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籼米淀粉基风味微胶囊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1
作者 胡欣月 董武恒 +2 位作者 黄永春 唐湘毅 张昆明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9,共6页
以壳聚糖、籼米淀粉为包合风味壁材,包合正辛醇(NOA)风味,探究二元基质风味微胶囊在结构和理化性质上的变化。通过FT-IR、XRD、SEM等表征技术证明了复合基质成功包合风味分子,其复合物呈现V6Ⅱ-(NOA)型结晶结构。采用质构仪和流变仪研... 以壳聚糖、籼米淀粉为包合风味壁材,包合正辛醇(NOA)风味,探究二元基质风味微胶囊在结构和理化性质上的变化。通过FT-IR、XRD、SEM等表征技术证明了复合基质成功包合风味分子,其复合物呈现V6Ⅱ-(NOA)型结晶结构。采用质构仪和流变仪研究二元复合风味微胶囊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基质复合微胶囊与淀粉基风味复合物相比,硬度、咀嚼性明显下降,黏度、弹性和恢复力均显著提高。此外,二元复合微胶囊动态模量显著提高,提高的大小次序为添加壳聚糖分子量为1000000>50000>200000>50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淀粉 风味分子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纱布固定酿酒酵母细胞发酵甘蔗糖蜜生产乙醇条件优化
2
作者 韩澎 吕江波 +3 位作者 陈法科 韦兰兰 黄捷凯 牛福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46,共5页
为了获得高效便捷的纱布固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技术以提高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效率,该研究采用纱布固定酿酒酵母(S.cerevisiae)GJ08细胞,将其种子液接种至甘蔗糖蜜中进行发酵生产乙醇,并考察接种量、培养时间、... 为了获得高效便捷的纱布固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技术以提高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效率,该研究采用纱布固定酿酒酵母(S.cerevisiae)GJ08细胞,将其种子液接种至甘蔗糖蜜中进行发酵生产乙醇,并考察接种量、培养时间、纱布大小及用量、通气量等影响因素对乙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7.5%、培养时间10 h、纱布大小1 cm×1 cm、纱布用量15 g/L、通气量100 mL/min。在此优化条件下,乙醇产量达104.22 g/L,比优化前提高了30.85%。该研究结果为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糖蜜 乙醇生产 酿酒酵母 固定细胞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甘蔗渣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糖汁清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干莉娜 张文康 +3 位作者 赵家欣 唐婷范 卫政涛 程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以甘蔗渣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了甘蔗渣活性炭,并将其与壳聚糖交联复合,得到了壳聚糖-甘蔗渣活性炭,然后应用于糖汁脱色,考察了材料用量、吸附温度、脱色时间和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KOH的浓度为20%、活化温度为700℃时,甘蔗渣活性... 以甘蔗渣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了甘蔗渣活性炭,并将其与壳聚糖交联复合,得到了壳聚糖-甘蔗渣活性炭,然后应用于糖汁脱色,考察了材料用量、吸附温度、脱色时间和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KOH的浓度为20%、活化温度为700℃时,甘蔗渣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好,当甘蔗渣活性炭的用量为0.10 g、吸附温度为50℃、脱色时间为60 min、pH为5.0时,糖汁脱色率最高,达到84.35%;当壳聚糖-甘蔗渣活性炭的用量为0.15 g、吸附温度为70℃、脱色时间为60 min、pH为6.0时,糖汁脱色率最高,达到9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甘蔗渣活性炭 糖汁 吸光度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婷范 李雪松 +3 位作者 卢梦影 田玉红 徐紫薇 程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87,204,共6页
该研究以广陈皮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陈皮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陈皮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建立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广陈皮多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多糖得率为指标优化... 该研究以广陈皮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陈皮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陈皮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建立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广陈皮多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多糖得率为指标优化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45(g/mL),提取时间为10 min,超声功率为350 W,提取温度为65℃,在此条件下,陈皮多糖得率高达40.06%。结果表明,广陈皮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最大清除率为85.19%,对羟基自由基(·OH)的最大清除率为6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陈皮 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5
