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铝箔直流扩面增容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泽远 吴洪达 +1 位作者 蔡小宇 张兵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7-910,915,共5页
采用HCl-H_2SO_4体系发孔后的铝箔,在HNO_3扩孔液添加缓蚀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以730 V二级化成箔的比容值为主要评价指标,借助SEM探讨了EDTA-2Na在扩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探究了缓蚀剂浓度、扩孔温度以及时间对铝箔扩孔效果的... 采用HCl-H_2SO_4体系发孔后的铝箔,在HNO_3扩孔液添加缓蚀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以730 V二级化成箔的比容值为主要评价指标,借助SEM探讨了EDTA-2Na在扩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探究了缓蚀剂浓度、扩孔温度以及时间对铝箔扩孔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引入EDTA-2Na后,改善了腐蚀后铝箔表面的蚀孔分布,降低了并孔现象,同时降低了腐蚀箔的失重率,提高了化成箔的比容;温度以及时间对扩孔的作用都很明显。如果在730 V电压下化成,扩孔液中EDTA-2Na的最佳浓度为0.5 g/L,最佳温度和时间分别为75℃和500 s,阳极箔比容可达到0.445μF/cm^2,和不含EDTA-2Na所得化成箔相比,比容提高了1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阳极箔 缓蚀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铝箔腐蚀扩孔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泽远 吴洪达 +2 位作者 蔡小宇 贾佑顺 张兵兵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2-864,共3页
铝箔在HCl-H_2SO_4体系发孔后,在添加有缓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1 mol/L HNO_3溶液中电解扩孔;以730 V二级化成箔的比电容值为主要评价指标,并结合扫描电镜的分析数据,研究了缓蚀剂浓度、扩孔温度和时间对铝箔扩孔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 铝箔在HCl-H_2SO_4体系发孔后,在添加有缓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1 mol/L HNO_3溶液中电解扩孔;以730 V二级化成箔的比电容值为主要评价指标,并结合扫描电镜的分析数据,研究了缓蚀剂浓度、扩孔温度和时间对铝箔扩孔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缓蚀剂的引入提高了化成箔的比电容;缓蚀剂浓度增大时,腐蚀箔的孔密度增大,孔径变小;在730 V下化成时,扩孔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最佳浓度为0.1 g/L,最佳温度为75℃,最佳时间为500 s,阳极箔比电容达到0.481μF/cm^2,比电容提高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阳极箔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缓蚀剂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弥散锡晶核对高压阳极铝箔电解腐蚀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宁 何业东 +2 位作者 宋洪洲 杨小飞 蔡小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67-3373,共7页
采用碱洗除去铝箔表面的富铅层,在其表面沉积出高度弥散的锡晶核,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铝箔表面沉积锡晶核的分布,并对铝箔腐蚀后的表面形貌以及对腐蚀孔孔径大小进行统计。结合极化曲线测量铝箔的腐蚀电位,研究电沉积弥散锡晶核对高压阳极... 采用碱洗除去铝箔表面的富铅层,在其表面沉积出高度弥散的锡晶核,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铝箔表面沉积锡晶核的分布,并对铝箔腐蚀后的表面形貌以及对腐蚀孔孔径大小进行统计。结合极化曲线测量铝箔的腐蚀电位,研究电沉积弥散锡晶核对高压阳极铝箔电解腐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锡晶核的电流密度越大,铝箔表面得到的锡晶核面密度越高,晶核越细小;弥散的锡晶核能够和铝基体组成腐蚀微电池,有效地引导铝箔腐蚀发孔,提高铝箔发孔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铝箔的比电容;相对于表面富铅的铝箔,电沉积弥散锡晶核的铝箔表面微电池数量显著下降,使得腐蚀电位提高,铝箔表面未沉积锡晶核处表面活性低,从而导致铝箔的腐蚀减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电容器 高压铝箔 锡晶核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固相法再生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14
4
作者 梁力勃 杨生龙 +3 位作者 罗茂枭 赖飞燕 张晓辉 梁冬梅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123,128,共5页
通过强碱溶液浸泡过程分离废旧磷酸铁锂(LiFePO_(4))电池中的正极材料与铝箔集流体,经过热处理、砂磨混合和高温焙烧实现了(LiFePO_(4))的再生利用。采用XRD、SEM对再生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再生(LiFePO_(4))材料颗粒分... 通过强碱溶液浸泡过程分离废旧磷酸铁锂(LiFePO_(4))电池中的正极材料与铝箔集流体,经过热处理、砂磨混合和高温焙烧实现了(LiFePO_(4))的再生利用。采用XRD、SEM对再生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再生(LiFePO_(4))材料颗粒分布在纳米尺度下,粒径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1C和5C电流密度下,再生(LiFePO_(4))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5.2和101.5 mAh/g;在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材料容量为150.1 mAh/g,保持率为97.85%,表现出较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该再生工艺简单、合成的材料电化学性能良好,为加快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和再生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电池回收 再生利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槟榔花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辉 赖飞燕 +3 位作者 邓仁英 杨小飞 陆绍荣 梁力勃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172,共6页
