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钯掺杂SnO_(2)强化界面电荷传输用于三乙胺检测
1
作者 刘锦梅 冯韶涵 +3 位作者 孙丽霞 李子萱 廖丹葵 孙建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435,共12页
为了促进SnO_(2)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界面电荷传输和表面反应,基于贵金属掺杂策略,通过溶剂热法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钯掺杂SnO_(2)微球复合材料(Pd-SnO_(2)),成功在Pd-SnO_(2)复合材料上构建了Pd活性物种并用于三乙胺气体传感。结果表明... 为了促进SnO_(2)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界面电荷传输和表面反应,基于贵金属掺杂策略,通过溶剂热法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钯掺杂SnO_(2)微球复合材料(Pd-SnO_(2)),成功在Pd-SnO_(2)复合材料上构建了Pd活性物种并用于三乙胺气体传感。结果表明:由于Pd活性物种有效促进了界面电荷转移并显著加速了材料表面反应动力学,优化后的质量分数为5%的Pd-SnO_(2)的复合材料显示出了多重传感优势。具体地,在132℃的操作温度下,其对质量浓度为50 mg/L三乙胺显示了超大的响应值(1 406),是SnO_(2)响应值(26)的54倍。此外,5%Pd-SnO_(2)还显示出了优越的选择性、超低的检测限和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钯掺杂 三乙胺 气敏特性 电荷载流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水量乙酸废液分离过程的模拟与能耗-经济性分析
2
作者 黄良德 童张法 +1 位作者 金庸 蒋迎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8-475,共8页
乙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对其进行回收是乙酸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低含水量的乙酸废液分离和回收问题,本文分别构建了常规精馏、萃取精馏、共沸精馏和热泵精馏共4种不同分离工艺的模拟流程,分析对比... 乙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对其进行回收是乙酸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低含水量的乙酸废液分离和回收问题,本文分别构建了常规精馏、萃取精馏、共沸精馏和热泵精馏共4种不同分离工艺的模拟流程,分析对比了这4种分离工艺的能耗和经济性,并根据一个实例研究4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4种分离工艺均能满足GB/T 1628—2020要求。在能耗和公用工程成本上,采用热泵精馏的分离流程能耗最低、但设备投资费用较高,而采用萃取精馏的分离流程能耗最高但分离工艺经济性更好。综合对比不同乙酸废液回收规模下的分离效果,发现随着废液处理量增加,公用工程成本与经济效益都会增加,热泵精馏和共沸精馏更适合长期、大规模生产,而萃取精馏适合短期、小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废液 分离回收 精馏技术 能耗分析 经济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模拟与燃料分析
3
作者 陈兴超 黄意伟 +1 位作者 蒋迎花 童张法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2,共6页
针对水泥生产行业的高排放问题,基于实际水泥生产工艺过程,首先建立水泥生料转化成熟料过程的工艺流程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削减烟气中的CO_(2)、NO_(x)和SO_(2)气体排放,构建基于替代燃料的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模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 针对水泥生产行业的高排放问题,基于实际水泥生产工艺过程,首先建立水泥生料转化成熟料过程的工艺流程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削减烟气中的CO_(2)、NO_(x)和SO_(2)气体排放,构建基于替代燃料的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模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替代燃料在不同替代率下对气体排放、操作条件和经济性的影响。以一个熟料产量为3000 t/d的实际水泥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NO_(x)气体可以达到排放要求,但CO_(2)和SO_(2)气体不满足行业排放标准。对比替代燃料场景,使用废轮胎、RDF(垃圾衍生燃料)替代煤炭燃料可减少一定量的污染物排放,使用石油焦则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但3种替代燃料方案的经济性都优于原方案。综合比较3种替代燃料,采用RDF时水泥熟料生产过程排放量最低且经济效益最高,但会降低回转窑的操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产过程 替代燃料 模拟 排放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石化化工与碳安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晨光 张燕 +1 位作者 杨彦 纪红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39-5352,F0004,共15页
