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曾春阳 程丽华 +4 位作者 糜新宇 谭一波 徐庆玲 冯建强 胡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8,共8页
【目的】猫儿山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被空间变异性较大,准确估算该地区森林植被碳密度,探明其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西猫儿山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系统抽样布点,布设森林植被临... 【目的】猫儿山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被空间变异性较大,准确估算该地区森林植被碳密度,探明其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西猫儿山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系统抽样布点,布设森林植被临时样地328个,利用地统计学、Moran’s I、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的克里格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的碳密度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平均值为46.82 t/hm^(2),森林植被碳密度数据服从正态分布;2)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全局Moran’s I值为0.366,森林植被碳密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P<0.01),在空间分布上呈聚集分布;3)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选取球状模型(Spherical)、指数模型(Exponential)、高斯模型(Gaussian)、圆形模型(Circular)理论模型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进行了拟合,指数模型的平均标准差最接近于0,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最接近于1,表明指数模型为最优模型。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指数模型的块基比(块金值与基台值)为52.78%,表明森林植被碳密度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受随机性和结构性的综合影响。【结论】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规律与其地形、地貌趋于一致,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森林植被碳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碳密度 空间自相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蒋行健 欧芷阳 +5 位作者 谭长强 何琴飞 郑威 谭一波 何峰 沈浩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30-437,共8页
为了解大气氮沉降下猫儿山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以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设置4种不同施氮处理[0(CK)、50(Ⅱ)、100(Ⅲ)和150(Ⅳ)g·m^(-2)·a^(-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 为了解大气氮沉降下猫儿山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以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设置4种不同施氮处理[0(CK)、50(Ⅱ)、100(Ⅲ)和150(Ⅳ)g·m^(-2)·a^(-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的特有土壤细菌OTU数量最多。随施氮量增加,辛普森指数降低,处理Ⅱ的辛普森指数最高;随施氮量增加,香农和Chao 1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Ⅲ的香农和Chao 1指数均最高。土壤细菌群落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NMDS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未造成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分离。LDA分析表明,处理Ⅲ的差异性物种数量最多,绿弯菌门可作为氮添加后的指示性物种。100 g·m^(-2)·a^(-1)施氮量最有利于土壤细菌生长,150 g·m^(-2)·a^(-1)施氮量对土壤细菌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储量特征
3
作者 蒋行健 申文辉 +5 位作者 郑威 谭一波 何峰 黄瑞基 沈浩 蒙宗鑫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6期801-806,共6页
为了解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储量特征,以猫儿山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不同类型、分解等级和径级木质残体储量特征。结果表明,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数量为404根/公顷,其中倒木数量为180根/公顷,枯立木数量... 为了解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储量特征,以猫儿山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不同类型、分解等级和径级木质残体储量特征。结果表明,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数量为404根/公顷,其中倒木数量为180根/公顷,枯立木数量为67根/公顷,细木质残体数量为157根/公顷。木质残体总储量为57.11 t/hm^(2),其中粗木质残体储量为41.54 t/hm^(2),细木质残体储量为15.57 t/hm^(2);倒木是木质残体储量的主要来源,占木质残体总储量的61.52%。分解等级为Ⅲ和Ⅳ级的粗木质残体储量均较高,分解等级为Ⅴ级的细木质残体储量最高。10~<20 cm径级粗木质残体储量最高。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储量在相同纬度地区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残体 储量特征 中亚热带天然林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