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与成效
1
作者 孙艳 张益源 +2 位作者 肖俊波 梁志鑫 张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39,共4页
广西从规划考核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前期工作质量、推进整县一体化试点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逐步探索形成一批适合本地情况、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但是,目前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 广西从规划考核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前期工作质量、推进整县一体化试点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逐步探索形成一批适合本地情况、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但是,目前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果距离新阶段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标准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环境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亟需尽快摸清全区宜建生态清洁小流域基础情况,进一步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客观认识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方向和治理需求,多渠道拓展建设投资渠道,优化生态治理措施质量,提升数量,切实保障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清洁小流域 综合治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GeoWEPP模型与泥沙连通性分析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2
作者 李家卫 黄光灵 +3 位作者 徐勤学 秦湛博 陈炼钢 陆海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17,共9页
准确识别流域侵蚀产沙区及泥沙输移路径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难题。该研究以漓江上游典型农业流域为对象,基于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图像,运用GeoWEPP模型确定土壤侵蚀热点区域,综合考虑地形、植被、道路和沟渠,计算泥沙连通性,而后将其与土壤... 准确识别流域侵蚀产沙区及泥沙输移路径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难题。该研究以漓江上游典型农业流域为对象,基于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图像,运用GeoWEPP模型确定土壤侵蚀热点区域,综合考虑地形、植被、道路和沟渠,计算泥沙连通性,而后将其与土壤侵蚀热点区域进行空间耦合,分析流域侵蚀产沙区域和泥沙的输移路径。结果表明,极高风险区占流域总面积2.91%,却贡献了13.63%的总产沙量,为治理重点区域。改进后的泥沙连通性指数能准确识别高/低连通区,泥沙连通性指数的分布与自然地形、池塘、道路和沟渠的分布及走向相似,近池塘、水渠和道路处泥沙连通性指数值更高。小流域侵蚀源区对泥沙输移贡献大于高连通性区。研究可为解析流域水沙过程和精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侵蚀 模型 小流域 连通性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甘富万 金彩平 +2 位作者 倪倩 熊健 陈立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6-63,共8页
为科学合理评价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根据水利部现行评价方法对南宁市2015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针对此方法的不足,细化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15个比例关... 为科学合理评价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根据水利部现行评价方法对南宁市2015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针对此方法的不足,细化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15个比例关系评价指标的权重,构造隶属度函数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初评结果南宁市整体处于临界状态,5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2个处于不超载状态;综合评价结果南宁市整体处于不超载状态,2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5个县区处于不超载状态。由此结果进行分析可得结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根据模糊综合评分值有效区分同等级下各个县的承载情况,更能全面反映南宁市水资源承载状况,具有较强的区域适用性和广泛性,同时可为南宁市不同县区的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初步评价方法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混凝土桥梁工程的腐蚀环境评价以及耐久性设计要求 被引量:13
4
作者 石建光 余志勇 +1 位作者 林挺宁 李钢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7-71,共5页
