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喀斯特地区五个桑树品种叶功能性状及其抗旱性评价
1
作者 覃兰丽 陈观榕 +5 位作者 李燕婷 谢彦军 李晓东 黄康东 文柳璎 史沉鱼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0-1070,共11页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种植的抗旱性强的桑树品种,该研究以环江地区‘桂桑5号’‘桂桑6号’‘桂桑优12’‘农桑14号’和‘育711号’5个桑树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花青素、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及导管直...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种植的抗旱性强的桑树品种,该研究以环江地区‘桂桑5号’‘桂桑6号’‘桂桑优12’‘农桑14号’和‘育711号’5个桑树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花青素、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及导管直径、导管加固系数、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密度等24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与抗旱性相关的叶功能性状指标及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表明,与抗旱性相关的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为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导管加固系数和海绵组织厚度。(2)根据隶属函数分析,5个桑树品种的抗旱性排名为‘农桑14号’>‘桂桑优12’>‘桂桑5号’>‘桂桑6号’>‘育711号’;进一步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桑14号’‘桂桑优12’和‘桂桑5号’成为一类,‘桂桑6号’和‘育711号’组成另一类;两种分析结果相一致。(3)‘农桑14号’‘桂桑优12’和‘桂桑5号’表现出更好的抗旱性,与它们具有更为高效的生理调节机制和优化的解剖结构有关。该研究结果为广西喀斯特地区桑树抗旱品种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桑树 叶功能性状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辉无球粒陨石NWA 16071的岩石学、矿物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
2
作者 杨宝琛 缪秉魁 夏志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
NWA 16071是一块新发现的橄辉无球粒陨石,主要由橄榄石和易变辉石组成,矿物颗粒之间有少量碳质、金属和硫化物等填隙物。NWA 16071陨石具有两种结构区域:一种是粒状结构区域,主要由粗粒橄榄石和易变辉石组成;另一种是嵌晶结构区域,常见... NWA 16071是一块新发现的橄辉无球粒陨石,主要由橄榄石和易变辉石组成,矿物颗粒之间有少量碳质、金属和硫化物等填隙物。NWA 16071陨石具有两种结构区域:一种是粒状结构区域,主要由粗粒橄榄石和易变辉石组成;另一种是嵌晶结构区域,常见易变辉石主晶包裹球形橄榄石和金属球。样品中的橄榄石广泛发育宽20~50μm还原边,边部较核部富镁;辉石主要为易变辉石(En_(83.7)Fs_(8.9)Wo_(7.4)),少量顽火辉石(En_(96.5)Fs_(2.6)Wo_(0.9))出现在橄榄石边部;金刚石呈不规则粒状分布在石墨中;大量方石英分布在褐铁矿脉中。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表明,NWA 16071陨石是一块具有嵌晶结构的橄榄石-易变辉石型橄辉无球粒陨石,化学成分落在Ⅲ型低FeO/MgO(高Fo)群范围内。拉曼光谱表明,石墨具有较低的结晶程度,金刚石为冲击成因。硅酸盐矿物普遍存在冲击裂隙、橄榄石发生面状变形和金刚石的出现,表明样品的冲击程度在S5以上。嵌晶结构、陨硫铬铁矿出溶和方石英的存在表明冲击后的温度在1500~1700℃,高温和退火过程消除了部分冲击变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辉无球粒陨石 方石英 石墨 金刚石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水的广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杰 邓晓军 +1 位作者 邹婷婷 翟禄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65,共5页
虚拟水战略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测算分析广西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对其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广西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差异非常大,油菜籽的虚拟水含量高达8.733 m3/kg,是蔬菜的54倍。2000-2014年,... 虚拟水战略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测算分析广西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对其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广西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差异非常大,油菜籽的虚拟水含量高达8.733 m3/kg,是蔬菜的54倍。2000-2014年,农作物虚拟水含量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稻谷、甘蔗、木薯和蔬菜较为平稳,小麦、油菜和烤烟处于波动状态,豆类、薯类和玉米总体呈下降趋势。经规划后,各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与现有种植模式相比,经济效益模式的农作物产值增加了5.43%、但水资源总体消耗量依旧很大,生态效益模式的农业产值基本持平,但其虚拟水总量却减少5.47%。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LUCC时空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效应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保平 李晓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49,共9页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西南典型重工业城市——柳州市的土地利用、地表温度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温度的联合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利用1991年Landsat 5的TM影像和2013年Landsat 8的OLI/TIRS影像数据,通过遥感技术反演...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西南典型重工业城市——柳州市的土地利用、地表温度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温度的联合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利用1991年Landsat 5的TM影像和2013年Landsat 8的OLI/TIRS影像数据,通过遥感技术反演提取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以及地表温度(LST)等遥感参数,基于遥感指数叠加分类法获取城市土地利用/覆盖(LUCC)信息。研究结果:(1)柳州市22年间LUCC变化剧烈,受人为因素影响强烈的地物类型为建筑用地、耕地和裸地。其中,建筑用地变化幅度最大,面积增加了126.71%,新增建筑用地主要源于城市中原有的耕地类型。(2)两期地表温度数据均显示,城市建筑用地的地表温度最高,水体的地表温度最低,建筑用地升温效果显著,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3)影响因子相关性与多元回归分析揭示,城市中各地物类型面积比与地表温度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差异性较大。