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耀变天体3C 454.3高能光变行为的研究
1
作者 刘宝容 张海明 要东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12-1917,共6页
为研究耀变天体3C 454.3高能光变行为,采用结构函数和离散关联函数法对该源近8年Fermi/LAT伽玛波段流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构函数分析表明:近8年的高能光变中存在多个特征光变时标,最小特征光变时标6 d;宁静态前后两段不同光变幅度的... 为研究耀变天体3C 454.3高能光变行为,采用结构函数和离散关联函数法对该源近8年Fermi/LAT伽玛波段流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构函数分析表明:近8年的高能光变中存在多个特征光变时标,最小特征光变时标6 d;宁静态前后两段不同光变幅度的伽玛光变有类似变化趋势,均有最小特征光变时标6 d;整个光变存在可能周期230 d和350 d,与离散关联函数分析得到的周期223 d和351 d近似一致。根据周期分析理论,推断耀变天体3C 454.3伽玛波段光变存在周期(226±3.5)d和(250±0.5)d。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对比,耀变体3C 454.3高能光变存在双周期是一个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 454.3 特征光变时标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沉积速率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慧娟 何正中 +3 位作者 胡金君 何贤文 彭崇 管永精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0-2126,共7页
沉积速率是确定沉积环境演变的重要指标,利用沉积速率讨论海岸带沉积环境是海洋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137)Cs和^(210)Pb双核素法来研究广西北部湾近海口的现代沉积速率,分析沉积速率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简单地探讨了这... 沉积速率是确定沉积环境演变的重要指标,利用沉积速率讨论海岸带沉积环境是海洋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137)Cs和^(210)Pb双核素法来研究广西北部湾近海口的现代沉积速率,分析沉积速率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简单地探讨了这两种核素在不同环境沉积环境中的可靠性。对广西北部湾典型沉积地区进行了仔细调查,采集并测量了南流江口和三娘湾湾内两个柱状沉积物中^(137)Cs和^(210)Pb_(ex)比活度,根据比活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利用^(137)Cs和^(210)Pb_(ex)计年法分析讨论了广西北部湾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南流江口(NLJ3柱状样)和三娘湾(SN2柱状样)的现代沉积速率分别为1.039±0.15 cm/a和0.458±0.04 cm/a。^(210)Pb法和^(137)Cs法在两个柱样中均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210Pb 分布特征 沉积速率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放射性元素/核素的分布、风险、源解析与环境研究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泽钺 刘鳗卿 +9 位作者 何贤文 周花珑 黄美琴 管永精 何华 刘志勇 郭凯行 卢颖 何佶蔓 韦湫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80,共16页
本研究对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Hg、Cr、Zn、As、Cd、Ni、Cu、Pb)和放射性核素(238 U、232 Th、210 Pb、239+240 Pu)进行全面分析,以评估其环境风险并考察其作为环境指示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除了局部地区的Cr浓度超出《海洋沉... 本研究对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Hg、Cr、Zn、As、Cd、Ni、Cu、Pb)和放射性核素(238 U、232 Th、210 Pb、239+240 Pu)进行全面分析,以评估其环境风险并考察其作为环境指示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除了局部地区的Cr浓度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的第一类指标外,其他重金属浓度均低于第一类指标。放射性核素的环境风险评估显示238 U和232 Th属于第二级(安全级别),而210 Pb和239+240 Pu尚缺乏评估标准。研究发现部分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核素呈现出“T”型分布,指向多样化的污染源和传输机制。结果显示放射性元素/核素在海洋环境监测和管理中具有独特的源相示踪潜力,海洋放射性研究可作为交叉学科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综合治理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放射性核素 环境风险评估 空间分布 环境研究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三号月基光学望远镜图像中的宇宙线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奇 王竞 +1 位作者 黄茂海 魏建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30-2339,共10页
