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桂十味”药材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保护作用
1
作者 张兵 陈聪 +3 位作者 彭彦芬 韦坤华 余启明 谭相端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9-19,共11页
目的探讨广西“桂十味”药材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_(2)O_(2)诱导HepG2和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广西“桂十味”各味药材为原料,利用水和75%乙醇制备不同溶剂提取物,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Fe^(3+)还原能... 目的探讨广西“桂十味”药材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_(2)O_(2)诱导HepG2和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广西“桂十味”各味药材为原料,利用水和75%乙醇制备不同溶剂提取物,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Fe^(3+)还原能力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MTT法评价提取物对H_(2)O_(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鸡血藤水提取物表现出最强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鸡血藤75%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最强的Fe^(3+)还原能力;山豆根水提取物及鸡血藤75%乙醇提取物对H_(2)O_(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鸡骨草水提取物及龙眼肉、莪术75%乙醇提取物对H_(2)O_(2)诱导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结论通过比较“桂十味”各味药材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对H_(2)O_(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可为后期“桂十味”道地药材的抗氧化研发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十味 不同溶剂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抗细胞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靶点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邝彤东 周乐 +1 位作者 李慧娟 吕运成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酸枣仁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有效成分、分子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酸枣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及DisGeNET等数据库筛选AS疾病相关...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酸枣仁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有效成分、分子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酸枣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及DisGeNET等数据库筛选AS疾病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获取关键靶点后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构建“酸枣仁有效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利用分子对接对酸枣仁核心有效成分与靶点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酸枣仁有效成分9个,核心靶点268个,GO功能分析得到生物途径2180条,KEGG分析得到信号通路159条,其中与AS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有PI3K/AKT、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酸枣仁皂苷A、齐墩果碱、酸枣仁环肽等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MAPK1、MAPK3、PIK3CA、PIK3CB、AKT1存在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酸枣仁可能通过酸枣仁皂苷A、齐墩果碱、酸枣仁环肽等有效成分,作用于MAPK1、MAPK3、PIK3CA、PIK3CB、AKT1等分子靶点,进而调控PI3K/AKT、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等作用通路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肼基磺酰胺片段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芳耀 庞富华 马献力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目的:对松香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寻找新型抗肿瘤活性化合物。方法:以去氢枞酸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到N-(酰肼基磺酰基)-4-去氢枞醇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利用^(1 )H NMR、^(13 )C NMR、ESI-MS和FT-IR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以5-氟尿... 目的:对松香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寻找新型抗肿瘤活性化合物。方法:以去氢枞酸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到N-(酰肼基磺酰基)-4-去氢枞醇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利用^(1 )H NMR、^(13 )C NMR、ESI-MS和FT-IR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以5-氟尿嘧啶作阳性对照,评价化合物对T-24、HepG2、MCF-7、MGC-803和Hela等5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15个新型N-(酰肼基磺酰基)-4-去氢枞醇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这5种癌细胞具有中等的活性,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优于阳性药物。结论:引入酰肼基磺酰胺结构片段,可提高母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和人胃癌细胞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枞酸 去氢枞醇 氨基甲酸酯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乙醇提取物对蝮蛇毒主要酶类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严之英 骆薇 +6 位作者 封紫惠 张馨月 李靖轩 包婷婷 李勇 于鸿浩 辜澜涛 《华夏医学》 2025年第2期32-40,共9页
目的检测重楼乙醇提取物对蝮蛇毒中主要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分析重楼乙醇提取物治疗蝮蛇咬伤的效果。方法通过平板实验检测重楼乙醇提取物对蝮蛇毒蛋白水解酶和磷脂酶A2的抑制作用,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重楼乙醇提取物对蝮蛇毒透明质酸酶活... 目的检测重楼乙醇提取物对蝮蛇毒中主要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分析重楼乙醇提取物治疗蝮蛇咬伤的效果。方法通过平板实验检测重楼乙醇提取物对蝮蛇毒蛋白水解酶和磷脂酶A2的抑制作用,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重楼乙醇提取物对蝮蛇毒透明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血凝实验来评估重楼乙醇提取物对蝮蛇毒凝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蝮蛇毒与重楼乙醇提取物的质量比达到1∶50时,重楼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蝮蛇毒中的磷脂酶A2和蛋白水解酶活性。当蝮蛇毒与重楼乙醇提取物的质量比达到1∶50时,蝮蛇毒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可以被重楼乙醇提取物完全抑制。此外,重楼乙醇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蝮蛇毒凝血作用。结论重楼乙醇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蝮蛇毒中主要酶类的活性,为治疗蝮蛇咬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乙醇提取物 蝮蛇毒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大力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5