作者 郭航雨 李利军 +1 位作者 冯旭 覃丹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4,共8页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作为碳源,通过静电纺丝和碳化法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使用壳聚糖(CS)溶液分散,利用滴涂法得到修饰电极CNFs-CS/GCE。以诺氟沙星(NFX)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单体,利用电化学聚合在CNFs-CS/GCE上制备了NFX分...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作为碳源,通过静电纺丝和碳化法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使用壳聚糖(CS)溶液分散,利用滴涂法得到修饰电极CNFs-CS/GCE。以诺氟沙星(NFX)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单体,利用电化学聚合在CNFs-CS/GCE上制备了NFX分子印迹聚合物,洗脱模板分子后得到NFX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P/CNFs-CS/GCE)。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法(EIS)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MIP/CNFs-CS/GCE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传感器对NFX浓度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05~30μmol/L,检测限(S/N=3)为16 nmol/L。该传感器可用于牛奶中NFX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2.03%~99.33%,相对标准偏差为1.89%~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碳纳米纤维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丘里管的水力空化降解壳聚糖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许佳丽 黄永春 +3 位作者 袁媛 杨锋 任仙娥 黄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4-248,共5页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方法——文丘里管空化法来降解壳聚糖。研究了壳聚糖溶液浓度、p H、反应温度、压力、空化时间等因素对基于文丘里管空化的壳聚糖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壳聚糖的特性粘度下降率来衡量壳聚糖的降解程度,并分别对壳聚糖原料...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方法——文丘里管空化法来降解壳聚糖。研究了壳聚糖溶液浓度、p H、反应温度、压力、空化时间等因素对基于文丘里管空化的壳聚糖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壳聚糖的特性粘度下降率来衡量壳聚糖的降解程度,并分别对壳聚糖原料及其降解产物使用FT-IR、XRD进行表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溶液浓度为3 g/L的条件下,最佳的降解条件为p H4.4,温度60℃,入口压力0.4 MPa,空化时间120 min,粘度下降率达49%。说明基于文丘里管的水力空化法可有效降解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丘里管 水力空化 壳聚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空化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昆明 刘宝彪 +3 位作者 黄永春 黄承都 杨锋 任仙娥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研究涡流产生的水力空化效应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探讨水力空化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涡流出口压力、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浓... 为研究涡流产生的水力空化效应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探讨水力空化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涡流出口压力、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浓度、三聚磷酸钠(TPP)浓度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涡流出口压力0.3 MPa,空化时间15 min,壳聚糖浓度3.0 g/L,MIT浓度0.6 mmol/L,TPP浓度2.5 g/L,载抗菌剂的壳聚糖微球包封率达(50.17±1.95)%,说明水力空化适合用于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的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空化 壳聚糖 抗菌微球 包封率 优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空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永春 李晴 +1 位作者 邓冬梅 孙宇飞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7,共5页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了环境因素对撞击流-水力空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出最佳反应环境条件,以期为撞击流-水力空化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力空化能有效处理焦化废水,3个因素对UV254去除率...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了环境因素对撞击流-水力空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出最佳反应环境条件,以期为撞击流-水力空化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力空化能有效处理焦化废水,3个因素对UV254去除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初始pH>温度>循环时间。其中初始pH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UV254去除率影响最为显著。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pH=2.12,温度为52℃,循环时间为48.15 min,在此条件下,焦化废水的UV_(254)、Vis_(380)、COD去除率能达到47.465%、67.53%、2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空化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2/ZnO@SiO2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生物分子的分析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文艺 魏慧丹 +3 位作者 史智鹏 白大伟 马蓝宇 李利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5-910,共6页
