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力空化对添加复合磷酸盐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理化与凝胶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解坤 任仙娥 杨锋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基于单孔孔板水力空化(hydrodynamic cavitation,HC)装置,对添加3 g/L复合磷酸盐(compound phosphate,CP)的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进行处理。通过研究粒径、Zeta电位、溶解性、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含量、内源荧... 基于单孔孔板水力空化(hydrodynamic cavitation,HC)装置,对添加3 g/L复合磷酸盐(compound phosphate,CP)的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进行处理。通过研究粒径、Zeta电位、溶解性、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光谱、动态流变学性质、凝胶强度、凝胶持水性、凝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分析CP与不同HC处理时间(0,1,2,3,4 min)对罗非鱼MP理化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3 g/L CP结合HC处理2 min时,罗非鱼MP的粒径显著减小(P<0.05),而Zeta电位绝对值、溶解性、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含量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内源荧光光谱结果显示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荧光强度减弱。动态流变学性质结果显示罗非鱼MP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终值均得到提升,且热诱导凝胶强度与持水性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罗非鱼MP形成了更加均匀致密的三维凝胶网络结构。因此,HC处理与CP的协同作用能够通过改变罗非鱼MP的理化结构来改善其凝胶特性,在减盐淡水鱼糜制品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水力空化 复合磷酸盐 理化性质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鲁晶娣 韦盘秋 +4 位作者 张兴猛 黄锦祥 黎娅 伍时华 易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8-173,共6页
壳聚糖酶(EC3.2.1.132)是一种糖基水解酶,主要来源于细菌和真菌,以内切方式催化水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中的β-1,4-氨基葡萄糖苷键,生成壳寡糖。由于壳聚糖酶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壳寡糖,因而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 壳聚糖酶(EC3.2.1.132)是一种糖基水解酶,主要来源于细菌和真菌,以内切方式催化水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中的β-1,4-氨基葡萄糖苷键,生成壳寡糖。由于壳聚糖酶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壳寡糖,因而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对该酶的关注。文章总结了壳聚糖酶在生化特性、遗传改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壳聚糖酶 氨基葡萄糖 壳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定点突变对葡聚糖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韦阳道 易弋 +4 位作者 石征宇 李家杰 苏家敏 伍时华 黎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4-58,共5页
为提高葡聚糖酶的热稳定性,对葡聚糖酶的三维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获得2个突变体R226A、G224A,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从原子水平上研究突变体与野生型的耐热性。结果显示,突变体R226A、G224A的均方根偏差,回旋半径和静电势能等参数值要低于野... 为提高葡聚糖酶的热稳定性,对葡聚糖酶的三维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获得2个突变体R226A、G224A,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从原子水平上研究突变体与野生型的耐热性。结果显示,突变体R226A、G224A的均方根偏差,回旋半径和静电势能等参数值要低于野生型蛋白,表明突变体的热稳定性较野生型明显上升,更有利于在高温环境下发挥其生物活性。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定点突变对野生型酶的热稳定性的影响,可大大节省试验时间,同时可为阐明葡聚糖酶耐热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定点突变 葡聚糖酶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球蛋白和清蛋白水法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秋杰 李军生 +2 位作者 董文秀 阎柳娟 黄国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1-37,共7页
采用水法从低温豆粕和高温豆粕中提取球蛋白和清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了pH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豆粕和高温豆粕清蛋白水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 采用水法从低温豆粕和高温豆粕中提取球蛋白和清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了pH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豆粕和高温豆粕清蛋白水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45℃,此时清蛋白提取率分别为66.41%、24.89%;低温豆粕球蛋白水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提取时间3.0 h、提取温度50℃、Na Cl溶液质量分数4%,此时球蛋白提取率为21.86%;高温豆粕球蛋白水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50℃、Na Cl溶液质量分数4%,此时球蛋白提取率为16.9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pH在7~11时低温豆粕清蛋白提取率分别提高了0.65、4.99、10.59、8.91、10.99个百分点,pH在8~11时高温豆粕清蛋白提取率分别提高了2.46、10.29、26.24、37.86个百分点,pH在4~6时低温豆粕和高温豆粕球蛋白提取率分别提高了7.74、13.30、2.94个百分点和4.45、5.13、3.2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清蛋白 球蛋白 提取率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粮生料液态发酵酿造浓香型白酒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晓 伍时华 +2 位作者 吴佳敏 黄瑶 易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39,共5页
