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双心”疾病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探索研究
1
作者 卢芳歌 陆雅席 +8 位作者 吴戈 杨苹 王茜 潘杨钰 罗艳娜 王呈祥 孔鹏云 杨力强 李晓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4,共14页
目的观察4种不同造模方法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肌缺血的影响,为建立更符合临床诊疗特点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双心”疾病大鼠模型提供造模方法。方法将6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不... 目的观察4种不同造模方法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肌缺血的影响,为建立更符合临床诊疗特点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双心”疾病大鼠模型提供造模方法。方法将6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高脂饮食(HFD)组、复合模型(CUMS+ISO+HFD)组,正常组、HFD组各12只,其余3组各15只。正常组不予任何刺激;CUMS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造模;ISO组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模;HFD组予高脂饲料喂养;CUMS+ISO+HFD组采用高脂饮食+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造模。造模共8周,其中注射异丙肾上腺素从实验第6周开始,共3周。造模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旷场、糖水偏好行为学测试;心电图检测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Ⅱ导联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标仪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200 V/S)、低切粘度(10 I/S)与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采用全血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和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4组大鼠旷场运动距离和进入中央区域次数、糖水偏好率都显著降低(P<0.01);ISO组与CUMS+ISO+HFD组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CUMS组心电图变化可见心动过速,HFD组可见轻度ST段抬高;其余4组大鼠血清ACTH、Cor、CORT、ET-1、sICAM-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ISO组与CUMS+ISO+HFD组大鼠心肌组织受损严重,可见心肌局部纤维化及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CUMS组及HFD组可见轻度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断裂;HFD组、CUMS+ISO+HFD组血清中TC、LDL-C含量升高(P<0.01),HDL-C含量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CUMS组、HFD组、CUMS+ISO+HFD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200 V/S)、全血低切粘度(10 I/S)、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P<0.01,P<0.05),ISO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200 V/S)、全血低切粘度(10 I/S)、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CUMS组、HFD组、CUMS+ISO+HFD组大鼠MAR和AAR均显著增高(P<0.01),ISO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此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UMS+ISO+HFD组较其他3组大鼠动物模型更能体现临床双心疾病复杂性的特点,同时为建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大鼠模型提供了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造模方法 HPA轴 血小板聚集率 血液流变学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CD8^+T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增强 被引量:3
2
作者 运晨霞 肖健 +4 位作者 康迪 王启辉 彭丽姗 刘显 冷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测定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Toll样受体2(TLR2)的水平,探索TLR2在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的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样本的血清HBV载量,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 目的测定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Toll样受体2(TLR2)的水平,探索TLR2在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的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样本的血清HBV载量,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拷贝/m L)、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拷贝/m L),19例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并分析TLR2表达情况及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高,低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表达高于高病毒载量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8^+T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PD-1表达缺乏相关性。结论 HB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TLR2的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TLR2) 乙型肝炎病毒(HBV) CD8+T细胞 免疫活化 耗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9水平与CD38、HLA-DR、CD95水平正相关 被引量:5
3
作者 毛学锋 彭丽珊 +5 位作者 刘显 杨洋 王启辉 王登嵘 肖健 冷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oll样受体9(TLR9)表达水平与CD38、HLA-DR、CD95水平的关系。方法募集7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按HBV DNA的含量高低分为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12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oll样受体9(TLR9)表达水平与CD38、HLA-DR、CD95水平的关系。方法募集7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按HBV DNA的含量高低分为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抗凝血,密度梯度法分离PBMC;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的TLR9、CD38、HLA-DR、CD95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过程中,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PBMC的TLR9、HLA-DR、CD9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PBMC上TLR9与CD38、HLA-DR、CD95的共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者PBMC上,TLR9与CD38、HLA-DR、CD95的表达正相关(r分别为0.345、0.334、0.227)。结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PBMC的TLR9、HLA-DR、CD95表达水平升高,TLR9表达水平与CD38、HLA-DR、CD95水平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Toll样受体9(TLR9) CD38 HLA-DR CD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源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穆政融 程晴晴 +4 位作者 张东洁 翟珊珊 李竹欣 陶俊宇 冷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7-1728,共12页