依据JTG/T 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和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结合海南一个沿海混凝土大桥的具体环境条件和工程结构情况,对大桥所处腐蚀环境评价中环境分区、环境作用分级以及耐久性... 依据JTG/T 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和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结合海南一个沿海混凝土大桥的具体环境条件和工程结构情况,对大桥所处腐蚀环境评价中环境分区、环境作用分级以及耐久性设计要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大桥的环境作用分为一般环境、土中环境、海洋环境和滨海环境四个区域。一般环境处于海南东北部沿海腐蚀偏高范围,腐蚀性较高,分级提高加以考虑。土中环境主要由于砖红壤地质腐蚀加重的影响,在工程详细勘探和耐久性设计时给于关注。海洋环境由于海南炎热地区水温高、盐度高会加重腐蚀,耐久性设计中给于考虑。滨海环境主要考虑海洋大气影响范围扩大、影响程度增高、海水入侵和盐渍化影响会不断扩大范围和程度等,对滨海大气和滨海土壤环境的耐久性加以重视。在大桥的设计、施工的不同阶段贯彻和实施规范的技术措施是保证耐久性的关键,对特殊形式和部位的构件和结构耐久性要给于专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环境 混凝土桥梁 环境分区 环境作用分级 耐久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长洲岛竹湾段3号滑坡勘测与治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锡广 许景铖 +1 位作者 鲁嘉 吴金娜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74,共4页
滑坡是危害防洪堤安全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因此确定堤基是否存在滑动和如何经济地治理滑坡是水利工程设计者最为关注的.基于3号滑坡的特点,运用三种测试手段准确地确定了滑动面,经过对形成滑坡的因素进行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提出可供设计的... 滑坡是危害防洪堤安全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因此确定堤基是否存在滑动和如何经济地治理滑坡是水利工程设计者最为关注的.基于3号滑坡的特点,运用三种测试手段准确地确定了滑动面,经过对形成滑坡的因素进行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提出可供设计的滑坡整治方案,施工后的防洪堤段经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侵袭,已安全度汛,说明勘测、设计与治理都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因素分析 稳定性 勘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城市治涝标准的合理性及其统计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绍光 杨梅庆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7,共4页
城市排涝泵站的设计是堤防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其设计标准的高低对投资和排涝效果影响极大,标准过高浪费资源,过低抽排能力不足,解决不了排涝的问题,但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规定的标准。就广西的排涝标准而言,地级市为雨洪同期20年一遇(... 城市排涝泵站的设计是堤防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其设计标准的高低对投资和排涝效果影响极大,标准过高浪费资源,过低抽排能力不足,解决不了排涝的问题,但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规定的标准。就广西的排涝标准而言,地级市为雨洪同期20年一遇(P=5%)最大24h暴雨洪水在24h内排干,县级市则相应降低。利用概率组合原理,对广西采用的雨洪同期分析法推求的治涝标准的合理性及其统计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不但成果基本合理,而且统计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涝标准 雨洪同期 概率组合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防洪重现期的水库安全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昌弟 刘旻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4,共9页
在进行水库防洪安全设计时,现阶段水库的防洪安全设计大多以单一变量来控制,忽略了变量间的相关性,无法全面反映洪水事件的真实特性。采用二维Copula函数构造年最大洪水峰、量的联合分布,以两变量重现期为防洪标准,选取多组峰、量组合,... 在进行水库防洪安全设计时,现阶段水库的防洪安全设计大多以单一变量来控制,忽略了变量间的相关性,无法全面反映洪水事件的真实特性。采用二维Copula函数构造年最大洪水峰、量的联合分布,以两变量重现期为防洪标准,选取多组峰、量组合,用以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经水库调洪演算得到一系列设计水位,最终得到这一系列设计水位的变化范围。为研究不同设计重现期对水库设计值的影响,采用防洪重现期,在水库安全设计方面展开研究,并与当前较常用的四种传统重现期(联合重现期、同现重现期、Kendall重现期以及生存Kendall重现期)进行对比分析,以位于柳江流域都柳江河段的洋溪水库为例,计算分析五种重现期标准下的设计水位,探讨防洪重现期在水库安全设计中的合理性、可靠性及优势所在。研究表明,任何重现期水平下的防洪重现期危险域确定且唯一;防洪重现期等值线的形状与工程的行洪界面存在耦合关系;不同重现期标准下的设计水位差别较大,且基本满足联合重现期>防洪重现期>Kendall重现期>生存Kendall重现期>同现重现期的规律;水库防洪安全设计中,防洪重现期标准下的防洪设计参数所对应的防洪能力与工程防洪标准一一对应,可在缩减工程成本的同时,有效抵御洪水风险,保证工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防洪安全设计 二变量重现期 防洪重现期 COPULA函数 随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岩面形态下岩面径流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瑶琴 蒋超华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岩面形态岩石的降雨产流特征,为深入了解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研究区内光滑、裂隙、溶穴和溶盘4种典型岩面形态的岩石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的方法,对降雨后各种... [目的]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岩面形态岩石的降雨产流特征,为深入了解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研究区内光滑、裂隙、溶穴和溶盘4种典型岩面形态的岩石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的方法,对降雨后各种岩面形态下岩石产生的岩面径流进行监测。