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融合协同发展测度评价及其时空格局分析
1
作者 杨莎莎 胡隆 汪玥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8-1767,共10页
在对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全文称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内涵解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市域尺度多维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刻画了2010—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状态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中国数... 在对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全文称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内涵解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市域尺度多维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刻画了2010—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状态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中国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低区间,呈现异质性时空格局,梯度分异明显。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协同态势良好的地市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江浙地区,迟缓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西部地区部分城市。②由高至低可分为协同发展、趋向协同、协同失调与协同滞后4种协同发展类型,后3种类型间转化较为活跃。③将数字技术与文旅协同融合发展态势进一步从基础、规模、结构维度呈现,各维度数字技术与文旅协同发展程度存在分异性。最后通过对不同协同发展类型区域的问题识别,探讨了差异化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协同发展为城市制定系统协同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旅融合 协同发展 中国 市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视角下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链优化路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莫秀超 《河南农业》 2021年第5期62-63,共2页
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较多,这些农产品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助推力,也带动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链发展面临着信息传输力度不够、特色化品牌建设薄弱等问题,影响了产业链的顺利运转,亟待对此进... 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较多,这些农产品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助推力,也带动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链发展面临着信息传输力度不够、特色化品牌建设薄弱等问题,影响了产业链的顺利运转,亟待对此进行完善。基于此,本文从构建信息化系统、推动信息快速传递、打造特色化品牌等方面出发,提出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地理标志农产品 品牌化建设 产业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数实融合的区域差异、来源分解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鹏 覃意晗 卢玉桂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11,共17页
首先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比例法、线性加权法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实融合指数;其次,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实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 首先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比例法、线性加权法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实融合指数;其次,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城市数实融合差异大小及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总体及四大区域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2017年后融合水平不均衡现象较显著,且四大区域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异质性;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区域内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数实融合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于融合规模与融合基础;融合规模差异对城市数实融合差异的影响从东部向东北部区域依次减弱,融合结构差异的作用强度在东北部区域最强,在西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效率差异均在西部区域驱动力最强,在东部区域最小;融合基础与融合规模差异上升是导致2017年之后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研究丰富了中国城市数实融合评价体系与方法,为研究中国城市数实融合水平差异分布特征与演进态势、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实融合 空间差异 结构分解 动态综合评价法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保障——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 被引量:6
4
作者 蔡琦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3-87,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融企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基于疫情背景下对金融业社会责任内涵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大型金融企业、中小金融企业、新兴金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遇到的不同问题和挑战,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融企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基于疫情背景下对金融业社会责任内涵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大型金融企业、中小金融企业、新兴金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遇到的不同问题和挑战,对相关部门在社会复工复产阶段需要为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的制度保障提出建议,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容错机制,加强风险监管等,以更好地促进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疫情 CSR 金融监管 承担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