作者 黄慧学 胡宇婷 +4 位作者 刘丽花 周诗尧 李莉兰 杜顺霞 梁秋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研究牛大力总黄酮(TFNS)脂质体的处方与制备,探讨TFNS脂质体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药脂摩尔比、蛋黄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用量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优化TFNS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目的]研究牛大力总黄酮(TFNS)脂质体的处方与制备,探讨TFNS脂质体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药脂摩尔比、蛋黄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用量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优化TFNS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设置空白组、LPS组、TFNS脂质体灌胃给药组(剂量为100 mg/kg)及TFNS脂质体雾化给药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 mg/kg、2 mg/kg),观察TFNS脂质体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肺组织湿重/干重(W/D)值的影响。[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以药脂摩尔比为1︰8、蛋黄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5︰1、稀释液PBS用量为10 ml制备的TFNS脂质体,包封率为92.57%。与空白组比较,LPS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水平和W/D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TFNS脂质体灌胃给药和雾化给药均能降低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及W/D值(P<0.05或P<0.01),雾化给药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灌胃给药(P<0.05或P<0.01)。[结论]优选出的TFNS脂质体处方合理,制备简单,灌胃和雾化给药均对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总黄酮 脂质体 包封率 急性肺损伤 雾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我国两面针潜在适生区预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远 钟明利 +2 位作者 李波 张可锋 曹后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13,共7页
目的预测分析气候变化下广西特色药用植物两面针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两面针的生态保育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结合49条两面针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信息、19个环境因子和最大熵(MaxEnt)模型,构建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分析当前和未来气候变... 目的预测分析气候变化下广西特色药用植物两面针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两面针的生态保育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结合49条两面针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信息、19个环境因子和最大熵(MaxEnt)模型,构建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分析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下两面针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当前气候情景下,两面针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取决于4个环境因子: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年平均气温(Bio1);未来气候情景下,两面针高适生区质心主要向东北和西北方向迁移,迁移距离范围为13.63~153.95km;两面针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稳定不变的高适生区与当前相比将减少至21.68%左右,且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地区,这些稳定不变区域可作为两面针半人工种植的首选地区。结论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制定两面针合理的生态保育和人工栽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未来气候变化对两面针种群传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气候变化 最大熵 潜在适生区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抗鼻咽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智强 宋家乐 周燕园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鼻咽癌是一种好发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早期易转移和恶性程度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上治疗鼻咽癌主要以放疗或者化疗为主,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腹泻、脱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耐药性的产生是晚期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种好发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早期易转移和恶性程度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上治疗鼻咽癌主要以放疗或者化疗为主,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腹泻、脱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耐药性的产生是晚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近年来,在鼻咽癌防治机制方面的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调控鼻咽癌信号转导通路并有效增加对鼻咽癌的放疗和化疗敏感性。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防治鼻咽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为后续深入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鼻咽癌 增殖 凋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童洁 黄钰婷 +2 位作者 李良贤 崔相文 金明月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高表达的可溶性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突触前结构,通过调控突触囊泡的运输、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回收来维持正常突触功能。在病理状态下,错误折叠或过度磷酸化的α-Syn在脑内的异常沉积可诱发多... 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高表达的可溶性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突触前结构,通过调控突触囊泡的运输、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回收来维持正常突触功能。在病理状态下,错误折叠或过度磷酸化的α-Syn在脑内的异常沉积可诱发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其致病机制仍处于研究阶段。阐述α-Syn的生理功能对α-Syn发病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新靶点、新线索。本文就α-Syn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相关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运动功能障碍 帕金森氏病 α-突触核蛋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