[结果](1) 4种岩面形态中,岩面径流系数表现为光滑(0.74)>溶盘(0.57)>溶穴(0.35)>裂隙(0.19),光滑岩面平均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岩面,径流系数分别为裂隙、溶盘和溶穴的3.89,2.11,1.30倍。(2)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大,不同岩面径流系数均呈增加趋势,在大雨及以上降雨事件下,4种岩面形态的径流系数存在显著差异。(3)降雨量是影响不同岩面径流深的主要降雨因子,导致岩面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大小表现为裂隙(1.8 mm)>光滑(1.5 mm)>溶盘(1.1 mm)>溶穴(1.0 mm)。[结论]岩面形态和降雨量是影响岩面径流的主要因素;在裸岩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区,岩面径流是坡面径流的重要组成,在水土流失防治中要考虑岩面径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岩面形态 自然降雨 岩面径流 产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Copula函数的平陆运河上游郁江段雨洪遭遇综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彦婕 倪倩 +2 位作者 甘富万 高扬 雷兴碧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0,共7页
为辨识平陆运河上游郁江段雨洪关系并揭示暴雨-洪水遭遇概率,采用多种Copula函数构建区域年最大1日降雨量和最大洪峰流量的联合分布模型,并引入图形评价法、欧式平方距离和OLS准则优选最佳模型,进而定量揭示典型情境下的区域雨洪遭遇概... 为辨识平陆运河上游郁江段雨洪关系并揭示暴雨-洪水遭遇概率,采用多种Copula函数构建区域年最大1日降雨量和最大洪峰流量的联合分布模型,并引入图形评价法、欧式平方距离和OLS准则优选最佳模型,进而定量揭示典型情境下的区域雨洪遭遇概率和条件最可能组合。结果表明:Clayton型分布模型是雨洪联合分布拟合度最优的二维Copula函数,欧式平方距离和OLS准则分别达到0.120和0.044;暴雨-洪水联合风险高,联合风险概率是同期单暴雨发生或单洪水发生概率的1.5倍;0.5%、1%、2%的典型暴雨情景下,对应最可能洪水概率分别为0.6%、1.3%、2.6%,平陆运河上游郁江段防洪任务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LA函数 雨洪遭遇 联合风险 平陆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甘蔗根系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罗海斌 黄诚梅 +7 位作者 朱慧明 蒋胜理 曹辉庆 邓智年 吴凯朝 徐林 叶丽萍 魏源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探究甘蔗根系响应水分变化的碳氮代谢生理应答机理,为后续研究甘蔗的抗旱性和高产栽培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在大棚中采用桶栽方式,模拟自然干旱胁迫过程,在处理开始后第0、1、3、5、7、9、11、15、19... 【目的】探究甘蔗根系响应水分变化的碳氮代谢生理应答机理,为后续研究甘蔗的抗旱性和高产栽培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在大棚中采用桶栽方式,模拟自然干旱胁迫过程,在处理开始后第0、1、3、5、7、9、11、15、19和25 d采样并测定土壤水含量及甘蔗根系的水含量、碳水化合物和氮同化产物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分析各项指标干旱胁迫后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干旱胁迫下,甘蔗根系水含量逐渐降低,至干旱胁迫第25 d时,根系水含量降至19.42%,较第0 d(75.64%)时降低56.22%(绝对值)。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氮代谢中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于干旱处理第25 d时均达最高值,分别为85.69和20.08 mg/gFW,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呈前期降低、中期升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碳代谢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波动升高,干旱胁迫第19 d时达最高值(4.47 mg/gFW),干旱胁迫第25 d时出现回落;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干旱胁迫第25 d时淀粉含量降至最低值(0.55 mg/gFW),但淀粉酶活性逐渐升至最高值[18.15 mg/(gFW·min)]。【结论】干旱胁迫下甘蔗根系通过调节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碳水化合物和氮同化物含量从而避免干旱对根系的伤害,保障甘蔗正常生长发育,但根系只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抵御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因此需要在干旱初期阶段做好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干旱胁迫 根系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与重现期 被引量:7
11
作者 甘富万 黄宇明 +2 位作者 张华国 倪倩 肖良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0-929,共10页
