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红树林来源甘蔗梢腐病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1
作者 黄艳冰 刘龙儇 +3 位作者 程忠 潘丽霞 黄媛林 杨登峰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2,共8页
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对甘蔗种植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探讨生物防治在甘蔗梢腐病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海洋红树林来源的214株细菌作为筛选对象,将其与甘蔗样品中分... 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对甘蔗种植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探讨生物防治在甘蔗梢腐病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海洋红树林来源的214株细菌作为筛选对象,将其与甘蔗样品中分离出的甘蔗梢腐病病菌进行平板拮抗实验,筛选出具有拮抗能力的细菌,并对其进行种属鉴定,从而获得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拮抗生防菌株。结果表明,通过平板筛选,得到75株具有拮抗能力的细菌菌株,占总菌株的35%,其中略有拮抗能力的菌株有69株,拮抗能力中等的菌株有5株,拮抗能力强(拮抗带大于10 mm)的菌株有1株。对拮抗能力中等和强的6株菌株进行鉴定,其中有2株菌株隶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有2株菌株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有1株菌株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有1株菌株隶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8N5,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8N5对甘蔗梢腐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拮抗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甘蔗梢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甘蔗梢腐病 海洋细菌 拮抗作用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潮淹水-盐度交互处理对5种红树林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盘远方 江美慧 +4 位作者 邱思婷 苏治南 邱广龙 陈思婷 范航清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4,共11页
为探究红树林幼苗对全日潮淹水-盐度交互处理的适应机制,本研究通过在室内模拟北部湾全日潮潮汐规律,测定不同淹水-盐度交互处理条件下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秋茄(Ka... 为探究红树林幼苗对全日潮淹水-盐度交互处理的适应机制,本研究通过在室内模拟北部湾全日潮潮汐规律,测定不同淹水-盐度交互处理条件下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红海兰(Rhizophora stylosa) 5种红树林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当淹水时间不变时,随着盐度的增加,蜡烛果的CAT活性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呈下降趋势;除淹水时间为4 h外,海榄雌的POD活性呈上升趋势。(2)当盐度不变时,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蜡烛果的CAT活性和海榄雌的P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盐度为5外,蜡烛果的SOD活性呈上升趋势,海榄雌的CA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不同淹水-盐度交互处理下,蜡烛果的CAT、SOD、POD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海榄雌、木榄、秋茄和红海兰的CAT活性总体均呈下降趋势,SOD活性总体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海榄雌的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木榄、秋茄和红海兰的POD活性变化不大。(4)淹水-盐度交互处理对海榄雌的POD活性以及对蜡烛果的CAT活性和SOD活性影响较大,而对木榄、秋茄和红海兰影响较小。不同树种对淹水-盐度交互处理的生理响应不同,在红树林实际造林时应根据各红树林树种对盐度和潮位高低的生理适应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幼苗 淹水-盐度 抗氧化酶系统 全日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时空动态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陶艳成 潘良浩 +2 位作者 刘文爱 孙仁杰 葛文标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广西海岸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扩散趋势,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多时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进行时空动态监测,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广西海岸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扩散趋势,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多时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进行时空动态监测,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2010、2013、2016、2019年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面积分别为46.90、204.05、331.23、608.75、776.99、1320.79 hm 2;2001-2019年,互花米草面积增加了1273.89 hm 2,年均增长率为20.38%。2019年,北海市海岸带互花米草总面积为1317.06 hm 2,占广西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9.72%;钦州市互花米草面积为3.68 hm 2;互花米草已入侵防城港市,面积约为0.05 hm 2。丹兜海、铁山港湾、廉州湾及北海银滩至营盘镇近岸滩涂是互花米草集中扩张区,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东侧近岸滩涂及北海市涠洲岛均已出现互花米草零星斑块;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扩散有所减缓,而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仍处于增长阶段。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仍处于快速扩张状态,且呈由东往西扩散的趋势。本研究可为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时空动态 高分辨率遥感监测 广西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桐花树老林与幼林叶功能性状差异及权衡策略
