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老化作用下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勇军 郭贺源 +1 位作者 徐锐光 刘林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01-8006,共6页
为了研究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利用旋转薄膜烘箱(RTFOT)及压力老化箱(PAV)对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试样进行短期老化及长期老化的室内模拟。采用橡胶沥青及基质沥青作为对比试验,将老化前后沥青试样的常规性能和微观性能... 为了研究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利用旋转薄膜烘箱(RTFOT)及压力老化箱(PAV)对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试样进行短期老化及长期老化的室内模拟。采用橡胶沥青及基质沥青作为对比试验,将老化前后沥青试样的常规性能和微观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在不同程度老化后,残留针入度比,软化点差及黏度老化指数相较于橡胶沥青及基质沥青显示出较强的抗老化性能。在微观试验中,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亚砜基指数较小,耐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荧光显微镜扫描中,石墨烯的添加在橡胶沥青中形成网状结构,并在老化后相较橡胶沥青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老化 石墨烯 橡胶 亚砜基指数 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柳南 陈家海 +5 位作者 郑舜元 梁军林 容洪流 梁鸿杰 颜志铭 吴吉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0-174,共5页
为研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石粉掺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不同水灰比(0.60、0.52、0.44、0.36)、不同水泥用量(360 kg/m^(3)、400 kg/m^(3)、440 kg/m^(3)、480 kg/m^(3))和不同石粉掺量(0、3%、5%、7%、9%、12%、15%... 为研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石粉掺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不同水灰比(0.60、0.52、0.44、0.36)、不同水泥用量(360 kg/m^(3)、400 kg/m^(3)、440 kg/m^(3)、480 kg/m^(3))和不同石粉掺量(0、3%、5%、7%、9%、12%、15%)的机制砂混凝土试件,对其进行为期3 d、7 d、14 d、28 d、56 d、120 d的加速碳化试验,并测定其碳化深度。试验结果表明:在28 d碳化龄期前,机制砂混凝土碳化深度增长快速,28 d后趋于平缓,碳化龄期为28 d的碳化深度可作为机制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评价指标;机制砂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水灰比呈正相关关系,与水泥用量呈负相关关系,且碳化深度随石粉掺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研究表明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石粉掺量均影响机制砂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可为机制砂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抗碳化性能 水灰比 水泥用量 石粉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近海洪冲积低液限粉土颗粒组成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韦丽 容洪流 +2 位作者 李军 梁军林 钟贤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7-251,共5页
针对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低液限粉土的颗粒组成问题,以土样结构性差异作为切入点,采用移液管法对不同状态的土样进行颗粒组成分析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土的结构性差异对土的颗粒组成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对土颗粒组成的新认识,为后续探讨... 针对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低液限粉土的颗粒组成问题,以土样结构性差异作为切入点,采用移液管法对不同状态的土样进行颗粒组成分析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土的结构性差异对土的颗粒组成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对土颗粒组成的新认识,为后续探讨该地区低液限粉土颗粒变异性以及确切的命名、工程性质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沿海公路路基修筑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限粉土 颗粒分析 移液管法 结构性 沿海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机制与帷幕注浆技术 被引量:23
4
作者 祝俊 梁军林 +2 位作者 容洪流 李瑞园 傅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918-10926,共9页
为研究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机制与帷幕注浆技术,以广西均昌隧道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地段突水突泥灾害处治实践为例,对隧道突水水泥灾害特征、诱发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 为研究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机制与帷幕注浆技术,以广西均昌隧道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地段突水突泥灾害处治实践为例,对隧道突水水泥灾害特征、诱发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突发性强,演变速度快,次生灾害严重,影响范围大;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孕险环境因素有长条状谷地汇水负地形、水资源丰富、导水通道发育、岩层水稳定性差,而超前勘探工作不充分、注浆效果不到位及施工扰动是主要致灾因子,岩体受地下水浸泡软化,岩层在静水压力作用下被击穿,掌子面发生局部渗流失稳,形成突水通道,渗流转变为管道流,形成突泥通道,在静水压力和动水冲刷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演化发展成突水突泥灾害,同时引发地表塌陷、河流断流、池塘干涸等次生灾害;通过修正帷幕注浆参数,隧道注浆治理段开挖面整体稳定性显著增强,稳定渗流量减少53.78%~80.19%,对隧道堵水加固效果明显,能有效防治突水突泥灾害,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缩短建设工期,增大工程效益。研究成果对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防治突水突泥灾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 突水突泥 致灾机制 帷幕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刚构桥跨中节段混凝土接缝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小霖 容洪流 +2 位作者 余春霖 肖璐 巫志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32-3341,共10页