针对利用设计洪水重现期表示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更合理的防洪标准表示形式,并以桂平航运枢纽水闸防洪设计水位为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个洪水作用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假定洪水重现期... 针对利用设计洪水重现期表示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更合理的防洪标准表示形式,并以桂平航运枢纽水闸防洪设计水位为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个洪水作用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假定洪水重现期与洪水威胁成正比的关系不同,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洪水重现期与洪水威胁不存在成正比的理论与实际可能,以其进行设计会导致完全错误的防洪设计参数,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的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不宜用设计洪水重现期表示;多个洪水共同作用下的水利工程防洪标准表示形式必须考虑洪水与行洪边界的耦合关系,可采用防洪重现期或者结构荷载重现期表示;同一防洪重现期对应的洪水组合对水利工程的威胁一致,设计防洪重现期认定的危险域与洪水威胁大于设计防洪能力的区域一致,以其确定防洪设计参数可保证水利工程防洪能力确定且达到防洪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个洪水作用 防洪标准 洪水重现期 防洪重现期 防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翔 邓忠育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综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和优点 ,介绍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几种现场总线技术 ,提出了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方向为
关键词 现场总线 工业控制 网络结构 发展方向 基金会现场总线 LONWORKS PROFIB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覆被格局对西南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敖利满 蒋超华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研究不同岩土格局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组,研究镶嵌格局、横坡格局、顺坡格局3种岩土覆被格局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顺坡格局的地表产流量最多,分别较镶嵌格局、横坡格局... 为研究不同岩土格局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的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组,研究镶嵌格局、横坡格局、顺坡格局3种岩土覆被格局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顺坡格局的地表产流量最多,分别较镶嵌格局、横坡格局与裸坡的地表产流量增加88.6%,67.1%,576.1%,同时顺坡格局的地下产流量最少,分别较镶嵌格局、横坡格局与裸坡减少37.5%,36.1%,39.2%。(2)地表产沙量顺坡格局>镶嵌格局>横坡格局>裸坡,地下产沙量镶嵌格局>横坡格局>顺坡格局>裸坡。3种岩土格局的地表产沙量较裸坡均有明显增加,但地下产沙量相对增加较少。(3)岩土格局可改变地表径流泥沙关系,地表累积径流量与地表累积产沙量呈幂函数关系,镶嵌格局明显改变地表径流泥沙关系,使坡面地表侵蚀量显著提升。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深化对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的认识,为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地 岩土格局 土壤侵蚀 岩石出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面形态对西南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敖利满 蒋超华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0,共9页
[目的]探明出露岩石的岩面形态对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无裸岩为对照,研究了在3个坡度(5°,15°,25°)条件下,岩面无发育(光滑)... [目的]探明出露岩石的岩面形态对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坡地降雨侵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无裸岩为对照,研究了在3个坡度(5°,15°,25°)条件下,岩面无发育(光滑)、岩面溶穴发育(溶穴)和岩面溶沟发育(溶沟)3种岩面形态对岩石出露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1)与无裸岩相比,3种岩面形态均能显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其中溶穴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最高(26.2%),溶沟平均地下径流系数最低(18.4%)。(2)地表初始产流时间与地下初始产流时间均受到岩面形态影响而有所提前,溶穴地表初始产流时间与地下初始产流时间均早于其他岩面形态。(3)裸露岩石拦截降雨形成的岩面流冲刷地表,加剧了地表产沙,地表产沙量大小呈现为光滑>溶穴>溶沟>无裸岩。(4)坡度为5°时,3种岩面形态均提升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坡度为15°时,光滑与溶穴提升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溶沟减弱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但坡度为25°时3种岩面形态均减弱了地表径流携沙能力。[结论]岩面形态对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影响显著,未来应加强对野外自然条件下不同岩面形态产流产沙的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面形态 产流产沙 喀斯特 坡度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电站数据库构建、验证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万文华 梁雪容 +2 位作者 郑航 刘悦忆 袁宇扬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5-195,共11页
