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2 位作者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9,共11页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和层间位移角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破坏形态相似,均表现为梁端和柱底塑性铰区破坏;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刚度退化相较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更为明显,最大降低幅度约为62.54%;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耗能能力最优,比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提高了约22.22%;现浇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89~0.91,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77~0.82;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系数约为2.14~4.63,与现浇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18.40%;现浇型钢普通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极限层间位移角介于1/39~1/28。应变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承载力主要由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梁端,最后在柱底形成塑性铰,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型钢-全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
填充墙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受扭影响的焊接栓钉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宇良
张绍松
+2 位作者
王双翼
叶培欢
吉云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8-229,共12页
为探究焊接栓钉型钢混凝土(stu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SRC)柱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及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型钢配钢率、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栓钉间距和栓钉位置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12根SSRC柱和1根对比...
为探究焊接栓钉型钢混凝土(stu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SRC)柱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及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型钢配钢率、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栓钉间距和栓钉位置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12根SSRC柱和1根对比柱的拟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形态,获取了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能量耗散、变形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分析了不同变化参数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该类构件的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各变化参数对试件的破坏形态影响较小,所有试件呈现为明显的弯扭型破坏;试件的扭矩-扭转角滞回曲线存在明显的捏缩现象,表现为反“S”形,但弯矩-位移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表现为梭形;型钢配钢率和体积配箍率对SSRC柱的抗扭及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纵筋配筋率和栓钉间距对SSRC柱的抗扭承载力影响较大,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12.29%、18.92%,但对SSRC柱的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焊接栓钉能够显著增强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及能量耗散能力;综合承载力、能量耗散、延性等抗震指标,建议栓钉采用X型焊接;最后,提出了SSRC柱抗扭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SSRC)柱
压-弯-剪-扭
焊接栓钉
抗震性能
抗扭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杂应力状态下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变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1 位作者
李洪
李培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7-175,共9页
本工作旨在通过常规三轴受压试验探究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GFRAC)在三轴受压力学方面的性能,为此以玻璃纤维体积掺量V、再生粗骨料取代率γ和侧向围压σw为参数,共设计了168个100 mm(直径)×200 mm(高度)的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圆柱体...
本工作旨在通过常规三轴受压试验探究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GFRAC)在三轴受压力学方面的性能,为此以玻璃纤维体积掺量V、再生粗骨料取代率γ和侧向围压σw为参数,共设计了168个100 mm(直径)×200 mm(高度)的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并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GFRAC的破坏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由试验结果分析可得,随着侧向围压的增大,GFRAC的破坏形态由纵向劈裂破坏逐步转为斜向剪切破坏,网格状裂缝逐渐增多并布满试件,在试件的中部或端部出现“腰鼓”变形现象;通过施加侧向围压可以有效地增加GFRAC的峰值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玻璃纤维提高了试件的峰值应力,且提高幅度在20%以内;增加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会导致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减小,最大下降幅度分别约为19.17%和34.91%,而峰值应变会增大,最大增幅可达76.77%;侧向围压和玻璃纤维均有效延缓了试件的损伤过程;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在三轴受压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向复杂应力
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合受扭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宇良
李浩
陈宗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78,共10页
为研究复合受扭作用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恢复力模型,考虑扭弯比、轴压比和剪跨比的影响,完成了9个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拟静力加载试验,获取了扭矩-扭转角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分析了扭弯比、轴压比和剪跨比等试验变化参数对其扭转滞...
