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离子芥冷诱导基因转化甘蔗二元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卢双楠 李粲 +10 位作者 滕峥 刘开雨 刘芳 邱永福 梁朝旭 方位宽 何姗珊 刘晓静 李鸣 梁俊 李容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62-1268,共7页
【目的】利用载体重组技术分别将高山离子芥冷诱导基因(Cbcor15a)和报告基因eGFP插入载体pCambia1300-bar,并引入玉米泛素基因启动子UBi-1代替载体本身启动子CaMV35s,重组为适合甘蔗转基因的二元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cbcor15a-bar... 【目的】利用载体重组技术分别将高山离子芥冷诱导基因(Cbcor15a)和报告基因eGFP插入载体pCambia1300-bar,并引入玉米泛素基因启动子UBi-1代替载体本身启动子CaMV35s,重组为适合甘蔗转基因的二元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cbcor15a-bar。【方法】参照pCambia1300-bar载体多克隆位点和基因Cbcor15a、eGFP和启动子UBi-1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载体重组技术将基因和启动子分别插入相应的位点。利用基因枪分别将pCambia1300-bar载体和重组载体导入洋葱表皮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导入pCambia1300-bar载体的洋葱表皮细胞相比较,导入重组载体pCambia1300-cbcor15a-bar的洋葱表皮细胞内有强烈的绿色荧光信号。【结论】重组甘蔗转基因二元植物表达载体启动子Ubi-1能够调控下游冷诱导基因Cbcor15a和报告基因eGFP的正常高效表达,为外源基因Cbcor15a转化甘蔗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or15a 甘蔗 转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赤霉素氧化酶基因ScGA20ox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慧文 丘立杭 +8 位作者 黄杏 李强 陈荣发 范业赓 罗含敏 闫海锋 翁梦苓 周忠凤 吴建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7-1026,共10页
GA20-氧化酶(GA20-oxidase,GA20ox)是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但甘蔗GA20ox1基因(ScGA20ox1)的功能及其表达模式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甘蔗GA20-氧化酶基因(ScGA20ox1),ScGA20ox1基因... GA20-氧化酶(GA20-oxidase,GA20ox)是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但甘蔗GA20ox1基因(ScGA20ox1)的功能及其表达模式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甘蔗GA20-氧化酶基因(ScGA20ox1),ScGA20ox1基因全长1574 bp,含有一个112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375个氨基酸。ScGA20ox1蛋白分子量为42.3 kD,理论等电点为5.95,不含信号肽,不含跨膜结构域,为可溶性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甘蔗幼苗中茎秆的表达量最高,叶片次之,根的表达量最低;干旱、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均会改变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获得过表达ScGA20ox1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存在株高增高,节间长度增长的表型变异。本研究结果表明,ScGA20ox1参与甘蔗的生长发育并在响应非生物逆境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形态发生变化,这为深入探究ScGA20ox1生物学功能,解析甘蔗株型调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赤霉素氧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耕施药肥对甘蔗病虫防治及生产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覃兴云 覃兮然 +10 位作者 周慧文 闫海锋 罗含敏 王盛华 钟明浚 莫大强 樊保宁 游建华 李杨瑞 吴建明 丘立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54-2061,共8页
【目的】分析中耕施用药肥对甘蔗病虫害发生及拔节期和成熟期生产效果的影响,为甘蔗科学施用药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冬季种植的甘蔗品种桂柳05/136为研究对象,参考广西“双高”糖料蔗生产标准,于中耕期(分蘖盛期至分蘖末期)施用6... 【目的】分析中耕施用药肥对甘蔗病虫害发生及拔节期和成熟期生产效果的影响,为甘蔗科学施用药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冬季种植的甘蔗品种桂柳05/136为研究对象,参考广西“双高”糖料蔗生产标准,于中耕期(分蘖盛期至分蘖末期)施用6种不同营养配比和药用成分的药肥(分别为A、B、C、D、E和F处理),于5月底至10月底调查各处理蔗苗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拔节期植株长速,成熟期调查产量性状,并分析不同处理甘蔗的农业产值。【结果】施用氮(N)、磷(P_(2)O_(5))、钾(K_(2)O)含量≥30%的药肥(A、B、C、D和E处理)对甘蔗分蘖具有促进作用,其中,适当配施有机质(B和D处理)的效果更佳;含有机质药肥(B、D和F处理)对甘蔗黑穗病的间接防效较好,而含度锐药肥(D处理)防控螟虫的效果最佳。此外,施用含有机质成分的药肥(B、D和F处理)既能使甘蔗提早拔节,又能促进甘蔗株高生长,使甘蔗形成较多的有效茎数,进而提高甘蔗单产。在相同肥料成本的前提下,不同药肥处理甘蔗的农业增值达2118.62~9199.31元/hm^(2),其中以D处理的增值最高。【结论】甘蔗中耕期施用药肥对蔗苗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与其药用成分、含量及肥料营养配比密切相关;施用药肥均可有效促进甘蔗分蘖,改善甘蔗的生产效果,其中施用N、P_(2)O_(5)、K_(2)O含量(17-7-11)≥35%+杀虫单0.10%+噻虫嗪0.10%+有机质≥3%或N、P_(2)O_(5)、K_(2)O含量(13-6-11)≥30%+度锐30 mL+噻虫嗪0.10%+有机质≥15%2种含有机质药肥更有利于提高甘蔗生产效益,可作为甘蔗中耕较佳药肥在广西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中耕期 药肥 病虫害防治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手密遗传作图最适分离群体的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霞 李正文 +6 位作者 杨平飞 高轶静 岑华飞 罗霆 段维兴 刘许辉 张革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筛选适合用于构建割手密遗传连锁图谱的分离群体,为后续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及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双假测交"理论,利用DNA水平上遗传差异较大且蔗糖分和分蘖率差异极显著的不同割手密无性... 【目的】筛选适合用于构建割手密遗传连锁图谱的分离群体,为后续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及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双假测交"理论,利用DNA水平上遗传差异较大且蔗糖分和分蘖率差异极显著的不同割手密无性系进行杂交获得3个不同杂交组合,对3个备选作图群体的分蘖率和蔗糖分进行变异、正态分布拟合分析及分子多态性分析。【结果】组合3(GXS85-12×GXS87-16)和组合13(云割①×田林)的分蘖率呈偏态分布,而组合5(GXS85-30×GXS87-16)的分蘖率呈近似正态分布;组合3和组合5的蔗糖分呈偏态分布,而组合13的蔗糖分呈近似正态分布。在分子多态性水平上,组合5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略高于组合3和组合13,而其后代平均遗传相似系数略低,但变幅较高。【结论】组合5(GXS85-30×GXS87-16,群体大小为245株)的分蘖率、蔗糖分遗传性相对稳定,群体来源比较广泛,分子多态性丰富,遗传多样性高,可作为分离群体用于构建遗传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无性系 作图群体 蔗糖分 分蘖率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