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体位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梅珍 陈首丽 +2 位作者 周云勤 李平 姚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35-736,共2页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并制动而引起的各种不适 ,探讨术后体位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照组 40例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的体位采用传统方法 ,即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术侧肢体保持伸直 ,4~ 6h拔除鞘管后予 1kg...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并制动而引起的各种不适 ,探讨术后体位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照组 40例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的体位采用传统方法 ,即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术侧肢体保持伸直 ,4~ 6h拔除鞘管后予 1kg沙袋压迫穿刺点 6h ,48h后可下床活动 ,实验组 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侧肢体可水平移动 ,若术后 4h内出现排尿困难者可把床头摇起 30°~ 40° ,根据患者需要可予术侧体位和半卧位。结果实验组穿刺点出血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减少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内支架术 术后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中医病机以及分期及与同期双侧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双侧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益就 刘一尔 +3 位作者 林洪全 林燕妮 朱健清 伍龙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的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分别进行分期(13例)或同期(10例)双侧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狭窄率、30天内常见并发症(...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的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分别进行分期(13例)或同期(10例)双侧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狭窄率、30天内常见并发症(包括高灌注综合征、血液动力学抑制)的发生率、6个月内临床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种术式在手术成功率、术后狭窄率、30天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6个月内临床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期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同期 分期 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必佳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显源 张九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939-941,共3页
关键词 恶性胸腔液 胸腔注射 胞必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对肢体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石宏斌 黄国东 +3 位作者 蔡新明 黎琦 赖申昌 贺西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促进肢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成熟的疗效及治疗AVF血栓性阻塞的效果。方法:用疏血通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于AVF手术后预防性治疗各50例,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尿激酶治疗AVF阻塞各20例,每日1次,7d为1疗程;对比AVF成熟情...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促进肢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成熟的疗效及治疗AVF血栓性阻塞的效果。方法:用疏血通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于AVF手术后预防性治疗各50例,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尿激酶治疗AVF阻塞各20例,每日1次,7d为1疗程;对比AVF成熟情况、复通效果、透析时能达到的最大血流量及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疏血通促进AVF成熟良好率显著高于香丹(χ2=4.336,P<0.05)。疏血通与尿激酶对内瘘部分阻塞的复通效果相当,但对完全阻塞无效。疏血通和尿激酶治疗后血浆黏度值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1);而香丹注射液虽能改善血浆黏度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更好地促进肢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通路成熟,并能替代出血风险较大的尿激酶治疗AVF血栓形成致血管部分阻塞,可作为维护HD血管通路的常规治疗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流变学 疏血通注射液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胃管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防范与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权 黄一鲜 +1 位作者 梁敏容 易小敏 《内科》 2007年第6期1033-1034,共2页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留置胃管 防范措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清除率的探讨 被引量:36
6
作者 程永衡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8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分子物质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9月在广西玉林市第一...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分子物质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9月在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并随机分为3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HP)组(n=18),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18)和血液透析(HD)组(n=18)。比较3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血β2-微球蛋白及血PTH清除率。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组治疗后血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而(HP+HD)组、HDF组相比与透析治疗前血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3组之间对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清除率比较表明,(HP+HD)组、HDF组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下降优于HD组(P<0.01),而(HP+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均能有效清除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而血液透析不能有效地清除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滤过 Β2-微球蛋白 甲状旁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奥美拉唑在高危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莫乐君 易小敏 王毅 《内科》 2008年第3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高危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所有病例符合高危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标准。观察组38例,首剂80mg奥美拉唑(OME)静脉注射,然后以8mg/h的滴...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高危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所有病例符合高危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标准。观察组38例,首剂80mg奥美拉唑(OME)静脉注射,然后以8mg/h的滴速持续滴注;常规剂量组34例,1次/12h静脉注射OME40mg。观察两组病例的止血所需时间、再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7.37%;常规剂量组分别为11例,17例及82.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对此病止血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大剂量治疗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体位预防重型脑卒中患肢早期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婵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8期453-454,共2页