4
作者 盘远方 邱思婷 +4 位作者 苏治南 范航清 权佳惠 潘良浩 邱广龙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共10页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是我国常见的红树林先锋物种,在河口高等植物群落构成、海岸防风消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桐花树不同发育阶段叶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本研究以桐花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功能性状在老林与幼林之间...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是我国常见的红树林先锋物种,在河口高等植物群落构成、海岸防风消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桐花树不同发育阶段叶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本研究以桐花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功能性状在老林与幼林之间的差异及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叶面积、叶氮含量、叶厚度、叶绿素含量和叶干物质含量均表现为老林显著低于幼林,而比叶面积则表现为老林显著大于幼林。(2)老林与幼林的比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叶干物质含量和叶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且老林中相关性强度大于幼林;而老林与幼林的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和叶厚度两两性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幼林中相关性强度大于老林。(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比叶面积是影响桐花树老林的关键性状,叶绿素含量和叶氮含量是影响桐花树幼林的关键性状。(4)在叶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中,幼林叶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普遍大于老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桐花树 老林 幼林 叶功能性状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小花老鼠簕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霆炜 童立豪 +2 位作者 钟云旭 阎冰 陈思婷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4-762,共9页
为探究导致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濒危的原因,本研究通过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筛选出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小花老鼠簕的4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 为探究导致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濒危的原因,本研究通过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筛选出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小花老鼠簕的4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778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89。群体平均等位基因为3.167,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0.396和0.442。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4个小花老鼠簕群体间变异为36%,群体内变异为64%,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不同的个体间。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结果具有一致性,4个群体被分为两大类,广东广州单独聚为一类,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和海南文昌聚为一类。4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类结果与各群体地理位置分布基本一致。小花老鼠簕濒危并非遗传多样性低引起,可能是人类活动、繁育以及病虫害等导致的。本研究为小花老鼠簕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老鼠簕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种群特征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一新记录种
6
作者 杨明柳 高霆炜 +1 位作者 阎冰 吴斌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通过对2012-2020年在中国沿海红树林采集的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 De Man,1895)蟹类进行研究,发现一新记录种,经形态鉴定和线粒体COI、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确定其为国内新记录种——敛拟相手蟹(Parasesarma luomi Serène,1981)... 通过对2012-2020年在中国沿海红树林采集的拟相手蟹属(Parasesarma De Man,1895)蟹类进行研究,发现一新记录种,经形态鉴定和线粒体COI、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确定其为国内新记录种——敛拟相手蟹(Parasesarma luomi Serène,1981)。敛拟相手蟹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头胸甲近方形,宽度约为长度的1.2-1.3倍,胃、心区分区明显,额后部具4叶,外眼窝角为锐三角形,指向前方,侧缘无齿,眼柄长度大于宽度;雄性螯足粗壮等大,掌节背面具2列梳状栉,可动指背面具16-18个纵行突起;步足扁平;雄性腹部三角形,第3节最宽,第6节长于第5节;雄性第一腹肢细长挺直,末端角质突起长而细锐,弯曲呈45°。本研究对敛拟相手蟹的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分布区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拟相手蟹属蟹类的分类和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敛拟相手蟹 拟相手蟹属 新记录种 红树林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马鞍”影响北部湾水动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韦聪 陈波 +1 位作者 朱冬琳 张继云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3,共13页