为解决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在后期运营中常发生的刚度下降和跨中挠度持续增加的问题,采用节段混凝土接缝抗弯试验模拟连续刚构桥的悬臂施工,考虑试件是否分段以及分段后截面是否凿毛、钢筋布置状况、预应力等因素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挠... 为解决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在后期运营中常发生的刚度下降和跨中挠度持续增加的问题,采用节段混凝土接缝抗弯试验模拟连续刚构桥的悬臂施工,考虑试件是否分段以及分段后截面是否凿毛、钢筋布置状况、预应力等因素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挠度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不同弯曲下挠理论。试验结果表明:凿毛使接缝处混凝土结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随着布筋间距的增大,节段混凝土抗弯性能的提升逐渐减弱;提高预应力施加大小能有效延缓梁体开裂时机,并且施加高水平的预应力更能有效地控制跨中下挠;在偏安全的情况下,以绝对静矩代替惯性矩的挠度计算值更接近实测值。研究结果为桥梁跨中节段接缝抗弯下挠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抗弯性能 跨中挠度 节段接缝 预应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黄璇 李瑞园 容洪流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9,13,共6页
为了研究纤维增韧后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受力特性,进行了不同纤维种类及添加量、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单轴抗压试验,分析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加荷破坏全过程,对增韧之后轻骨料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峰值应力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后... 为了研究纤维增韧后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受力特性,进行了不同纤维种类及添加量、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单轴抗压试验,分析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加荷破坏全过程,对增韧之后轻骨料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峰值应力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后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存在明显差异,加入纤维能够很好的减缓试块内部微小裂纹的发展,具有阻止裂缝,增强混凝土韧性的效果,且混凝土强度等级、纤维添加量及种类对其变化影响显著;增韧后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试块的应力-应变曲线在下降段表现平缓,轻骨料混凝土中加入纤维使混凝土的强度有所减小,混凝土延展性提升,脆性得以改善,不同种类及掺加量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均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新建峰值应力模型、峰值应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 峰值应变 峰值应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孟勇军 郭贺源 +2 位作者 奚晨晨 邹海军 江微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了研究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剂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SBS改性沥青作为试验对照组,基于流变学原理,通过动态温度、频率扫描试验,分析改性沥青在动态加载条件下的黏弹性能与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复数模量及黏... 为了研究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剂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SBS改性沥青作为试验对照组,基于流变学原理,通过动态温度、频率扫描试验,分析改性沥青在动态加载条件下的黏弹性能与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复数模量及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温条件下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相较于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抗车辙性能与抗外力变形能力,且石墨烯的添加增强了改性沥青的弹性恢复能力,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高温性能 流变学 抗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混凝土碳化后护筋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鸿杰 陈家海 +5 位作者 郑舜元 梁军林 容洪流 王柳南 吴吉程 颜志铭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164,180,共6页