宇宙线事件是CCD和CMOS空间探测图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目标的识别和提取造成了干扰。对于空间天文观测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文位置定标的识别算法,并在230帧嫦娥三号月基光学望远镜的CCD图像中,共检测到29731例宇宙线事件。与传统的... 宇宙线事件是CCD和CMOS空间探测图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目标的识别和提取造成了干扰。对于空间天文观测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文位置定标的识别算法,并在230帧嫦娥三号月基光学望远镜的CCD图像中,共检测到29731例宇宙线事件。与传统的拉普拉斯算法相比,本算法检测到的宇宙线事件总数多11.14%,多出的部分主要是形态与星像类似的宇宙线事件;在拉普拉斯算法检测到的样本中,98.07%可被本算法检测到;对本算法没有检测到的1.93%样本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48.64%为恒星星像,是错误识别。分析统计了宇宙线事件在月基光学望远镜CCD靶面上的电子沉积分布,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两个CCD探测器的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形态类似,但前者的峰值略高;进一步分析了宇宙线事件入射角度在CCD靶面上的二维分布,发现在两个方向上有明显超出,可以理解为探测器在嫦娥三号着陆器内部等效铝厚度较小。最后,本文提取出所有识别出的宇宙线事件的形态,建立了“CCD探测器宇宙线实体样本库”,可为空间天文望远镜图像仿真系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基光学望远镜 电荷耦合器件 宇宙线 天文位置定标 天光背景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延迟效应的交通流宏观流体力学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郭言 施映 +1 位作者 章一才 薛郁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研究延迟效应的高阶宏观流体力学模型及其对交通流密度波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宏观转化法将微观量转换成宏观量,推导出关于延迟效应的高阶动力学模型。同时结合交通流的守恒连续性方程,对新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线性分析和非线... 【目的】研究延迟效应的高阶宏观流体力学模型及其对交通流密度波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宏观转化法将微观量转换成宏观量,推导出关于延迟效应的高阶动力学模型。同时结合交通流的守恒连续性方程,对新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用迎风格式数值模拟研究在不同延迟时间和密度下的交通流的成簇效应和系统的稳定性。【结果】推导出的模型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在线性稳定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中分别推导出在微扰的条件下交通流的稳定性条件和描述密度波的KdV-Burgers方程,并求得密度波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了延迟效应的模型系统不稳定状态范围在缩小。【结论】考虑了延迟效应的宏观流体力学模型,交通流成簇效应减弱。这表明交通流的拥堵得到抑制,有利于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速度模型 宏观转化 流体力学模型 连续性方程 KDV-BURGERS方程 延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次近邻单向耦合振子的同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施映 薛郁 +1 位作者 郭言 章一才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344-348,355,共6页
【目的】在Kuramoto局域耦合振子平均场模型基础上,探讨在非对称耦合作用下一维闭合环上次近邻Kuramoto相振子的同步动力学行为。【方法】在最近邻单向耦合振子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次近邻单向耦合振子的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少数耦合... 【目的】在Kuramoto局域耦合振子平均场模型基础上,探讨在非对称耦合作用下一维闭合环上次近邻Kuramoto相振子的同步动力学行为。【方法】在最近邻单向耦合振子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次近邻单向耦合振子的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少数耦合极限环系统的行为;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平均频率、系统序参量与耦合强度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少体系统的动力学稳定性。【结果】通过比较文献,证明次近邻单向耦合振子对同步存在影响。当在少数耦合极限环系统下(N≤6),耦合强度大于一定阈值时,所有振子都被同步到平均频率上,序参量随耦合强度的增加而趋于1,而在振子较多(N>6)时,在系统同步区域的序参量会出现多定态分支。【结论】一维闭合环上考虑次近邻耦合振子在非对称耦合作用下同步区域呈现多同步定态。非零稳态出现分支现象与耦合振子系统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ramodo模型 多定态 同步 局域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马射线暴X射线余辉中星风—星际介质转变的行为