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要求本十年结束前加大气候行动力度,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1.5℃以内的总体目标。石化化工行业作为重要碳排放来源,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提供了降低碳排放、提升碳效率的新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 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要求本十年结束前加大气候行动力度,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1.5℃以内的总体目标。石化化工行业作为重要碳排放来源,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提供了降低碳排放、提升碳效率的新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在石化化工行业中逐步展开,数字化与双碳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石化化工的绿色高效发展。本文从数字化与碳安全两方面入手,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在石化化工的应用实例分析了数字化技术结合低碳发展的优势与问题,率先提出石化化工碳链理论,即数字化与双碳目标的有机结合,认为工业碳链中碳工程给出了石化化工低碳发展的路径,是践行新质生产力重要举措。从政策要求、能源挑战和产品出口等3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石化化工的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化工 数字化转型 化工产业链碳核算 碳负荷 工业碳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MXene异质结光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r(Ⅵ)性能研究
5
作者 唐果 秦祖赠 +4 位作者 苏通明 熊玉佳 李旺 谢新玲 纪红兵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23,共15页
针对氧化亚铜Cu_(2)O的较窄带隙和较高电子迁移速率,阻碍其在光催化领域去除Cr(Ⅵ)应用的问题,本文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光吸收能力的Cu_(2)O-MXene异质结复合催化剂。以Cr(Ⅵ)作为分离目标,评估Cu_(2)O-MXene异质结催化剂的光... 针对氧化亚铜Cu_(2)O的较窄带隙和较高电子迁移速率,阻碍其在光催化领域去除Cr(Ⅵ)应用的问题,本文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良好光吸收能力的Cu_(2)O-MXene异质结复合催化剂。以Cr(Ⅵ)作为分离目标,评估Cu_(2)O-MXene异质结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_(2)O-MXene表现出优于Cu_(2)O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其中,当MXene的质量分数为7%时,Cu_(2)O-MXene对Cr(Ⅵ)的去除率为96.27%,比纯Cu_(2)O提高了17.36%。这是由于MXene可以作为电子受体与Cu_(2)O形成异质结,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并抑制了光腐蚀,从而增强Cu_(2)O-MXene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此外,Cu_(2)O-MXene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对Cr(Ⅵ)的光催化去除率仍能达到8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异质结 光催化还原 六价铬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净化制取高纯度生物质甲烷技术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胜 肖友程 +1 位作者 卢朝霞 黄福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23,共5页
分析和对比了国内外沼气利用技术现状,综述了高压水洗工艺、化学吸收工艺、变压吸附工艺(PSA)、膜分离工艺、低温分离工艺和原位脱碳工艺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对各种工艺技术进行了对比和总结,指出需要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等... 分析和对比了国内外沼气利用技术现状,综述了高压水洗工艺、化学吸收工艺、变压吸附工艺(PSA)、膜分离工艺、低温分离工艺和原位脱碳工艺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对各种工艺技术进行了对比和总结,指出需要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对净化工艺进行选择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净化 生物质甲烷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3)O_(4)/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7
作者 刘雪梅 孙丽霞 +3 位作者 刘锦梅 陈建瑶 廖丹葵 孙建华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2,共7页
