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旅游产业资源-服务-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演变分析
1
作者 许进龙 潘慧 +2 位作者 李瑞红 温雪 欧胜彬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9-738,共10页
资源、服务、经济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并进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了广西14个地级市2010—2021年旅游产业资源-服务-经济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探究旅游产业三大子系统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呈... 资源、服务、经济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并进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了广西14个地级市2010—2021年旅游产业资源-服务-经济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探究旅游产业三大子系统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明显,始终保持桂林、南宁“两枝独秀”的格局。(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缓慢改善态势,但仅有南宁、桂林、柳州3市达到协调状态,其余11市始终在失调状态徘徊。(3)经济子系统具有负空间相关性且呈加强趋势,各市旅游经济面临此消彼长的困境;资源和服务子系统的空间相关性未通过统计学检验。(4)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广西旅游产业经济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造成巨大冲击,但对资源子系统的影响较小。(5)广西旅游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旅游强区建设目标仍任重道远。未来应着力构建空间相互联通、要素相互匹配、景点相互串联、服务相互促进、游客相互流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进一步刺激旅游消费,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度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FLUS模型的广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 被引量:31
2
作者 谢凌凌 许进龙 +1 位作者 臧俊梅 黄天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54,264,共7页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则是调整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探究广西耕地保护工作成效、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围绕耕地保护,运用Markov-FLUS模型,分别基于非限制性与耕地保护两类情景...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则是调整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探究广西耕地保护工作成效、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围绕耕地保护,运用Markov-FLUS模型,分别基于非限制性与耕地保护两类情景,预测2025年广西土地利用数量及空间变化状况,对比了两类情景下耕地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建设效果明显,2005—2015年,城镇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893 km^(2),增长率达77.25%。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城镇用地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但耕地保护情景下,其扩张速度受到限制;(2)广西生态保护成效良好,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林地、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3)广西耕地保护任重道远,2005—2015年,耕地面积减少626 km^(2),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耕地面积均延续减少趋势。但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减少态势得到一定程度遏止;(4)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广西耕地保护的主导因素各异:2005—2015年,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广西耕地保护的主要因素;2015—2025年,随着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以及“钦北防”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和桂西北、桂南地区林业用地的增长,将成为广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模型 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预测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叶宗达 许进龙 +2 位作者 黄天能 温雪 欧胜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136-11144,共9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018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石漠化治理效果良好。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16.38%和76.40%,以石漠化裸岩石质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则减少47.45%并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但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态势应引起警惕;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0年的10423.82亿元逐年提高至2018年的10631.62亿元,但增长幅度较小且内部差异明显,总体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仍任重道远;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其中人类活动程度影响深刻。距离县中心、人口密度和年均气温始终是解释力排前三的单因子,且所有具备较强解释力的交互因子均包含距离县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蔬菜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靖贵 李春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42-1850,共9页
为深化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分析农户出售蔬菜价格和市民市场购买蔬菜价格的季度变化特征、原因和趋势入手,建立面板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出售蔬菜价格... 为深化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分析农户出售蔬菜价格和市民市场购买蔬菜价格的季度变化特征、原因和趋势入手,建立面板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出售蔬菜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驱动,市民购买蔬菜价格、收购价格、燃料价格、空气相对湿度、气温等多维因素同时影响,文中据此提出了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价格 格兰杰因果检验 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进龙 谢凌凌 黄天能 《中国矿业》 2021年第6期57-64,共8页
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核心内涵。本文以我国24座资源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2008—2017年各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①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在中等水平,呈... 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核心内涵。本文以我国24座资源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2008—2017年各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①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在中等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保持东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较低的空间特征;②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初级协调状态下呈缓慢上升趋势,其时空演变特征与复合系统综合指数高度一致;③复合系统整体水平良好,但系统内部运行状况较差,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其中,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社会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均呈恶化趋势,西部地区三大子系统呈改善趋势,但速度缓慢且各子系统水平偏低。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扶持政策的效力日渐彰显,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应针对各类城市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因城施策,做到精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度 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进龙 卢新海 +2 位作者 黄天能 温雪 覃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6-414,共9页
[目的]探究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为科学评估其生态治理效果、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目的]探究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为科学评估其生态治理效果、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滇桂黔石漠化片区199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结果]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石漠化治理效果良好。研究期内,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16.38%和76.40%,以石漠化裸岩石质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则减少47.45%并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8年降至30.61亿t,较1990年减少了0.52%。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和林地的侵占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始终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依次对应云南片区、广西片区以及贵州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差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但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显著。“距离县中心”始终是影响力最强的单因子,且所有具备较强影响力的交互因子均包含“距离县中心”因子。[结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多重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布呈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生态系统碳储量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散为整:农地整合行动网络何以达成?——基于清远市中华里村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许进龙 卢新海 +1 位作者 臧俊梅 肖德恒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6-115,共10页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合行动网络的构建过程及关键变量,探索其运行绩效及内在逻辑,为推广农地整合、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农地整合是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多样化利益诉求的有效通...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合行动网络的构建过程及关键变量,探索其运行绩效及内在逻辑,为推广农地整合、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农地整合是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多样化利益诉求的有效通行点,村民理事会作为核心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与利益赋予、征召与动员、异议等转译环节,将其他行动者吸纳入农地整合行动网络中,乡村社会分散的土地、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随之得以集聚,化散为整;(2)利益诉求、乡村精英、村庄凝聚力作为农地整合行动网络的三大关键变量,强烈影响着网络构建及其运行的方向性、效率性、公平性和稳定性;(3)农地整合行动网络对外采取市场化运行模式,对内实施多元主体分享经营控制权和村集体主导收益分配权的权利设置,实现了效率与公平、集体与个体的多重兼顾,形成其运行绩效内在逻辑;(4)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逻辑起点、以乡村自治力量为实施主体的农地整合,兼具“经济”与“治理”双重属性,能够系统构建产业、组织、人才等多重系统的耦合格局,从而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研究结论:农地整合具有较强现实需求及较大推广价值,应坚持并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以农地整合为主要抓手,整合乡村生产要素,形成乡村发展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地整合 农地细碎化 行动者网络理论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