7
作者 秦松梅 李龙 王祥高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9-666,共8页
伽马射线暴(GRB)暴周环境是研究伽马暴物理的重要手段。其余辉的斜率“由陡变平”的行为可以用伽马暴暴周环境由星风向星际介质转变来解释,但至今还缺乏系统的样本搜寻。基于外激波模型,对2004年~2018年Swift卫星观测的X射线余辉进行系... 伽马射线暴(GRB)暴周环境是研究伽马暴物理的重要手段。其余辉的斜率“由陡变平”的行为可以用伽马暴暴周环境由星风向星际介质转变来解释,但至今还缺乏系统的样本搜寻。基于外激波模型,对2004年~2018年Swift卫星观测的X射线余辉进行系统的搜寻,寻找具有星风—星际介质转变特征的GRB,发现了6个GRB具有星风—星际介质转变的特征。对其进行模型拟合后,得到了一组最佳拟合结果相应的物理参数。结果表明:①星风—星际介质转变时间一般在暴后800~2000 s,转变半径R t在1016~1017 cm,密度跳跃参数在4~10,电子谱指数p在2.1~2.6;②它们的各向同性动能E k,iso在1053~1054 erg,与一般长暴的典型值相比要小一些;③具有星风—星际介质转变的GRBs在喷流张角比较大,大部份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暴 暴周环境 外激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暴光学余辉中的双喷流成份行为
8
作者 秦松梅 邓灿敏 王祥高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0-685,共6页
伽玛暴余辉的双拐折行为可以用双喷流成份结构模型得到较好的解释,但至今其物理参数还未解.为给出其相应的物理参数,文中将对具有双喷流成份的伽玛暴光学余辉进行统计分析,用外激波模型时域指数α和频域指数β的关系(closure relation... 伽玛暴余辉的双拐折行为可以用双喷流成份结构模型得到较好的解释,但至今其物理参数还未解.为给出其相应的物理参数,文中将对具有双喷流成份的伽玛暴光学余辉进行统计分析,用外激波模型时域指数α和频域指数β的关系(closure relation)对数据进行限制,得到 GRB 071003,GRB 080319B,GRB 090426和GRB 100219A共4个具有外激波模型的伽玛暴双成份喷流特征.这些伽玛暴第一个喷流成份的张角都在1°以内,而第二个喷流成份的张角增大到2°-7°,与单成份喷流的张角一致.其各向同性辐射能量在1051ц1054 erg,电子谱指数p约为2,比典型值2.3硬.长暴能较好符合Amati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暴 双喷流.外激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椭偏光谱研究氮化铝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林书玉 吴峰 +3 位作者 陈长清 梁毅 万玲玉 冯哲川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79,301,共5页
通过椭偏仪对生长在蓝宝石上的不同厚度氮化铝薄膜的变温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托克-洛伦兹模型对椭偏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精确得到了氮化铝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折射率n,消光系数k)等.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薄的氮化铝薄膜,厚... 通过椭偏仪对生长在蓝宝石上的不同厚度氮化铝薄膜的变温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托克-洛伦兹模型对椭偏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精确得到了氮化铝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折射率n,消光系数k)等.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薄的氮化铝薄膜,厚的氮化铝薄膜的折射率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氮化铝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带隙会向低能端单调地移动(红移);厚度对带隙随温度改变的影响较小,对折射率则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椭偏仪 厚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变栅距光栅实像像散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敏 张卫平 +2 位作者 刘诣荣 唐雅玲 卢泉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63-668,共6页
