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超 陈艳露 +4 位作者 房文霞 吴小刚 李世东 郭荣君 汪斌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6-687,共12页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隶属于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是该科植物中最重要的种之一。百香果因其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倍受推崇。然而,百香果产业的发展频繁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其中尤以百香果茎基腐病最为突出,该病害...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隶属于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是该科植物中最重要的种之一。百香果因其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倍受推崇。然而,百香果产业的发展频繁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其中尤以百香果茎基腐病最为突出,该病害被视为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百香果产业的规模发展和效益提升。本文综述了百香果茎基腐病在发病症状、病原鉴定、病害成因以及病害治理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同时对当前茎基腐病研究和防控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基于此,本文指明了当前百香果茎基腐病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促进百香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茎基腐病 病原微生物 致病机制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霉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拮抗菌株筛选
2
作者 叶柳健 王小虎 +3 位作者 韩佳临 何双 翁瑜婷 周礼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1-138,共8页
沃柑霉腐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拮抗菌株筛选,将有助于沃柑的生物防腐研究。目前对于柑橘霉腐的病原菌已经分离出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扩展青霉等,未见文献报道针对武鸣地区沃柑霉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了... 沃柑霉腐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拮抗菌株筛选,将有助于沃柑的生物防腐研究。目前对于柑橘霉腐的病原菌已经分离出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扩展青霉等,未见文献报道针对武鸣地区沃柑霉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了明确武鸣地区沃柑霉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在武鸣沃柑种植核心示范区生产基地采集的霉腐沃柑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病原菌并通过科赫法则验证明确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合鉴定病原菌,进一步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防治菌谱。结果表明,皮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是引起武鸣沃柑霉腐病的病原菌,它在不同培养基、pH值以及温度的环境下生长各不相同,能够适应多种营养环境,生命力强,最适生长pH值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20℃,高盐浓度的环境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生物防治菌谱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非脱羧勒克菌以及季也蒙迈耶氏酵母对该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为病原菌生物防治菌剂的潜力。综上,本研究鉴定了武鸣地区沃柑霉腐病病原菌为皮壳青霉,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明确其最适生长环境条件和生物防治菌谱,为防治沃柑霉腐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霉腐病 皮壳青霉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红树林来源甘蔗梢腐病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3
作者 黄艳冰 刘龙儇 +3 位作者 程忠 潘丽霞 黄媛林 杨登峰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2,共8页
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对甘蔗种植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探讨生物防治在甘蔗梢腐病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海洋红树林来源的214株细菌作为筛选对象,将其与甘蔗样品中分... 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对甘蔗种植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探讨生物防治在甘蔗梢腐病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海洋红树林来源的214株细菌作为筛选对象,将其与甘蔗样品中分离出的甘蔗梢腐病病菌进行平板拮抗实验,筛选出具有拮抗能力的细菌,并对其进行种属鉴定,从而获得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拮抗生防菌株。结果表明,通过平板筛选,得到75株具有拮抗能力的细菌菌株,占总菌株的35%,其中略有拮抗能力的菌株有69株,拮抗能力中等的菌株有5株,拮抗能力强(拮抗带大于10 mm)的菌株有1株。对拮抗能力中等和强的6株菌株进行鉴定,其中有2株菌株隶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有2株菌株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有1株菌株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有1株菌株隶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8N5,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8N5对甘蔗梢腐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拮抗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甘蔗梢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甘蔗梢腐病 海洋细菌 拮抗作用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茶树林菌株D2的鉴定、酶学特性及基因组学分析
4
作者 叶柳健 蒙健宗 +5 位作者 覃福方 何双 朱绮霞 王小虎 韦圣博 周礼芹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279,共13页
