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告文化功能与社会文化心理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秋萍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1-174,共4页
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经济是没有边界的。广告作为一种商业行为,也是没有边界的。广告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受众阅听广告的不自觉情状,在特有的广告认知心理的作用下,受众便会程度不同地从心理到行为回应广告所倡导的价值观念... 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经济是没有边界的。广告作为一种商业行为,也是没有边界的。广告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受众阅听广告的不自觉情状,在特有的广告认知心理的作用下,受众便会程度不同地从心理到行为回应广告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这样的心理认同和行为模仿使得广告具备了有别于“广而告之产品和服务”的现实的文化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社会风气,从而对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文化功能 文化心理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优势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伟萍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7-39,共3页
目前,高校校园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扭曲与异化、学生生命危机等现状严重地影响到了校园的和谐,这两个不和谐音符的出现缘于现代学制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伦调谐、着眼于人的生命本身,在调适这两个不和谐音符方面具有... 目前,高校校园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扭曲与异化、学生生命危机等现状严重地影响到了校园的和谐,这两个不和谐音符的出现缘于现代学制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伦调谐、着眼于人的生命本身,在调适这两个不和谐音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因此,要构建高校校园和谐必须回归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之长补现代学制之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校园 传统文化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精神与新时期中国文学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瑛 谭桂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3,共5页
工具理性和科学技术逐渐占统治地位的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文明的缺陷,感受到深重的精神危机。当代作家对儒家的仁、义、礼以及天人合一观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质询,他们摈弃了简单的批判或赞赏的文化姿态,以历史性社会性的眼光关注儒... 工具理性和科学技术逐渐占统治地位的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文明的缺陷,感受到深重的精神危机。当代作家对儒家的仁、义、礼以及天人合一观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质询,他们摈弃了简单的批判或赞赏的文化姿态,以历史性社会性的眼光关注儒家文化的命运,为人类解决物质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弊病、回归人的主体和价值理性、实现真正的天人和谐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何为?——试探教育价值及其建构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业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21,共6页
"教育何为"是关涉教育的影响、作用或价值的基本原理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最终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以往的教育功能观未能妥当回答教育的价值问题,而且把受过教育的人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恰当地解释为教... "教育何为"是关涉教育的影响、作用或价值的基本原理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最终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以往的教育功能观未能妥当回答教育的价值问题,而且把受过教育的人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恰当地解释为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致使教育成为现实社会众多问题的替罪羊。人的构成不是教育的全功。教育何为?教育于人具有一种构成性价值。一方面,教育作为形成人这个目的的构成部分,构成人的生活、文化、人性、个性,就是人的别名;另一方面,教育价值是一种不断建构生成的价值,伴随着人类社会向前永续发展。古代儒家因学论教、教学相长的教学论,近代赫尔巴特的"统觉说",现代杜威教育哲学之"经验"改造,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走向审美化的教育过程观,共同昭示:教育是在个体积极进行内部省思、与他人及社会对话、互助基础上的认知(真)、评价(善)、审美(美)不断趋向丰富完美的价值建构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功能观 教育价值 构成性价值 建构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占香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1-42,共2页
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是必考题型,其核心是为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主要目的是检验应试者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精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整门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是必考题型,其核心是为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主要目的是检验应试者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精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整门申论考试中,对策类题目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题目的回答既要依赖于考生对前面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概括分析,又要为后面的申论文章提供决策支持,因此,此类题目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得分较难,令考生十分头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论 逻辑分析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题目要求 应试者 公务员素质 公务员招录 概括分析 学校教育 中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传媒对当下文学的“聚变”效应
6
作者 张经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8,共2页
当下文学因多元传媒格局中影视等强势传媒的主宰而发生向强势传媒聚合、靠拢的鲜明变化。这一变化可称之为影视等强势传媒对当下文学的"聚变"效应。具体说来,这一"聚"变效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传统的纸媒文学从整体上向影视... 当下文学因多元传媒格局中影视等强势传媒的主宰而发生向强势传媒聚合、靠拢的鲜明变化。这一变化可称之为影视等强势传媒对当下文学的"聚变"效应。具体说来,这一"聚"变效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传统的纸媒文学从整体上向影视传媒看齐,汲取影视传媒的某些优点做出适时适当的改变;二是当下文学的作家、作品、读者等要素向影视传媒靠拢,借鉴影视传媒的某些长处做出适应性的变化与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传媒 文学创作 “聚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