聚苯胺(PANI)是一种具有独特电化学特性的π键共轭导电高分子,将其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s)复合可以降低MOSs基气体传感器的工作温度,实现传感器件的低能耗。采用水热-原位聚合两步法制备Co_(3)O_(4)/PANI复合材料,通过促进复合物... 聚苯胺(PANI)是一种具有独特电化学特性的π键共轭导电高分子,将其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s)复合可以降低MOSs基气体传感器的工作温度,实现传感器件的低能耗。采用水热-原位聚合两步法制备Co_(3)O_(4)/PANI复合材料,通过促进复合物耦合界面电荷转移及增加活性位点的策略,实现了室温下对低浓度三乙胺(TEA)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室温(25℃)下Co_(3)O_(4)与苯胺单体摩尔比为5∶6的Co_(3)O_(4)/PANI复合材料对质量浓度100mg/L TEA的灵敏度为9.36,与Co_(3)O_(4)(室温下无响应,最佳工作温度173℃)相比,工作温度降低了148℃。Co_(3)O_(4)/PANI气体传感性能的提高源于两相耦合界面电荷转移特性的有效提升和氮的引入增加了氧空位浓度,为室温型气体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3)O_(4) 聚苯胺 三乙胺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掺杂纤维素基水凝胶制备及其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白星星 李韩飞 +4 位作者 汤勇 张俊 朱广凯 李立硕 童张法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天然纤维素基水凝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优良吸附剂,但凝胶强度较弱。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接枝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上,并进一步将自制的纳米碳酸钙(NCC)掺杂到纤维素水凝胶中,成功... 天然纤维素基水凝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优良吸附剂,但凝胶强度较弱。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接枝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上,并进一步将自制的纳米碳酸钙(NCC)掺杂到纤维素水凝胶中,成功制备了NCC/CMC复合水凝胶。抗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NCC质量分数为2.5%、最大应变为80%时,最大应力为48.52 kPa,经20次循环后仍可达39.64 kPa。采用SEM、FT-IR、XRD和N_(2)吸附-脱附等实验对水凝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具有丰富的表面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7.775 m^(2)/g,属于介孔材料。考察了pH、铜离子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铜离子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铜离子溶液pH为5.5、温度为30℃、铜离子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达到178 mg/g,吸附容量较CMC水凝胶提高了30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经过5次连续的吸附-脱附后,复合水凝胶仍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羧甲基纤维素钠 纳米碳酸钙 吸附机制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芳香聚氨酯多孔聚合物吸附水中双酚AF
9
作者 艾士申 刘仁鹏 +3 位作者 谢美琪 柴坤刚 纪红兵 覃杏珍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1,共9页
针对双酚AF对生物体和生态环境有重大不利影响的问题,本文以纤维素和三苯基甲烷4,4′,4″三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合成了纤维素基芳香聚氨酯,混入4,4′二氯甲基联苯,以其作为交联剂通过外交联剂编织法得到一种纤维素基芳香聚氨酯... 针对双酚AF对生物体和生态环境有重大不利影响的问题,本文以纤维素和三苯基甲烷4,4′,4″三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合成了纤维素基芳香聚氨酯,混入4,4′二氯甲基联苯,以其作为交联剂通过外交联剂编织法得到一种纤维素基芳香聚氨酯多孔聚合物(CAUP),将其用于吸附水中的双酚AF,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对合成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AUP是由大量糖单元和富π电子苯环构成的多孔聚合物,比表面积为1650.6 m^(2)/g。25℃时,在双酚AF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溶液中对CAUP吸附双酚AF的性能进行测试,发现间歇吸附实验在1 min内即达到平衡,CAUP对双酚AF的吸附量为605.7 mg/g,去除率可达98%以上。借助于实验测得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数据,经系统性分析知该吸附过程更加契合于准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时,发现其吸附性能在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表现很好,且不受离子强度影响,但不适用于pH大于10的强碱环境。CAUP经重复使用5次后,仍能保证单位吸附剂对吸附质吸附的最大容量不变,说明其可再生利用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聚氨酯 外交联法 双酚AF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吸附精制粗生物柴油的工艺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炼 韦藤幼 +2 位作者 唐艳秀 胡雪玲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2-938,共7页
