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美食到文化——论中国古代诗歌中植物形象的演进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正刚
江朝辉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植物形象可溯源《诗经》,《诗经》风格写实,着眼于植物的食物属性,作者更多是把植物当成生活不可或缺的美食对待;《离骚》中“香草美人”作喻,以植物的味、色、香等饮食属性为本,由实入虚,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以植物来...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植物形象可溯源《诗经》,《诗经》风格写实,着眼于植物的食物属性,作者更多是把植物当成生活不可或缺的美食对待;《离骚》中“香草美人”作喻,以植物的味、色、香等饮食属性为本,由实入虚,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以植物来象征隐喻人格精神的传统;到唐宋诗歌中,植物形象逐步虚化为一种文化符号,以比兴托寄模式来抒写现实人生。运用ROSTCM6软件提取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高频植物字词并进行数据统计、意象解析,可探究古代诗歌植物形象从美食到文化的演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植物形象
美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国产动画片的文化传承与调和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晓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在全球化潮流中,和其他电影类型一样,国产动画片也处于文化传统的沿袭与新变的博弈之中。国产动画片通过对传统题材的重新叙写,道德尺度的深度沿袭,视听形式的文化寻根,等等,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承。而在文化调和方面,国产动画片巧妙地...
在全球化潮流中,和其他电影类型一样,国产动画片也处于文化传统的沿袭与新变的博弈之中。国产动画片通过对传统题材的重新叙写,道德尺度的深度沿袭,视听形式的文化寻根,等等,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承。而在文化调和方面,国产动画片巧妙地重组了本土旧有文化元素,让其传递出当代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的价值追求,又凭借在情节、形象设计等方面的陌生化呈现保证了观众的新异感,同时也改变了旧有含蓄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动画电影
文化传承
调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返乡创业青年短视频赋权与乡村振兴主体角色协商
被引量:
14
3
作者
邱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青年
整体赋权
主体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钟柳湖
罗况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0-104,共5页
“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情感纠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家庭议题社会讨论度的不断攀升,电影领域也涌现了一系列讲述原生家庭、代际冲突和亲情绑架等创伤事件的优秀影片,如《春潮》《我的...
“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情感纠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家庭议题社会讨论度的不断攀升,电影领域也涌现了一系列讲述原生家庭、代际冲突和亲情绑架等创伤事件的优秀影片,如《春潮》《我的姐姐》《狗十三》《万箭穿心》《地久天长》等。这些影片或刻画整个家庭所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或聚焦于个人层面隐秘的创伤体验,呈现了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中的个人、家庭与时代等多元创伤类型。它们以意识流的影像实践讲述创伤记忆,在家庭空间的建构中呈现伤痛,并塑造了一系列角色鲜明、内涵深刻的经典受创者形象。书写创伤的目的在于走出伤痛,该类型电影积极探索疗愈创伤的路径,具有重要的修复意义和情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电影
创伤叙事
情感修复
原生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文脉延续视角下的贺州园博园规划设计
被引量:
1
5
作者
谭志宁
唐斌
+1 位作者
易思远
王正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4-131,共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园博园的规划设计对贺州市城市形象的提升、空间结构的优化、文化品牌的建设以及地区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文脉延续视角对贺州园博园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包括在选址分析、难点剖...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园博园的规划设计对贺州市城市形象的提升、空间结构的优化、文化品牌的建设以及地区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文脉延续视角对贺州园博园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包括在选址分析、难点剖析的基础上,从主题演绎、规划策略、设计构思等3个方面对园博园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从规划方案、景观结构的视角探讨了园博园的总体规划及结构布局思路,基于栖山之城组团、岭南之乡组团、乐水之都组团,主场馆建筑设计、长寿阁建筑设计等组团和要素的深入剖析,对园博园在展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文脉延续理念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此外,还对如何破解后园博时代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文化建筑、生态景观结合休闲旅游共同促进园博园后续利用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州园博园
规划与建筑设计
文脉延续
后园博时代
主体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空间与社会议题:蒋能杰纪录电影“家乡三部曲”
6
作者
罗况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26-129,共4页
蒋能杰的“家乡三部曲”《路》《村小的孩子》《初三》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光安村留守儿童教育资源的匮乏。儿童角度自己陈述家庭现状,导演角度深入发掘家庭经济问题,村主任角度讲述...