为探究机制砂混凝土碳化后对护筋性能影响,以孔隙溶液pH值、钢筋半电池电位和钢筋质量损失率作为评价护筋性能的指标,研究了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石粉掺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碳化后护筋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降低水灰比和提高水泥用量时,机制... 为探究机制砂混凝土碳化后对护筋性能影响,以孔隙溶液pH值、钢筋半电池电位和钢筋质量损失率作为评价护筋性能的指标,研究了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石粉掺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碳化后护筋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降低水灰比和提高水泥用量时,机制砂混凝土碳化深度减小,孔隙溶液pH值增大,钢筋半电池电位增大,钢筋质量损失率降低,提高了机制砂混凝土碳化后的护筋性能。当石粉掺量在7%以内时,机制砂混凝土碳化深度减小,钢筋半电池电位增大,钢筋质量损失率降低,提高了机制砂混凝土碳化后的护筋性能;当石粉掺量超过7%时,呈现出相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碳化 护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混凝土流变性能经时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吉程 姚雷 +5 位作者 杜洪良 梁军林 容洪流 颜志铭 王柳南 梁鸿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140,共6页
优质河砂资源溃泛,全面用机制砂代替河砂是未来高强混凝土生产的发展方向。现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了缓凝剂、粉煤灰以及吸水树脂等因素对C50和C60机制砂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拌C50和C60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在90 min内... 优质河砂资源溃泛,全面用机制砂代替河砂是未来高强混凝土生产的发展方向。现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了缓凝剂、粉煤灰以及吸水树脂等因素对C50和C60机制砂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拌C50和C60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在90 min内基本降为0 mm,粉煤灰会降低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速率;在缓凝剂的作用下,机制砂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和黏度会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在缓凝剂和吸水树脂的协同作用下,机制砂混凝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流变性能 经时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塔架智能主动调载技术的施工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栋 邓年春 +2 位作者 程华强 罗小斌 周大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310,共8页
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悬拼过程中,塔架会随着拱肋节段的起吊、运输、拼装过程产生较大位移,从而影响拱肋线形和拼装精度,甚至影响安全。塔架智能主动控制是近几年提出并初步应用的施工控制方法,其核心内容是缆风初张力拟定和主动调载力计... 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悬拼过程中,塔架会随着拱肋节段的起吊、运输、拼装过程产生较大位移,从而影响拱肋线形和拼装精度,甚至影响安全。塔架智能主动控制是近几年提出并初步应用的施工控制方法,其核心内容是缆风初张力拟定和主动调载力计算。通过考虑缆索的几何非线性效应,提出了索的初张力拟定方法;结合影响矩阵法,提出了主动控制力的计算方法。建立塔架有限元模型,提取施工阶段影响矩阵,计算各施工阶段所需调载力,对比分析了调载效果,并根据计算结果拟定了初张力和调载设备并应用于平南三桥。实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拟定的初张力方案和千斤顶行程,能满足控制目标的要求,有效地将塔顶偏位控制在25 mm以内,对采用智能主动控制的缆索吊装施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 钢管塔架 智能主动调载 索初张力 影响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化学理论的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鸿杰 王瑞雄 +5 位作者 杜洪良 梁军林 容洪流 颜志铭 王柳南 吴吉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130,共5页
为探究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形成的机理,基于新拌混凝土屈服应力计算式并结合界面化学理论建立了适用于机制砂混凝土抗拉强度预测模型,以水泥浆含量、粗骨料用量、石粉掺量、粉煤灰掺量作为试验变量,测定了机制砂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拉、抗... 为探究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形成的机理,基于新拌混凝土屈服应力计算式并结合界面化学理论建立了适用于机制砂混凝土抗拉强度预测模型,以水泥浆含量、粗骨料用量、石粉掺量、粉煤灰掺量作为试验变量,测定了机制砂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拉、抗压强度,运用预测模型分析了水泥浆含量、粗骨料用量、石粉掺量、粉煤灰掺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直观地反映了抗拉强度与固相线浓度λ、胶凝材料体积分数Vb、水泥水化程度等因素的关系,能较好地分析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不同配合比的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均随着龄期增长而增大,且强度增长规律与水泥水化程度增长规律基本一致。同一水胶比下,机制砂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随着水泥用量增加而增大,水泥用量达到450 kg/m^(3)后,增长趋势趋于平缓;当粗集料用量小于1100 kg/m^(3),粗骨料用量对强度无明显影响,粗骨料用量超过1100 kg/m^(3)后,强度明显下降;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均随着石粉和粉煤灰的掺量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抗拉强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材料自适应变形能力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杨浩 梁军林 +2 位作者 孟勇军 容洪流 付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50,共5页
