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尝试--以社区为主体的渠楠保护小区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仁传 周迎 +1 位作者 董亦非 罗斌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8-1436,共9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进行。保护小区作为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是联通动植物破碎化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该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进行。保护小区作为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是联通动植物破碎化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该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以社区为主体的渠楠保护小区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日常工作以及初步成效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1)渠楠保护小区以“自建、自筹、自管、自受益”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采取“平等议事、民主协商”为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得到了当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拥护,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外界的承认和支持。(2)保护小区的成立、建设和发展,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周边动植物种群数量及多样性,还改善了渠楠社区的生活环境,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该文还探讨了以社区为主体的保护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其他保护小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小区 社区参与 自然保护区 渠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广东省鲎保护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银康 鲍虞园 +3 位作者 林吴颖 KWAN Kit Yue 饶义勇 颉晓勇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83-94,共12页
广东省划设有6个鲎保护区,但对鲎种群具体分布位置、数量及趋势数据几近空白,阻碍了科学管理策略制定和保护行动推进。为此,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分别对该6个鲎保护区幼鲎资源现状展开调查,并对保护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省划设有6个鲎保护区,但对鲎种群具体分布位置、数量及趋势数据几近空白,阻碍了科学管理策略制定和保护行动推进。为此,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分别对该6个鲎保护区幼鲎资源现状展开调查,并对保护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6个鲎保护区中仅遂溪中国鲎保护区和徐闻圆尾鲎保护区发现有幼鲎分布,其中徐闻圆尾鲎保护区内幼鲎丰度极低,调查整个保护区仅发现2只幼鲎;遂溪中国鲎保护区幼鲎丰度为6.45 ind·100m^(-2),但低龄期幼鲎个体数量明显低于高龄期。保护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分析显示,遂溪大型底栖动物以浮游生物食者为主,徐闻以植食者为主,浮游动物、微藻类以及浮游植物等天然饵料资源充足,符合幼鲎的摄食习性。此次鲎保护区资源调查表明广东省鲎资源现状严峻,鲎保护区管理亟待改善。提升鲎的保护等级、科学的人工放流、行之有效的保护区管理措施等行动已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调查 保护区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鲎保护鲎 从不吃鲎做起
3
作者 郭晓奇 马志洲 +2 位作者 颉晓勇 林吴颖 关杰耀 《海洋与渔业》 2023年第5期76-78,共3页
鲎是“活着的古生物”,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物种价值。鲎的自然地理分布狭窄,因鲎试剂无可替代又不可或缺,对于我国医疗检测行业安全至关重要。鲎的生理生化特性具有潜在药用价值,但不可随意食用。民间对食鲎滋补的传说,不仅没有科学依据... 鲎是“活着的古生物”,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物种价值。鲎的自然地理分布狭窄,因鲎试剂无可替代又不可或缺,对于我国医疗检测行业安全至关重要。鲎的生理生化特性具有潜在药用价值,但不可随意食用。民间对食鲎滋补的传说,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食鲎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检测 鲎试剂 安全隐患 生理生化特性 无可替代 古生物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幼鲎生态位及种间竞争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清扬 左娅 +6 位作者 林吴颖 肖晓波 赵心忆 李银康 应紫薇 周传江 颉晓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118,共10页
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数量锐减已成为濒危物种。该研究基于北部湾沿岸滨海湿地中华鲎种群调查,利用中华鲎幼鲎栖息地主要大型底栖动物资源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探讨... 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数量锐减已成为濒危物种。该研究基于北部湾沿岸滨海湿地中华鲎种群调查,利用中华鲎幼鲎栖息地主要大型底栖动物资源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探讨中华鲎幼鲎对资源利用情况及其与各物种之间竞争强弱,进一步采用种间联结性探究中华鲎幼鲎与各物种竞争情况。结果表明:(1)中华鲎幼鲎在底栖群落中属于广生态位物种,其生态位宽度最大(4.2522);(2)中华鲎幼鲎与各底栖生物均有一定程度生态位重叠,其中与短指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生态位重叠高达0.8375;(3)中华鲎幼鲎与短指和尚蟹种群动态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种群规模在西背岭和三娘湾地区呈此消彼长状态,自然补充量减少是限制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生态位分析表明,中华鲎幼鲎可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指示物种,建议以中华鲎为旗舰物种开展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鲎 生态位 种间联结 滨海湿地 生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