蒋能杰的“家乡三部曲”《路》《村小的孩子》《初三》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光安村留守儿童教育资源的匮乏。儿童角度自己陈述家庭现状,导演角度深入发掘家庭经济问题,村主任角度讲述教育资源匮乏的原因。《村小的孩子》对光安村留守儿童进行回访,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出发,展现新校舍内的问题和家庭空间内留守儿童家庭的缺失。《初三》不再关注光安村的问题,而是来到镇上一所初中,表现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时的紧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视点
空间叙事
时间
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美食到文化——论中国古代诗歌中植物形象的演进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正刚
江朝辉
机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BZW085)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7BZW002)
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9JGZ158)。
文摘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植物形象可溯源《诗经》,《诗经》风格写实,着眼于植物的食物属性,作者更多是把植物当成生活不可或缺的美食对待;《离骚》中“香草美人”作喻,以植物的味、色、香等饮食属性为本,由实入虚,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以植物来象征隐喻人格精神的传统;到唐宋诗歌中,植物形象逐步虚化为一种文化符号,以比兴托寄模式来抒写现实人生。运用ROSTCM6软件提取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高频植物字词并进行数据统计、意象解析,可探究古代诗歌植物形象从美食到文化的演进之路。
关键词
诗歌
植物形象
美食文化
Keywords
poetry
plant image
food culture
分类号
TS971.2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国产动画片的文化传承与调和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晓霞
机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实践体系建构与研究”(项目编号:BIA170191)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在全球化潮流中,和其他电影类型一样,国产动画片也处于文化传统的沿袭与新变的博弈之中。国产动画片通过对传统题材的重新叙写,道德尺度的深度沿袭,视听形式的文化寻根,等等,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承。而在文化调和方面,国产动画片巧妙地重组了本土旧有文化元素,让其传递出当代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的价值追求,又凭借在情节、形象设计等方面的陌生化呈现保证了观众的新异感,同时也改变了旧有含蓄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动画电影
文化传承
调和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返乡创业青年短视频赋权与乡村振兴主体角色协商
被引量:
14
3
作者
邱蕾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
学院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责任视角下网络意见领袖传播效能的实证评价”(18BXW111)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媒体时代广西新闻传播的后真相现象研究”(2019KY0858)。
文摘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青年
整体赋权
主体实现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eturning entrepreneurial youths
holistic empowerment
subject realization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钟柳湖
罗况潇
机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0-104,共5页
基金
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课题“南岭走廊‘诗性审美创造’美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1BKS008)成果。
文摘
“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情感纠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家庭议题社会讨论度的不断攀升,电影领域也涌现了一系列讲述原生家庭、代际冲突和亲情绑架等创伤事件的优秀影片,如《春潮》《我的姐姐》《狗十三》《万箭穿心》《地久天长》等。这些影片或刻画整个家庭所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或聚焦于个人层面隐秘的创伤体验,呈现了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中的个人、家庭与时代等多元创伤类型。它们以意识流的影像实践讲述创伤记忆,在家庭空间的建构中呈现伤痛,并塑造了一系列角色鲜明、内涵深刻的经典受创者形象。书写创伤的目的在于走出伤痛,该类型电影积极探索疗愈创伤的路径,具有重要的修复意义和情感价值。
关键词
家庭伦理电影
创伤叙事
情感修复
原生家庭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文脉延续视角下的贺州园博园规划设计
被引量:
1
5
作者
谭志宁
唐斌
易思远
王正刚
机构
广西
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东南大学建筑
学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4-13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9BZW085)。
文摘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园博园的规划设计对贺州市城市形象的提升、空间结构的优化、文化品牌的建设以及地区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文脉延续视角对贺州园博园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包括在选址分析、难点剖析的基础上,从主题演绎、规划策略、设计构思等3个方面对园博园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从规划方案、景观结构的视角探讨了园博园的总体规划及结构布局思路,基于栖山之城组团、岭南之乡组团、乐水之都组团,主场馆建筑设计、长寿阁建筑设计等组团和要素的深入剖析,对园博园在展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文脉延续理念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此外,还对如何破解后园博时代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文化建筑、生态景观结合休闲旅游共同促进园博园后续利用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贺州园博园
规划与建筑设计
文脉延续
后园博时代
主体演绎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空间与社会议题:蒋能杰纪录电影“家乡三部曲”
6
作者
罗况潇
机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26-129,共4页
基金
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23KY0869)成果
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0JGZ159)成果
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3JGZ125)成果。
文摘
蒋能杰的“家乡三部曲”《路》《村小的孩子》《初三》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光安村留守儿童教育资源的匮乏。儿童角度自己陈述家庭现状,导演角度深入发掘家庭经济问题,村主任角度讲述教育资源匮乏的原因。《村小的孩子》对光安村留守儿童进行回访,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出发,展现新校舍内的问题和家庭空间内留守儿童家庭的缺失。《初三》不再关注光安村的问题,而是来到镇上一所初中,表现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时的紧张状态。
关键词
三重视点
空间叙事
时间
留守儿童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美食到文化——论中国古代诗歌中植物形象的演进
王正刚
江朝辉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析国产动画片的文化传承与调和
张晓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返乡创业青年短视频赋权与乡村振兴主体角色协商
邱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钟柳湖
罗况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文脉延续视角下的贺州园博园规划设计
谭志宁
唐斌
易思远
王正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乡村空间与社会议题:蒋能杰纪录电影“家乡三部曲”
罗况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