为了提高碱催化酯交换工艺中粗生物柴油的精制效果,研究提出了膨润土吸附精制粗生物柴油的优化工艺。实验考察了膨润土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游离甘油和总甘油脱除效果的影响,测定了膨润土吸附游离甘油、单甘酯及二甘酯过程的动力... 为了提高碱催化酯交换工艺中粗生物柴油的精制效果,研究提出了膨润土吸附精制粗生物柴油的优化工艺。实验考察了膨润土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游离甘油和总甘油脱除效果的影响,测定了膨润土吸附游离甘油、单甘酯及二甘酯过程的动力学,并探讨了吸附精制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在膨润土用量为粗生物柴油质量的4%、吸附温度为60℃、吸附时间为40 min条件下,精制得到的生物柴油质量达到欧洲标准(EN 14214)要求,收率达到97.6%,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水洗精制法;膨润土吸附游离甘油、单甘酯及二甘酯过程动力学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活化能分别为27.1、28.2和31.8 k J·mol-1,为物理吸附;膨润土的吸附动力是其亲水性,亲水性强及分子小的游离甘油和皂先吸附,而亲水性较弱、分子较大的单甘酯及二甘酯后吸附,吸附剂分两批加入对精制过程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生物柴油 吸附剂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增强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气凝胶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家顺 李旺 +3 位作者 秦祖赠 苏通明 谢新玲 纪红兵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69-2185,F0002,共18页
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LCNF)气凝胶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原料可再生及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力学性能不足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通过冷冻干燥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LCNF/聚酰亚胺(PI)复合气凝胶。结果表明,PI与LCNF之间的强氢... 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LCNF)气凝胶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原料可再生及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力学性能不足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通过冷冻干燥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LCNF/聚酰亚胺(PI)复合气凝胶。结果表明,PI与LCNF之间的强氢键作用赋予了气凝胶良好的力学和油水分离性能,其弹性模量为9.69~11.88 kPa,吸油倍率为73.0~103.4 g·g^(-1)。相较M-LCNF气凝胶,M-LCNF/PI气凝胶的弹性模量提升了1.459~2.015倍,吸油倍率提升了1.6~21.0 g·g^(-1)。M-LCNF/PI-1.00气凝胶保持了低密度(8.66 g·cm^(-3))、优异的疏水性(水接触角达140.6°)、高热稳定性(最大分解速率温度达363.1℃)及良好的隔热性能(热导率0.04436 W·m^(-1)·K^(-1))。M-LCNF/PI-1.00对真空泵油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LCNF/PI-1.00挤压吸附无水乙醇5次后,仍保持原吸附倍率的79.1%,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为制备高性能吸油材料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 聚酰亚胺 气凝胶 分离 隔热 动力学模型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长径比银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在透明导电电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德娟 周家帆 +3 位作者 丁昊 童张法 纪红兵 曲慧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2-277,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银纳米线(AgNWs),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离心转速,制得具有不同长径比的AgNWs。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2h,离心转速为3000r/min时,可获得长径比高达1576的AgNWs。随后,将透过率为81.8%、方阻为1...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银纳米线(AgNWs),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离心转速,制得具有不同长径比的AgNWs。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2h,离心转速为3000r/min时,可获得长径比高达1576的AgNWs。随后,将透过率为81.8%、方阻为15.3Ω/sq的AgNWs透明导电电极作为聚苯胺(PANI)薄膜的透明导电层,测试了PANI薄膜的电致变色和储能性能。归因于AgNWs层优异的透过率和导电性,PANI薄膜的电致变色光调制范围为42.6%;在0.2mA/cm^(2)电流密度下,薄膜的比电容为16.82mC/cm^(2),展示出优异的电致变色和储能性能。该研究可为高长径比AgNWs的合成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溶剂热法 长径比 透明导电电极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屑-含油污泥基磁性活性炭吸附盐酸环丙沙星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星羽 邓晓烨 +3 位作者 李英杰 申航宇 陈丛瑾 童张法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30,共11页