为了探索五粮生料液态发酵过程中残糖及乙醇变化,为改进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依据。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为原料,采用生料液态发酵法在室温条件下酿造浓香型白酒,先使用5种原料单独发酵16 d后,再混合发酵6 d,考察发酵过程中残糖... 为了探索五粮生料液态发酵过程中残糖及乙醇变化,为改进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依据。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为原料,采用生料液态发酵法在室温条件下酿造浓香型白酒,先使用5种原料单独发酵16 d后,再混合发酵6 d,考察发酵过程中残糖及乙醇的变化,并将发酵醪液蒸馏,分段取酒,测定产品主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5种原料单独发酵的总糖利用率均达90%以上,其中高粱的糖醇转化率最高,达到47.37%。混合发酵后产品实际出酒率为41.16%,所得58°白酒总酸含量为0.38 g/L、总酯含量为1.19 g/L、甲醇含量为0.16 g/L;65°白酒总酸含量为0.31 g/L、总酯含量为1.45 g/L、甲醇含量为0.19 g/L,具有浓香型白酒的酒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发酵工艺 生料液态发酵 浓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调控制备花状纳米氧化锌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文艺 王崇罡 +4 位作者 吕晓威 冯军 程昊 马蓝宇 李利军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75,共4页
以醋酸锌、柠檬酸钠、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片层交叉花状纳米氧化锌。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温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对产物的生长机理做了简单研究。并以罗丹明B为模型... 以醋酸锌、柠檬酸钠、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片层交叉花状纳米氧化锌。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温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对产物的生长机理做了简单研究。并以罗丹明B为模型分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形貌存在着明显区别。在25℃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锌为片层交叉花状。该纳米材料在紫外-可见光下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照射12 h可以使罗丹明B的降解率接近100%。样品的Zeta电位为-13.2 e V,表明样品可能存在结构缺陷,花状氧化锌纳米球粒子有大量的Zn2+空位或过剩的O2-。同时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可见光条件下的催化活性与紫外光下的催化活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纳米氧化锌 光催化 结构缺陷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霰石型碳酸钙微球的制备及在不同溶液中转变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文艺 马蓝宇 +2 位作者 程昊 王崇罡 李利军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1,共4页
在室温(25℃)下采用CaCl_2和Na_2CO_3水溶液,不添加其他控制剂,通过快速混合溶液的方法,制备出球霰石型碳酸钙微球,考察不同浓度体系对产物的影响,并连续12 h观察所制备的碳酸钙微球在不同溶液中的转变过程。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在室温(25℃)下采用CaCl_2和Na_2CO_3水溶液,不添加其他控制剂,通过快速混合溶液的方法,制备出球霰石型碳酸钙微球,考察不同浓度体系对产物的影响,并连续12 h观察所制备的碳酸钙微球在不同溶液中的转变过程。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结果表明:在0.5 mol/L浓度条件下,制备出的球霰石型碳酸钙微球分散性好,粒度均一;新制备的产物在母液中不稳定,较快地转变为方解石型碳酸钙菱面体,而在纯水中的稳定性较高,在无水乙醇中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霰石 碳酸钙微球 方解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作用下β-环糊精改性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彦青 王勤为 +3 位作者 罗应 李利军 程昊 孔红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35,139,共6页
β-环糊精为大体积立体空腔构型,兼具外缘亲水、内腔疏水特性,经马来酸酐酯化改性后,结合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高性能优势,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制备出含β-环糊精侧基的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表明,在pH值7~11之间β-环... β-环糊精为大体积立体空腔构型,兼具外缘亲水、内腔疏水特性,经马来酸酐酯化改性后,结合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高性能优势,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制备出含β-环糊精侧基的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表明,在pH值7~11之间β-环糊精改性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MPC)具有较好的耐碱性质;与无β-环糊精侧基的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相比,MPC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性强,当掺量为4 g/L时,体系Zeta电位绝对值达41.2 mV,具有较好的静电斥力效应,产品分散性能良好,且减水剂掺量0.5%时,砂浆减水率为34.3%;经MPC性能测试表明,β-环糊精改性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兼有缓凝和高效减水效能,与空白样相比,掺量0.3%、0.5%对应的7、28 d抗压强度分别增强了24.6%、37.2%、30.5%、31.4%,说明减水剂对水泥试块后期强度增强显著;并借助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技术,依据减水剂分子构效原理,探究了减水剂相关作用机理,以为后期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聚羧酸减水剂 微波辐射 静电斥力 缓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谷胱甘肽荧光假单胞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石征宇 易弋 +2 位作者 苏家敏 韦阳道 黎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5,共5页
