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铝土尾矿泡沫轻质土的物理力学及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欧孝夺 彭远胜 +1 位作者 莫鹏 江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41-245,共5页
为更好地利用大量废弃的铝土尾矿泥,可将其用于泡沫轻质土的制备。本实验研究了铝土尾矿泡沫轻质土在四种设计湿密度下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体积吸水率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湿密度的关系,揭示体积吸水率... 为更好地利用大量废弃的铝土尾矿泥,可将其用于泡沫轻质土的制备。本实验研究了铝土尾矿泡沫轻质土在四种设计湿密度下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体积吸水率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湿密度的关系,揭示体积吸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铝土尾矿泡沫轻质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设计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铝土尾矿泥不仅可作为泡沫轻质土的骨料,也可充当胶凝材料取代部分水泥,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湿密度的增加呈近似指数型增长。铝土尾矿泡沫轻质土湿密度和体积吸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先迅速增长而后变得缓慢,最后趋于稳定,且体积吸水率随着设计湿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水泥和铝土尾矿泥含量增大及泡沫含量减小,铝土尾矿泡沫轻质土孔隙逐渐变得稀少,结构变得更加密实,强度增长较为明显。此材料的应用将为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尾矿 泡沫轻质土 抗压强度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土尾矿泥浆逐级堆排沉积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欧孝夺 秦金喜 +2 位作者 罗炳雄 江杰 陆小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14631-14639,共9页
通过量筒沉积试验分析不同浓度的尾矿泥浆沉积变化历程及泥水分离规律,并根据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开展逐级堆排沉积柱试验,获取尾矿泥浆沉积后不同深度处的物理参数,从而得到逐级堆排下泥浆沉积特性,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参数之间的... 通过量筒沉积试验分析不同浓度的尾矿泥浆沉积变化历程及泥水分离规律,并根据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开展逐级堆排沉积柱试验,获取尾矿泥浆沉积后不同深度处的物理参数,从而得到逐级堆排下泥浆沉积特性,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土尾矿泥浆沉积稳定后泥水分界面高度与泥浆含泥量密切相关,与泥浆浓度无关,推测矿山常用排放浓度30%的泥水分离比为1∶1.018;各堆排层间存在"锁水"现象,含水量、密度、孔隙比、渗透系数、压缩系数和体积压缩系数等物理参数沿深度方向上存在逐级分段、各级相互独立的特性;且各物理参数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其中含水量对其他物理参数的影响显著,含水量对密度、孔隙比、渗透系数、压缩系数的关联程度依次为0.945、0.952、0.856、0.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尾矿 泥浆 沉积 堆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蒸发作用下掺砂改良铝土尾矿泥浆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欧孝夺 秦金喜 +2 位作者 罗炳雄 江杰 陆小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4-208,213,共6页
针对铝土尾矿泥浆自身具有高含水量、低渗透性、高压缩性、高液限等不良性质且堆存易受降雨蒸发共同影响的缺点,开展了室内掺砂改良铝土尾矿泥浆研究。通过对不同粒径及掺砂比的改良铝土尾矿泥浆经历蒸发、降雨作用后泥浆裂缝发展、吸... 针对铝土尾矿泥浆自身具有高含水量、低渗透性、高压缩性、高液限等不良性质且堆存易受降雨蒸发共同影响的缺点,开展了室内掺砂改良铝土尾矿泥浆研究。通过对不同粒径及掺砂比的改良铝土尾矿泥浆经历蒸发、降雨作用后泥浆裂缝发展、吸湿现象及抗剪强度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掺砂后铝土尾矿泥浆性质改良情况,以确定最佳的掺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铝土尾矿泥浆蒸发量变化规律与裂缝发展相互促进,中砂组20%组别的铝土尾矿泥浆蒸发量大,同时裂缝发展程度最高;掺砂比在0%~30%范围内,泥浆内摩擦角随着掺砂比的增大而逐渐增长;在0%~20%范围内,掺砂铝土尾矿泥的凝聚力明显提高,而掺砂比超过该值后凝聚力下降。综合认为掺砂粒径为2.0~5.0 mm,掺砂比为20%最佳,研究结果为掺砂改良铝土尾矿泥浆工程实际运用提供了参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尾矿泥浆 掺砂改良 降雨蒸发作用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土尾矿泥浆逐级加砂堆排联合生石灰排水固化处理模型试验研究
4
作者 欧孝夺 黄中正 +3 位作者 罗炳雄 秦金喜 江杰 吕政凡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8-326,共9页
