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氧化镁的制备及其对糖汁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冯淑娟 李利军 +3 位作者 夏兆博 程昊 黄文艺 李彦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127,共7页
采用搅拌-陈化法制备了多孔碱式MgCO_3,在500℃下灼烧3 h,得到了多孔MgO。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孔MgO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的脱色性能,并以脱色率为指标,考察了多孔MgO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p H值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脱... 采用搅拌-陈化法制备了多孔碱式MgCO_3,在500℃下灼烧3 h,得到了多孔MgO。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孔MgO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的脱色性能,并以脱色率为指标,考察了多孔MgO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p H值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量为0.1g、吸附时间为60min、吸附温度为60℃、p H值为8.00时,多孔MgO对糖汁的脱色率为84.7%。用多孔MgO进行静态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多孔MgO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值最高(R2=0.999),说明其能更好的模拟多孔MgO对糖汁中非糖物质的吸附行为。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MgO 吸附 脱色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活性白土糖用复合脱色剂的制备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承都 艾硕 +3 位作者 刘纯友 任仙娥 张昆明 黄永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84,共9页
以活性白土和壳聚糖制备壳聚糖/活性白土复合脱色剂,糖汁脱色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壳聚糖添加量、壳聚糖分子量等因素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7 h,壳聚糖添加... 以活性白土和壳聚糖制备壳聚糖/活性白土复合脱色剂,糖汁脱色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壳聚糖添加量、壳聚糖分子量等因素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7 h,壳聚糖添加量为2.0 g,壳聚糖分子量为200万。该复合物的糖汁脱色率最高可达96.2%,明显优于活性白土的56.7%和壳聚糖的42.2%。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失重分析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证明壳聚糖较均匀分布于活性白土的表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复合结构,并保持活性白土多孔隙结构,其热稳定性较壳聚糖的高。该复合物对糖汁中没食子酸的吸附实验表明,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受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活性白土 糖汁脱色剂 脱色率 结构表征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 α-半乳糖苷酶原核表达及其酶学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征宇 鲁晶娣 +4 位作者 韦盘秋 伍时华 程谦伟 黎娅 易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9-183,共5页
本文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对来源于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的α-半乳糖苷酶编码基因进行了重组表达,并对该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α-半乳糖苷酶的分子量为100~110 kDa,以p NPG为底物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本文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对来源于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的α-半乳糖苷酶编码基因进行了重组表达,并对该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α-半乳糖苷酶的分子量为100~110 kDa,以p NPG为底物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pH6.0,且该酶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 Hg^+、Ag^+、Cu^(2+)离子能完全抑制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Fe^(3+)、Mn^(2+)、Zn^(2+)等离子对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以pNPG为底物测得该酶的米氏常数K_m=10.04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_(max)=18.25μmo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 Α-半乳糖苷酶 原核表达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osartorya fischeri α-半乳糖苷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丽满 易弋 +3 位作者 韦阳道 孙庭广 伍时华 黄翠姬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40-44,共5页
为获得酶学性质优良的α-半乳糖苷酶,研究根据Gen Bank数据库提供的嗜热微生物Neosartorya fischeri的α-半乳糖苷酶的氨基酸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合成该酶的编码基因。将合成的基因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α-半乳糖苷酶,... 为获得酶学性质优良的α-半乳糖苷酶,研究根据Gen Bank数据库提供的嗜热微生物Neosartorya fischeri的α-半乳糖苷酶的氨基酸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合成该酶的编码基因。将合成的基因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α-半乳糖苷酶,并对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棉籽糖为底物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 H 6.0,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Fe2+(铁)、Mn2+(锰)和Ca2+(钙)离子可使酶活性大幅提高,而Cu2+(铜)离子则可强烈抑制酶的活性,Pb2+(铅)、Ba2+(钡)、Al3+(铝)、EDTA(乙二胺四乙酸)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酶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模拟胃肠环境时发现该酶有良好的稳定性,肠液对该酶甚至有轻微的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sartorya fischeri Α-半乳糖苷酶 嗜热微生物 原核表达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砂糖回溶糖浆硫酸镁—聚硅酸锌法脱色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慰霞 李利军 +2 位作者 杨岚风 毛祥 程昊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1,共7页
