工艺从含铟锌渣氧粉中浸出铟。试验主要考察了两段酸性浸出中,硫酸初始质量浓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温度、机械活化时间、氧化剂用量等对铟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性浸出对铟有明显的富集作用,机械活... 研究了以两段浸出工艺从含铟锌渣氧粉中浸出铟。试验主要考察了两段酸性浸出中,硫酸初始质量浓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温度、机械活化时间、氧化剂用量等对铟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性浸出对铟有明显的富集作用,机械活化可以强化铟的浸出,常压氧化对铟的强化浸出效果不明显;在硫酸初始质量浓度300g/L、浸出时间3h、液固体积质量比3∶1、温度85℃、机械活化60min的最佳条件下,铟浸出率为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渣氧粉 中性浸出 酸性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HCl体系浸出铅渣中铅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利姣 陈南春 +5 位作者 钟夏平 解庆林 高军 郎耀秀 刘长淼 吴照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05-1712,共8页
以浸出温度、NaCl浓度、颗粒粒度和液固比对铅浸出率影响的实验条件和数据为基础,建立NaCl-HCl体系,采用液-固多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系统分析了铅渣中铅的浸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根据实验数据求出浸出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到... 以浸出温度、NaCl浓度、颗粒粒度和液固比对铅浸出率影响的实验条件和数据为基础,建立NaCl-HCl体系,采用液-固多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系统分析了铅渣中铅的浸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根据实验数据求出浸出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到表观活化能为45.239 k J/mol,说明该体系浸出过程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在实验选取的参数范围内,增大NaCl浓度、浸出温度和液固比以及减小颗粒粒度均有利于提高铅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HCl体系 铅渣 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