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的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碳储量建模估测
1
作者 康佳琦 李林 +3 位作者 储小雪 赵毅 刘佳润 谭一波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427,共11页
为探索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固碳功能的量化方式,明确漓江流域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借助野外调查实测数据和遥感影像纹理特征信息,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模型来预测流域喀... 为探索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固碳功能的量化方式,明确漓江流域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借助野外调查实测数据和遥感影像纹理特征信息,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模型来预测流域喀斯特森林碳储量与遥感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In VEST模型和土地利用数据模拟了漓江流域2005、2010、2015、2020年的森林碳储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相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样地实际碳储量,表现出较高的校正系数(0.726)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8.742),说明碳储量与多个遥感参数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漓江流域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7.48 t/hm^(2),最低2.43 t/hm^(2),最高94.35 t/hm^(2),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北部、西北部和沿流域轮廓的东部区域,中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中游和南部的旅游景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建成区。漓江流域碳储量高值区域大多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值区域大多分布着亚热带针叶林、常绿果树园和亚热带经济林。可见植被类型和林型对漓江流域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有影响。由于流域在10年间耕地和林地向建筑用地转变,碳储量高值区向碳储量低值区的变化也逐步加剧。该研究验证了遥感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在森林碳储量估测方面具有优势与可行性。对漓江流域的喀斯特森林而言,多元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其碳储量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定量关系,而随机森林模型拟合的适配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喀斯特森林 遥感技术 随机森林模型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森林群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谭一波 田红灯 +1 位作者 郑威 王绍能 《广西林业科学》 201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探索土壤物理性质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和森林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儿山海拔梯度上常绿阔... 探索土壤物理性质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和森林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儿山海拔梯度上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矮林等典型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0~60 cm层土壤容重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局部有所波动。除常绿阔叶人工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外,其他森林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则表现各异。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0~10 cm层变化最为剧烈。土壤含水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垂直变化规律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RDA结果显示,海拔和植被类型是影响猫儿山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共解释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的46.1%。海拔通过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进而影响林下土壤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海拔 土壤物理性质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优势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关联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欧芷阳 郑威 +4 位作者 庞世龙 何峰 申文辉 谭一波 陈始贵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为揭示植物对海拔差异导致的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猫儿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5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群落优势树种的叶含水率(LWC)、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体积(LV)、叶厚度(LT)、叶组织密度(LTD)以及比叶重(SLW)等... 为揭示植物对海拔差异导致的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猫儿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5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群落优势树种的叶含水率(LWC)、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体积(LV)、叶厚度(LT)、叶组织密度(LTD)以及比叶重(SLW)等7个功能性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标准化主轴法分析了猫儿山植物叶功能性状的海拔分异规律及性状组合关系。结果显示7个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SLA>LV>SLW>LTD>LT>LDMC>LWC。叶功能性状在海拔梯度上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性状随海拔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如SLA随海拔升高先升后降、LV则呈下降趋势。性状之间存在较为普遍的组合关系,如SLA与LDMC、LT、LTD及SLW间呈极显著负相关,LDMC与LTD及SLW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多数性状组合间的相关关系只在部分海拔达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猫儿山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海拔梯度引起的环境差异产生响应,叶功能性状组合的协同变异或权衡在海拔梯度上存在非同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适应对策 叶功能性状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曾春阳 程丽华 +4 位作者 糜新宇 谭一波 徐庆玲 冯建强 胡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8,共8页
【目的】猫儿山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被空间变异性较大,准确估算该地区森林植被碳密度,探明其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西猫儿山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系统抽样布点,布设森林植被临... 【目的】猫儿山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被空间变异性较大,准确估算该地区森林植被碳密度,探明其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西猫儿山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系统抽样布点,布设森林植被临时样地328个,利用地统计学、Moran’s I、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的克里格空间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的碳密度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平均值为46.82 t/hm^(2),森林植被碳密度数据服从正态分布;2)广西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全局Moran’s I值为0.366,森林植被碳密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P<0.01),在空间分布上呈聚集分布;3)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选取球状模型(Spherical)、指数模型(Exponential)、高斯模型(Gaussian)、圆形模型(Circular)理论模型对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进行了拟合,指数模型的平均标准差最接近于0,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最接近于1,表明指数模型为最优模型。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指数模型的块基比(块金值与基台值)为52.78%,表明森林植被碳密度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受随机性和结构性的综合影响。【结论】猫儿山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规律与其地形、地貌趋于一致,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森林植被碳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碳密度 空间自相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谭一波 付孜 +3 位作者 田红灯 宋贤冲 何峰 叶建平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4期472-478,共7页