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pH条件下硫酸镁和两性含2%二氧化硅聚硅酸锌对回溶糖浆的脱色效果及机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条件为:镁离子用量500mg/L、含2%二氧化硅的聚硅酸锌用量... 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pH条件下硫酸镁和两性含2%二氧化硅聚硅酸锌对回溶糖浆的脱色效果及机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条件为:镁离子用量500mg/L、含2%二氧化硅的聚硅酸锌用量1.57%、pH值11、温度30℃。该条件下脱色率高达92.36%。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位分析仪对混凝物和糖汁体系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脱色机理为电中和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聚硅酸锌 脱色 絮凝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吸附-硫熏-沉降工艺对糖汁清净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慰霞 李利军 +3 位作者 孔红星 杨岚风 毛祥 程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5-1300,共6页
研究粉末活性炭吸附-硫熏-沉降工艺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糖汁)模拟甘蔗汁的清净效果。考察了各个因素对脱色率、除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糖汁清净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0.20%,磷酸用量340mg/L,硫熏强度15g/L,活性炭吸附pH值4.8,活性炭吸附... 研究粉末活性炭吸附-硫熏-沉降工艺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糖汁)模拟甘蔗汁的清净效果。考察了各个因素对脱色率、除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糖汁清净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0.20%,磷酸用量340mg/L,硫熏强度15g/L,活性炭吸附pH值4.8,活性炭吸附温度50℃。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与除浊率分别为84.23%,9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汁清净 粉末活性炭吸附 硫熏 沉降工艺 絮凝沉降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絮凝法沉降赤砂糖回溶糖浆的澄清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兆博 李利军 +2 位作者 冯淑娟 程昊 魏慧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15-2020,共6页
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法絮凝沉降赤砂糖回溶糖浆。通过改变磷酸和氢氧化钙加入的先后顺序,观察絮凝物沉降速度及其密实度,最终选择磷酸和氢氧化钙同时加入的方式,进行絮凝沉降。在此基础上以脱色率和除浊率为指标,考察... 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法絮凝沉降赤砂糖回溶糖浆。通过改变磷酸和氢氧化钙加入的先后顺序,观察絮凝物沉降速度及其密实度,最终选择磷酸和氢氧化钙同时加入的方式,进行絮凝沉降。在此基础上以脱色率和除浊率为指标,考察了磷酸用量、反应p H、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4个因素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率和除浊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磷酸用量210 mg/kg Bx、反应p H为7.10、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5 min下脱色率可达70.1%、除浊率为97.7%。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磷酸钙絮凝法对澄清赤砂糖回溶糖浆具有理想的效果,工艺条件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赤砂糖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活性白土对蔗糖溶液中单宁酸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旭为 黄永春 +1 位作者 韦秀才 黄承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1,共5页
进行了壳聚糖/活性白土复合物(CTS/活性白土)对蔗糖溶液中单宁酸的性能研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考察,将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Weber-Morris模型线性拟合,吸附等温线数据采用Langmui... 进行了壳聚糖/活性白土复合物(CTS/活性白土)对蔗糖溶液中单宁酸的性能研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考察,将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Weber-Morris模型线性拟合,吸附等温线数据采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线性拟合。结果表明,CTS/活性白土对蔗糖溶液中单宁酸的吸附动力学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R^(2)=0.9980);CTS/活性白土对蔗糖溶液中单宁酸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0.9955)。结论是单宁酸在CTS/活性白土的吸附速率受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该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S/活性白土 单宁酸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铝对碳酸钙结晶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黄文艺 马蓝宇 +2 位作者 程昊 王崇罡 李利军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在溶液中采用复分解法,以氯化铝和氯化钙为混合钙源、碳酸钠作为碳源,在反应过程中,利用铝离子的双水解产生具有复杂结构的氢氧化铝凝胶体,提供一个特殊的反应环境来制备碳酸钙晶体并影响其形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 在溶液中采用复分解法,以氯化铝和氯化钙为混合钙源、碳酸钠作为碳源,在反应过程中,利用铝离子的双水解产生具有复杂结构的氢氧化铝凝胶体,提供一个特殊的反应环境来制备碳酸钙晶体并影响其形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氯化铝的加入对反应过程和产物形貌均产生很大影响,随体系浓度和钙、铝离子物质的量比的不同,晶体析出与生长环境发生了改变,出现了球形、花球形和纺锤形的碳酸钙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铝 氢氧化铝 碳酸钙 结晶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挥发胺/氧化三甲胺摩尔比值评价罗非鱼新鲜程度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森 李军生 +2 位作者 胡金鑫 阎柳娟 黄国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为了有效而简便地对鱼类等水产品进行新鲜程度的评价,提出通过挥发胺/氧化三甲胺摩尔比值对罗非鱼的新鲜程度进行测定,验证此比值作为评价罗非鱼新鲜度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单一的三甲胺(TMA)和氧化三甲胺(TMAO)只能了解罗非鱼的腐... 为了有效而简便地对鱼类等水产品进行新鲜程度的评价,提出通过挥发胺/氧化三甲胺摩尔比值对罗非鱼的新鲜程度进行测定,验证此比值作为评价罗非鱼新鲜度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单一的三甲胺(TMA)和氧化三甲胺(TMAO)只能了解罗非鱼的腐败趋势,而很难真实反映出贮藏期间任意时刻的新鲜程度;二甲胺(DMA)和甲醛(FA)是罗非鱼冻藏阶段的腐败产物,其不能作为各个贮藏阶段下的罗非鱼品质评价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在评价冷冻鱼品质时敏感度变差;菌落总数(TVC)很难反映冷冻贮藏样品的真实鲜度。参照感官评定,3个贮藏条件下,当挥发胺/氧化三甲胺摩尔比值大于1.05时,罗非鱼就超出了安全食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新鲜度 摩尔比值 挥发性盐基氮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掺杂氧化锌的制备及其降解染料废水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文艺 吕晓威 +3 位作者 谭嘉麟 程昊 冯军 李利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9-1282,1286,共5页
