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以学校教育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雷湘竹 蒋小霓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文章以广西为采样范围,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未成年人罪犯与普通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纪律、参与不良活动及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方面的成因,从... 文章以广西为采样范围,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未成年人罪犯与普通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纪律、参与不良活动及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方面的成因,从而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针对性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学校教育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世界的喜剧:《皆大欢喜》的象征结构与深层意蕴 被引量:2
2
作者 麦永雄 黄生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50-54,共5页
本文将《皆大欢喜》置于表层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神话—原型理论、文本间性和社会历史背景构成的多元化语境中释读,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该剧的两极世界对峙的图式和人物的同向运动作了初步论析,研讨了其特殊的象征结构及其原型意义... 本文将《皆大欢喜》置于表层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神话—原型理论、文本间性和社会历史背景构成的多元化语境中释读,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该剧的两极世界对峙的图式和人物的同向运动作了初步论析,研讨了其特殊的象征结构及其原型意义,并以全息论的视点追溯西方戏剧文学的历史轨迹,论述该剧在宏阔的文化历史语境中的文本间性,对其深层蕴含进行了多侧面的揭示,认为其原型意象与象征结构模式,既是神话思维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积淀,又是承袭文化信息的历史嬗变,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大欢喜》 原型蕴含 象征结构 文本间性与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