以假槟榔花为原料,经高温碳化和氢氧化钾活化制备得到假槟榔花基多孔炭材料。采用XRD、SEM、热重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对多孔炭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用电化学工作站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仪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假槟榔花基... 以假槟榔花为原料,经高温碳化和氢氧化钾活化制备得到假槟榔花基多孔炭材料。采用XRD、SEM、热重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对多孔炭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用电化学工作站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仪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假槟榔花基多孔炭材料为无定形炭材料,为纳米片层结构,比表面积为1223.32 m^(2)/g。三电极体系中,以1 mol/L H2SO4和6 mol/L KOH为电解液,电流密度为0.5 A/g时,其放电比电容分别为145 F/g和105 F/g;20 A/g电流密度下,放电比电容分别为100 F/g和80 F/g。二电极体系中,在酸和碱条件下,1 A/g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圈,其电容保持率均在98%以上。该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纳米片层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荷储存能力,材料具有良好的超级电容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氢氧化钾活化 假槟榔花 多孔炭材料 电化学性能 双电层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电化学性能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斯宁 梁力勃 +1 位作者 杨小飞 杨建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309,共7页
阳极铝箔的化成工序是一个多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材料加工过程,分析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及交互作用的难度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计算变量权重系数并进行特征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阳极铝箔电化学性能预测模... 阳极铝箔的化成工序是一个多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材料加工过程,分析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及交互作用的难度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计算变量权重系数并进行特征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阳极铝箔电化学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终端检定电压是对耐压值和比电容影响最大的工艺参数,耐压值和比电容的大小随着终端检定电压的增加分别呈阶梯式增加和阶梯式减小的变化。将经过随机森林算法特征筛选后保留的11个变量作为输入量,分别建立耐压值、比电容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经过参数调优后预测模型的R^(2)分数分别为0.987和0.982,电化学性能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匹配度较高。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研究阳极铝箔生产过程参数与电化学性能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可实现工艺参数优化与性能预测,以及生产过程重要工艺参数的识别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铝箔 性能预测 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Fe2O4@LiMn2O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力勃 卢德娟 +3 位作者 梁晶晶 熊美玉 陈彦辛 赖飞燕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0,135,共5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NiFe2O4@LiMn2O4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NiFe2O4@LiMn2O4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Fe2O4的包覆并没有...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NiFe2O4@LiMn2O4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NiFe2O4@LiMn2O4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Fe2O4的包覆并没有改变锰酸锂材料的晶体结构;锰酸锂颗粒表面没有观察到NiFe2O4材料存在。当NiFe2O4包覆量为1%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充放电效率、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时NiFe2O4呈薄膜型包覆在锰酸锂颗粒的表面,厚度约为14 nm,首次放电比容量(0.1C)为121.2 mAh/g,10C倍率放电条件下放电比容量为84.8 mAh/g,1C循环4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铁酸镍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表面修饰协同F掺杂提升Li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张晓辉 杨广场 +2 位作者 陆绍荣 梁力勃 杨小飞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4-1258,共5页
富镍层状氧化物因高比容量和良好的倍率性能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LIBs)正极材料之一,但界面不稳定性和结构退化等因素导致的容量快速衰减阻碍了该类材料的商业化进程。利用LiNi_(0.6)Co_(0.2)Mn_(0.2)O_(2)(NCM)... 富镍层状氧化物因高比容量和良好的倍率性能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LIBs)正极材料之一,但界面不稳定性和结构退化等因素导致的容量快速衰减阻碍了该类材料的商业化进程。利用LiNi_(0.6)Co_(0.2)Mn_(0.2)O_(2)(NCM)的表面残锂构建了均匀的LiF涂层,并通过低温煅烧使部分F-掺杂到体相,同时优化NCM晶体表层和内部的结构稳定性。优化后的复合材料(F-NCM)在4.5 V截止电压下,以1 C电流密度循环400次后的比容量为130.8 mAh/g,保持率达到68.8%。通过与未改性的样品对比,该优化策略对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显示出明显的提升效果。此外,F-NCM也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在高倍率10 C下,可以释放出161.9 mAh/g的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镍三元材料 表面包覆 体相掺杂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