采用一种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的方法在室温下制备了ZnO@SiO2和Ag@SiO2/ZnO@Si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FL)、纳米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等技术对所制备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吸收光谱、发光性质... 采用一种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的方法在室温下制备了ZnO@SiO2和Ag@SiO2/ZnO@Si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FL)、纳米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等技术对所制备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吸收光谱、发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O@SiO2核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为3-8 nm,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330 nm左右,可发射510 nm的黄绿色荧光。而Ag@SiO2增强了ZnO@SiO2核壳量子点的荧光,未改变ZnO@SiO2核壳量子点的发射峰位置,同时Ag@SiO2显著增强了ZnO@SiO2核壳量子点的荧光稳定性。利用L-半胱氨酸和血红蛋白对量子点荧光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分析方法。在最佳条件下,L-半胱氨酸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分别在0.068-10.10 mg/L和4.00×10^2-4.00×10^3mg/L范围内与溶液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3 8和0.9951,以3.37 mg/L的L-半胱氨酸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以3倍标准偏差计算检出限为6.92×10^-3mg/L。以2.00×10^3mg/L的血红蛋白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2.5%,以3倍标准偏差计算检出限为2.0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纳米银 荧光 稳定性 分析检测 血红蛋白 L-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冬梅 李晴 +5 位作者 黄永春 万美玲 韦烽 陈业祖 孙宇飞 左华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58,59,共4页
采用缺氧(A)-平板膜生物反应器(A-MBR)中试设备于不同负荷下连续运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并与柳钢缺氧-好氧(A-O)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运行期间A-MBR工艺的处理效果优于A-O工艺。随着运行负荷的不断提高,A-MB... 采用缺氧(A)-平板膜生物反应器(A-MBR)中试设备于不同负荷下连续运行处理实际焦化废水,并与柳钢缺氧-好氧(A-O)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运行期间A-MBR工艺的处理效果优于A-O工艺。随着运行负荷的不断提高,A-MBR工艺对COD去除率基本高于A-O工艺。A-MBR工艺对NH3-N、酚类和氰化物均有较高的去除率,化学在线清洗可有效缓解平板MBR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焦化废水 缺氧 厌氧 好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柠檬提取液的银纳米颗粒绿色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应 李彦青 +3 位作者 李永川 程昊 孔红星 李利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4-199,共6页
为实现绿色制备银纳米颗粒,研究以硝酸银为原料,采用柠檬提取液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在水溶剂环境中采用生物法绿色合成银纳米颗粒。研究探讨了柠檬提取液(柠檬汁、柠檬皮醇提液、柠檬皮水提液)用量,硝酸银浓度,p H调节剂,反应时间,反应温... 为实现绿色制备银纳米颗粒,研究以硝酸银为原料,采用柠檬提取液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在水溶剂环境中采用生物法绿色合成银纳米颗粒。研究探讨了柠檬提取液(柠檬汁、柠檬皮醇提液、柠檬皮水提液)用量,硝酸银浓度,p H调节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银纳米颗粒粒径、形貌、稳定性的影响,并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SEM对银纳米颗粒进行表征。通过工艺优化,分别确定了以柠檬汁、柠檬皮醇提液、柠檬皮水提液为原料的银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所得银纳米颗粒都具有分散性能良好,颗粒均匀,粒径范围为70 nm左右,其中以柠檬皮醇提液工艺制备银纳米颗粒的形貌及稳定性最佳,即硝酸银1.0 mmol/L、柠檬皮醇提液9 m L、反应时间12 min、p H调节剂为1 mol·L-1的Na OH。该工艺采用生物法合成银纳米颗粒,绿色安全、环境友好,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银 柠檬汁 柠檬皮提取液 银纳米颗粒 绿色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应 李彦青 +3 位作者 柏文俊 程昊 黄文艺 孔红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84-1887,1891,共5页
为实现5-羟甲基糠醛绿色化、低成本制备,以可再生资源葡萄糖为原料,固体酸为催化剂,在水-γ-戊内酯双相介质中经酸化水解制备出5-羟甲基糠醛。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葡萄糖用量对5-羟甲基糠醛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 为实现5-羟甲基糠醛绿色化、低成本制备,以可再生资源葡萄糖为原料,固体酸为催化剂,在水-γ-戊内酯双相介质中经酸化水解制备出5-羟甲基糠醛。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葡萄糖用量对5-羟甲基糠醛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43 min,催化剂用量0. 3 g,葡萄糖用量0. 15 g,在此条件下,5-羟甲基糠醛的收率4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葡萄糖 固体酸催化剂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纳米银复合修饰剂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应 李彦青 +3 位作者 陆世昌 程昊 孔红星 李利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建立了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NT)/纳米银(nano-Ag)复合修饰剂固载联吡啶钌(Ru(bpy)_3^(2+))传感器测定盐酸苯海索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借助MWNT优良导电性及nano-Ag的电催化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成膜剂硅溶胶(Silica sol)、聚乙... 