为加快铝土尾矿泥浆的排水固结进程,提出一种在库区增设横竖向排水途径并联合生石灰固化的方法。通过增加排水路径和砂层的压载作用,使尾矿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好排水固结效果,并通过添加生石灰进一步增强尾矿泥的固化程度。本文通过... 为加快铝土尾矿泥浆的排水固结进程,提出一种在库区增设横竖向排水途径并联合生石灰固化的方法。通过增加排水路径和砂层的压载作用,使尾矿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好排水固结效果,并通过添加生石灰进一步增强尾矿泥的固化程度。本文通过开展模型试验,分析加砂与否模型中尾矿泥浆排水固结过程中各阶段的孔隙水压力、体积含水量和沿深度变化含水量等参数的变化特点,得出以下结论:加砂层对尾矿泥自重排水固结效果有较明显的提高;在自重排水稳定后和添加生石灰处理后,加砂堆排模型较堆排模型的尾矿泥平均含水量分别减少19.9%、14.6%,且沿深度范围内含水率分布更为均匀;同时发现加砂对生石灰固化尾矿泥的强度增长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铝土尾矿泥浆加砂堆排联合生石灰排水固化的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尾矿泥浆 自重排水 砂层 生石灰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石灰与微生物共同固化过湿性铝尾黏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欧孝夺 莫鹏 +2 位作者 江杰 苏建 彭远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4-631,共8页
因土体孔隙小,目前微生物矿化技术(MICP)在铝尾黏土固化中鲜有应用。基于尾矿库复垦需求,采用生石灰与微生物共同固化技术(生化固化技术)对过湿性铝尾黏土进行处理并与石灰固化技术处理进行对比,通过SEM扫描、压汞试验、剪切试验和压缩... 因土体孔隙小,目前微生物矿化技术(MICP)在铝尾黏土固化中鲜有应用。基于尾矿库复垦需求,采用生石灰与微生物共同固化技术(生化固化技术)对过湿性铝尾黏土进行处理并与石灰固化技术处理进行对比,通过SEM扫描、压汞试验、剪切试验和压缩性试验揭示其生成物元素组成、土体微观结构和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与土中水发生水化反应,形成大量较大直径孔隙,为微生物生存提供空间;生石灰与铝尾黏土中水反应生成Ca(OH)2导致土体pH值和温度升高,试验生石灰掺入量导致的土体温度上升处于试验菌种耐受范围内,同时该菌种具有较好耐碱性,能够利用生石灰水解产生的Ca^2+进行矿化作用,但过高碱性会影响其代谢,故应控制生石灰掺量;石灰固化技术处理铝尾黏土能够提升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压缩系数;生化固化技术处理铝尾黏土能有效填充土体孔隙和黏结土颗粒,处理效果优于生石灰固化技术处理,考虑生化固化效果的最优生石灰掺入量为23.33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固化 微生物 生石灰 铝尾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级堆排尾矿泥浆排水固结规律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欧孝夺 苏建 +2 位作者 钟一和 吴光航 江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24,共7页
设置竖向排水体可有效加快湿堆尾矿泥浆排水固结,提高土体稳定性。为研究排水体作用下逐级堆排尾矿泥浆排水固结规律,通过模型试验对其排水固结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各层孔隙水压力与沉降在土体排水固结过程中变化并不完全同步... 设置竖向排水体可有效加快湿堆尾矿泥浆排水固结,提高土体稳定性。为研究排水体作用下逐级堆排尾矿泥浆排水固结规律,通过模型试验对其排水固结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各层孔隙水压力与沉降在土体排水固结过程中变化并不完全同步,应力变化滞后于应变变化;停排期第35 d后孔隙水压力值降幅明显减小,由外加水头下自由水渗流转变为孔隙水渗流;进一步将逐级堆排尾矿排水过程分为沉降絮凝、絮凝压缩、絮体压缩固结、覆水自重固结阶段及自重压缩固结5个阶段;建立了排水体作用下尾矿孔隙渗流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计算排水体不同堆积高度最大影响半径,最大影响半径随尾矿的固结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变小,第35 d后0.5 m及1.0 m堆积高度影响半径分别降低至约1.7 m及2.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排水固结 逐级堆排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铝土尾矿泥浆自重排水固结联合生石灰固化处理参数选取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欧孝夺 秦金喜 +3 位作者 罗炳雄 陆小金 谭智杰 江杰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4-83,共10页
为加快尾矿泥浆的固结,提出自重排水固结联合生石灰固化处理方法。通过开展模型试验,分析尾矿泥浆体积含水量、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含水量等参数的变化,综合评定得出排水管桩水平最佳影响范围,确定生石灰添加时机,并揭示生石灰固化机... 为加快尾矿泥浆的固结,提出自重排水固结联合生石灰固化处理方法。通过开展模型试验,分析尾矿泥浆体积含水量、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含水量等参数的变化,综合评定得出排水管桩水平最佳影响范围,确定生石灰添加时机,并揭示生石灰固化机理。结果显示,直径为400 mm模型中的泥浆在自重排水作用下体积含水量、平均含水量降幅均较大,联合生石灰固化后体积含水量下降显著且十字剪切强度较大。由此推测铝土尾矿自重排水联合生石灰固化试验最佳水平影响范围为8倍排水管管径,在尾矿泥浆含水量为60%~70%时加入生石灰,其固化效果最好,且生石灰消解作用降低泥浆含水量是固化作用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桂西地区工程实际应用自重排水联合生石灰固化技术时对排水管桩布置和添加生石灰时机的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尾矿泥浆 自重排水 生石灰固化机理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人造陆域吹填土电冲击特性研究
