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网稳控系统集成式RTDS仿真模型开发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志媛 刘默斯 覃志军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对于大电网稳控策略如何进行评估与验证的问题,提出基于RTDS全数字动态仿真的测试方法,并采用自定义编程技术开发出适用于构建各种稳控仿真系统的集成式基本单元模型。模型由模拟量输入信号单元、电流/功率过载动作整定值参数单元和开... 对于大电网稳控策略如何进行评估与验证的问题,提出基于RTDS全数字动态仿真的测试方法,并采用自定义编程技术开发出适用于构建各种稳控仿真系统的集成式基本单元模型。模型由模拟量输入信号单元、电流/功率过载动作整定值参数单元和开关量输出信号单元构成,其中每个单元的输入信号对应于一个测点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瞬时值,并对RTDS原有计算公式进行改进,以符合电网稳定性分析的机电暂态属性。对广西某区域电网安稳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了该RTDS稳控系统在控制策略评估方面的实效性,能够满足省级电网仿真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稳控系统 策略评估 实时数字仿真(R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恒流/恒压输出与抗偏移磁能耦合机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陆虹辰 董金熹 +2 位作者 刘浠流 陈冠霖 张景海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80,共16页
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负载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为先恒流再恒压,因此,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需要同时具备实现双输出的能力,且在双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平稳切换。基于此,分析双边LCC(inductor-capacitor-capacit... 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负载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为先恒流再恒压,因此,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需要同时具备实现双输出的能力,且在双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平稳切换。基于此,分析双边LCC(inductor-capacitor-capacitor)拓扑实现与负载无关的恒流/恒压输出条件,给出参数设计方法。针对系统可能会随机在不同方向上出现位移的情况,采用了双向同轴平面线圈的结构,即原边线圈由内外2个沿相反方向绕制的线圈串联组成。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具备同时实现恒流/恒压输出的能力,且在多方向偏移工况下实现稳定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恒流/恒压输出 耦合机构 抗偏移 移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发射线圈的WPT抗偏移与互操作性研究
3
作者 沈涛 苏东 +3 位作者 吴战礼 董金熹 刘浠流 王博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36,共19页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接收端与发射端之间相对位置的偏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笔者从耦合机构的全范围抗偏移性、互操作性2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多对一的耦合模式,发射线圈类型为平面分布式发射单元线圈组合,对不同的接收...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接收端与发射端之间相对位置的偏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笔者从耦合机构的全范围抗偏移性、互操作性2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多对一的耦合模式,发射线圈类型为平面分布式发射单元线圈组合,对不同的接收线圈类型、轴向偏移工况和旋转偏移工况的位置模态研究分布式发射线圈的开启模式,实现接收线圈的互操作性和大范围全方向的抗偏移性。为提高分布式发射线圈的自由度,提出分布式串联控制逻辑电路,并对发射线圈串联连接工况下的谐振参数进行设计以减少交叉耦合影响。结合分布式发射线圈的磁场特性和基于LCC-S谐振拓扑的拾取电压检测法,提出接收线圈位置检测的搜索策略。搭建实验装置,综合所有位置的轴向偏移及旋转偏移,平面式接收线圈的最大效率波动为3.3%,垂直式接收线圈的最大效率波动为5.57%,螺线管式接收线圈的最大效率波动为4.45%,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偏移特性与互操作性,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偏移 互操作性 分布式发射线圈 位置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开关电弧模型及对Row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的传导干扰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振华 沈聚慧 +2 位作者 李振兴 童悦 吴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1-139,共9页
为了准确分析隔离开关开合容性小电流过程中电弧放电对110 kV罗氏(Row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的干扰情况,采用ATP-EMTP中的TACS元件建立了动态电弧模型。参考标准GB/T 1985—2014,建立隔离开关开合容性小电流试验电路,结合所建立的动态... 为了准确分析隔离开关开合容性小电流过程中电弧放电对110 kV罗氏(Row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的干扰情况,采用ATP-EMTP中的TACS元件建立了动态电弧模型。参考标准GB/T 1985—2014,建立隔离开关开合容性小电流试验电路,结合所建立的动态电弧模型,仿真得到隔离开关开合过程中,所产生电磁干扰的电流最大幅值为576 A。电压最大幅值标幺值为1.8 p.u.,暂态电流频率高达210 kHz。同时分析了电源侧对地杂散电容、接地电阻等因素对隔离开关电弧模型参数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线路,实测了隔离开关开合容性小电流过程中的暂态波形。通过对比实测与仿真产生的电弧放电电压、电流波形,发现两者暂态电流、电压变化过程相符,验证了所建电弧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模型 隔离开关操作 电子式互感器 传导干扰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的时域计算及波形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阳育德 李雨 +2 位作者 袁辉 吴忠标 杨健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51,共8页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的实质是系统近似线性化后所得的定常时不变系统的分析,系统的时域解特性使得仿真曲线的阻尼表征了系统的振荡模态。基于这一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域仿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直观分析系统的时域...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的实质是系统近似线性化后所得的定常时不变系统的分析,系统的时域解特性使得仿真曲线的阻尼表征了系统的振荡模态。基于这一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域仿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直观分析系统的时域仿真曲线的收敛程度,快速判定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无需对系统状态矩阵进行特征值求解,进而避免了特征值求解方法存在的各种不足,为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在线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依据。并对系统的仿真曲线采用HHT方法进行波形分析,得到系统的最小阻尼比来体现系统稳定裕度。最后,分别对WSCC3机9节点小系统及某地区实际大电网的某个时间点的典型运行方式下的算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振荡模态 时域仿真 小干扰稳定 阻尼比 H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WPA-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铁 吕长钦 +1 位作者 张欣 陈卫东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64,共7页