【目的】鉴定1株百色野生古茶树林根际高产蛋白酶菌株D2,分析菌株D2的酶学特性及基因组,为进一步应用菌株D2开发农业用途的功能性肥料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6S rRNA扩增技术和菌落形态鉴定菌株D2,福林法测定蛋白酶的酶活力,二代测序... 【目的】鉴定1株百色野生古茶树林根际高产蛋白酶菌株D2,分析菌株D2的酶学特性及基因组,为进一步应用菌株D2开发农业用途的功能性肥料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6S rRNA扩增技术和菌落形态鉴定菌株D2,福林法测定蛋白酶的酶活力,二代测序技术对菌株D2的基因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鉴定百色野生古茶树林根际高产蛋白酶菌株D2为Stenotrophomonas属的一个新种,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D2发酵24 h产生255.73 U/mL的中性蛋白酶以及282.12 U/mL的碱性蛋白酶,总蛋白酶酶活力为544.60 U/mL。菌株D2蛋白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高温对酶活力的影响较大,pH和有机溶剂的影响相对较小,二甲基亚砜处理会提高酶活力。菌株D2基因组的全长为4599465 bp,GC含量为66.77%,包含4176个CDS,71个tRNA,5个rRNA基因,1个ncRNA。菌株D2基因组还存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具有11个Saccharide合成基因簇(占总基因簇的57.89%),作用于38种植物病原菌。【结论】古茶树林菌株D2鉴定为Stenotrophomonas属的一个新种,其产蛋白酶的活力高且酶学性质较好。菌株D2基因组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重金属抗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以及植物病原菌抗病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野生古茶树林 根际微生物 中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 酶学特性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微泡菌Microbulbifer thermotolerans YLW106几丁质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玉滢 林梅 +9 位作者 王巧贞 卢波 吕心悦 黄俊 周蓉 梁士颉 覃秋容 王青艳 黄庶识 廖思明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41,共11页
为促进几丁质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从耐热微泡菌Microbulbifer thermotolerans YLW106菌株中克隆、表达几丁质酶基因,并探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Chi2375,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酶Chi2375... 为促进几丁质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从耐热微泡菌Microbulbifer thermotolerans YLW106菌株中克隆、表达几丁质酶基因,并探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Chi2375,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酶Chi2375。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重组酶Chi2375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50、55℃的半衰期(t_(1/2))分别为60和2 h;最适pH值为8.0,在pH值为3.5-12.0条件下,4℃保温24 h后重组酶Chi2375的相对酶活力保持在85%以上,酶活力较为稳定;5 mmol·L^(-1)的Cu^(2+)、1%的Triton X-100和1%的DTT对重组酶Chi2375具有促进作用,相对酶活力分别约为140%、130%和180%;最适底物为β几丁质,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重组酶Chi2375的V_(max)和K_(m)分别为(7.49±0.25)U·mg^(-1)、(33.75±1.24)mg·mL^(-1);重组酶Chi2375与胶体几丁质反应的产物为纯度90%以上的几丁二糖,在医药和食品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微泡菌 几丁质酶 克隆表达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YK3对沃柑溃疡病的防效及叶际细菌群落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柳健 贺愉岚 +5 位作者 王小虎 韦圣博 何双 朱绮霞 卢洁 周礼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8-258,共11页
【目的】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K3对沃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沃柑叶际细菌网络关系的影响,为微生物防治沃柑溃疡病提供实际参考。【方法】采用平板抑菌法分离沃柑溃疡病的拮抗菌,离体生测和盆栽实验研究拮抗菌对沃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并... 【目的】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K3对沃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沃柑叶际细菌网络关系的影响,为微生物防治沃柑溃疡病提供实际参考。【方法】采用平板抑菌法分离沃柑溃疡病的拮抗菌,离体生测和盆栽实验研究拮抗菌对沃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接种拮抗菌对沃柑叶际细菌群落组成、相对丰度以及细菌互作关系网络的影响。【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发酵液和发酵过滤液均对病原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YK3,该菌株在以有机氮作为氮源时才会产生抑菌物质,不能与铜类农药同时使用。生防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仅接种病原菌的病情指数为96.67%,同时接种病原菌和YK3的病情指数为33.33%,YK3对沃柑溃疡病的相对防治效果为65.56%。YK3可以降低沃柑叶际Xanthomonas的相对丰度。仅接种YK3的沃柑叶际细菌群落正相关关系最复杂,其次为同时接种病原菌和YK3处理,接种病原菌处理的沃柑叶际细菌群落正相关关系最弱。同时接种病原菌和YK3处理中Xanthomonas、Bacillus与沃柑叶际土著细菌群落均为负相关关系,但是Xanthomonas和Bacillus与沃柑叶际土著细菌群落的关系网不存在重叠,Xanthomonas和Bacillus独自面对不同的土著细菌的竞争作用。【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YK3对沃柑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会改变沃柑叶际细菌多样性和结构,使沃柑叶际土著细菌群落的正相关性网络增强,负相关性网络减弱,互作关系网络更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溃疡病 生物防治 解淀粉芽孢杆菌 拮抗作用 叶际 细菌群落多样性 网络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