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盛隆2×320m^2烧结机设计的节能特点
1
作者 宾蓉晖 胡玖林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35,共3页
广西盛隆2×320m2烧结机工程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该工程在总图布置、工艺流程及设备选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计工序能耗为49.289 3 kg/t,居国内先进水平。
关键词 烧结机 设计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响应的钢轨表面脱碳层无损检测研究
2
作者 董春鑫 申嘉龙 +4 位作者 刘萌 侯艳萍 刘光穆 孟征兵 李义兵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高速铁路用钢轨在热轧成型过程中发生表面材料组织氧化,形成脱碳层。脱碳会降低钢轨基体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导致表面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极易引发钢轨服役期断裂。为寻找一种钢轨脱碳层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文通过COMSOL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研... 高速铁路用钢轨在热轧成型过程中发生表面材料组织氧化,形成脱碳层。脱碳会降低钢轨基体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导致表面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极易引发钢轨服役期断裂。为寻找一种钢轨脱碳层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文通过COMSOL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研究,通过热处理U71Mn钢轨试样后不同的保温时长得到不同的脱碳层厚度,并采用多频电磁无损检测技术表征,研究钢轨铁素体和珠光体对电磁信号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电磁传感器信号可以分辨钢轨脱碳层厚度,得到电磁传感器信号的特征值——过零频率与脱碳层厚度之间的关系,为钢轨表面脱碳层实时在线监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电磁响应 钢轨脱碳层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高抗蚀筋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秦芳诚 亓海全 +2 位作者 孟征兵 陈平 黄玉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160,共7页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向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北部湾、南海区域和东盟沿海重大海洋工程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海工钢筋混凝土作为海洋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在近海岸港口码头、跨海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屿以及海上钻井平台等领...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向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北部湾、南海区域和东盟沿海重大海洋工程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海工钢筋混凝土作为海洋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在近海岸港口码头、跨海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屿以及海上钻井平台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为海工筋材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推动力。由于处于高温、高湿、高盐雾等复杂的海洋环境,海工筋材普遍存在锈蚀、涂料脱落、开裂以及功能性快速失效等突出问题,其耐蚀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和海洋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与服役寿命,以上问题对传统海洋工程材料也提出了新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提高海工筋材耐蚀性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海工钢筋锈蚀行为和结构耐久性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普通低碳钢筋以大面积整体均匀腐蚀为主,耐蚀能力有限,会降低钢筋握裹力,诱发混凝土结构锈胀开裂和剥落;不锈钢筋临界Cl-浓度高,以局部点蚀为主,锈蚀速率低,但Cr、Ni总含量高达20%,前期成本较高;涂/镀层钢筋可以防止混凝土及其外围环境中侵蚀介质对钢筋的锈蚀,但随着混凝土强度提高和保护层厚度加大,开裂倾向也增加;低合金化钢筋的耐Cl-腐蚀能力较强,具有双层钝化膜结构,Cr和Ni增大了其钝化区间,锈层稳定性高,其腐蚀速率远低于普通低碳钢筋。因此,具有高抗蚀性的合金化海工筋材在向海港口码头、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中的应用不断加大。本文综述了海洋工程用钢筋材料的研究进展,从钢筋特点、组织结构、耐蚀行为与性能以及耐蚀机理等方面着重进行阐述,并阐明了海洋腐蚀条件下钢筋锈蚀组织变化规律,揭示了低合金化钢筋材料的耐蚀机理,指出高抗蚀筋材耐蚀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低合金化海工筋材体系开发的必要性及其耐蚀性研究的重点,以期为高抗蚀钢筋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工钢筋 不锈钢 低合金化 组织性能 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矿机器人制样筛分单元的设计与使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鹏峰 邵曙光 殷红波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烧结矿制样和物理性质检测效率,需要对传统物理性质测试方法进行改进。本文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改进烧结矿物理性质测试环节,并设计新的筛分单元,实现烧结矿质量动态控制;通过系统设计和中试实验完善烧结矿机... 为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烧结矿制样和物理性质检测效率,需要对传统物理性质测试方法进行改进。本文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改进烧结矿物理性质测试环节,并设计新的筛分单元,实现烧结矿质量动态控制;通过系统设计和中试实验完善烧结矿机器人制样中的筛分设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套筛的结构形式,可使振幅小于3 mm的上下直线振动的运动形式相对合理。在现场使用过程中,机器人筛分结果与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的工人手动筛分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设备使用后筛分单元可节省约100万元/a的人力成本;此外,通过与头部采样系统、成分样制样单元、转鼓测试单元的联合使用,整个物理性质测试和成分采、制样的时间可压缩至40 min。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生产过程中烧结矿质量的动态控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机器人制样 套筛 物理性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