为提高变压器故障诊断的精度,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狼群算法(WP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参数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通过KPCA提取样本数据的非线性特征,并获得其主成分,再将其输入至高斯核SVM构成诊断模型,并利用WPA对SV... 为提高变压器故障诊断的精度,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狼群算法(WP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参数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通过KPCA提取样本数据的非线性特征,并获得其主成分,再将其输入至高斯核SVM构成诊断模型,并利用WPA对SVM的惩罚因子以及核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诊断准确率达到93.33%,与传统SVM以及KPCA-SVM诊断模型相对比,具有更高的变压器故障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成分分析 狼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故障诊断 电力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异常现象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齐佳鑫 马宏光 安希成 《广东电力》 2015年第8期77-80,共4页
针对某500 kV变电站TYD500/3(1/2)-0.005H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三相输出电压不平衡问题,通过对故障互感器进行试验,初步判断故障原因为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有电容元件击穿,并进一步对故障互感器进行解体分析,发现U相低压臂C2内部有1个电容元... 针对某500 kV变电站TYD500/3(1/2)-0.005H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三相输出电压不平衡问题,通过对故障互感器进行试验,初步判断故障原因为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有电容元件击穿,并进一步对故障互感器进行解体分析,发现U相低压臂C2内部有1个电容元件击穿,W相高压臂C1内部有5个电容元件击穿,造成U相二次输出电压降低,W相输出电压增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容元件击穿的原因,并从出厂把关、定期试验、备品备件储备等5方面给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电压不平衡 高压试验 元件击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的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方法 被引量:31
8
作者 梁朔 秦丽文 +2 位作者 李春华 李珊 卢辰旭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当前配电系统定期运维存在的实时性差、运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依据配电设备实时健康状态评价与风险评估结果合理分配运维资源的状态检修决策方法。首先依据配电设备状态评价结果计算设备健康度指数,利用指数模型计算... 针对当前配电系统定期运维存在的实时性差、运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依据配电设备实时健康状态评价与风险评估结果合理分配运维资源的状态检修决策方法。首先依据配电设备状态评价结果计算设备健康度指数,利用指数模型计算配电设备的实时故障率;进而采用"馈线分区法"计算整个配电网中所有设备的平均实时故障率;最后依据每个设备的风险损失成本,计算各设备相对风险成本,据此指标确定不同设备的运维方式与运维顺序,制定差异化运维策略。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评价 风险评估 相对风险成本 差异化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A系统适应线路结构动态调整的双向闭锁式保护方法
9
作者 袁彦 陈筱薷 +3 位作者 张仲夏 俞小勇 周杨珺 薛永端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38-143,共6页
利用闭锁式保护可以确保配电线路多级保护间的选择性,提高供电可靠性。但已提出的闭锁式保护方案均需要出口断路器参与,未考虑含分支线路以及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等问题。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基础上提出一种双向闭锁的保护新方法,主站通过查... 利用闭锁式保护可以确保配电线路多级保护间的选择性,提高供电可靠性。但已提出的闭锁式保护方案均需要出口断路器参与,未考虑含分支线路以及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等问题。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基础上提出一种双向闭锁的保护新方法,主站通过查询线路拓扑结构区分线路中各馈线终端单元FTU(Feeder Terminal Unit)角色,重点判断与出口断路器相邻的FTU位于线路首端还是末端。感受到故障电流的各FTU分别向邻居FTU发送闭锁信号,不同角色FTU对应不同判据判断故障区段并切除。该方法不需要出口保护配合,能适应带有单联络与多联络的线路,也能适应多端保护(主干线路与分支线路均配置保护)等复杂情况。通过静模试验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选择性与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保护 馈线终端单元 配网自动化 闭锁式保护 双向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光缆防外破监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均伟 蓝波 +1 位作者 黄嘉庚 谢晓华 《光通信研究》 2022年第5期53-57,共5页
为进一步加强光缆的运行保护,实现光缆线行区域外力破坏隐患的实时监测,文章利用瑞利后向散射和相干检测原理,设计构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的光缆外破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利用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Φ-OTDR)技术,实时采集光纤... 为进一步加强光缆的运行保护,实现光缆线行区域外力破坏隐患的实时监测,文章利用瑞利后向散射和相干检测原理,设计构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的光缆外破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利用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Φ-OTDR)技术,实时采集光纤振动信号,提取振动传感关键性特征,并将隐患类型发送至运维工作人员,对外力破坏隐患进行实时定位和预警。现场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同时检测和定位沿传感光纤的多个振动源,可以识别出多种类型的扰动信号;该监测预警系统体系完善、架构简单,对各类施工信号的识别率高达95%,实现了外破类型和精确位置的双预警,能够有效预防并制止外力破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缆防外破 分布式光纤 光纤传感 监测预警 破坏隐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