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区域试验探讨广西糯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思路 被引量:18
1
作者 时成俏 覃永嫒 +5 位作者 王兵伟 黄安霞 覃德斌 秦洪波 覃嘉明 郑加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1-506,共6页
对2006-2012年参加广西糯玉米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数量、来源、品质、鲜穗产量和抗病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的糯玉米品种的品质均未达到1级评分标准,品质中糯性和果皮薄厚指标没有较大突破,多数审定的品种鲜穗产... 对2006-2012年参加广西糯玉米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数量、来源、品质、鲜穗产量和抗病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的糯玉米品种的品质均未达到1级评分标准,品质中糯性和果皮薄厚指标没有较大突破,多数审定的品种鲜穗产量幅度为10 505~12 000 kg/hm2,鲜穗产量大于12 000 kg/hm2仅在2012年出现.针对广西糯玉米的消费市场和育种水平,糯玉米的育种工作应着重糯性和果皮薄厚及抗病性,兼顾提高鲜穗产量及糯玉米粒色为目标,因此,广西糯玉米品种选育要注重收集和改良种质资源,改进育种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区域试验 育种现状 育种目标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宿根蔗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晓燕 梁强 +8 位作者 李毅杰 谢金兰 董文斌 李长宁 陆文娟 韦开军 李文教 邱文武 庞华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评价分析广西甘蔗新品种宿根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甘蔗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广西甘蔗区域试验2014年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进行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并以产量性状的表型值和相应的稳定性参数值对... 【目的】评价分析广西甘蔗新品种宿根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甘蔗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广西甘蔗区域试验2014年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进行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并以产量性状的表型值和相应的稳定性参数值对参试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GT06-244、GT06-1721、GT03-1438、GT07-994和LC05-136产量较高、丰产性较好,GT05-3626和GT03-3005稳定性较好。GT03-1438、GT06-244、GT06-1721、LC05-136、GT07-994和GT05-3626在河池、柳州和南宁试点有较好的适应性,GYC1-2003、GT06-2361、GT06-3283、GT07-645和GT03-3005在龙州和百色试点有较好的适应性。5个试点中,龙州点判别力较强,柳州点判别力较弱。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聚为5类,第Ⅰ类包括GT07-994、GT06-244和GT06-1721,表现为高产高糖、稳定性一般;第Ⅱ类包括LC05-136和GT03-1438,表现为特高产或特高糖、稳定性较差;第Ⅲ类包括GYC1-2003、GT07-645和GT06-3283,产量表现与对照相当、稳定性一般;第Ⅳ类包括GT06-2361,产量较低、稳定性较差;第Ⅴ类包括GT05-3626和GT03-3005,产量一般、稳定性较好。【结论】GT06-244、GT07-994、GT06-1721、LC05-136和GT06-3283产量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因地制宜进行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蔗 区域试验 适应性 稳定性 AMMI模型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年广西甘蔗区试品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强 刘晓燕 +9 位作者 董文斌 李毅杰 谢金兰 周忠凤 陆文娟 李文教 朱斌 潘成烈 庞华莒 李翔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9-2136,共8页
【目的】综合评价13个参试甘蔗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为广西甘蔗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为对照,于2012-2013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崇左6个试验点进行两年新植1年宿根甘... 【目的】综合评价13个参试甘蔗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为广西甘蔗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为对照,于2012-2013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崇左6个试验点进行两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对其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3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4-1045、桂糖05-1141、桂糖04-1545和柳糖07-95表现早熟、高糖、高产稳产,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08%、4.53%、5.49%和9.45%,蔗糖分分别比对照提高0.517%、0.572%、0.784%和0.882%(绝对值),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38%、8.51%、11.50%和16.09%;桂糖03-66和桂糖03-91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减产14.53%和9.85%,蔗糖分分别比对照提高1.326%和0.829%(绝对值),表现特早熟高糖,但产量较差;桂糖03-591和桂糖06-533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2.65%和9.98%,蔗糖分分别比对照降低0.398%和0.627%(绝对值),表现中熟高产,但糖分偏低;其他品种产量及蔗糖分表现均稍差。参试品种在各试验点表现不同,桂糖04-1545在南宁点表现较好,柳糖07-95、桂糖04-1045和桂糖04-1545在柳州点表现较好,桂糖05-1141、柳糖07-95、桂糖04-1545和桂糖04-1045在河池点表现较好,百色点没有表现增产且增糖的品种。【结论】桂糖04-1545、柳糖07-95、桂糖05-1141和桂糖04-1045在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达到广西甘蔗品种审定的标准,建议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丰产性 适应性 综合评价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部分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颜群 罗志勇 +3 位作者 张晋 高利军 陈小林 高汉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4-1928,共5页
为明确广西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分别在广西岑溪、三江、永福设立了三个自然诱发病圃,通过采用苗期室内人工喷雾接种和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了45个主导水稻品种的抗谱及病区田间抗性.室内抗谱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的45个水稻... 为明确广西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分别在广西岑溪、三江、永福设立了三个自然诱发病圃,通过采用苗期室内人工喷雾接种和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了45个主导水稻品种的抗谱及病区田间抗性.室内抗谱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的45个水稻主导品种抗性频率在8.33%~94.44%之间,抗性频率在80%以上的有8个,占鉴定总数的17.78 %;50%~80%之间的有11个,占总数的24.44%;50%以下的有26个,占57.78%.两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45个水稻主导品种稻瘟病的抗性水平较差,无中抗水平以上抗性品种;2010年,表现中感的有26个,占总数的57.78%,表现感病的有12个、高感7个,分别占26.67%、15.56%;2011年,表现中感的有16个,占总数的35.56%,表现感病的有23个、高感6个,分别占51.11%、13.33%.45个水稻主导品种总体抗性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生产上应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主导品种 稻瘟病 抗性评价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现代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
5
作者 黄乃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探索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为农作物种业工作者提供参考,以加快广西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方法】分析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 【目的】探索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为农作物种业工作者提供参考,以加快广西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方法】分析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结果】广西农作物科研育种成果显著、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种质资源、较强的区位优势、较好的技术创新技术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种质资源创新不足、未能有效共享,同质化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种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基础性研究薄弱、创新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应加快出台扶持政策,强化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引导推动种业科研机构优化资源、整合发展,提升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广西农业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作物种业 科技创新 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