用乙酸锌、氧化镧制备 La掺杂氧化锌,研究 La掺杂氧化锌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La掺杂能够明显提高氧化锌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当La的掺杂量为5%时,照射120min,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5.2%。
关键词 ZNO LA 光催化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碳酸钙微球的快速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文艺 马蓝宇 +2 位作者 程昊 王崇罡 李利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8-1081,共4页
在室温下采用复分解法不添加控制剂,通过快速混合溶液制备出多孔碳酸钙微球,考察不同碳源、钙源和浓度体系对产物的影响。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与孔隙分析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0.25 mol/L浓度条件下,采... 在室温下采用复分解法不添加控制剂,通过快速混合溶液制备出多孔碳酸钙微球,考察不同碳源、钙源和浓度体系对产物的影响。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与孔隙分析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0.25 mol/L浓度条件下,采用Ca(CH_3COO)_2与(NH_4)_2CO_3溶液快速反应制备得多孔碳酸钙微球分散性好、粒度均匀,晶型为单一球霰石相,纯度较高;孔径主要分布在45 nm左右,比表面积达7.19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 制备 多孔碳酸钙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大菱鲆肌肉中氧化三甲胺热分解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森 李军生 +2 位作者 胡金鑫 阎柳娟 黄国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5-40,43,共7页
本研究构建了氧化三甲胺(TMAO)-抗坏血酸(Vc)和TMAO-Vc-半胱氨酸(Cys)体外热分解体系,并将TMAO-Vc体系作为对照,同时与大菱鲆水提液中TMAO热分解规律进行对比,模拟研究添加Cys的鱼制品热加工过程,并研究其热反应特性,最后测定两个体系... 本研究构建了氧化三甲胺(TMAO)-抗坏血酸(Vc)和TMAO-Vc-半胱氨酸(Cys)体外热分解体系,并将TMAO-Vc体系作为对照,同时与大菱鲆水提液中TMAO热分解规律进行对比,模拟研究添加Cys的鱼制品热加工过程,并研究其热反应特性,最后测定两个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的三甲胺(TMA)、二甲胺(DMA)和TMAO的含量,从动力学角度分析研究TMAO热分解规律,求出各个指标在不同反应阶段的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活化能。结果表明:TMAO热解反应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温度是影响TMAO热分解的因素,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快;Cys的添加明显促进了TMAO的热分解,其热解产物DMA和TMA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应在鱼制品整个热加工过程中避免Cys等物质的添加,并且尽量缩减加热时间,以此来避免挥发胺的大量产生,从而保证鱼类加工制品的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热分解 活化能 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变构-海藻酸钠复合修饰对大豆分离蛋白表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微 李军生 +2 位作者 阎柳娟 黄国霞 董振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42-46,51,共6页
用0、1.0%、1.5%和2.0%(体积/体积)的过甲酸对大豆蛋白进行氧化,破坏其内部的二硫键,改变其分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0.5%(质量/体积)海藻酸钠与大豆分离蛋白共价接枝,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表面活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过甲酸添加量... 用0、1.0%、1.5%和2.0%(体积/体积)的过甲酸对大豆蛋白进行氧化,破坏其内部的二硫键,改变其分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0.5%(质量/体积)海藻酸钠与大豆分离蛋白共价接枝,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表面活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过甲酸添加量为2%(体积/体积)时,反应产物的乳化性达到92%,较未经氧化的二者反应产物的乳化性提高32%。通过对样品中二硫键断裂程度及其表面活性性能的测定,发现样品的起泡性和乳化性随着二硫键打开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可知,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与海藻酸钠的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在不断增加。试验结果证明,过甲酸的氧化作用使大豆分离蛋白内部的二硫键打开,导致其内部反应活性基团暴露,更易与海藻酸钠反应,增强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甲酸 氧化 大豆分离蛋白 海藻酸钠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食用鱼粉品质影响及货架期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森 李军生 +2 位作者 吴明凯 阎柳娟 黄国霞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61-65,共5页
以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为检测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分析9.5%、15.2%和17.3%水分含量对食用鱼粉品质及其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是影响食用鱼粉货架期的1个重要因素,9.5%、15.2%和17.3%水分含量条件下的食用鱼粉的货架期分别为18、... 以微生物和化学变化为检测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分析9.5%、15.2%和17.3%水分含量对食用鱼粉品质及其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是影响食用鱼粉货架期的1个重要因素,9.5%、15.2%和17.3%水分含量条件下的食用鱼粉的货架期分别为18、9和8 d。通过对食用鱼粉贮藏过程中化学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合感官评分,认为在食用鱼粉贮藏时,应要控制鱼粉的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鱼粉 水分含量 品质变化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地衣芽孢杆菌植酸酶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平 易弋 +3 位作者 石征宇 伍时华 黄翠姬 黎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8-241,261,共5页
