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德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2,共4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是在于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是在于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二是在于它是在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中深化发展的;三是在于它是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理论使命的;四是在于它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以与时俱进为理论品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实践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功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德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6-49,共4页
理论的实践功能是指理论的实践理性,也就是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功用和效能。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样是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其理论使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 理论的实践功能是指理论的实践理性,也就是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功用和效能。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样是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其理论使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功能主要表现在:以服务实践为理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理论使命;化理论为治国理政实践方略;化理论为群众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辩证科学思维对保持战略定力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家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28,152,共5页
辩证科学思维的运用使人们从对事物的全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把握中制定科学的战略。科学战略形成以后,需要对战略保持自信、坚定、执着而不是摇摆不定,这就是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对实现国家持久、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我... 辩证科学思维的运用使人们从对事物的全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把握中制定科学的战略。科学战略形成以后,需要对战略保持自信、坚定、执着而不是摇摆不定,这就是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对实现国家持久、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很有必要认清辩证科学思维和战略定力的本质、辩证科学思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好地发挥辩证思维在保持当代中国战略定力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科学思维 战略定力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美学的社会效益
4
作者 杨昌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0-43,共4页
如何认识技术美学社会效益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技术美学研究和应用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美学所应产生的社会效益。我国技术美学研究和应用起步晚,虽说八十年代中期也曾活跃一时,但目前不论是从深度和广度来看,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和... 如何认识技术美学社会效益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技术美学研究和应用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美学所应产生的社会效益。我国技术美学研究和应用起步晚,虽说八十年代中期也曾活跃一时,但目前不论是从深度和广度来看,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和研究的长足进展,也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因此,有必要对技术美学的社会效益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美学 社会效益 功能音乐 研究和应用 审美艺术 劳动场所 劳动环境 科学理论 美感直觉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性之现实维度
5
作者 曾德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共4页
马克思主义是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的科学,客观现实是其理论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在于它适应现实需要,从现实出发,并正确反映现实。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就因为它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 马克思主义是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的科学,客观现实是其理论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在于它适应现实需要,从现实出发,并正确反映现实。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就因为它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的。当代世情和当代中国的国情、党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重现实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性 现实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纪念《实践论》发表50周年
6
作者 曾德盛 《学术论坛》 1987年第4期11-15,共5页
今年是毛泽东的光辉哲学著作《实践论》发表50周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在战胜了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失败的王明‘左’倾路线以后,毛泽东同志总结了这次斗争的教训。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新情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同志 解放思想 从实际出发 创造性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动员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
7
作者 曾家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共5页
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软实力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党用以争夺广大民众的重要手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树立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来凝民心、聚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撑力。在... 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软实力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党用以争夺广大民众的重要手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树立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来凝民心、聚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撑力。在意识形态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多元化,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动员力和凝聚力功能,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动员力 支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转型的追探:从诚信计生到社会管理创新——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人口计生及社会管理转型实践
8
作者 曹玉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0-184,共5页
诚信计生以诚信、共治与惠民为价值核心,追求私权与善好的融合,体现着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走向。诚信计生摒弃以管制型和补救型为特征的政府单边主义传统路径,通过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推动社会生活契约化、构建公民社会空间与社情民意对... 诚信计生以诚信、共治与惠民为价值核心,追求私权与善好的融合,体现着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走向。诚信计生摒弃以管制型和补救型为特征的政府单边主义传统路径,通过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推动社会生活契约化、构建公民社会空间与社情民意对话平台,从实践上引领社会管理整体转向。这种转向优化了社会管理的元素结构,突破了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结构限度,推动社会管理结构向主体多元化、治理非线性化、评估多维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转型 诚信计生 社会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广西干部道德建设的思考
9
作者 张成兴 《学术论坛》 2003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及疏于管理等原因 ,前一时期广西干部道德问题相对突出 ,应引起重视。要搞好广西干部道德建设 ,必须从广西实际出发 ,坚持提高自律和强化他律的建设思路 ,具体而言 ,就是教育深化 ,道德法律化 ,管理和监督制度化 。
关键词 广西 干部 道德建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建构及风险防范:迈向数字时代的中华文明国际传播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平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8,共11页
国际传播作为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建构和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其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技术革新与信息生产的加速不断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在数字化语境下,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亟须做好跨文化内容阐释和话语表达,... 国际传播作为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建构和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其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技术革新与信息生产的加速不断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在数字化语境下,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亟须做好跨文化内容阐释和话语表达,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契合时代需求的国际传播理念和目标。迈向数字时代,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不仅要与时俱进,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精髓;更要守正创新,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话语内容及表达予以系统建构。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文明国际传播能力和传播生态建设,依托技术之能形塑“共叙群体”、拓展“知识蕴含”、增强“精准效能”,才能展现出鲜明的创造效应。然而,数字技术在给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带来积极助益的同时,也容易生发价值失序、算法失当、监管失位等风险。为此,要积极探索防范风险挑战的恰切之道,从凝聚价值共识、强化技术规范、健全保障体系等维度着手,不断提升数字时代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实践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中华文明 国际传播 跨文化阐释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秀全拜上帝教哲学新论