为了探究平面变栅距光栅对物体成像时的像散情况,以自制光栅进行实验,研究物光经光栅衍射成像时子午像距和弧矢像距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具体研究了7片中心栅距相同、栅距变化不同的平面弧线型光栅的像散情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 为了探究平面变栅距光栅对物体成像时的像散情况,以自制光栅进行实验,研究物光经光栅衍射成像时子午像距和弧矢像距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具体研究了7片中心栅距相同、栅距变化不同的平面弧线型光栅的像散情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在波长、物距一定的情况下,成像时子午像距几乎不受栅距与入射角变化的影响;弧矢像距随入射角的改变呈准抛物线状变化,且随栅距分布式系数B的增大而减小;系数B是平面弧线形变栅距光栅消像散成像条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获得平面弧线型光栅对物体形成的消像散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变栅距光栅 衍射成像 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长程相互作用系统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杨杰 郭言 +1 位作者 薛郁 吕连忠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05-1911,共7页
文中基于Newman-Watts(NW)小世界复杂网络模型,提出复杂网络上具有长程相互作用的XY转子模型。通过对复杂网络上XY转子系统的序参量M和温度T的数值计算,研究系统在不同的转子平均能量U下具有的热力学行为,发现在小世界复杂网络上的长程... 文中基于Newman-Watts(NW)小世界复杂网络模型,提出复杂网络上具有长程相互作用的XY转子模型。通过对复杂网络上XY转子系统的序参量M和温度T的数值计算,研究系统在不同的转子平均能量U下具有的热力学行为,发现在小世界复杂网络上的长程相互作用系统呈现二级相变;通过计算系统动量的自关联函数,结果显示系统在不同相具有不同相关特性;通过对系统最大Lyapunov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小世界复杂网络上的长程相互作用XY转子系统呈现出混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世界网络 长程相互作用 最大LYAPUNOV指数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互拖拽对爆炸式同步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一才 郭言 +2 位作者 施映 周羁 薛郁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在Kuramoto模型基础上,研究拖拽因子对复杂网络中爆炸式同步的影响。【方法】在无标度网络的Kuramoto模型基础上,引入拖拽因子sinβ,并对具有拖拽因子的Kuramoto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在星形网络上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 【目的】在Kuramoto模型基础上,研究拖拽因子对复杂网络中爆炸式同步的影响。【方法】在无标度网络的Kuramoto模型基础上,引入拖拽因子sinβ,并对具有拖拽因子的Kuramoto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在星形网络上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当拖拽因子的β值在(0,π/2)时可以使同步提前,当拖拽因子的β值在(-π/2,0)时,则会使同步退后。【结论】相互拖拽作用对无标度网络及星形网络的爆炸式同步有较大影响,通过调节拖拽因子的β值,可以有效控制同步的提前与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ramoto模型 同步 无标度网络 星形网络 相互拖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畴反转结构大角度电光偏转器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龙敢 万玲玉 廖洋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1,共5页
针对大角度的高速光扫描,利用三角形畴反转结构的电光偏转性质,设计了一种大角度电光偏转器,由1个抛物形和10个半抛物形畴反转结构偏转器级联组成。通过对抛物形和半抛物形偏转器的参数优化,得到了该电光偏转器的优化结构,设计完成的级... 针对大角度的高速光扫描,利用三角形畴反转结构的电光偏转性质,设计了一种大角度电光偏转器,由1个抛物形和10个半抛物形畴反转结构偏转器级联组成。通过对抛物形和半抛物形偏转器的参数优化,得到了该电光偏转器的优化结构,设计完成的级联偏转器整体尺寸为130.0 mm×16.0 mm×0.5 mm(长×宽×高),当施加电场为±10.09 V/μm时,偏转器扫描范围为±30.6°。利用光束传播法(BPM)对偏转器进行了性能仿真,仿真表明在修正电压下,偏转器很好地实现了大角度的电光偏转功能,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偏转器 畴反转结构 大角度扫描器 光束传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衬底生长的InGaN/GaN多层量子阱中δ型硅掺杂n-GaN层对载流子复合过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之琰 杨坤 +2 位作者 黄耀民 林涛 冯哲川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22-1729,共8页