高度是草本植物生长状况与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基于猫儿山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调查数据,分析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平均高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研究草本植物高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海拔(1100 m)常绿阔叶... 高度是草本植物生长状况与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基于猫儿山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调查数据,分析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平均高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研究草本植物高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海拔(1100 m)常绿阔叶林草本层优势植物有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等,来自乌毛蕨科、里白科等;中海拔(1500 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草本层植物主要有宽叶薹草(Carex siderosticta)、瘤足蕨(Plagiogyria adnata)、狗脊等,来自莎草科、瘤足蕨科、乌毛蕨科等;高海拔(1900 m)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草本层植物主要有匙叶草(Latouchea fokiensis)、间型沿阶草(Ophiopogon intermedius)等,来自龙胆科、百合科等。随海拔升高,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不断降低。草本植物高度在常绿阔叶林(1100 m)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00 m)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与常绿针阔叶混交林(1900 m)差异显著。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空气温度对草本高度有较高的解释率(Radj2=0.748)。综上,空气温度是影响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地形 土壤 上层林分结构 多元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水青冈天然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宋贤冲 田红灯 +3 位作者 谭一波 叶建平 王会利 曹继钊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66-370,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对猫儿山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天然林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的干凋落物储量分别为1.02、1.07、2.28 t/hm2。不同分解层...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对猫儿山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天然林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的干凋落物储量分别为1.02、1.07、2.28 t/hm2。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在整个浸泡试验过程中均表现为全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持水率表现为半分解层>未分解层>全分解层。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分解层的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青冈天然林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水青冈林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桂雪萍 蒙芳 +8 位作者 谭一波 田红灯 欧芷阳 何琴飞 郑威 何峰 庞世龙 彭玉华 叶建平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40-246,共7页
开展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林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对保护区水土保持措施制定和独特单一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水青冈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广... 开展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林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对保护区水土保持措施制定和独特单一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水青冈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广西生态服务评估方案相关方法,结合2016年全国及广西社会公共数据,评估了猫儿山110.20hm^2水青冈林2016年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林分单位面积年平均固土价值为1076.59元/(hm^2·a),年平均保肥价值为2986.25元/(hm^2·a),单位面积年平均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为4062.84元/(hm^2·a)。林分年固土价值为118614.32元/a,年保肥价值329084.50元/a(其中年保持氮量价值、保持磷量价值、保持钾量价值和保持有机质价值分别为4814.53、1393.48、95347.99、227528.49元/a),林分土壤保持生态服务总价值为447698.81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青冈林 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 土壤固土服务价值 土壤保肥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对土壤有效态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瀚卿 丁苏雅 +4 位作者 马姜明 谭一波 田红灯 申文辉 段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4-802,共9页
【目的】探究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对土壤有效态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影响,为毛竹林林下种植土壤养分资源管理及我国南方竹产区林药复合经营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西桂林漓江源区毛竹人工林林下种植的3种中药材样地为研究... 【目的】探究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对土壤有效态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影响,为毛竹林林下种植土壤养分资源管理及我国南方竹产区林药复合经营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西桂林漓江源区毛竹人工林林下种植的3种中药材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即未种植中药材的毛竹林对照、林下种植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林下种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林下种植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在种植后的第2年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中、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分析其相关性,明确毛竹林林下种植不同中药材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降低了土壤容重、总碳和有效磷含量,增加了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种植多花黄精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大,除微生物生物量氮外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下同);林下种植多花黄精和草珊瑚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而种植黄花倒水莲和草珊瑚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林下种植中药材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钼含量,种植多花黄精和草珊瑚也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锰含量,而种植3种中药材对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种植多花黄精和草珊瑚对土壤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大于种植黄花倒水莲。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量营养元素钙、镁、硫有效态含量主要受土壤容重、有效磷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磷影响,而微量营养元素铁、锰、铜、锌、钼有效态含量除受以上因素影响外,还与土壤pH及中量营养元素钙和镁有效态含量有关。【结论】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对毛竹林林下种植不同中药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林下种植多花黄精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最大,种植黄花倒水莲和草珊瑚次之。在毛竹林林下种植中药材实践中需适当补充中、微量营养元素,尤其是钙镁肥的供应,且需根据种植中药材的种类采取不同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中药材 土壤养分 中微量元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蒋行健 欧芷阳 +5 位作者 谭长强 何琴飞 郑威 谭一波 何峰 沈浩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30-437,共8页