8
作者 欧孝夺 潘鑫 +2 位作者 侯凯文 江杰 柳子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48-354,共7页
吹填土陆域的固有特性是造成其频受雷击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广西北部湾吹填土的电冲击特性,结合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展开研究,探究其与外电场的响应规律。首先从Archie电阻率模型理论出发,结合土体的介电常数公式,... 吹填土陆域的固有特性是造成其频受雷击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广西北部湾吹填土的电冲击特性,结合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展开研究,探究其与外电场的响应规律。首先从Archie电阻率模型理论出发,结合土体的介电常数公式,提出了吹填土的电冲击模型,认为影响其与外电场之间的响应规律的主要因素是干密度、含水率和含盐量。电冲击试验表明,吹填土击穿场强随含水率对数和干密度对数的升高呈线性降低,随含盐量的升高呈指数降低。再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含水率、干密度和含盐量越高,吹填土内部场强越大,受冲击电场作用越显著,对外电场的响应越强烈,其中又以含水率和含盐量的影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填海造地 冲击特性 电冲击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和SWMM的闭库排泥库雨水管网改造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赵宸 梁泓 +2 位作者 田凯 莫良贯 何祖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铝工业排泥库库泥级配以细黏粒为主,目前通过单一管井排出地表水,降雨后地表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雨水下渗影响库泥固结,成为天然泥石流风险源。本文以广西百色某排泥库为研究区,构建库区SWMM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降雨情景,对库区现有排水... 铝工业排泥库库泥级配以细黏粒为主,目前通过单一管井排出地表水,降雨后地表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雨水下渗影响库泥固结,成为天然泥石流风险源。本文以广西百色某排泥库为研究区,构建库区SWMM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降雨情景,对库区现有排水管井系统进行分析,并重新设计库区排水系统,通过模型优化改进排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参数校准后模型径流系数为0.683,Nash-sutcliffe系数为0.833,构建的模型能够反映现库区水文特性。目前,排水系统排水能力较弱,不同重现期降雨情景下超过85%的管道和节点均发生了超载,且超载时长在7 h以上。针对性进行超载管道改进,改进后不同重现期降雨情景下的节点和管道的超载率、超载时长大幅下降;库面洪峰流量减少约58%,洪峰提前约35 min,库面积水量削减约30%,积水时间下降约3.5 h,库区的排水能力大幅提升,减少积水对库泥积水的影响,为类似工程水文计算提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库排泥库 排水设计 Nash-sutcliffe系数 洪峰流量 库面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铁盾构双线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欧孝夺 罗炳雄 +2 位作者 江杰 秦金喜 杨杉楠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0-1020,共11页
依托南宁地铁2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双线隧道,通过对施工现场地表沉降的监测分析,揭示了双线隧道左、右线先后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横向沉降规律与地表沉降变形的历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Peck沉降槽理论,考虑双线隧道盾构施工的相... 依托南宁地铁2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双线隧道,通过对施工现场地表沉降的监测分析,揭示了双线隧道左、右线先后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横向沉降规律与地表沉降变形的历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Peck沉降槽理论,考虑双线隧道盾构施工的相互影响,引入左线隧道施工对右线隧道地表沉降影响系数和右线隧道施工对左线隧道地表沉降影响系数,并提出这两个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对相互影响范围内的双线隧道地表沉降公式进行修正,从而提出了一种采用分段函数形式表达的地铁双线隧道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地铁 双线隧道 盾构 地表沉降规律 沉降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膨胀岩热传导性能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孝夺 甘雨 +2 位作者 潘鑫 江杰 覃英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67-374,共8页