其中,建筑用地、裸地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林地、水体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城市各种LUCC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水体和林地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作用十分显著,两者比较,水体的降温效果要优于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 地表温度 遥感技术 柳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TiO_(2)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骏杰 李伟 +3 位作者 蓝晓琪 刘峥 周烽海 陈远志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综述了近年来层状二维二氧化钛(TiO_(2))及其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因为其结构的稳定性、更高的比表面积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SIBs负极材料应用上的优势,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的制备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层状二维二氧化钛(TiO_(2))及其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因为其结构的稳定性、更高的比表面积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SIBs负极材料应用上的优势,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的制备方法,如化学剥离法、模板支撑法等。介绍了层状二维TiO_(2)的掺杂及复合的方法,以及通过调控TiO_(2)(001)晶面的暴露、设计氧空穴,增加电化学活性的方法。介绍了层状二维TiO_(2)复合材料在SIBs负极材料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证明二维结构以及与其他材料复合可以提高TiO_(2)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导率,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TiO_(2) TiO_(2)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储钠性能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广西典型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动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梁保平 雷艳 +1 位作者 覃业努 梁丽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526-4536,共11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模日益扩张,城市景观空间结构不断地被人为改变着,不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既削弱了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以广西3座典型中心城...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模日益扩张,城市景观空间结构不断地被人为改变着,不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既削弱了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以广西3座典型中心城市——南宁、柳州和桂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6景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TIRS影像数据,通过遥感影像分类技术提取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景观信息,对典型城市1990—2015年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与生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快速城市化阶段重点城市核心景观要素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广西各典型城市的景观空间格局均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受人为影响强烈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变动最为显著,建设用地景观的不断扩张与耕地、林地景观的缩减是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2)在水平空间上,城市建筑景观逐渐由核心圈层向外围圈层扩展,外围区的自然景观受人工干扰强度加大,景观类型逐渐丰富,但破碎化程度加剧。(3)在垂直空间上,城市景观类型呈现较显著的海拔分异特征,中、低海拔区是城镇化最集中的地带,建设用地的景观优势度增长最为显著。高海拔区因但受城市扩张与农业开发活动的胁迫,自然景观的优势度与团聚性呈下降趋势。(4)从城市功能定位来看,南宁、柳州和桂林市作为广西3座不同功能类型的中心城市,它们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该研究为科学开展城市景观规划、实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推进广西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南宁市 柳州市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Void@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丽萍 周德清 +5 位作者 郑锋华 潘齐常 胡思江 蒋永杰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5-11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合机械球磨法制备了纳米级Si/Sb_(2)S_(3)颗粒。随后以间苯二酚-甲醛为碳源,通过碳热还原法构建出内部具有空隙的中空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碳壳包覆硅纳米颗粒,不仅有效避免了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还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同时,硅纳米颗粒与碳壳之间的空隙能够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引发的机械应力,进一步改善其循环稳定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在0.5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91 mAh/g。在经过5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735.9 mAh/g的高可逆容量,展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 Si/C复合材料 缓冲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锂硫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8
作者 蓝晓琪 李伟 +4 位作者 马骏杰 王浩 周烽海 彭瑞 刘峥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锂硫电池因出色的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储能体系之一,但其商业化仍受限于可溶性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穿梭效应。在隔膜上涂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进一步提高锂硫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综述了MOFs及其复合材... 锂硫电池因出色的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储能体系之一,但其商业化仍受限于可溶性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穿梭效应。在隔膜上涂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进一步提高锂硫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综述了MOFs及其复合材料对锂硫电池隔膜的改性作用;阐述了MOFs及其复合材料改性隔膜对穿梭效应的抑制策略,并提出了修饰锂硫电池隔膜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锂硫电池 改性隔膜 抑制穿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马尾河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风险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朝述 李艺 +5 位作者 何梅 刘可慧 周振明 覃英凤 蒋瑜 于方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50-1858,共9页