为探究登陆北部湾北部的台风对北部湾近岸海洋动力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防城港近海实测海流与潮位数据,利用水动力模型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并结合Ueno Takeo风场模型构建北部湾三维风暴潮数值模型,模拟台风“马... 为探究登陆北部湾北部的台风对北部湾近岸海洋动力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防城港近海实测海流与潮位数据,利用水动力模型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并结合Ueno Takeo风场模型构建北部湾三维风暴潮数值模型,模拟台风“马鞍”过境期间北部湾近岸水动力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风暴潮最大增水为78 cm,此后水位出现一次增水振幅为25 cm的余震动;台风“马鞍”过境期间,北部湾近岸低频流动从表层到底层由东北流向转变为西南流向,流速迅速增大,出现西向风暴射流,强流区的流核在水平上主要分布于距离近岸0-20 km,而在垂向上位于10 m水深以内的海域,且基本沿着10 m等深线分布。通过对动量方程各项的分析发现,正压梯度力项、时间变化项、水平对流项以及垂直扩散项变化显著,其中,正压梯度力变化是近岸西向风暴射流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台风“马鞍”过境期间,非线性水位变化会影响增水出现的时间及幅度。本研究结果可为近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风暴潮 近岸西向流 FVCOM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隐居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廖馨 周浩郎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1-898,共8页
珊瑚礁隐居生物是栖息于珊瑚礁隐匿空间中的后生动物群体,其群落的生物量巨大,在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构成中占据大多数,且在珊瑚礁营养动力学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国内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多集中在鱼类及... 珊瑚礁隐居生物是栖息于珊瑚礁隐匿空间中的后生动物群体,其群落的生物量巨大,在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构成中占据大多数,且在珊瑚礁营养动力学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国内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多集中在鱼类及甲壳类、棘皮动物等礁栖或底栖动物上,对珊瑚礁隐居生物的关注度不足,隐居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不甚清楚,有些类别甚至从未被描述。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珊瑚礁隐居生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基于珊瑚礁自动监测装置(Autonomous Reef Monitoring Structures,ARMS)的隐居生物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隐居生物 生物多样性 海洋酸化 珊瑚礁自动监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琨 吴海铃 +1 位作者 杨创业 王庆恒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马氏珠母贝抗逆品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马氏珠母贝从常氧条件下移至2 mg·L^(-1)低溶解氧水体,比较其在低氧胁迫0、1... 【目的】探究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马氏珠母贝抗逆品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马氏珠母贝从常氧条件下移至2 mg·L^(-1)低溶解氧水体,比较其在低氧胁迫0、12、24和48 h时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caspase-3、HSP90、CAT和SOD)、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OSR1和tgfbr1)和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和TIMP)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低氧胁迫后,HSP90的表达水平12 h时低于对照组(P <0.05),caspase-3和CAT的表达在胁迫24 h时显著增加(P <0.05),而SOD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在急性低氧胁迫后的表达均显著降低,TIMP仅在12 h时显著降低(P <0.05);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和OSR1基因的表达也出现显著下降(P <0.05),tgfbr1的表达在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上调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中caspase-3、CAT的表达,抑制HSP90的表达,抑制矿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生长相关基因中EGFR、FGF18和OSR1的表达,上调tgfbr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基因表达 急性低氧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限制对球形棕囊藻不同形态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云飞 赖俊翔 +4 位作者 王英辉 韦福佳 邢政 谢芳 李杰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为探究营养盐胁迫对广西北部湾不同倍性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控制试验,设置4.0∶1.0、24.5∶1.0和64.0∶1.03个氮、磷限制比例,对球形棕囊藻的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进行人工海水培养... 为探究营养盐胁迫对广西北部湾不同倍性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控制试验,设置4.0∶1.0、24.5∶1.0和64.0∶1.03个氮、磷限制比例,对球形棕囊藻的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进行人工海水培养,比较二者的生长变化及各生长期内藻多糖含量和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的释放差异。结果表明,氮、磷营养对二倍体细胞前期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单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生长率显著高于单倍体细胞(P<0.05)。球形棕囊藻细胞分泌的多糖主要以溶解性胞外多糖(Soluble Exopolysaccharide,sEPS)为主,其次是胞内多糖(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IPS),固着性胞外多糖(Bound Exopolysaccharide,bEPS)占总糖比例最低。单倍体细胞和二倍体细胞的bEPS分泌趋势相反。氮、磷限制组的单倍体单细胞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IPS和TEP产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磷限制组的二倍体单细胞EPS、IPS和TEP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氮限制组(P<0.05)。总而言之,营养盐胁迫刺激球形棕囊藻EPS和TEP的产生,球形棕囊藻TEP的产生受营养盐相对存量的影响。二倍体细胞多糖与TEP对磷限制的响应比单倍体细胞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华 球形棕囊藻 营养盐胁迫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段部位、长度和培养温度对琼枝藻繁殖的影响