为了探究颗粒尺寸、成型密度及集料类型对材料自适应变形能力的影响,建立了坍散值试验方法和压碎松散值试验方法,并以玄武岩和辉绿岩为代表来评价颗粒材料自适应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集料,坍散值、压碎松散值及剪胀值均随... 为了探究颗粒尺寸、成型密度及集料类型对材料自适应变形能力的影响,建立了坍散值试验方法和压碎松散值试验方法,并以玄武岩和辉绿岩为代表来评价颗粒材料自适应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集料,坍散值、压碎松散值及剪胀值均随成型密度增大而增大。在成型密度较低时,坍散值与压碎松散值近似相等,在成型密度较高时,二者差异变大。玄武岩T05级自适应变形协调能力的最低成型密度为1634~1715 kg/m^(3)。通过多组试验对比,成型密度是颗粒材料自适应变形能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自适应变形 路基沉降 玄武岩 辉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主拱圈施工方法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邓年春 李长胜 +2 位作者 郭晓 周大为 童加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32-6139,共8页
20世纪,劲性骨架拱桥逐渐由钢筋混凝土拱桥发展而来。劲性骨架由半刚性骨架向钢管-型钢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发展。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相比,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主要以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作为支架成拱。拱圈的施工阶段... 20世纪,劲性骨架拱桥逐渐由钢筋混凝土拱桥发展而来。劲性骨架由半刚性骨架向钢管-型钢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发展。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相比,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主要以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作为支架成拱。拱圈的施工阶段包括钢骨架的架设、管内混凝土的灌注、外包混凝土的浇注。总结了中国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讨论了各施工阶段的具体施工方法。在跨径方面,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将实现明显的增长;拱圈施工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应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包括分肋吊装的线形控制理论、外包混凝土分环、分工作面的最优设计准则及斜拉扣索调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劲性骨架 管内混凝土 外包混凝土 施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环氧树脂/丁苯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孟勇军 赵启雄 +3 位作者 卢祖标 刘直荣 徐锐光 雷雨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524-5531,共8页
采用先乳化后改性的方式制备水性环氧树脂(waterborne epoxy resin,WER)/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筛上剩余量、储存稳定性、蒸发残留物三大指标、布氏黏度研究不同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对... 采用先乳化后改性的方式制备水性环氧树脂(waterborne epoxy resin,WER)/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筛上剩余量、储存稳定性、蒸发残留物三大指标、布氏黏度研究不同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对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并采用荧光显微镜对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改性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性环氧树脂掺量的增加,乳液的筛上剩余量呈上升趋势,储存稳定性先下降后上升,当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4%,乳液的储存稳定性达到最低;蒸发残留物针入度逐渐降低,软化点逐渐提高,5℃延度先上升后下降,布氏黏度显著提高,高低温性能有所提高;荧光分析显示:3.5%SBR+4%WER的复合掺量下,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络骨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制备方法及性能 室内试验 乳化沥青 复合改性 水性环氧树脂(WER) 丁苯橡胶(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冰微表处路用性能及抗凝冰效果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孟勇军 零立山 +2 位作者 赵启雄 卢祖标 覃鹏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910-2915,共6页
为满足冬季凝冰地区道路路面特殊的使用环境,采用等质量置换法将微表处集料中的矿粉置换为抗凝冰填料,制备成抗凝冰微表处。通过掺入不同掺量的抗凝冰填料,对比分析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抗凝冰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抗凝冰填料... 为满足冬季凝冰地区道路路面特殊的使用环境,采用等质量置换法将微表处集料中的矿粉置换为抗凝冰填料,制备成抗凝冰微表处。通过掺入不同掺量的抗凝冰填料,对比分析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抗凝冰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抗凝冰填料的掺入对微表处的耐磨耗性能、抗水损性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对抗滑性能略有降低;微表处混合料中盐分的析出抑制了路面结冰,延长冰层的形成时间及降低冰层形成后的强度。与普通微表处相比,抗凝冰微表处具有较好的抑制凝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冰微表处 抗凝冰填料 路用性能 抗凝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混凝土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容洪流 周泽华 +1 位作者 肖璐 陈飞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11748-11753,共6页