水电作为一种开发技术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电站空间分布及发电属性特征信息的不足限制了大尺度的水能研究。针对我国水电站公开数据资料分布零散的问题,基于水力发电模拟模型... 水电作为一种开发技术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电站空间分布及发电属性特征信息的不足限制了大尺度的水能研究。针对我国水电站公开数据资料分布零散的问题,基于水力发电模拟模型,结合数据使用便利性,遴选确定了电站记录的关键属性,对我国3701座水电站进行数据收集、信息提取、属性分类和缺失填充,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中国水电站数据库。其中,2019年我国(含台湾省)水电站总装机332.5 GW,大陆地区装机327.7 GW,覆盖率达92%。以该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对我国水电开发的演变过程以及大中型水电站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成果为能源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提供了技术参考,为定量化研究大空间尺度或少资料条件下的水电能源安全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数据库 开发与规划 大中型水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 水电站 清洁可再生能源 装机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静兰防洪堤工程岩溶发育特征及渗漏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伯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4,共4页
本文论述了柳州市静兰防洪堤工程区岩溶发育特征、规律,阐明了西江船厂区地下河系、溶洞、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发育规模、连通性,并进行岩溶渗漏评价。结果表明采取围井、填埋等措施后,渗漏量只有0 55×104m3 d,能有效地防止岩... 本文论述了柳州市静兰防洪堤工程区岩溶发育特征、规律,阐明了西江船厂区地下河系、溶洞、落水洞、漏斗、洼地等的发育规模、连通性,并进行岩溶渗漏评价。结果表明采取围井、填埋等措施后,渗漏量只有0 55×104m3 d,能有效地防止岩溶水的倒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兰防洪堤 岩溶发育特征 地下河 溶洞 岩溶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于我国气象干旱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雍燕兰 郑雯 +3 位作者 赵铜铁钢 杨芳 陈文龙 陈晓宏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5,共8页
干旱导致相当的经济社会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基于CMIP6多模式历史模拟降水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采用阈值识别干旱事件,设计对比实验评估人类活动对于我国1851—2005年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强迫下,我国呈现略微湿润化趋势;人... 干旱导致相当的经济社会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基于CMIP6多模式历史模拟降水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采用阈值识别干旱事件,设计对比实验评估人类活动对于我国1851—2005年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强迫下,我国呈现略微湿润化趋势;人类活动和自然强迫下,我国东南地区干旱频率显著提高、干旱持续时间显著增长、最大干旱强度显著增加,西北地区干旱频率则显著降低。人类活动使我国54.2%的网格干旱频率提高值超过了自然强迫下提高值的最大10%分位数,最大干旱持续时间和最大干旱强度中分别为41.8%、31.6%。气溶胶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干旱频率显著提高,温室气体则使得干旱频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干旱 自然强迫 气溶胶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防洪堤堤基滑动面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景铖 马春华 周锡广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滑坡是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在滑坡体稳定性计算与滑坡体治理过程中,滑坡体的几何形态、构造情况是整个设计的关键因素,如何准确、经济地确定滑坡体参数尤为重要.利用综合方法确定滑坡形态特征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在长洲防洪堤滑坡... 滑坡是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在滑坡体稳定性计算与滑坡体治理过程中,滑坡体的几何形态、构造情况是整个设计的关键因素,如何准确、经济地确定滑坡体参数尤为重要.利用综合方法确定滑坡形态特征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在长洲防洪堤滑坡治理中,采用工程地质勘探、竖井现场剪切试验及高密度电法勘探相互结合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勘探 竖井现场剪切试验 高密度电法勘探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