11
作者 童立豪 黄良夫 +2 位作者 吴翔宇 石耀华 唐贤明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361-367,共7页
为了探究琼枝藻(Betaphycus gelatinae)组织切段培养的适宜条件,以琼枝藻为材料,研究不同切段部位(茎尖、分枝中部和主干)和切段长度(5、10、15 mm)的外植体切段在不同培养温度(21、24、27、30、33℃)下的出芽和生长。不同切段部位和切... 为了探究琼枝藻(Betaphycus gelatinae)组织切段培养的适宜条件,以琼枝藻为材料,研究不同切段部位(茎尖、分枝中部和主干)和切段长度(5、10、15 mm)的外植体切段在不同培养温度(21、24、27、30、33℃)下的出芽和生长。不同切段部位和切段长度的成活率和出芽率均达100%。不同切段部位出芽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主干、分枝中部和茎尖;茎尖以伸长生长为主,主干和分枝中部则以上端切面膨大发芽为主;芽体形成于上端切面皮层,下端切面无芽体生成,表现出明显的极性。不同切段长度出芽数由大到小依次为15 mm组、10 mm组和5 mm组,15 mm组的个体出芽数分别为茎尖(5.90±0.67)个、分枝中部(10.16±1.14)个、主干(11.90±0.88)个;5 mm组出芽密度最高。琼枝藻切段培养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1~27)℃,在此范围内,成活率和出芽率均为100%,且出芽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27℃,藻体切段的成活率和出芽率均下降。研究结果表明,琼枝藻最适组织切段培养部位为主干,长度为15 mm,培养温度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枝藻 外植体 组织培养 出芽增殖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12
作者 邱衡通 许贵林 +3 位作者 李宛怡 周齐家 刘小宁 朱俊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919,共11页
【目的】明确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B型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 B)组织表达特征,并通过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探究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在环境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及揭示cyclin B调控贝类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提... 【目的】明确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B型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 B)组织表达特征,并通过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探究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在环境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及揭示cyclin B调控贝类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香港牡蛎cyclinB基因c DNA序列,通过SignalP-5.0、ProtParam、TMHMM2.0、NetSurfP2.0及Bioedit7.0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clinB基因在香港牡蛎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质粒pET32a-cyclin B并运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Ni-NTA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然后以间接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检测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香港牡蛎cyclinB基因cDNA序列全长2353bp,包括1299bp的开放阅读框(ORF)、103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951 bp的3’非编码区(3’-UTR),共编码432个氨基酸残基。香港牡蛎cyclin B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9.13 kD,理论等电点为7.16,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香港牡蛎cyclin B氨基酸序列包含2个保守的周期蛋白框,与来自同属的长牡蛎cyclin 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8.8%),基于cyclin 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香港牡蛎与长牡蛎的亲缘关系最近。cyclin B基因在香港牡蛎的闭壳肌、外套膜、性腺、鳃、唇瓣、消化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性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cyclin B具备良好免疫原性,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的鼠源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64000,能特异识别香港牡蛎性腺中的cyclin B蛋白。【结论】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氨基酸序列包含2个保守的周期蛋白框;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表达具有广谱性和组织差异性,在调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原核表达体系及免疫注射BALB/c小鼠制备获得的cyclin B鼠源多克隆抗体具有高效价,能特异识别香港牡蛎性腺中的cyclin B蛋白,为进一步探究香港牡蛎cyclin B的生物学功能与表达调控机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牡蛎 cyclin B基因 表达特征 多克隆抗体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