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杜甫诗歌的意象意义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徐秋明
-
机构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学术论坛》
2001年第5期106-109,共4页
-
文摘
诗歌意象的选择和组合 ,带着诗人强烈的个性特征 ,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风格特征。杜甫笔下那庞大而独特的意象群 ,表现了他的生活、理想和感情。解析这些意象 ,可以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
-
关键词
杜甫
意象
意象群
审美意义
表现手法
文学评论
诗歌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礼貌原则运用与灰色信息传递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罗国莹
-
机构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74-78,共5页
-
文摘
礼貌原则理论是继合作原则理论之后提出来的,是“会话含义”学说的发展。由布朗、列文森、利奇等学者提出的与合作原则相益补的礼貌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礼貌原则具有级别性、冲突性、合适性特征。礼貌原则的三个特征是指导正确应用礼貌原则的重要依据。礼貌原则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灰色信息的传递过程。言语交际是复杂的社会活动。有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需要适当降低明确度,提高信息灰度,以增加模糊性、含蓄性和可能性空间,从而激活更多的相关外部信息。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准确运用礼貌原则,恰当地表达语用含义,从而使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会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礼貌原则
灰色信息
信息传递
-
分类号
B823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从语境理论角度探究《致橡树》的多重意蕴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马树华
-
机构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06-209,共4页
-
文摘
近30年来,《致橡树》一直被人们推崇为当代爱情诗的经典,被赞誉为现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爱情宣言"。但如果我们从语境理论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就会发掘出爱情意蕴之外的文化意蕴和政治意蕴。也就是说,凡是经典作品的意蕴结构都是开放状态的,都是可以而且应当"多解"的。
-
关键词
《致橡树》
语境理论
多重意蕴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阅读教学文化意蕴探寻与构建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潘冠海
-
机构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7年第4期36-39,共4页
-
文摘
阅读教学是一种文化实践的过程。深刻认识阅读教学文化的意蕴,明了阅读教学文化的表现形态,明确阅读教学文化构建的方向,阅读教学才能富有活力,才能肩负起其文化使命。
-
关键词
阅读教学文化
意蕴探寻
文化构建
-
Keywords
the culture of reading teaching
intention explor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赤子的家乡行走——读冯艺的《桂海苍茫》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梁冬华
-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
文摘
"岁月的车轮悠然滚到现在,把个世界碾得方方正正又圆圆扁扁。广西不仅保存了自然界的原风景,而且在人文的风景之中,依然荡漾着人类童年般的天真、青年般的活力和老人般的沧桑。
-
关键词
红水河
广西
家乡
多民族
壮族人
花山崖壁画
行走
历史文化
土地
老人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语文新课程政策活动的理论基础探析
- 6
-
-
作者
潘冠海
邱福明
-
机构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共3页
-
-
关键词
新课程政策
学校
语文
语文课程
语文教育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教师言语行为的预设策略
- 7
-
-
作者
罗国莹
-
机构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32-135,共4页
-
文摘
语用预设也叫语用前提,是指言语交际双方都已经知道的常识,或者听到话语之后根据语境可以推理出来的信息;它并不在话语的表面显示出来,而仅仅包含在话语之中。语用预设具有情景性、共知性、隐蔽性、动态性等特点。预设作为一种潜在的话语信息,在话语理解和会话交流中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尽管人们有时对它并没有明显的意识。了解语用预设的特征,掌握语用预设策略,对提高教师言语行为质量,增强话语表达效果大有裨益。
-
关键词
语用预设
预设特点
预设策略
-
Keywords
pragmatic default
the default characteristics
the default strategy
-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论语文教师“读懂”与“善教”
- 8
-
-
作者
潘冠海
黄超兴
-
机构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广西防城港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
文摘
目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肢解文本,扮演着"搬运工"的角色。对此,研究语文教师读懂文本与善教,对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就是当务之急了。对读懂文本与善教的内涵、意义、关系以及策略进行研究,指出语文教师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去寻求善教,力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关键词
教师
读懂
善教
-
Keywords
Teacher
understanding
being good at teaching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