以富含铁元素的含油污泥(OS)和来源丰富的桉木屑(ES)为原料、K2CO3为活化剂,经一步法制备了桉木屑-含油污泥基磁性活性炭(MAC)。采用SEM、N2吸附-脱附、FTIR、XPS、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MAC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MAC吸... 以富含铁元素的含油污泥(OS)和来源丰富的桉木屑(ES)为原料、K2CO3为活化剂,经一步法制备了桉木屑-含油污泥基磁性活性炭(MAC)。采用SEM、N2吸附-脱附、FTIR、XPS、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MAC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MAC吸附去除盐酸环丙沙星(CIP)的影响因素,评价了在不同pH、共存离子和腐植酸的环境中,MAC吸附去除CIP的性能,并探究了其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焙烧温度850℃、m(OS)∶m(ES)=1∶1制备的MAC850比表面积为782.432 m^(2)/g;当CIP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自然pH(pH=4.6)、环境温度308 K、MAC850用量0.6 g/L时,MAC850对CIP的吸附在420 min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为232.38 mg/g;MAC850具有良好的抗离子和腐植酸干扰能力,溶液pH在4~8时,MAC850对CIP的去除率均在85%以上;MAC850经6次循环吸附再生后,对CIP的去除率为89.38%。CIP在MAC850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相符,吸附等温线模型符合Langmuir模型。CIP在MAC850上是单层表面化学吸附,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是静电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盐酸环丙沙星 桉木屑 磁性活性炭 吸附机理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67结构调控及其对盐酸金霉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14
作者 洪培萍 梁龙 +2 位作者 吴炼 马颖康 庞浩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8-396,共9页
抗生素排放不当会严重危害水体环境,开发高效的吸附材料以去除环境中的抗生素,是当前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调控合成过程中溶剂配比,制得一系列不同形貌的类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67,并将其用于吸附盐酸金霉素(... 抗生素排放不当会严重危害水体环境,开发高效的吸附材料以去除环境中的抗生素,是当前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调控合成过程中溶剂配比,制得一系列不同形貌的类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67,并将其用于吸附盐酸金霉素(CTC)。结果表明,随着甲醇与水体积比逐渐降低,所制得的ZIF-67从菱形十二面体结构转变为六方片状交叠堆积结构(ZIF-67-3),后者更有利于CTC的吸附。在考察温度、溶液p H、浓度和杂质离子种类等对ZIF-67-3吸附CTC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吸附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当ZIF-67-3用量为100 mg·L^(-1)时,在20 min内其对CTC(初始浓度为30 mg·L^(-1))的移除率可达90%以上;在中性条件下,吸附容量最大,可达1206.58 mg·g^(-1)。ZIF-67-3主要通过π-π/π-阳离子相互作用、氢/配位键等来吸附CTC,属于化学吸附机制。六方片状交叠堆积结构的ZIF-67-3更有利于充分暴露活性吸附位点,因而具有更优的CTC吸附性能。本研究揭示了合成过程中溶剂配比对ZIF-67形貌结构的影响规律,阐明了ZIF-67-3对CTC的吸附过程机理,为ZIF-67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治理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结构调控 盐酸金霉素 化学吸附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对光催化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降解四环素的影响
15
作者 陈丹 宋宇宁 +1 位作者 曾燕 贺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4-668,共15页
