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共轨柴油机冷起动关键控制参数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梁郑岳 朱万泥 +4 位作者 胡国启 何振鹏 徐立 刘易 张万煌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2,共5页
以某直列6缸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柴油机冷起动控制参数和可控变量,并建立了共轨系统冷起动优化控制方案,通过改变共轨系统燃油喷射压力、格栅预热时间、喷射时刻等相关参数,改善并优化冷起动燃烧过程,采用试验标定验证... 以某直列6缸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柴油机冷起动控制参数和可控变量,并建立了共轨系统冷起动优化控制方案,通过改变共轨系统燃油喷射压力、格栅预热时间、喷射时刻等相关参数,改善并优化冷起动燃烧过程,采用试验标定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参数优化可以明显改善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保证柴油机快速起动,满足车用柴油机的使用要求,为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标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压共轨 冷起动 预喷射 预热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控集成智能控制的柴油机降油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郑岳 杨剑 +8 位作者 潘斯宁 刘易 康兴裕 朱荣 田淋瑕 陈中柱 班智博 张松 林铁坚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2,共5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商用车的燃油消耗和CO2排放,开展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某直列4缸电控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以发动机水温为反馈,对发动机水泵、节温器等电控冷却系统零部件进行综合调节,实现快速暖机升温以及正... 为了进一步降低商用车的燃油消耗和CO2排放,开展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某直列4缸电控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以发动机水温为反馈,对发动机水泵、节温器等电控冷却系统零部件进行综合调节,实现快速暖机升温以及正常行驶中发动机水温恒定在最佳温度,并通过优化VGT,改善燃烧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将冷却水温控制在各工况所对应的最优冷却水温附近,基于发动机工况需求的电控集成优化控制可以降低柴油机油耗3.51%,充分验证了智能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消耗 发动机热管理 冷却系统 集成控制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双向LSTM自编码器的驾驶风格谱聚类识别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科 陈华晟 +1 位作者 潘明章 叶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37,共10页
不同驾驶风格的分类对驾驶安全、道路设计和燃油经济性具有深远的影响。考虑到驾驶风格受驾驶员即时操作和前后操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采用双向LSTM自编码器的谱聚类模型对驾驶风格进行识别,以反映驾驶数据时序性对驾驶风格识别的影响。... 不同驾驶风格的分类对驾驶安全、道路设计和燃油经济性具有深远的影响。考虑到驾驶风格受驾驶员即时操作和前后操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采用双向LSTM自编码器的谱聚类模型对驾驶风格进行识别,以反映驾驶数据时序性对驾驶风格识别的影响。首先利用鲸鱼优化算法对驾驶过程生成的自然驾驶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再利用基于双向LSTM的自编码器模型,获得用于谱嵌入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最终通过谱聚类对驾驶风格进行识别。应用本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对真实驾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聚类的精确性优于SOM和LSTM-谱聚类方法。此外,该方法还能在降低数据特征的情况下有效地识别驾驶员的驾驶风格,并反映驾驶员的操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风格识别 双向LSTM 自编码器 谱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比和燃烧室形状对商用车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军成 曾丽丽 +1 位作者 韦红玲 田翀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81,共6页
为了提高某商用车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首先建立缸内三维燃烧模拟模型,然后根据模拟结果制作活塞,开展压缩比和燃烧室形状对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燃烧室形状,油耗对油嘴凸出高度的敏感度不同;在循环... 为了提高某商用车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首先建立缸内三维燃烧模拟模型,然后根据模拟结果制作活塞,开展压缩比和燃烧室形状对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燃烧室形状,油耗对油嘴凸出高度的敏感度不同;在循环压力峰值不变的约束下,仅提高压缩比而不提高燃烧室的放热速率,无法提高燃油经济性,而提高压缩比耦合改进燃烧室形状,缩短燃烧持续期,可以有效降低油耗;提高压缩比的同时提高循环压力峰值,可有效降低油耗,且高压缩比燃烧室可在降低油耗和控制NO_(x)排放之间获得更好的平衡。试验测试验证了模拟研究结果,高压缩比燃烧室CR18.6的有效燃油消耗率相比基础燃烧室CR16.8降低,其中1300r/min全负荷工况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1.42%,同时NO_(x)排放降低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油经济性 压缩比 燃烧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模拟在国六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军成 李明星 +1 位作者 曾丽丽 张志雄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4,50,共6页