随着矿业开发进程加快,广西马尾河重金属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给下游的贺江、西江水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为了解马尾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用现场调查及室内分析的方法,对马尾河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Zn、Mn、Cu、Pb、Cd、Cr... 随着矿业开发进程加快,广西马尾河重金属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给下游的贺江、西江水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为了解马尾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用现场调查及室内分析的方法,对马尾河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Zn、Mn、Cu、Pb、Cd、Cr和As)的含量、赋存形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采用BCR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形态特征,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重金属Zn、Mn、Cu、Pb、Cd、Cr和As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86.3±613.6)、(1215.2±414.8)、(131.2±65.1)、(31.6±28.7)、(2.84±0.73)、(177.1±42.7)、(385.9±373.5)mg·kg^-1,分别为广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1.7、2.7、4.7、1.3、10.6、2.2、18.8倍,其中,Zn、Cd、Cr和As的平均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7种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处于25.8%-96.8%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As与Cd、Zn与Cd、Pb与Mn呈极显著相关(P<0.01),As与Zn、Mn与Cu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区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影响。(2)沉积物中Cr、Zn、Cu、As和Pb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Cd以可氧化态为主要赋存形态,Mn以酸提取态为主要赋存形态。7重金属非残渣态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排序为Mn>Cd>Pb>As>Cu>Zn>Cr。其中,Mn的非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但其毒性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Cd和As的非残渣态所占比例分别为63.4%和44.4%,二者含量较高,毒性较强,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其他元素稳定性较强,对河流和沿岸环境影响较小。(3)7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平均值大小排序依次为As>Cd>Zn>Cu>Mn>Cr>Pb,为偏重到重度污染程度。沉积物中重金属RI均值为555.7,属于强生态风险程度,其中Cd为极强风险程度,As为很强风险程度,其他元素属于轻微生态风险。Cd和As既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又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空间上看,各采样点均污染严重,存在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河 重金属 沉积物 赋存形态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海燕 付跃 +2 位作者 李燕婷 张健 覃拥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69,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桑叶蛋白含量,优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黄酮初提液的抑菌效果。参照《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计算粗蛋白质含量,使用溶剂提取与酶辅助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桑叶黄酮,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方法,使用滤纸... 本试验旨在探究桑叶蛋白含量,优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黄酮初提液的抑菌效果。参照《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计算粗蛋白质含量,使用溶剂提取与酶辅助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桑叶黄酮,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方法,使用滤纸片法来测定桑叶黄酮对5种菌种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90%,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30 min时黄酮提取效果最为理想,总得率达4.93%。抑菌试验表明提取液对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厚垣镰孢霉HML278(Fusarium chlamydosporum HML27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桑叶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桑叶富含黄酮及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改善畜产品品质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桑叶的抑菌活性可以延长青贮饲料保质期,是优质的饲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蛋白质 黄酮 提取工艺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岩性和恢复方式下的差异
11
作者 韩波 贾剑波 +1 位作者 刘文娜 彭璞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2-484,共13页
以不同恢复方式(人工林、次生林)和岩性(白云岩、石灰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岩性和恢复方式下土壤碳(C)、氮(N)、磷(P)、钾(K)等的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白云岩和石灰岩次... 以不同恢复方式(人工林、次生林)和岩性(白云岩、石灰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岩性和恢复方式下土壤碳(C)、氮(N)、磷(P)、钾(K)等的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白云岩和石灰岩次生林土壤C、P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而白云岩人工林和次生林N、K差异并不显著;(2)石灰岩土壤C∶P和N∶P显著低于白云岩,C∶N差异并不显著,研究区土壤的C∶N、C∶P、N∶P的均值介于9.05~11.50、8.68~27.75和0.86~3.11,远低于全国均值(12.01、61和5.2),而石灰岩人工林C∶N、C∶P、N∶P最小,土壤中N元素更为缺乏;此外,白云岩土壤C∶K、N∶K、K∶P显著低于石灰岩,且白云岩次生林N∶K>2.1和K∶P<3.4,植物的生长更容易受K限制;(3)白云岩植被恢复主要受Ca含量、田间持水量(WHC)和年均降水量(MAP)的影响,而石灰岩主要受WHC、MAP和土壤酸碱度(p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相较于次生林,人工林土壤表现出C、N、P的缺乏,进行白云岩次生林植被恢复,建议添加钾肥缓解养分限制,而石灰岩人工林应考虑N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计量 恢复方式 土壤岩性 土壤养分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精油在延缓衰老中的作用探究
12