【目的】确定养殖过程中死亡树鼩的致病原因并分析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情况,制定防治方法。【方法】对死亡树鼩进行病理剖检,记录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通过平板划线法从主要病变脏器中分离单个菌落,... 【目的】确定养殖过程中死亡树鼩的致病原因并分析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情况,制定防治方法。【方法】对死亡树鼩进行病理剖检,记录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通过平板划线法从主要病变脏器中分离单个菌落,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通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基因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手段对分离株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从死亡滇西树鼩的脾脏、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在LB琼脂培养基中呈现产绿色水溶色素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非发酵菌;通过序列进化分析可知,分离菌与GenBank收录的土壤来源铜绿假单胞菌F4相似性高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及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成年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3.382×108 CFU,对死亡小鼠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可见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的炎性损伤和坏死。对各脏器再次进行细菌分离,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可在死亡小鼠的脾脏、肠道、血液中存在,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证实,分离菌具有碳青霉烯耐药性相关基因,并与铜绿假单胞菌高致病参考菌株具有相似的毒力因子基因。【结论】本研究从病死滇西树鼩体内分离出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为树鼩微生物致病研究和驯化养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通过阻断钙通道降低蛙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幅度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如廷 韦慧芳 +7 位作者 覃翊杰 熊柳淇 沈宝如 王运踊 黄东湄 黄婕 何爽 伍冠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136,I0002-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蛙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作用以及离子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外空气间隔法诱导蛙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观察蛇床子素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蛇床子素剂量依赖降低蛙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幅度。胞外0钙能够减小蛇床子素的抑...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蛙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作用以及离子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外空气间隔法诱导蛙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观察蛇床子素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蛇床子素剂量依赖降低蛙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幅度。胞外0钙能够减小蛇床子素的抑制效应。广谱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镉,氯化镧阻断蛇床子素的抑制效应。L型钙通道阻断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P/T型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镍都能阻断蛇床子素的抑制效应。结论蛇床子素通过抑制钙通道降低蛙的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坐骨神经 复合动作电位 蛇床子素 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木素抑制化合物48/80诱导的急性瘙痒研究
6
作者 梁保文 黄丽华 +5 位作者 杨泰鑫 刘尚鹏 黄尤军 谢曼 孟维佳 伍冠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187,I0006,I0007,共6页
目的探究香叶木素的止痒作用,为将来开发香叶木素止痒药物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取动物行为学的方法,选用ICR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化合物48/80急性瘙痒模型,观察香叶木素对小鼠急性瘙痒的止痒作用。结果香叶木素具... 目的探究香叶木素的止痒作用,为将来开发香叶木素止痒药物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取动物行为学的方法,选用ICR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化合物48/80急性瘙痒模型,观察香叶木素对小鼠急性瘙痒的止痒作用。结果香叶木素具有止痒作用且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化合物48/80引起的急性瘙痒,但是不能抑制氯喹引起的非组胺依赖性瘙痒,香叶木素联合TRPV1阻断剂辣椒平对瘙痒的抑制作用与单独给予辣椒平的作用没有差异。TRPA1阻断剂HC-030031可以降低香叶木素对瘙痒的抑制作用。结论香叶木素通过抑制TRPV1/激活TRPA1通道抑制组胺依赖瘙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化合物48/80 瘙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PD-1水平增高与其活化状态正相关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健 刘显 +5 位作者 郁晓磊 董原 王绪琴 冷静 杨荣阁 王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2-1377,共6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38、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KI-67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探讨HIV-1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与免疫活化和免疫耗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HIV-1...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D38、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KI-67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探讨HIV-1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与免疫活化和免疫耗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HIV-1感染者87例,健康志愿者22例,密度梯度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CD8+T细胞PD-1、CD38、HLA-DR、ki67的表达水平;观察用抗PD-L1 m Ab阻断PD-1/PD-L1通路后CD8^+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HIV-1感染者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PD-1水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CD8^+T细胞PD-1与CD38、HLA-D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体外阻断PD-1/PD-L1通路后TNF-α、IFN-γ的表达量增加。结论 HIV-1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表达增加;PD-1过表达与HIV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功能受抑、免疫耗竭及疾病进程相关;体外阻断PD-1/PD-L1通路可恢复CD8^+T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 CD8+T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免疫活化 免疫耗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曹颖颖 李宝莹 +4 位作者 王婷 梁亮 运晨霞 唐海波 冷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3-1723,共11页