方法: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分离得到一株可生产谷胱甘肽(GSH)的荧光假单胞菌BJYG12,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该菌株发酵生产GSH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酵温度28℃,初始pH 7.5,接种量5%,培养基含酵母膏25g/L,蔗糖15g/L,KH_2PO_... 方法: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分离得到一株可生产谷胱甘肽(GSH)的荧光假单胞菌BJYG12,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该菌株发酵生产GSH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酵温度28℃,初始pH 7.5,接种量5%,培养基含酵母膏25g/L,蔗糖15g/L,KH_2PO_4 1.5g/L,MgSO_4 2.5g/L,优化发酵条件后,菌株产GSH的能力增长了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谷胱甘肽 GSH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挥发胺/氧化三甲胺摩尔比值评价罗非鱼新鲜程度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森 李军生 +2 位作者 胡金鑫 阎柳娟 黄国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为了有效而简便地对鱼类等水产品进行新鲜程度的评价,提出通过挥发胺/氧化三甲胺摩尔比值对罗非鱼的新鲜程度进行测定,验证此比值作为评价罗非鱼新鲜度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单一的三甲胺(TMA)和氧化三甲胺(TMAO)只能了解罗非鱼的腐... 为了有效而简便地对鱼类等水产品进行新鲜程度的评价,提出通过挥发胺/氧化三甲胺摩尔比值对罗非鱼的新鲜程度进行测定,验证此比值作为评价罗非鱼新鲜度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单一的三甲胺(TMA)和氧化三甲胺(TMAO)只能了解罗非鱼的腐败趋势,而很难真实反映出贮藏期间任意时刻的新鲜程度;二甲胺(DMA)和甲醛(FA)是罗非鱼冻藏阶段的腐败产物,其不能作为各个贮藏阶段下的罗非鱼品质评价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在评价冷冻鱼品质时敏感度变差;菌落总数(TVC)很难反映冷冻贮藏样品的真实鲜度。参照感官评定,3个贮藏条件下,当挥发胺/氧化三甲胺摩尔比值大于1.05时,罗非鱼就超出了安全食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新鲜度 摩尔比值 挥发性盐基氮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剪切辅助响应面法提取扛板归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国霞 李桥换 阎柳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5,共9页
为了研究扛板归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高剪切及回流提取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了回流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扛板归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79.86℃,回流时... 为了研究扛板归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高剪切及回流提取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了回流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扛板归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回流温度79.86℃,回流时间2.03 h,乙醇浓度51.64%,料液比1∶59(m∶V),剪切次数7次,剪切温度50℃。最优工艺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8.37%。提取的总黄酮抗氧化性能良好,浓度为8 mg/mL时,对DPPH·、O-·2和·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在68%~9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扛板归 黄酮 高剪切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粉新鲜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森 李军生 +2 位作者 胡金鑫 阎柳娟 黄国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3-15,22,共4页
本文就影响鱼粉品质的因素及其新鲜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鱼粉 新鲜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TMA)/n_(TMAO)比值法在白鲳储存期间鲜度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国霞 阎柳娟 +1 位作者 李军生 许艳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7,共5页
作者通过运用三甲胺与氧化三甲胺的摩尔比值(n_(TMA)/n_(TMAO))对白鲳在储存期间的新鲜程度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0、5、30℃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储藏初期比值较小且上升平稳,到了后期感官评价为货架期初期后,出现明显的转折点,... 作者通过运用三甲胺与氧化三甲胺的摩尔比值(n_(TMA)/n_(TMAO))对白鲳在储存期间的新鲜程度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0、5、30℃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储藏初期比值较小且上升平稳,到了后期感官评价为货架期初期后,出现明显的转折点,比值迅速上升。与传统的指标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菌落总数(TVC)进行数理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发现显著相关,进一步说明以摩尔比值(n_(TMA)/n_(TMAO))作为白鲳鲜度指标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新鲜度 TMA/TMAO摩尔比值 挥发性盐基氮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功能特性 被引量:30
14
作者 侯星 易弋 +4 位作者 张兴猛 鲁晶娣 赵东玲 黄翠姬 伍时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1-194,197,共5页
发酵食品具有益生菌的特性,如抗菌性,抗氧化性等,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对健康有益的成分传递给食用者。有些还可以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糖尿病等。文章综述了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对食用者健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发酵食品 益生菌 抗菌性 抗氧化性 保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在芎菊上清片中栀子苷及黄芩苷分离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彦勇 黄文艺 +4 位作者 程昊 李彦青 胡延 尤磊 李利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47-1151,共5页