为了提高四环素(TC)有机废水中四环素的降解率,提出通过增加氯离子(Cl^(-))含量以加速四环素降解的方法。本文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掺杂Mn、Ni元素的偏高岭土基光催化剂(Mn_(1) Ni_(1)@MK,Mn、Ni元素摩尔比为1∶1),通过光催化(Vis)与Cl^(-... 为了提高四环素(TC)有机废水中四环素的降解率,提出通过增加氯离子(Cl^(-))含量以加速四环素降解的方法。本文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掺杂Mn、Ni元素的偏高岭土基光催化剂(Mn_(1) Ni_(1)@MK,Mn、Ni元素摩尔比为1∶1),通过光催化(Vis)与Cl^(-)耦合的方法,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建立降解体系Vis-PMS-Cl,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TC降解实验的影响,分析催化剂使用前、后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SR)和猝灭实验探究Vis-PMS-Cl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探索降解机制,通过毒性评估软件工具(T.E.S.T.)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TC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TC(质量浓度为25 mg/L)的降解率在30 min内可达99%,速率常数为0.154 min^(-1);Mn_(1) Ni_(1)@MK作为活性中心激活PMS和Cl^(-)生成活性氧和活性氯,活性组分对TC的降解作用由大到小的依次为^(1)O_(2)、O_(2)^(·-)、·OH、SO_(4)^(·-),^(1)O_(2)和活性氯在降解系统中起主要作用;TC降解30 min后水质基本无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单硫酸盐 光催化降解 氯化副产物 四环素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垃圾分类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供应链网络多目标优化
16
作者 韦孟宇 童张法 蒋迎花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17-4627,共11页
从废物能源化和废物的运输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基于垃圾分类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供应链网络,综合考虑了城市生活垃圾对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垃圾收集点到中转站和中转站到处理设施点的运输路线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以城市固体废弃物供应链网... 从废物能源化和废物的运输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基于垃圾分类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供应链网络,综合考虑了城市生活垃圾对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垃圾收集点到中转站和中转站到处理设施点的运输路线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以城市固体废弃物供应链网络总费用最小和总碳排放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城市固体废弃物供应链网络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ε约束法进行求解。以一个广西南宁市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供应链网络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城市固体废弃物供应链网络的总费用和总碳排放的帕累托前沿,并能获得在不同目标值下的最优供应链网络和能源化方式。当权重因子均为0.5时,为供应链网络的权衡点,系统的总费用和总碳排放分别为-22034USD/d和533830kg/d。此外,本文还探究了电价的变化和垃圾转运效率系数对城市固体废弃物供应链网络帕累托前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体废弃物 供应链网络 垃圾分类 经济性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OT:PSS导电薄膜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17
作者 丁昊 黄秋丽 +3 位作者 李昊禹 童张法 赵双良 曲慧颖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0-877,共8页
为了简化电致变色器件的集成工艺,降低器件的制造难度,提出了一种构建导电层与电致变色层结构共享的策略。通过对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进行溶剂掺杂改性,使其同时作为电极的导电层和电致变色层。结合电化学以... 为了简化电致变色器件的集成工艺,降低器件的制造难度,提出了一种构建导电层与电致变色层结构共享的策略。通过对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进行溶剂掺杂改性,使其同时作为电极的导电层和电致变色层。结合电化学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揭示了电致变色过程中ClO4-离子的迁移是PEDOT:PSS薄膜变色的关键,探究了不同改性层数PEDOT:PSS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双层改性PEDOT:PSS薄膜在电致变色性能指标中表现最佳,具有方阻小(75.2Ω/cm^(2))、光学调制范围大(54.8%)、响应时间短(着色时间1.4 s,褪色时间1.1 s)和着色效率高(1525.4 cm^(2)/C)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OT:PSS 电化学 电致变色 导电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型碳酸氢钾发泡剂制备及其在聚丙烯微发泡材料中的应用