以南宁第三系膨胀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探针法研究含水率、干密度、温度及体积变形率对重塑膨胀岩试样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塑膨胀岩的导热系数随着含水率、干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含水率从10.4%上升至21.9%时,其导热系数最高上... 以南宁第三系膨胀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探针法研究含水率、干密度、温度及体积变形率对重塑膨胀岩试样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塑膨胀岩的导热系数随着含水率、干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含水率从10.4%上升至21.9%时,其导热系数最高上升了135.7%,当干密度从1.50 g/cm^(3)增加到2.00 g/cm^(3)时,其导热系数最高上升了133.9%,主要原因是含水率的增加减少了土中空气的热阻作用,干密度的增加使土颗粒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在潜热传输的作用下,重塑膨胀岩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长而升高,土颗粒在温度的影响下粒径不断增大并发生聚集,为潜热传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重塑膨胀岩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长呈现缓慢增长和迅速增长2个不同的阶段;重塑膨胀岩的导热系数随体积变形率的增加而降低,当变形率从0.5%增加到5%时,膨胀岩的导热系数降幅在5.7%~29.5%之间,这是由于吸水膨胀后膨胀岩试样更为松散,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岩 导热系数 含水率 干密度 温度 体积膨胀 重塑试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圆砾层地铁车站深基坑周边土体防渗加固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欧孝夺 李胜 +2 位作者 钟有信 胡盛斌 江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5-169,共5页
针对富水圆砾地质条件下,土体注浆加固效果较差、造价较高的问题,采用声纳渗流检测技术,通过测量地下水流速、流向、流量和渗透系数等数据,利用三维可视化图像确定渗漏通道指导施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渗加固土体措施。同时结合土层特性,... 针对富水圆砾地质条件下,土体注浆加固效果较差、造价较高的问题,采用声纳渗流检测技术,通过测量地下水流速、流向、流量和渗透系数等数据,利用三维可视化图像确定渗漏通道指导施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渗加固土体措施。同时结合土层特性,调整袖阀管注浆成分和灌浆长度,实现精准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深基坑 圆砾层 土体加固 声纳渗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平衡试桩Q-s曲线理论解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欧孝夺 白露 +2 位作者 吕政凡 江杰 黄中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为实现自平衡试桩理论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基桩承载力测试,提出一种适用于层状地基中单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的理论解析转换方法。基于自平衡上、下段桩加载受力模型,假定桩侧荷载传递函数符合理想弹塑性模型,推导出层状地基中上、下段桩... 为实现自平衡试桩理论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基桩承载力测试,提出一种适用于层状地基中单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的理论解析转换方法。基于自平衡上、下段桩加载受力模型,假定桩侧荷载传递函数符合理想弹塑性模型,推导出层状地基中上、下段桩弹性和塑性状态的荷载传递矩阵。再用MATLAB编程得到上、下段桩各微段处轴力、侧摩阻力及竖向变微量,代入精确转换公式中将自平衡试桩结果转换成传统静载测试Q-s曲线,并利用等荷载法求解其极限承载力。结合青岛胶州湾大桥工程试桩实例,采用锚桩法和自平衡法2组试桩工况结果验证该理论解析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自平衡理论解析计算上、下段桩身各点轴力和侧摩阻力与锚桩法实测数据比较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与传统静压测试、简化转换法相比,该解析转换法Q-s曲线与传统静压试验吻合效果明显优于简化转换法;同时对比2种转换法得到承载力值,简化转换法对于准确测定单桩承载力偏于保守,且不能分析桩身内力特征及承载能力,解析转换方法求解结果精度提高约12.3%。因此,证实了该理论解析方法在实际工程层状地基中有很大的适用性,可在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工程中大量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试桩 荷载传递 层状地基 理论解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地基中自平衡试桩Q-s曲线解析转换方法及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欧孝夺 白露 +2 位作者 吕政凡 江杰 李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1-642,共12页