采用加压毛细管反相电色谱技术,建立了一种用于分离检测芎菊上清片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高效简便新方法。色谱柱为EP-100-20/45-3 C18毛细管柱(总长度45 cm,有效长度20 cm,直径为100μm,ODS填料内径3μm),柱温为25℃,流动相采用20 mmol/... 采用加压毛细管反相电色谱技术,建立了一种用于分离检测芎菊上清片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高效简便新方法。色谱柱为EP-100-20/45-3 C18毛细管柱(总长度45 cm,有效长度20 cm,直径为100μm,ODS填料内径3μm),柱温为25℃,流动相采用20 mmol/L Na H2PO4-乙腈(71∶29),流动相的总流速为0.035m L/min,分离电压为+2.0 k V,检测波长为240 nm。经等度洗脱,栀子苷和黄芩苷可实现快速分离,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2.8%,回收率为91.9%~101.2%,测得该芎菊上清片中栀子苷的含量为2.616 mg/g,黄芩苷的含量为11.220 mg/g。该方法的选择性好、柱效高、试剂用量少,用于芎菊上清片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分离检测,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黄芩苷 栀子苷 芎菊上清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检测虎杖根中蒽醌类成分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晓茹 冯军 +4 位作者 程昊 黄文艺 李彦青 赵彦勇 李利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8-392,共5页
建立了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p CEC)检测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类成分的方法,并对虎杖根中蒽醌类的成分进行分析。该方法采用EP-100-20/45-3-C_(18)毛细管色谱柱(总长度45 cm,有效长度20 cm,直径为100μm... 建立了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p CEC)检测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类成分的方法,并对虎杖根中蒽醌类的成分进行分析。该方法采用EP-100-20/45-3-C_(18)毛细管色谱柱(总长度45 cm,有效长度20 cm,直径为100μm,ODS填料3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20 mmol/L Na H2PO4(pH 4.7)-乙腈(15∶85),流动相的总流速为0.04 m L/min,分离电压为+5 k V,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表明,5种蒽醌类成分的检出限(S/N=3)为0.60~2.54μg/m L,在3.57~162.68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8 2。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分析,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在低、中、高3个加标浓度下的回收率为91.1%~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虎杖 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hini法制备类钙钛矿型Nd2-xSrxCuO4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奉少东 郭为民 +2 位作者 乐志文 黄荣洲 尹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89-2593,共5页
采用Pechini法制备K2NiF4型类钙钛矿Nd2-xSrxCuO4(x=0,0.2,0.4,0.6,0.8)系列材料。分别使用XRD、FTIR、SEM、BET和H2-TPR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柠檬酸比例和煅烧温度对目标产物形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Sr掺杂比例对... 采用Pechini法制备K2NiF4型类钙钛矿Nd2-xSrxCuO4(x=0,0.2,0.4,0.6,0.8)系列材料。分别使用XRD、FTIR、SEM、BET和H2-TPR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柠檬酸比例和煅烧温度对目标产物形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Sr掺杂比例对目标产物物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柠檬酸、乙二醇与金属离子总物质的量之比为4∶4∶1,焙烧温度为800℃时,所制备的样品为单一物相的K2NiF4结构Nd2-xSrxCuO4系列材料,且样品具有较高的结晶度、颗粒分布较均匀。H2-TPR的结果表明,材料低温还原性能随Sr的掺杂而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钙钛矿 Nd2-xSrxCuO4系列材料 Pechini法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酿酒酵母总RNA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佳星 伍时华 +4 位作者 曾令杰 黄锦翔 丰丕雪 梁天林 易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2-86,共5页
选择试剂盒法、总核糖核酸(RNA)提取试剂(Trizol)法、热酚法3种方法提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总RNA,根据提取效果,选用酵母破壁酶辅助破壁并进行不同菌体量优化,通过对总RNA进行浓度和纯度的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对酿酒酵母... 选择试剂盒法、总核糖核酸(RNA)提取试剂(Trizol)法、热酚法3种方法提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总RNA,根据提取效果,选用酵母破壁酶辅助破壁并进行不同菌体量优化,通过对总RNA进行浓度和纯度的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对酿酒酵母总R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剂盒法和Trizol法不适合提取酿酒酵母总RNA,但通过添加酵母破壁酶,可以提高提取效果。热酚法适合提取酿酒酵母总RNA,但添加酵母破壁酶反而会导致RNA降解。因此,使用热酚法提取酿酒酵母总RNA是较为有效且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剂盒法 TRIZOL法 热酚法 酵母破壁酶 酿酒酵母 R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BO4型类钙钛矿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荣洲 郭为民 +1 位作者 乐志文 尹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98-2702,共5页
介绍了A2BO4型类钙钛矿的结构和第一性原理方法,并从布居数、能带、态密度等方面,详细概括、分析了A2BO4型类钙钛矿材料电子结构、介电性质、光学性质和离子迁移率等性质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A2BO4型类钙钛矿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膜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俊 郭为民 +2 位作者 乐志文 黄荣洲 奉少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7-181,共5页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物理方法以及陶瓷粉末工艺法,并介绍了各种电解质薄膜化技术的制备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此外,还对SOFCs电解质薄膜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解质薄膜 制备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