建立了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NT)/纳米银(nano-Ag)复合修饰剂固载联吡啶钌(Ru(bpy)_3^(2+))传感器测定盐酸苯海索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借助MWNT优良导电性及nano-Ag的电催化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成膜剂硅溶胶(Silica sol)、聚乙烯醇(PVA)将MWNT、nano-Ag、Ru(bpy)_3^(2+)固载修饰到热解石墨电极(PGE)表面,制备出MWNT/nano-Ag/Silica sol/PVA/Ru(bpy)_3^(2+)-PGE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依据盐酸苯海索对联吡啶钌的增敏作用,快速、准确测定了盐酸苯海索。结果表明:盐酸苯海索在4. 36×10^(-7)~1. 09×10^(-4)mol·L^(-1)浓度范围内与其发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I_(ECL)=146. 98×10~5c+502. 03(r^2=0. 997 3),检出限(S/N=3)为2. 06×10^(-8)mol·L^(-1);对5份不同加标浓度的盐酸苯海索的回收率为97. 7%~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 4%。该方法对检测盐酸苯海索药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稳定性,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银 热解石墨电极 电致化学发光 盐酸苯海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对涡流空化降解壳聚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伟 任仙娥 +2 位作者 杨锋 黄永春 何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5-49,共5页
研究了氧气在不同壳聚糖溶液初始质量浓度、p H值、温度、进口压力、空化时间等条件下,对壳聚糖涡流空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越低涡流空化降解效果越好,当溶液p H值为4.4、温度为70℃、进口压力为0.4 MPa、... 研究了氧气在不同壳聚糖溶液初始质量浓度、p H值、温度、进口压力、空化时间等条件下,对壳聚糖涡流空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越低涡流空化降解效果越好,当溶液p H值为4.4、温度为70℃、进口压力为0.4 MPa、空化时间为3 h时,壳聚糖的特性黏度下降率最高;在不同涡流空化降解条件下,连续通入氧气均可显著促进壳聚糖降解产物特性黏度下降率的提高,在本实验中最大可提高35.36%;氧气对高质量浓度壳聚糖降解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氧气的通入减弱了p H值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在反应的初期大大加快了反应速率;降解后的壳聚糖主链结构及官能团基本没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 涡流空化 降解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力空化对蔗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毛善巧 杨锋 黄永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192,199,共5页
为探明水力空化对糖液中蔗糖的影响,通过空化装置产生空化并作用于蔗糖溶液。同时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糖液中蔗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采用Shodex SUGAR系列KS-801(钠型)色谱柱(8 mm×300 mm,6μm)、流动相为超纯水,... 为探明水力空化对糖液中蔗糖的影响,通过空化装置产生空化并作用于蔗糖溶液。同时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糖液中蔗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采用Shodex SUGAR系列KS-801(钠型)色谱柱(8 mm×300 mm,6μm)、流动相为超纯水,流速0.8 m L/min,柱温80℃,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30℃。以此法监测不同压力、温度、蔗糖初始浓度、pH、作用时间等条件下水力空化处理糖液中蔗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当溶液pH小于7时,蔗糖发生水解,而水力空化能够强化蔗糖的水解反应,增加蔗糖的损耗。所以将水力空化应用于实际制糖工业时,应避免高温、低pH或缩短作用时间,降低蔗糖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力空化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多糖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家庆 唐婷范 +6 位作者 刘新梅 田玉红 黄芳丽 程昊 李晓慧 李荣彬 梁杰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31-136,共6页
目的:以葛根为原料,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葛根多糖,研究其抗氧化性质。方法:通过对葛根多糖吸附及解吸筛选出最优树脂,分析吸附解吸时间、样液浓度、样液pH以及乙醇的体积分数对多糖纯化的影响,在静态分析条件下再运用层析柱法进行动... 目的:以葛根为原料,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葛根多糖,研究其抗氧化性质。方法:通过对葛根多糖吸附及解吸筛选出最优树脂,分析吸附解吸时间、样液浓度、样液pH以及乙醇的体积分数对多糖纯化的影响,在静态分析条件下再运用层析柱法进行动态纯化,对纯化后的葛根多糖进行抗氧化分析。结果:D101树脂分离纯化效果较好,其对葛根多糖静态吸附和解吸最佳工艺条件吸附时间为8 h,解吸时间为3 h,吸附浓度0.75 mg/mL,样液pH6.0,乙醇解吸体积分数为60%,其对动态吸附和解吸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0 mg/mL,解吸剂体积(60%乙醇)51 mL,在此条件下纯化的葛根多糖纯度达到55.34%。经纯化后的葛根多糖对DPPH·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1.74%和85.11%。结论:大孔树脂法纯化葛根多糖工艺条件合理,且纯化效果好,杂质去除率高,纯化后的葛根多糖抗氧化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多糖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W/O型乳状液的超声辅助制备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茅芝娟 张昆明 +4 位作者 黄永春 郭艳 杨锋 任仙娥 艾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6,共9页