18
作者 韩媛迪 邹昀 +3 位作者 梁志超 童张法 陈小鹏 廖丹葵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9-1606,共8页
为提高碳酸氢钾的热分解温度,使其满足轻量化高性能聚丙烯微发泡材料的工业化需求,以两性物质铝酸酯偶联剂DL-411(ACA)为改性剂,采用乙醇溶解蒸发法和高温熔融法改性碳酸氢钾(PB),制备高温型碳酸氢钾发泡剂(ACA@PB),并将其应用在聚丙烯... 为提高碳酸氢钾的热分解温度,使其满足轻量化高性能聚丙烯微发泡材料的工业化需求,以两性物质铝酸酯偶联剂DL-411(ACA)为改性剂,采用乙醇溶解蒸发法和高温熔融法改性碳酸氢钾(PB),制备高温型碳酸氢钾发泡剂(ACA@PB),并将其应用在聚丙烯微发泡材料加工生产过程中;利用热重(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高温熔融法改性碳酸氢钾的热分解性能、较佳制备条件和微观形貌;考察ACA@PB添加量对聚丙烯微发泡材料泡孔分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酸酯偶联剂DL-411和碳酸氢钾的质量比为3∶5时,碳酸氢钾的初始热分解温度T_(0)由155.9℃提高至203.9℃,分解温度区间ΔT由78.0℃缩短至40.0℃;当ACA@PB添加量为4%时,聚丙烯微发泡材料拉伸强度为30.30MPa、弹性模量为1.73GPa、断裂伸长率为9.67%、简支梁无缺口抗冲击强度为63.07kJ/m^(2),符合工业化聚丙烯微发泡材料的加工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型碳酸氢钾发泡剂 铝酸酯偶联剂DL-411 热分解 分散性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磷渣风碎工艺的数值模拟
19
作者 徐薛鹏 黄福川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1,共8页
目前,国内液态磷渣多采用水碎法进行处理,存在渣粒粒度不均匀、余热无法回收利用等问题。本文借鉴钢渣的水碎处理工艺,采用FLUENT仿真模拟方法,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风碎工艺处理液态磷渣的过程,并分析风碎过程的影响因素和渣粒的凝... 目前,国内液态磷渣多采用水碎法进行处理,存在渣粒粒度不均匀、余热无法回收利用等问题。本文借鉴钢渣的水碎处理工艺,采用FLUENT仿真模拟方法,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风碎工艺处理液态磷渣的过程,并分析风碎过程的影响因素和渣粒的凝固换热规律。结果表明,较大风速能够提高渣粒在粒化室内的扩散速度,可有效缓解渣粒粘连问题,而且有利于热场的扩散;当粒化室喷嘴与水平面的角度为30°时的风碎效果优于0°,角度为60°时受到粒化室结构的限制,导致渣粒从出气口飞出;当风速为100 m/s,喷嘴与水平面夹角为30°时,粒化室出口气体平均温度最高,能实现余热的高效利用;熔滴的凝固过程是不均匀进行的,凝固率先发生在迎风一侧,迎风侧温度下降最快,且形成的固相厚度大于背风侧;同时,渣粒在1 s时表面已经凝固形成渣壳,满足碰壁要求。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风碎法处理液态磷渣和实现风碎余热回收提供数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磷渣 风碎法 数值模拟 风速 喷嘴角度 余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参数优化的重质碳酸钙粉体粒度预测研究
20
作者 黄何 邹帅 +1 位作者 杨靖 黄福川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1,共11页
重质碳酸钙粉磨系统中,粒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准确预测粒度有助于控制产品质量并指导立磨(VRM)进行参数调节。因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常春藤算法(IVYA)的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TC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相结合的重钙... 重质碳酸钙粉磨系统中,粒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准确预测粒度有助于控制产品质量并指导立磨(VRM)进行参数调节。因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常春藤算法(IVYA)的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TC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相结合的重钙粉体粒度预测模型。首先对特征和标签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时变滤波经验模态分解联合小波阈值去除分级机电流中的高频噪声;然后通过BiTCN从前后两个方向挖掘时间序列中多维特征间的关联性,在BiGRU输出端融入注意力模块赋予每一个位置不同的权重,从而有效关注序列中的的关键数据。其次,在整个模型上引入IVYA寻找神经网络中关键超参数的最优解。最后,以某碳酸钙粉磨工厂实测数据为例进行模型实验。实验表明,IVYA优化后的模型相比较于其他单一模型和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性能,其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百分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为:0.8244、0.4230、1.2954%、9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时间卷积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超参数优化 粒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