作者 卢小倩 董秋伶 +1 位作者 李安琪 吴琼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本研究探讨桂花精油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和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的抗衰老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本文通过测定桂花精油对SH-SY5Y细胞中衰老标志物的表达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来评估其抗衰老效果,结果表明,2~100μg/mL的桂花... 本研究探讨桂花精油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和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的抗衰老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本文通过测定桂花精油对SH-SY5Y细胞中衰老标志物的表达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来评估其抗衰老效果,结果表明,2~100μg/mL的桂花精油对SH-SY5Y细胞无毒性,并能显著降低H2O2诱导的ROS水平及改善衰老细胞特征,包括降低衰老分泌相关表型(SASP)基因和衰老相关基因(P16、P53和P21)的表达,及减少SA-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的产生。在体内实验中,不同剂量的桂花精油(0.0125、0.025及0.05μL/g)能显著提升急性衰老小鼠血清中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同时降低丙二醛(MDA)和ROS水平。综合体外与体内实验结果,桂花精油通过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显著延缓了细胞和动物模型的衰老进程,为桂花精油在抗衰老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精油 抗衰老 抗氧化活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被引量:39
13
作者 谢玲 严土强 高一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5-321,共7页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轻度及以上石漠化地区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生态安全综合模型,...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轻度及以上石漠化地区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结果]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因素为人口密度、单位GDP综合耗能、土地垦殖率、耕地粮食单产、城市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因素;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共同决定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指数;从时间上看,2005—2015年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经历了从临界安全等级向较安全等级的变化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主要因响应状态系统的提升,而使得综合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有所上升。从空间上看,2005年贵港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不安全级,2015年南宁、贵港、来宾等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较不安全级。[结论]广西石漠化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略有上升,但受压力和状态子系统承载力水平的限制,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仍处于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土地生态安全 石漠化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政府在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中的行为定位——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奇勇 刘绍刚 刘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387-16389,16392,共4页
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介绍了在推进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中县域政府的积极作为,论述了其推进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启示,明确了政府在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中的决策与规划、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协调和引导的行为定位。
关键词 县域政府 生态农业型示范区 行为定位 广西恭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周期对四数九里香叶片代谢物的累积影响
15
作者 曹晶潇 邢琴琴 +2 位作者 卜家豪 韩文军 周韬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为探明不同生长周期对四数九里香(Murraya tetramera)代谢物种类差异的影响,建立科学的培育体系及采摘体系,该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四数九里香新叶和老叶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PLS... 为探明不同生长周期对四数九里香(Murraya tetramera)代谢物种类差异的影响,建立科学的培育体系及采摘体系,该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四数九里香新叶和老叶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PLS-DA)对代谢物的组间差异进行分析,采取将差异倍数、t检验的P值和OPLS-DA模型的VIP值相结合的方法来筛选差异积累代谢物。结果表明:(1)共筛选到850个差异积累代谢物(DAMs),其中426个DAMs在老叶中表达较高,424个DAMs在新叶中表达较高。(2)对筛选到的DAMs进行分类,共分为41类,其中较为丰富的是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酰基、有机氧化合物、苯和取代衍生物、黄酮类、有机氮化合物。(3)通过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积累代谢物在2-氧代羧酸代谢、嘌呤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综上认为,在老叶中表达较高的差异积累代谢物与在新叶中表达较高的差异积累代谢物所富集的KEGG通路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数九里香 叶片 代谢组 差异积累代谢物 KEGG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曲霉产葡聚糖内切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16
作者 付跃 陆桂雅 +3 位作者 黄玲胜 易群 梁彩荣 罗奉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0,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杂色曲霉产葡聚糖内切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探究,旨在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在饲料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蔗渣与麸皮比例4:3,硫酸铵添加量2%,发酵温度28...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杂色曲霉产葡聚糖内切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探究,旨在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在饲料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蔗渣与麸皮比例4:3,硫酸铵添加量2%,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4 d,在此条件下葡聚糖内切酶酶活为37.92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64倍。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杂色曲霉产葡聚糖内切酶的最适温度为55℃,在温度35~55℃内是稳定的。最适pH为4,在pH为4~6内是稳定的。Ca^(2+)、Ba^(2+)对葡聚糖内切酶酶活有促进作用,Co^(2+)和Mg^(2+)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 葡聚糖内切酶 产酶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改性桑枝生物炭的构筑及其对水体磷的吸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秀玲 宾冰 +2 位作者 龚盈盈 武哲 曾湘楚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含磷废水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为水环境生态带来了诸多危害,吸附法能有效处理含磷废水。