以非牛顿假塑性大分子壳聚糖溶液为水相,棕榈油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协助制备W/O型乳液工艺,并考察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内水相含量是影响乳液粒度大小的关键因素,且超声功率对... 以非牛顿假塑性大分子壳聚糖溶液为水相,棕榈油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协助制备W/O型乳液工艺,并考察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内水相含量是影响乳液粒度大小的关键因素,且超声功率对乳液的粒度及其分布存在过处理现象。优化工艺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15 min、内水相质量分数13%、Span-80用量6%,此时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最小为(156.1±20.0)nm,多分散性指数为(0.43±0.03);稳定性实验及乳液内部显微观察表明,25℃贮存的乳液表现出相当好的稳定性,2 h的乳层析指数为0.6%,而50℃贮存的乳液稳定性则急剧下降,2 h的乳析指数达7.0%;乳液粒度及其不均匀分布增大,不利于乳液稳定性,且聚结是造成该乳液失稳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壳聚糖 W/O型乳状液 多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诱变对猴头菇粗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帅 程昊 +1 位作者 邱彩霞 陈贤如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考察超声波诱变对猴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粗多糖含量及活性的影响。将猴头菇菌株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声波诱变,各诱变菌株经平板培养初筛和液体发酵培养复筛后,最终得到1株菌丝体生物量最大、粗多糖含量最高的猴头菇变异菌株H-2,然后将原... 考察超声波诱变对猴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粗多糖含量及活性的影响。将猴头菇菌株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声波诱变,各诱变菌株经平板培养初筛和液体发酵培养复筛后,最终得到1株菌丝体生物量最大、粗多糖含量最高的猴头菇变异菌株H-2,然后将原始菌株和H-2菌株进行袋料栽培以获得子实体,并对子实体粗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最后,比较了原始菌株和H-2菌株子实体粗多糖的抑菌活性。变异菌株H-2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粗多糖含量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1.2%和2.3%,并且H-2子实体粗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菌效果。猴头菇菌株经适当时间的超声波诱变后,可以提高其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粗多糖的含量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超声波诱变 菌丝体 子实体 粗多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酸镁的表征及其对糖汁中没食子酸的吸附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昊 孙黎明 +2 位作者 唐婷范 孔红星 李利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3,共6页
本文结合水热合成法和模板法,以氯化镁和硅胶球为前驱体制备多孔硅酸镁,用作糖汁清净剂。运用XRD、FTIR和SEM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多孔硅酸镁进行了表征。以多孔硅酸镁作为吸附剂,以吸附量为指标,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对多孔硅酸镁吸附... 本文结合水热合成法和模板法,以氯化镁和硅胶球为前驱体制备多孔硅酸镁,用作糖汁清净剂。运用XRD、FTIR和SEM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多孔硅酸镁进行了表征。以多孔硅酸镁作为吸附剂,以吸附量为指标,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对多孔硅酸镁吸附没食子酸性能的影响。由表征结果可知,制备的硅酸镁为孔径为5和22 nm为主的介孔球形多孔硅酸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没食子酸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5、50、75 mg/L时,多孔硅酸镁对没食子酸的吸附过程均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R^2分别为0.9965、0.9941、0.9941),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926)。方法可为制糖工艺吸附脱色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酸镁 没食子酸 吸附 糖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丘里管空化强化壳聚糖抗菌纳米微球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昆明 陆小菊 +3 位作者 黄永春 杨锋 黄承都 任仙娥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6,共7页
以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为模型抑菌剂,探讨基于文丘里管的水力空化效应对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抗菌纳米微球及粒径大小的作用规律,考察了空化入口压力、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三聚磷酸钠(TPP)浓度、MIT浓度对纳米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并... 以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为模型抑菌剂,探讨基于文丘里管的水力空化效应对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抗菌纳米微球及粒径大小的作用规律,考察了空化入口压力、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三聚磷酸钠(TPP)浓度、MIT浓度对纳米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并与传统机械搅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空化入口压力0.2 MPa,空化时间30 min,壳聚糖浓度2.0 g/L,TPP浓度2.0 g/L,纳米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81.6 nm;纳米微球粒径大小与MIT浓度关系不大;在原料配比相同的条件下,文丘里管空化制备所得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平均粒径更小,比传统机械搅拌小21.1%以上,说明文丘里管空化适用于强化制备壳聚糖抗菌纳米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丘里管 水力空化 壳聚糖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