为了研究机制砂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摆式摩擦法与表面回弹法,研究了水灰比、砂率、机制砂掺率、石粉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列。研究表明,机制砂抗滑性能低于天然河砂,石粉会显著... 为了研究机制砂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摆式摩擦法与表面回弹法,研究了水灰比、砂率、机制砂掺率、石粉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列。研究表明,机制砂抗滑性能低于天然河砂,石粉会显著改变机制砂混凝土的表观构造,各影响因素之间灰色关联排序为砂率>水灰比>石粉含量>机制砂掺率,根据以上结论设计了机制砂混凝土抗滑性能预测模型,经验证此模型与试验实测值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机制砂 灰色关联理论 混凝土路面 抗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的振动搅拌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勇军 李正华 +2 位作者 李超 江微 邹海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9-356,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振动频率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一种轴振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沥青混凝土的制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加入振动作用前后的标准车辙试验、高温车辙试验,重载车辙试验和抗剪强度试验的分析,探究振动搅拌技术... 为了研究不同振动频率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一种轴振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沥青混凝土的制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加入振动作用前后的标准车辙试验、高温车辙试验,重载车辙试验和抗剪强度试验的分析,探究振动搅拌技术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振动搅拌作用的沥青混凝土比传统搅拌的沥青混凝土更能抵抗车辙病害,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能,且在高温和重载交通的恶劣条件下,振动搅拌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车辙病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搅拌 沥青混凝土 高温稳定性 三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级拱桥斜拉扣挂施工扣索索力的正装迭代优化算法 被引量:22
18
作者 朱连伟 邓年春 +1 位作者 于孟生 郭晓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21,共4页
以跨径为575 m的平南三桥为例,根据力矩平衡法和影响矩阵法原理,通过简化力矩平衡法计算扣索索力初始迭代值,利用带修正常数影响矩阵的正装迭代法对多节段拱桥扣索索力进行正装迭代计算;建立优化模型,将施工过程相邻节段扣索索力最大值... 以跨径为575 m的平南三桥为例,根据力矩平衡法和影响矩阵法原理,通过简化力矩平衡法计算扣索索力初始迭代值,利用带修正常数影响矩阵的正装迭代法对多节段拱桥扣索索力进行正装迭代计算;建立优化模型,将施工过程相邻节段扣索索力最大值之差的限值R作为约束条件,实现索力和位移双控;以拱桥一次落架位移为目标线形,对扣索索力、拱肋位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扣索索力优化前后均可以达到预期目标线形,但单纯利用影响矩阵的正装迭代计算会导致施工索力不均匀,施工线形变化较大;扣索索力优化后,限值R越小,扣索索力越均匀,拱肋施工线形越好,但R不能无限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钢管混凝土拱桥 正装迭代 数值计算 斜拉扣挂法 索力优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石粉掺量机制砂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颜志铭 韦昌永 +3 位作者 梁军林 容洪流 傅涛 兰一夫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6,共5页
将不同掺量的石粉(按质量分数的0、3%、5%、7%、9%、12%、15%)掺入机制砂混凝土中,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与弹性模量试验,得到机制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最大时的石粉掺量,分别用Voigt上限、Reuss下限、广义自洽法和Mori-Tanaka方法... 将不同掺量的石粉(按质量分数的0、3%、5%、7%、9%、12%、15%)掺入机制砂混凝土中,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与弹性模量试验,得到机制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最大时的石粉掺量,分别用Voigt上限、Reuss下限、广义自洽法和Mori-Tanaka方法预测不同石粉掺量下机制砂混凝土的有效弹性模量,并与规范中立方体抗压强度换算有效弹性模量和实测弹性模量对比,比较哪种方法更适用于预测不同石粉掺量下的机制砂混凝土。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最大时对应的石粉掺量为12%;7 d实测弹性模量比规范理论弹性模量平均大12.70%,28 d实测弹性模量比规范理论弹性模量平均大18.54%;Mori-Tanaka法预测的弹性模量与实测弹性模量之间的相对误差最小,因此更适用于预测不同石粉掺量下的机制砂混凝土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混凝土 弹性模量 石粉 立方体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水化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烨 潘彦邑 +3 位作者 梁军林 容洪流 傅涛 田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11652-11659,共8页
研究不同水泥掺量下不同水泥稳定碎石结构水化过程的交流阻抗谱特性,通过准Randles型等效电路模型拟合得到的电化学参数分析材料的水泥水化演变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结构在不同水泥掺量下阻抗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随着龄期和水泥掺... 研究不同水泥掺量下不同水泥稳定碎石结构水化过程的交流阻抗谱特性,通过准Randles型等效电路模型拟合得到的电化学参数分析材料的水泥水化演变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结构在不同水泥掺量下阻抗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随着龄期和水泥掺量的增加,阻抗参数值不断增大,而表征材料微观结构特性的分形维数则呈现减小趋势,材料的孔隙率不断减小,逐渐形成致密结构。悬浮密实结构由于细集料较多,过多的细集料将粗骨料形成的骨架结构撑开,所形成的结构较疏松,与骨架密实结构相比,总孔隙率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水化过程 交流阻抗谱 准Randles型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