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血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LPA、Caspase-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廖宝共 卢非 +5 位作者 张献 覃君德 陈洪乔 韦彬 蒙莲 黄进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20-2722,共3页
目的:分析脉血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Caspase-3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脉... 目的:分析脉血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Caspase-3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脉血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和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志、语言、眼症、面瘫及抽搐积分均低于对照组,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spase-3、LPA、MMP-9、Hc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spase-3、LPA、MMP-9、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抗血小板作用较强,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患者血清Caspase-3蛋白、LPA、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3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卢非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卒中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对比各组临床资料。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卒中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对比各组临床资料。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IL-33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入组缺血性卒中患者133例,其中易损斑块组52例,稳定斑块组45例,无斑块组36例。三组年龄、餐后2 h血糖(2 h plasma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清IL-33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无斑块组年龄、2 h PG、HbA1c、IMT显著低于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组,而血清IL-33显著高于后两组;易损斑块组IMT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L-33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年龄、2 h PG、HbA1c、IMT以及较低的IL-33为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3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336,P<0.001),与年龄、2 h PG、Hb A1C无相关性。结论血清IL-33水平可反映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介素-33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