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赤泥制备脱硫剂及其脱硫机理
- 1
-
-
作者
张旭明
王伟强
张风頔
邹欣伟
-
机构
百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铝产业学院)
广西生态铝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10,共10页
-
基金
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230553)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03021211197)。
-
文摘
为实现利用赤泥去脱除烟气中SO_(2)的目标,以赤泥和粉煤灰为原料,活性炭为造孔剂,硅酸钠为粘结剂,采用挤压成型然后煅烧制备干法脱硫剂并对其脱硫机理进行探究。研究了造孔剂、粘结剂的添加量和脱硫温度对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脱硫剂的配合比(质量比)为m(赤泥)∶m(硅酸钠)∶m(粉煤灰)∶m(活性炭)=70∶20∶15∶10,当脱硫温度为250℃时,脱硫性能达到最佳,穿透时间为163 min,穿透硫容达10.484%。结果表明,赤泥制备脱硫剂脱除SO_(2)主要靠表面吸附机制和金属氧化物与SO_(2)的反应机制。表面吸附主要依赖脱硫剂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丰富的孔结构和表面活性中心。金属氧化物能对SO_(2)起到吸附作用并发生化学反应,金属氧化物含有的大量晶格氧和吸附氧可以催化化学反应进行,提高脱硫效率。
-
关键词
赤泥
脱硫剂
脱硫机理
表面吸附机制
金属氧化物反应机制
-
Keywords
red mud
desulfurizer
desulfurization mechanism
surface adsorption mechanism
metal oxide reac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X7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铝液凝固过程中显微组织对溶质元素偏析的影响
- 2
-
-
作者
秦颐鸣
吴镇宇
黄科林
冯恩浪
陆泰榕
李永弟
-
机构
广西产研院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广西生态铝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
吉利百矿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新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出处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5,共7页
-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资助项目(20221021)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1220028)。
-
文摘
以溶质元素分配系数小于1的元素Fe、Si、Ga、Zn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工业试验条件下铝液凝固过程中杂质元素含量变化,以及对应的显微组织(包括晶粒形貌、尺寸和金属间化合物),并与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计算的Scheil-Gulliver冷却条件下杂质元素含量和析出相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铝液凝固初期固相中杂质元素含量最低,且均大于理论计算值,随着凝固的进行,杂质元素含量逐渐增高且与理论值偏差越来越大,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包括:1)铝液实际凝固过程中存在边界层效应,即从固相中排出的杂质元素没有完全扩散到液相中;2)铝液实际凝固过程中存在微观偏析现象,即沿着晶界处有Al-Fe-Si中间相析出。另外,发现本研究试验条件下铝液凝固组织有粗大柱状晶、细小柱状晶、等轴晶,粗大的柱状晶更有利于提高部分杂质元素的偏析提纯效率,通过控制提高强制冷却可以促进粗大柱状晶的形成。
-
关键词
偏析
高纯铝
显微组织
杂质元素
凝固
-
Keywords
segregation
high purity aluminum
microstructure
impurity element
solidification
-
分类号
TG146.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