为了将自平衡试桩理论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基桩承载力测试,提出一种针对黏土地基单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结果的解析转换方法。首先,假定桩侧荷载传递函数符合软化三折线模型,桩端土符合双折线模型,考虑上段桩身自重的影响,推导出一种自平衡... 为了将自平衡试桩理论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基桩承载力测试,提出一种针对黏土地基单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结果的解析转换方法。首先,假定桩侧荷载传递函数符合软化三折线模型,桩端土符合双折线模型,考虑上段桩身自重的影响,推导出一种自平衡试桩法荷载(Q)与位移(s)曲线解析理论;其次,将由自平衡加载测试数据拟合得到的桩侧抗剪刚度系数以及弹塑性极限位移等计算参数代入解析理论公式中,得到一种将自平衡试桩结果转换成传统静载测试Q-s曲线的解析转换法;最后,进行传统静压试桩和自平衡试桩的2组室内模型试验验证该解析转换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静压测试、简化转换法、精确转换法相比,该转换法Q-s曲线与传统静压试验结果更吻合,且与精确转换法结果相接近,而简化转换法所得单桩承载力偏大,解析转换方法求解结果精度提高约9.6%,证实了本文转换法的准确性,可在桩基承载力自平衡测试工程中大量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试桩法 解析转换 荷载传递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铝土排泥库堆石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欧孝夺 陆小金 +2 位作者 钟一和 江杰 谭智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4-1194,共11页
排泥库是一种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将对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而地震灾害是尾矿坝事故的第二大元凶。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坝库作用动力响应分析计算模型,探究尾矿泥浆物理性质、排放量和坝... 排泥库是一种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将对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而地震灾害是尾矿坝事故的第二大元凶。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坝库作用动力响应分析计算模型,探究尾矿泥浆物理性质、排放量和坝体尺寸对排泥库堆石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坝顶位移峰值随着尾矿泥浆含水量下降呈近似线性降低规律,含水量在120%~80%下降时,位移峰值的降幅明显增大;随着尾矿泥浆排放高度的增加,坝体加速度减小而位移峰值增加,当尾矿泥浆排放液面高于0.4倍坝高时,坝顶位移峰值增幅变大。随着坝体坡比、坝高、坝顶宽度的增加,坝体的加速度峰值减小,位移峰值增加,当坝体高度大于44 m时,坝顶位移峰值增幅明显增大。研究成果可为排泥库堆石坝动力稳定性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泥库 堆石坝 坝库作用 尾矿泥浆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参数对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欧孝夺 谭智杰 +2 位作者 罗方正 江杰 梁亚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73-2878,共6页
以广西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围合区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与变形规律。通过改变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排距、桩径、桩身刚度及连梁高度,分析设计... 以广西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围合区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与变形规律。通过改变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排距、桩径、桩身刚度及连梁高度,分析设计参数改变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最佳排距为4~6倍桩经;增大桩径,桩身位移的减小幅度不大,成本允许时,可以适当增加桩径;桩身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双排桩的水平位移的减小效果趋于不变;连梁高度大于1 m时,对双排桩支护效果的提升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双排桩支护结构 数值模拟分析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差异的能源桩传热模型及其热响应半径计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孝夺 黄中正 +2 位作者 秦金喜 江杰 吕政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6-394,共9页
为解决能源桩传热分析中一般将桩土视为相同介质而引起误差的问题,建立一种可考虑桩体与土体之间热物性差异的U型埋管能源桩非稳态传热模型,将其与线热源模型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级数展开得到近似简化的能源... 为解决能源桩传热分析中一般将桩土视为相同介质而引起误差的问题,建立一种可考虑桩体与土体之间热物性差异的U型埋管能源桩非稳态传热模型,将其与线热源模型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级数展开得到近似简化的能源桩热响应半径表达式。