为研究复合受扭作用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恢复力模型,考虑扭弯比、轴压比和剪跨比的影响,完成了9个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拟静力加载试验,获取了扭矩-扭转角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分析了扭弯比、轴压比和剪跨比等试验变化参数对其扭转滞回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扭转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提出以屈服点、峰值点和破坏点为特征点的三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同时对滞回规则进行简化,建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复合受扭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扭弯比的增大,试件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为主转为扭转破坏为主;扭弯比对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抗扭承载力影响最大;在扭转骨架曲线特征参数计算时考虑了扭弯比、轴压比和剪跨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提出的考虑卸载刚度退化影响的扭转恢复力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复合受扭作用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扭转滞回曲线,可为此类结构在压弯剪复合受扭作用下的弹塑性地震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腹式型钢混凝土
复合受扭
滞回曲线
骨架曲线
扭转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机构
广西
科技
大学
土木建筑
工程
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装配结构安全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
科技
大学
广西
高校防灾减灾与预应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68013,5190814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693854)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3075196)。
文摘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和层间位移角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破坏形态相似,均表现为梁端和柱底塑性铰区破坏;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刚度退化相较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更为明显,最大降低幅度约为62.54%;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耗能能力最优,比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提高了约22.22%;现浇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89~0.91,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77~0.82;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系数约为2.14~4.63,与现浇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18.40%;现浇型钢普通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极限层间位移角介于1/39~1/28。应变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承载力主要由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梁端,最后在柱底形成塑性铰,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型钢-全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
填充墙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Keywords
prefabricated structure
steel-full recycl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infilled wall
low-cycle repeated test
seism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TU398.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受扭影响的焊接栓钉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宇良
张绍松
王双翼
叶培欢
吉云鹏
机构
广西
科技
大学
土木建筑
工程
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装配结构安全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
高校防灾减灾与预应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8-229,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0814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693854)
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校科博18Z09)。
文摘
为探究焊接栓钉型钢混凝土(stu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SRC)柱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及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型钢配钢率、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栓钉间距和栓钉位置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12根SSRC柱和1根对比柱的拟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形态,获取了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能量耗散、变形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分析了不同变化参数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该类构件的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各变化参数对试件的破坏形态影响较小,所有试件呈现为明显的弯扭型破坏;试件的扭矩-扭转角滞回曲线存在明显的捏缩现象,表现为反“S”形,但弯矩-位移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表现为梭形;型钢配钢率和体积配箍率对SSRC柱的抗扭及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纵筋配筋率和栓钉间距对SSRC柱的抗扭承载力影响较大,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12.29%、18.92%,但对SSRC柱的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焊接栓钉能够显著增强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及能量耗散能力;综合承载力、能量耗散、延性等抗震指标,建议栓钉采用X型焊接;最后,提出了SSRC柱抗扭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SSRC)柱
压-弯-剪-扭
焊接栓钉
抗震性能
抗扭承载力
Keywords
stu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SRC)column
compression-bending-shear-torsion
welded stud
seismic performance
torsional bearing capacity
分类号
TU398.70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应力状态下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变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李洪
李培泽
机构
广西
科技
大学
土木建筑
工程
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装配结构安全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
科技
大学
广西
高校防灾减灾与预应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7-17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68013,51908141)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3075196)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2KY0348)。
文摘
本工作旨在通过常规三轴受压试验探究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GFRAC)在三轴受压力学方面的性能,为此以玻璃纤维体积掺量V、再生粗骨料取代率γ和侧向围压σw为参数,共设计了168个100 mm(直径)×200 mm(高度)的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并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GFRAC的破坏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由试验结果分析可得,随着侧向围压的增大,GFRAC的破坏形态由纵向劈裂破坏逐步转为斜向剪切破坏,网格状裂缝逐渐增多并布满试件,在试件的中部或端部出现“腰鼓”变形现象;通过施加侧向围压可以有效地增加GFRAC的峰值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玻璃纤维提高了试件的峰值应力,且提高幅度在20%以内;增加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会导致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减小,最大下降幅度分别约为19.17%和34.91%,而峰值应变会增大,最大增幅可达76.77%;侧向围压和玻璃纤维均有效延缓了试件的损伤过程;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在三轴受压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关键词
三向复杂应力
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损伤分析
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complex stress
glass fiber recycled concre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nstitutive relation
damage analysis
分类号
TU528.5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受扭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宇良
李浩
陈宗平
机构
广西
科技
大学
土木建筑
工程
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装配结构安全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
大学
工程
防灾与
结构
安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7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0814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9GXNSFBA245030)
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校科博18Z09)。
文摘
为研究复合受扭作用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恢复力模型,考虑扭弯比、轴压比和剪跨比的影响,完成了9个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拟静力加载试验,获取了扭矩-扭转角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分析了扭弯比、轴压比和剪跨比等试验变化参数对其扭转滞回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扭转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提出以屈服点、峰值点和破坏点为特征点的三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同时对滞回规则进行简化,建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复合受扭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扭弯比的增大,试件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为主转为扭转破坏为主;扭弯比对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抗扭承载力影响最大;在扭转骨架曲线特征参数计算时考虑了扭弯比、轴压比和剪跨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提出的考虑卸载刚度退化影响的扭转恢复力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复合受扭作用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的扭转滞回曲线,可为此类结构在压弯剪复合受扭作用下的弹塑性地震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腹式型钢混凝土
复合受扭
滞回曲线
骨架曲线
扭转恢复力模型
Keywords
solid web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torsion
hysteretic curve
skeleton curve
torsional restoring force model
分类号
TU39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75.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陈宇良
王双翼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考虑受扭影响的焊接栓钉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研究
陈宇良
张绍松
王双翼
叶培欢
吉云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复杂应力状态下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变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
陈宇良
王双翼
李洪
李培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复合受扭实腹式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陈宇良
李浩
陈宗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