将地衣芽孢杆菌SR01(Bacillus licheniformis SR01)的植酸酶phy基因重组于表达载体p GEX-4T-3中,导入大肠杆菌BL21(Escherichia coli BL21)构建工程菌p GX1143,并得到了高效表达。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p H为5.0,最适反... 将地衣芽孢杆菌SR01(Bacillus licheniformis SR01)的植酸酶phy基因重组于表达载体p GEX-4T-3中,导入大肠杆菌BL21(Escherichia coli BL21)构建工程菌p GX1143,并得到了高效表达。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p 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55℃,具有广泛的p H稳定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Co^(2+))、Li^+、Mg^(2+))和Ba^(2+)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Cu^(2+)、Pb^(2+)、Fe^(2+)、Ag^+、SDS对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Pb^(2+)、Fe^(2+)和SDS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烈;此外,该酶还具有非常好的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和部分抗胃蛋白酶水解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植酸酶 基因克隆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剪切辅助响应面法提取扛板归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国霞 李桥换 阎柳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5,共9页
为了研究扛板归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高剪切及回流提取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了回流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扛板归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79.86℃,回流时... 为了研究扛板归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高剪切及回流提取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了回流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扛板归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79.86℃,回流时间2.03 h,乙醇浓度51.64%,料液比1∶59(m∶V),剪切次数7次,剪切温度50℃。最优工艺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8.37%。提取的总黄酮抗氧化性能良好,浓度为8 mg/mL时,对DPPH·、O-·2和·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在68%~9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扛板归 黄酮 高剪切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8
作者 邵辰 易弋 +3 位作者 黎娅 黄荷 伍时华 杨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4,共5页
根据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cfb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快速高灵敏度鉴别无乳链球菌的巢式PCR方法。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可检测到活菌浓度为... 根据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cfb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快速高灵敏度鉴别无乳链球菌的巢式PCR方法。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可检测到活菌浓度为8.7×104CFU/m L的无乳链球菌。对采自广西地区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19份罗非鱼样品进行检测,18份可获得目的片段,扩增到的序列均为无乳链球菌cfb基因序列,检测准确度达到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cfb基因 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柠檬黄和苯甲酸钠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彦勇 李利军 +4 位作者 程昊 黄文艺 尤磊 肖晓茹 刘伯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9-692,共4页
建立了利用反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对饮料中柠檬黄和苯甲酸钠分离检测的分析方法。采用C18毛细管色谱柱,流动相为20 mmol/L NaH2PO4∶乙腈=60∶40(V/V),流速为0.05mL/min,采用等度洗脱,分离电压为+2kV,检测波长为245nm,柱温为25℃... 建立了利用反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对饮料中柠檬黄和苯甲酸钠分离检测的分析方法。采用C18毛细管色谱柱,流动相为20 mmol/L NaH2PO4∶乙腈=60∶40(V/V),流速为0.05mL/min,采用等度洗脱,分离电压为+2kV,检测波长为245nm,柱温为25℃。柠檬黄和苯甲酸钠可实现快速分离,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9%,回收率范围为96.5%-104.9%。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饮料中柠檬黄和苯甲酸钠的分离检测简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柠檬黄 苯甲酸钠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掺杂的Ni-Al LDHs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庄巍 郭为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7-1331,共5页
采用传统共沉淀法制备了层间阴离子为碳酸根的Ni-Al-Nd三元层状双氢氧化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 采用传统共沉淀法制备了层间阴离子为碳酸根的Ni-Al-Nd三元层状双氢氧化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谱(EIS)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掺杂了钕元素的镍铝层状双氢氧化物相比纯的镍铝层状双氢氧化物,电容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在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从1 605 F/g提升至2 114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稀土元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