在某国六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中,基于数值模拟指导燃烧室与喷油器优化匹配,3个燃烧室分别与4种喷油器匹配。燃烧模拟研究表明:随着油嘴凸高增大炭烟排放显著改善,指示燃油消耗率也降低,但不同工况的最佳油嘴凸高不同;流量为900 mL/min的... 在某国六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中,基于数值模拟指导燃烧室与喷油器优化匹配,3个燃烧室分别与4种喷油器匹配。燃烧模拟研究表明:随着油嘴凸高增大炭烟排放显著改善,指示燃油消耗率也降低,但不同工况的最佳油嘴凸高不同;流量为900 mL/min的喷油器综合性能优于流量为860 mL/min的喷油器;各燃烧室均有与之匹配较优的喷油器。对3种优选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预测的油嘴凸高和喷油器流量对油耗、炭烟的影响与试验趋势吻合,燃烧室形状的影响与试验趋势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系统 燃烧室 喷油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比对Cu/SSZ-13分子筛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硕 王辉 +1 位作者 王苏宁 刘来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66,共6页
采用水热法和液态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硅铝比(摩尔比)不同的Cu/SSZ-13分子筛[n(Si)/n(Al)=47,30,20,15],探究了硅铝比对NH 3选择性催化还原(NH 3-SCR)的影响,并通过XRD,ICP,N 2吸脱附,SEM,H 2-TPR,NH 3-TPD等表征分析对样品的物化性... 采用水热法和液态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硅铝比(摩尔比)不同的Cu/SSZ-13分子筛[n(Si)/n(Al)=47,30,20,15],探究了硅铝比对NH 3选择性催化还原(NH 3-SCR)的影响,并通过XRD,ICP,N 2吸脱附,SEM,H 2-TPR,NH 3-TPD等表征分析对样品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硅铝比分子筛的NH 3-SCR性能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低温范围,其中催化剂起燃温度T_(50)(转化效率≥50%时的温度)顺序为n(Si)/n(Al)=20<n(Si)/n(Al)=15<n(Si)/n(Al)=30<n(Si)/n(Al)=47。从表征结果可知,硅铝比会影响分子筛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进而影响样品中Cu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及酸性。4种分子筛催化剂中n(Si)/n(Al)-20具有最多的孤立Cu 2+以及弱L酸位数量,有利于低温NH 3-SCR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 3-SCR Cu/SSZ-13 硅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钪酸铋-钛酸铅高温压电陶瓷的相结构和高温压电稳定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康 蓝振成 +3 位作者 陈开远 王辉 于强 刘来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5-944,共10页
高温压电陶瓷在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减震、航天飞行器性能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准同型相界(MPB)附近的(1-x)BiScO3-xPbTiO3 (x=0.60-0.66)高温压电陶瓷。采用Rietveld精修确定了单斜相和四方相的共存... 高温压电陶瓷在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减震、航天飞行器性能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准同型相界(MPB)附近的(1-x)BiScO3-xPbTiO3 (x=0.60-0.66)高温压电陶瓷。采用Rietveld精修确定了单斜相和四方相的共存并给出了原子位置和两相的比例与组分的关系。基于两个动态等效能态之间的耦合来提高极化率,明确了该组分范围压电和铁电性能增强的机制。BS-PT (x=0.64)的陶瓷具有最佳的室温压电和铁电性能:Tc=430℃,d33=450pC/N,kp=62%,Pr=38μC/cm2,Ec=22.7 kV/cm;热退火的d33在370℃保持不变,在410℃急剧降低,比普通的PZT陶瓷的使用温度要高出220℃,是理想的高温压电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钪酸铋-钛酸铅 压电陶瓷 准同型相界 温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流通性与微粒加载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特 黄豪中 +3 位作者 李之华 王辉 黄荣 陈英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使用AVL-Fire软件建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三维计算模型,模拟DPF内的压降损失、深层微粒沉积、滤饼层微粒沉积和总微粒沉积特性.研究不同的排气流量、排气温度、初始灰分、灰分分布和微粒分布对DPF流通性与微粒加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使用AVL-Fire软件建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三维计算模型,模拟DPF内的压降损失、深层微粒沉积、滤饼层微粒沉积和总微粒沉积特性.研究不同的排气流量、排气温度、初始灰分、灰分分布和微粒分布对DPF流通性与微粒加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粒加载过程中(考虑微粒再生的影响),DPF压降主要由壁面压降损失、微粒深层压降损失和微粒滤饼层压降损失组成,壁面压降损失呈现主要作用;当排气温度超过610 K时,壁面压降上升速率与深层压降上升速率之和大于滤饼层压降上升速率;升高排气温度和增加初始灰分,DPF压降损失增加;增加排气流量,深层微粒沉积速度和滤饼层微粒沉积速度加快,导致DPF压降损失增加;层状灰分对DPF压降损失升高作用大于堵塞段灰分;微粒在入口孔道表面呈抛物线分布(最小在DPF载体中间)时DPF压降最小;提高排气温度,有利于微粒与O_(2)进行再生反应,但C与NO_(2)反应速率没有明显变化;当排气温度升高到710 K时,深层微粒沉积量先上升后下降,滤饼层微粒沉积量先保持不变后缓慢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DPF压降 深层微粒沉积 滤饼层微粒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