【目的】构建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IFN-β和IFN-γ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树鼩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打下基础。【方法】以瑶山亚种树鼩外周淋巴细胞为原材料,提取总RNA后经RT-PCR扩增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 【目的】构建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IFN-β和IFN-γ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树鼩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打下基础。【方法】以瑶山亚种树鼩外周淋巴细胞为原材料,提取总RNA后经RT-PCR扩增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亚克隆至质粒pcDNA3.1(+)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仓鼠肾细胞(BHK 21);同时亚克隆到原核载体pET-28a(+)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IFN-β和IFN-γ。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分析其反应性。【结果】扩增获得的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片段分别为564和501 bp,亚克隆至质粒pcDNA3.1(+)上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FN-β和pcDNA3.1-IFN-γ,亚克隆到原核载体pET-28a(+)上成功构建获得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FN-β和pET-28a-IFN-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FN-β和pET-28a-IFN-γ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在30℃下以0.5 mmol/L IPTG诱导6 h即获得融合蛋白IFN-β和IFN-γ,且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以含2 mol/L尿素的洗涤液洗涤后可获得纯度相对较高的融合蛋白,且损失较少。纯化的融合蛋白IFN-β和IFN-γ经乳化后免疫小鼠,成功制备获得IFN-β和IFN-γ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和IFA检测结果均显示这2个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获得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复性后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制备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反应性良好且抗体效价高,可作为检测工具用于研究瑶山亚种树鼩病毒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亚种树鼩 干扰素(IFN) IFN-Β IFN-Γ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树鼩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曹颖颖 梁亮 +4 位作者 曾怡蓉 钟清华 袁小芳 唐海波 冷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8-1728,共11页
【目的】确定试验滇西树鼩患病致死的原因,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方法】本研究按常规平板划线法对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心脏血、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进行病原菌分离,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 【目的】确定试验滇西树鼩患病致死的原因,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方法】本研究按常规平板划线法对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心脏血、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进行病原菌分离,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肝脏和肺脏组织分离得到1株细菌。分离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浅橘黄色单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产气,产硫化氢等,符合沙门氏菌生化特性。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肉用仔鸡源沙门氏菌CP082916菌株亲缘关系最近,16S rRNA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万古霉素不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树鼩及成年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1.6×106 CFU。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感染组树鼩和小鼠肺脏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细胞排列紊乱,见大量坏死细胞崩解,窦状隙变形或减小,中央静脉淤血,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脾脏部分细胞结构紊乱。【结论】沙门氏菌是引起这次试验滇西树鼩发病的致死原因,分离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敏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树鼩 沙门氏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振江 夏钰淇 +5 位作者 罗博炜 周凡琦 袁小芳 运晨霞 唐海波 冷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136,共6页
树鼩是最接近灵长类的动物,也是医学临床研究的重要模型动物,但是在人工驯化时饲养不当和环境因素不良,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确诊广西南宁市某大学人工驯化养殖树鼩发生死亡的原因,从发病树鼩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到可疑细菌,通过形态... 树鼩是最接近灵长类的动物,也是医学临床研究的重要模型动物,但是在人工驯化时饲养不当和环境因素不良,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确诊广西南宁市某大学人工驯化养殖树鼩发生死亡的原因,从发病树鼩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到可疑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rDNA序列进化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与GenBank收录的猪奇异变形杆菌RBX1株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分离菌株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奈替米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米诺环素、头孢氨苄、强力霉素等12种药物完全耐药,存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26×10^8CFU。综上所述,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且毒力较强,建议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奇异变形杆菌 16SrDNA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扶芳藤合剂影响免疫抑制小鼠CD11b^(+)单核细胞CD69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健 陈果 +3 位作者 李建明 李开奇 杨晨一 伍月榕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3期1774-1779,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扶芳藤合剂(compound fufangteng mixture,CFM)对免疫抑制小鼠脾及外周血CD11b^(+)单核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CD69及耗竭分子PD-1、CD9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免疫... 目的:探讨复方扶芳藤合剂(compound fufangteng mixture,CFM)对免疫抑制小鼠脾及外周血CD11b^(+)单核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CD69及耗竭分子PD-1、CD9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免疫抑制模型组(CTX组)、复方扶芳藤合剂高、中、低剂量干预组(CTX+CFM-H组、CTX+CFM-M组、CTX+CFM-L组)、黄芪(astragalus particles,AP)干预组(CTX+AP组)。各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70 mg/kg,遂按照分组方案分别给药10 d,末次给药24 h后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11b^(+)单核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CD69)和耗竭分子(PD-1、CD95)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TX+CFM-H组、CTX+CFM-M组、CTX+CFM-L组脾CD11b^(+)CD69表达水平均有改善趋势,并随着复方扶芳藤合剂剂量梯度降低。结论:复方扶芳藤合剂可调节免疫抑制小鼠脾CD11b^(+)细胞CD69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扶芳藤合剂 免疫抑制 CD69 CD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