以废弃桑枝为原料制备磁性桑枝生物炭,并负载铁锰氧化物制备铁锰改性桑枝生物炭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XRD、FTIR、SEM、BET、VSM表征并研究其... 含磷废水排放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为水环境生态带来了诸多危害,吸附法能有效处理含磷废水。以废弃桑枝为原料制备磁性桑枝生物炭,并负载铁锰氧化物制备铁锰改性桑枝生物炭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XRD、FTIR、SEM、BET、VSM表征并研究其吸附除磷性能及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备Fe-Mn复合氧化物结构,具有较强的磁性,吸附除磷主要通过磷酸盐与金属活性位点吸附以及与表面羟基的配位交换作用。在温度25℃、吸附剂投加量0.20 g、吸附时间260 min、废水磷质量浓度7.5 mg/L、溶液pH=6时,复合材料对磷的吸附率达到98.08%,溶液剩余磷质量浓度为0.14 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排放要求。共存离子Cl^(-)和NO_(3)^(-)对吸附磷酸盐干扰较小,而CO_(3)^(2-)影响较大;通过磁性回收和酸洗再生5次,复合材料对磷的吸附率仍保持在67%以上;复合材料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反应自发进行且为放热反应。铁锰改性桑枝生物炭复合材料为含磷废水的净化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桑枝生物炭 复合吸附剂 除磷性能 铁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沈利娜 侯满福 +5 位作者 许为斌 黄云峰 梁士楚 张远海 蒋忠诚 陈伟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1-764,共14页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以下简称大石围天坑群)是最典型的塌陷型天坑群。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石围天坑群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资料综合分析了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野生种子植物...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以下简称大石围天坑群)是最典型的塌陷型天坑群。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石围天坑群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资料综合分析了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野生种子植物丰富,有137科445属863种;在科级和属级水平上,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中国特有成分相对贫乏;与热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泛热带成分为主,与温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大石围天坑群的热带科和温带科之比以及热带属和温带属之比,均小于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其种子植物区系更能反映该地区过去植物组成的"原貌",即温带成分比例过去的比现代的高,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天坑群保育了82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30属67种野生兰科植物,是现存珍稀濒危植物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围天坑群 种子植物区系 气候变暖证据 避难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沙中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19
作者 钱丰 卢福芝 +1 位作者 黄金桃 谭彩梅 《广西蚕业》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蚕沙作为蚕桑产业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果胶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微生物发酵的良好原料。为进一步开发蚕沙的价值,探讨利用蚕沙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从蚕沙中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种,并以蚕沙为基质进行液体发酵生产纤维... 蚕沙作为蚕桑产业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果胶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微生物发酵的良好原料。为进一步开发蚕沙的价值,探讨利用蚕沙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从蚕沙中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种,并以蚕沙为基质进行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显示,从蚕沙中筛选出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菌株为黑曲霉(命名为J007),其利用蚕沙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为初始pH为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d,接种量2.5%,装液量100mL/250mL,在优化条件下菌株J007发酵蚕沙产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升,达77.35U/mL,是未优化前的2.54倍。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发酵蚕沙产纤维素酶是可行的,为蚕沙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纤维素酶 黑曲霉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西葫芦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覃兰丽 黄金秋 +3 位作者 李燕婷 谢彦军 史沉鱼 覃宝山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4,共8页
为探讨外源褪黑素(MT)对干旱胁迫下西葫芦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以西葫芦品种早青一代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设置7个处理组:CK(正常浇水)、T0(PEG+蒸馏水)、T1(PEG+50μmol·L^(-1)MT)、T2(PEG+100μmol... 为探讨外源褪黑素(MT)对干旱胁迫下西葫芦幼苗生理生长的影响,以西葫芦品种早青一代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设置7个处理组:CK(正常浇水)、T0(PEG+蒸馏水)、T1(PEG+50μmol·L^(-1)MT)、T2(PEG+100μmol·L^(-1)MT)、T3(PEG+150μmol·L^(-1)MT)、T4(PEG+200μmol·L^(-1)MT)、T5(PEG+250μmol·L^(-1)MT),测定西葫芦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干旱胁迫(T0)显著抑制西葫芦幼苗生长,导致总叶绿素含量下降,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积累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上升。与单独干旱胁迫相比,添加适宜浓度外源MT可以提高西葫芦幼苗的生长指标、总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和O_(2)^(-)·积累量。其中,50μmol·L^(-1)MT对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效果最佳,100μmol·L^(-1)MT对提高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降低MDA含量效果最优。综上,在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MT有利于增加西葫芦幼苗的株高、根长,促进水分吸收,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维持水分平衡,以及增强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损伤,从而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增强其抗旱性,50~100μmol·L^(-1)为较优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幼苗 外源褪黑素 干旱胁迫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