最后,对单位桩长换热量、桩体的热扩散系数、桩径以及土体类型进行分析,利用“储热比”评价上述参数对能源桩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较线热源模型可更精准地描述能源桩传热过程,可有效避免传热初期低估桩壁过余温度以及传热稳定期高估桩体温度的问题;在典型的能源桩运行周期内,所提出的热响应半径计算方法误差在0.1℃以内,符合工程要求;能源桩传热过程中,土体的储热比随桩体热容、桩土间热扩散系数相对差异的减小而增大;桩壁过余温度及土体储热比均随桩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传热时间的增加,不同桩径对应的桩壁过余温度差逐渐加大,土体储热比差值逐渐减小;相同换热功率作用下能源桩桩壁过余温度的变化率几乎不随传热时间增长而变化;传热90 d后,桩径对能源桩传热过程中能量传递分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传热模型 热物理特性 热响应半径 能源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砾-泥岩组合地层坑中坑开挖对双排桩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欧孝夺 黄中正 +2 位作者 江杰 罗方正 梁亚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5,共8页
为研究双排桩在南宁圆砾-泥岩组合地层中的支护特性,以南宁地铁4号线某深基坑工程为依托,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和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双排桩在该地层有较好适用性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坑趾系数、深度比在影响阈值左... 为研究双排桩在南宁圆砾-泥岩组合地层中的支护特性,以南宁地铁4号线某深基坑工程为依托,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和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双排桩在该地层有较好适用性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坑趾系数、深度比在影响阈值左右范围变化以及不同土体强度弱化百分比的工况下,坑中坑开挖对双排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双排桩支护效果的影响强弱依次为土体强度弱化百分比、坑趾系数、深度比;并提出以双排桩的最大侧移增长百分比是否>20%作为依据,初步评价内坑开挖对基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分析各参数对应工况下基坑破坏的模式和原因,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桩 坑中坑 圆砾-泥岩组合地层 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拜耳法赤泥静态淋溶碱释放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孝夺 秦金喜 +4 位作者 陈盛金 江杰 吕政凡 黄中正 白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827-7836,共10页
为研究桂西拜耳法赤泥中碱的溶出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浸出试验分析了赤泥中碱的赋存状态及含量,通过静态淋溶试验并改变初始溶液pH、固液比、粒径大小、环境温度、是否搅动等条件,研究赤泥中碱释放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溶出机制并使用正... 为研究桂西拜耳法赤泥中碱的溶出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浸出试验分析了赤泥中碱的赋存状态及含量,通过静态淋溶试验并改变初始溶液pH、固液比、粒径大小、环境温度、是否搅动等条件,研究赤泥中碱释放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溶出机制并使用正交分析法分析赤泥中碱释放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赤泥中的可溶性碱占总碱含量的30.45%,主要赋存于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硅酸钠及可溶钙霞石中;非可溶性碱占总碱含量的69.55%,主要赋存于方钠石及难溶钙霞石中。溶液中初始溶液pH、固液比、溶液温度对赤泥中碱释放影响较大,而是否搅动及赤泥粒径对其影响较小;影响赤泥溶液中碱浓度及碱溶出率的因素依次为液固比、环境温度、初始溶液pH。研究结论可为解决桂西拜耳法赤泥对周边环境效应影响及脱碱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淋溶 碱赋存 碱释放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排泥库泥浆深层泄漏机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欧孝夺 秦金喜 +2 位作者 全守岳 江杰 杨杉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290-5296,共7页
受喀斯特地貌及动水环境季节性变化影响,岩溶区排泥库底部泄漏事故时有发生,泄漏点探测成为控制灾害影响程度的关键。为此,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多参数对泥浆泄漏渗流力的影响,认为其中泥浆密度与流速对其渗流力影响较大,建立了泥浆密度、... 受喀斯特地貌及动水环境季节性变化影响,岩溶区排泥库底部泄漏事故时有发生,泄漏点探测成为控制灾害影响程度的关键。为此,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多参数对泥浆泄漏渗流力的影响,认为其中泥浆密度与流速对其渗流力影响较大,建立了泥浆密度、含水量、流速与泥浆渗流力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泄漏孔口大小、含水量和动力黏度条件下的泥浆泄漏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泥浆含水量、动力黏度对泄漏影响半径影响不大,而泄漏孔口大小与泄漏影响半径关系较为密切,水平影响半径平均为泄漏孔口半径的4.61倍,竖直影响半径平均为泄漏孔口半径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排泥库 泥浆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