11
作者 岑贤安 《学术论坛》 CSSCI 1989年第2期49-54,共6页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哲学,是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核心。这一宗教哲学存在的时间虽不太长,然而它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特殊现象,也是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环节。它作为太平天国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洪秀全 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起义 中国历史 农民运动 中国农民 天朝田亩制度 农民革命 农民起义 西方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现四化的伟大工具
12
《学术论坛》 1979年第1期78-8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当前,我们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党内党外人人关心的头等大事,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当前,我们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党内党外人人关心的头等大事,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我们制定新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是我们具体完成各项现代化建设任务的工作方法。因此,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熟练地运用这一科学工具,对于端正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少犯或不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顺利地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客观规律 四个现代化 工作方法 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 思想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作为历史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德盛 《学术论坛》 CSSCI 1989年第3期38-41,共4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列宁选集》第...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生产活动是人类主要的实践形式之一。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生产力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标准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进步 资本主义 上层建筑 主要动力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感性认识的辩证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成兴 《学术论坛》 1985年第10期16-19,64,共5页
“从物质到意识的转化是辩证的”(《列宁全集》38卷314页),感性认识是这一转化的起始环节,其中寓存着活生生的辩证法。深入全面地探讨这种辩证法,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提高我们认识世界的自觉性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意义是重大的... “从物质到意识的转化是辩证的”(《列宁全集》38卷314页),感性认识是这一转化的起始环节,其中寓存着活生生的辩证法。深入全面地探讨这种辩证法,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提高我们认识世界的自觉性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意义是重大的。感性认识过程的辩证特性包含那些具体内容?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下述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 大脑皮层 感知过程 主观因素 感性认识 客观因素 感知能力 心理学 意志力 达尔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
15
作者 曾德盛 《学术论坛》 CSSCI 1994年第3期3-8,共6页
论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曾德盛邓小平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在其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都能够适应形势和开拓新的局面。特别是在他成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后,锐意改革,... 论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曾德盛邓小平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在其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都能够适应形势和开拓新的局面。特别是在他成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后,锐意改革,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创造性思维 基本原则 求实 实践 自主原则 利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魅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16
作者 曾家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21,共4页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功地根植到中国本土,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巨大的魅力是分不开的。说服人和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追求。科学性、实践效用性、开放包容性、人民性、世界性与民族化相统一等要素...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功地根植到中国本土,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巨大的魅力是分不开的。说服人和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追求。科学性、实践效用性、开放包容性、人民性、世界性与民族化相统一等要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魅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魅力并将其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内在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的历程和基本经验
17
作者 张成兴 《学术论坛》 2001年第6期22-25,共4页
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走过了曲折的历程。它的基本经验是 :德治是必要的 ,舍此不能实现治国和人民的精神需要 ,但它不能代替利益原则。在当代 ,德治只能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德治 ,必须与法治相结合 ,注重实效 ,注重教育和管理 ,发挥... 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走过了曲折的历程。它的基本经验是 :德治是必要的 ,舍此不能实现治国和人民的精神需要 ,但它不能代替利益原则。在当代 ,德治只能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德治 ,必须与法治相结合 ,注重实效 ,注重教育和管理 ,发挥党的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德治 历程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乡村益农信息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18
作者 李侑峰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5期66-69,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益农信息社发展如火如荼,在服务基层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益农信息社也普遍存在社会知名度不高、提供的信息资源不够丰富、盈利转化能力弱、服务队伍实力弱、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等主...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益农信息社发展如火如荼,在服务基层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益农信息社也普遍存在社会知名度不高、提供的信息资源不够丰富、盈利转化能力弱、服务队伍实力弱、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对此,要牢牢把握益农信息社基本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基本要点,多方协作共建、引才育才并举、发动村民参与、壮大农村产业,促进益农信息社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农信息社 信息服务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治的制度基础 被引量:6
19
作者 凌云志 《学术论坛》 200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创设一定的制度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条件。不论是从德治的内在要求还是制度的功用来分析 ,制度是德治的基础 ,因此 ,当前要在端正认识、加强道德立法、创新道德规范生成机制等方面做好工作 ,以制度来推进德治方略。
关键词 德治 道德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居民语言能力的劳动者收入效应研究——语言与国家治理系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金林 马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41,共12页
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语言具有经济属性,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劳动者个体掌握的语言数量越多、语言技能水平越高,获得更多就业岗位和更高收入的机率就越大。基于对“京族三岛”京族居民的抽样调研数据,在分析居民语言能力与... 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语言具有经济属性,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劳动者个体掌握的语言数量越多、语言技能水平越高,获得更多就业岗位和更高收入的机率就越大。基于对“京族三岛”京族居民的抽样调研数据,在分析居民语言能力与收入状况的基础上,量化实证研究“京族三岛”居民语言能力与收入的相关性及其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多语能力及普通话、京语、白话等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降低劳动者收入水平处于低收入段的概率,提高其处于高收入段的概率,与劳动者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普通话的劳动者收入效应最大,语言能力的劳动者收入效应存在性别的异质性,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因此,注重居民的多语能力(包括跨境语言、方言)的培育;坚定不移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强化提升民族地区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普通话水平,是持续提高“京族三岛”居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京族三岛 语言能力 收入效应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