为了解决在单晶硅衬底上生长的InGaN/GaN多层量子阱发光二极管器件发光效率显著降低的问题,使用周期性δ型Si掺杂的GaN取代Si均匀掺杂的GaN作为n型层释放多层界面间的张应力。采用稳态荧光谱及时间分辨荧光谱测量,提取并分析了使用该方... 为了解决在单晶硅衬底上生长的InGaN/GaN多层量子阱发光二极管器件发光效率显著降低的问题,使用周期性δ型Si掺杂的GaN取代Si均匀掺杂的GaN作为n型层释放多层界面间的张应力。采用稳态荧光谱及时间分辨荧光谱测量,提取并分析了使用该方案前后的多层量子阱中辐射/非辐射复合速率随温度(10~300K)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引入δ-Si掺杂的n-GaN层后,非辐射复合平均激活能由(18±3)meV升高到(38±10)meV,对应非辐射复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变缓,室温下非辐射复合速率下降,体系中与阱宽涨落有关的浅能级复合中心浓度减小,PL峰位由531nm左右红移至579nm左右,样品PL效率随温度的衰减受到抑制。使用周期性δ型Si掺杂的GaN取代Si均匀掺杂的GaN作为生长在Si衬底上的InGaN/GaN多层量子阱LED器件n型层,由于应力释放,降低了多层量子阱与n-GaN界面、InGaN/GaN界面的缺陷密度,使得器件性能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N/GaN多层量子阱 光致荧光 时间分辨荧光谱 硅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X=Sc,Ce,Pr,Sm)单质原位球磨合成的NaAlH4储氢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志强 李俊峰 +1 位作者 黄存可 郭进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385-390,共6页
为改善铝氢化钠(NaAlH4)的储氢性能,以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X单质(X=Sc,Ce,Pr,Sm)、NaH和Al为反应物,基于预球磨和加氢球磨两步制备方法,原位合成被掺杂的NaAlH4。XRD分析结果显示NaAlH4合成效果很好,放氢也很彻底。吸放氢性能测试显示,添... 为改善铝氢化钠(NaAlH4)的储氢性能,以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X单质(X=Sc,Ce,Pr,Sm)、NaH和Al为反应物,基于预球磨和加氢球磨两步制备方法,原位合成被掺杂的NaAlH4。XRD分析结果显示NaAlH4合成效果很好,放氢也很彻底。吸放氢性能测试显示,添加Sc情况下首次放氢量最高(达5.2 wt%,达到理论容量的99%),并且有最好的吸氢动力学。添加稀土单质时的容量保持率都明显高于添加Sc的情况,其中添加Sm情况最好;添加Ce情况下起始放氢温度(90℃)最低,吸氢动力学是3种稀土元素中最好的,但其最大放氢量最低。这4种单质没有一种能在所有性能都位居最优。基于本文所采用低剂量单质掺杂剂原位合成的NaAlH4表现出良好的储氢性能,主要是因为球磨过程中单质添加剂能与基体产生反应,原位产物能与基体形成紧密耦合,甚至从体内激活基体,从而获得良好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氢化钠 储氢材料 配位氢化物 原位合成 催化效果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3+掺杂PZT薄膜的储能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富永明 何上恺 +2 位作者 李路成 王宁章 彭彪林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2-739,共8页
高储能密度的介电电容器可以很好地用于电子束,高功率微波,定向能武器,电磁装甲等脉冲功率系统。高的储能密度、低的损耗以及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是储能电容器的未来发展方向。采用sol-gel法在Pt(111)/Ti/SiO_2/Si衬底上制备出不同Nd^(3+)... 高储能密度的介电电容器可以很好地用于电子束,高功率微波,定向能武器,电磁装甲等脉冲功率系统。高的储能密度、低的损耗以及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是储能电容器的未来发展方向。采用sol-gel法在Pt(111)/Ti/SiO_2/Si衬底上制备出不同Nd^(3+)掺杂含量的富锆Pb1-3x/2NdxZr0.948Ti0.052O3(PNZT,x=0.02,0.04,0.06,0.08)薄膜。研究了不同Nd^(3+)掺杂含量PNZT薄膜微观结构、铁电性能及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薄膜均为钙钛矿纯相,且晶粒细小均匀。Nd^(3+)掺杂的PNZT薄膜拥有较高的击穿场强EBDS≈3 600 k V/cm,优异的(Pmax-Pr)值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随着Nd^(3+)掺杂含量的增加,储能密度和效率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当x=0.04时,储能密度W=20.66 J/cm3,储能效率η高达89.2%;当x=0.06时,PNZT薄膜具有最佳的温度稳定性;当x=0.08时,PNZT薄膜由驰豫铁电体向正常铁电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ZT薄膜 储能性能 铁电性能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