为了预防重型脑卒中患肢早期并发症 ,将 94例重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7例 ,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 ,实验组采用治疗性体位 ;对照组每 2 h翻身 1次 ,肢体放置按常规 ,住院 1个月后进行患肢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价。结果 ... 为了预防重型脑卒中患肢早期并发症 ,将 94例重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7例 ,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 ,实验组采用治疗性体位 ;对照组每 2 h翻身 1次 ,肢体放置按常规 ,住院 1个月后进行患肢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 P<0 .0 5 )。提示治疗性体位能预防偏瘫并发症的发生 ,为其康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体位 脑卒中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外敷治疗甘露醇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 被引量:25
9
作者 卢坚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2期713-713,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炎 马铃薯外敷 甘露醇外渗 局部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小兰 《内科》 2015年第5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SLE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免疫吸附及糖...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SLE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免疫吸附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NA、ds-DNA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分别为(1.82±0.39)mg/m L、(1.07±0.24)mg/m L和(8.85±1.25)mg/m L,对照组分别为(2.34±0.41)mg/m L、(1.32±0.28)mg/m L和(12.86±3.42)m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平均尿蛋白定量为(2.17±1.44)g/24h,对照组为(2.94±1.81)g/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和3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SLE患者,疗效较好,能够快速清除患者体内ANA以及ds-DNA抗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吸附 环磷酰胺 糖皮质激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免疫抑制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陆猛桂 《内科》 2014年第3期343-345,共3页
本文综述狼疮性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进展。狼疮性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方案亦不同,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A、他克莫司、咪唑立宾等),新的免... 本文综述狼疮性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进展。狼疮性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方案亦不同,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A、他克莫司、咪唑立宾等),新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信号分子、细胞受体阻断剂、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阻滞剂,以及新的治疗方案如多靶点治疗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60例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伍龙 李文华 刘一尔 《内科》 2009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后第2周相比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个月...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后第2周相比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个月时Barthel指数及1年时卒中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脂并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云 《内科》 2006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慢性肠系膜缺血 动脉供应 急性肠系膜缺血 心血管病 诊断与治疗 缺血性疾病 左半结肠 诊疗技术 早期诊断 右半结肠 饮食结构 血液供应 血流灌注 十二指肠 流行病学 解剖分类 结肠缺血 疾病诊断 肠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29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龙 刘一尔 李文华 《内科》 2008年第6期1001-1001,共1页
关键词 隐球菌脑膜炎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军 彭志刚 《内科》 2007年第4期632-634,共3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洛西林钠与诺佳注射液奥硝唑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一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4期253-253,共1页
阿洛西林钠是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常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包括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化脓性胸膜炎、腹膜炎及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胆道、泌尿道、骨及软组织和生殖器官等感染,故广泛应用... 阿洛西林钠是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常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包括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化脓性胸膜炎、腹膜炎及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胆道、泌尿道、骨及软组织和生殖器官等感染,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阿洛西林钠药物相互作用只说明了本品静脉输液加入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虎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苯妥英钠、丙氯拉嗪、已丙嗪、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后将出现混浊,并没有提到阿洛西林分别与诺佳注射液及奥硝唑注射液混合时出现混浊.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阿洛西林钠分别与诺佳注射液、奥硝唑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注射液 诺佳注射液 阿洛西林钠 配伍禁忌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液存 药物相互作用 半合成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海波 《内科》 2008年第4期600-602,共3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管理与随访 被引量:5
18
作者 庞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20期5-6,共2页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痛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但是PCI术只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病情痊愈,PCI治疗后,由于血管重构、内膜增生、炎性反应、再灌注...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痛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但是PCI术只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病情痊愈,PCI治疗后,由于血管重构、内膜增生、炎性反应、再灌注损伤、冠脉痉挛等事件的发生,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此时,如果患者疏于管理、随意停药、忽视对高危因素的控制,以及存在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可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冠脉再狭窄或冠脉病变进展,以致病情反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患者 管理 支架内血栓形成 随访 支架内再狭窄 日常生活习惯 PCI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覃楚群 《内科》 2008年第6期973-975,共3页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明 郭刚智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4期60-61,共2页
目的:探究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治疗中运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收治早产儿10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常规基础治疗和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究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治疗中运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收治早产儿10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常规基础治疗和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比观察组(94%)低,P<0.05;对照组治疗满意度(80%)低于观察组(100%),P<0.05。结论: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运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治疗满意度明显增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混悬液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