为了解大气氮沉降下猫儿山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以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设置4种不同施氮处理[0(CK)、50(Ⅱ)、100(Ⅲ)和150(Ⅳ)g·m^(-2)·a^(-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 为了解大气氮沉降下猫儿山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以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设置4种不同施氮处理[0(CK)、50(Ⅱ)、100(Ⅲ)和150(Ⅳ)g·m^(-2)·a^(-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的特有土壤细菌OTU数量最多。随施氮量增加,辛普森指数降低,处理Ⅱ的辛普森指数最高;随施氮量增加,香农和Chao 1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Ⅲ的香农和Chao 1指数均最高。土壤细菌群落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NMDS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未造成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分离。LDA分析表明,处理Ⅲ的差异性物种数量最多,绿弯菌门可作为氮添加后的指示性物种。100 g·m^(-2)·a^(-1)施氮量最有利于土壤细菌生长,150 g·m^(-2)·a^(-1)施氮量对土壤细菌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储量特征
10
作者 蒋行健 申文辉 +5 位作者 郑威 谭一波 何峰 黄瑞基 沈浩 蒙宗鑫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6期801-806,共6页
为了解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储量特征,以猫儿山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不同类型、分解等级和径级木质残体储量特征。结果表明,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数量为404根/公顷,其中倒木数量为180根/公顷,枯立木数量... 为了解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储量特征,以猫儿山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不同类型、分解等级和径级木质残体储量特征。结果表明,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数量为404根/公顷,其中倒木数量为180根/公顷,枯立木数量为67根/公顷,细木质残体数量为157根/公顷。木质残体总储量为57.11 t/hm^(2),其中粗木质残体储量为41.54 t/hm^(2),细木质残体储量为15.57 t/hm^(2);倒木是木质残体储量的主要来源,占木质残体总储量的61.52%。分解等级为Ⅲ和Ⅳ级的粗木质残体储量均较高,分解等级为Ⅴ级的细木质残体储量最高。10~<20 cm径级粗木质残体储量最高。猫儿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储量在相同纬度地区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残体 储量特征 中亚热带天然林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主峰常见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关联 被引量:4
11
作者 欧芷阳 庞世龙 +4 位作者 何峰 谭一波 申文辉 郑威 陈始贵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以猫儿山主峰6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叶含水率(LWC)、叶体积(LV)、叶组织密度(LTD)、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比叶重(SLW)7个叶功能性状,阐明各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关系,揭示物种共存机制。结果表明,7个叶功... 以猫儿山主峰6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叶含水率(LWC)、叶体积(LV)、叶组织密度(LTD)、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比叶重(SLW)7个叶功能性状,阐明各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关系,揭示物种共存机制。结果表明,7个叶功能性状种间差异显著,种间变异普遍大于种内变异,种间以LV的变异最大,LWC的变异最小;种内及种间水平上,LWC和LDMC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均为较稳定的性状;不同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SLA与LDMC在种内及种间水平上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与LT和SLW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植物通过不同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和协变来适应特殊微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种内变异 种间变异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冠幅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田红灯 申文辉 +4 位作者 谭一波 郑威 何琴飞 朱慧 甘国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01,共9页
【目的】研究杉木人工林不同生长期冠幅因子及林分生长因子对其影响程度,为建立更好的冠幅预测模型及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达到优化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的目的。【方法】以广西贝江河林场3个不同林龄的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布设9个20 m... 【目的】研究杉木人工林不同生长期冠幅因子及林分生长因子对其影响程度,为建立更好的冠幅预测模型及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达到优化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的目的。【方法】以广西贝江河林场3个不同林龄的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布设9个20 m×20 m标准样地并展开全面调查,利用相关分析法及通径分析法探讨林分生长因子(胸径、树高)对冠幅因子(冠幅、冠长率、冠形率)的影响。【结果】1)各林龄林分胸径和树高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加,且平均胸径和树高间差异显著(P<0.05)。2)各林龄林分冠幅及冠长具有显著差异(P<0.05),冠幅介于1.0~14.0 m之间,冠幅增长主要集中于中龄林和近熟林。3)冠长率介于0.06~0.89之间,总平均冠长率为0.61,均值在中龄林时达到最大(0.70),成熟林最小(0.46)。4)树高对冠幅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随着林龄增长逐渐减弱,胸径只在成熟林阶段对冠幅有正向作用。5)胸径与冠长率之间一直为负相关关系,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树高对冠长率的影响随林龄增长由正向转为负向。6)胸径对冠形率的影响作用随林龄增长由正向转为负向,树高对冠形率具有正向作用且随林龄增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结论】由于杉木在不同发育期自身生长权衡机制,冠幅及冠形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主导因子并不相同,因此在不同发育期灵活选取生长指标估测冠幅比通过单一指标估测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胸径 树高 冠幅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佳哲 谭长强 +5 位作者 申文辉 郑威 彭玉华 何峰 谭一波 何琴飞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3期104-110,共7页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不同林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为深入了解不同林龄杉木林下群落多样性、群落演替以及对其生态效益提供理论技术支撑,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不同林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为深入了解不同林龄杉木林下群落多样性、群落演替以及对其生态效益提供理论技术支撑,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3、7、13、17 a)杉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共40科53属60种,3 a林物种总数最多,17 a林最少,两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随林龄增加产生明显波动。杉木人工林下灌木层中粗叶榕Ficus hirta、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在各林龄中均有分布且占较大优势,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在17 a林下占绝对优势;林下草本层中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在各林龄均有分布,3 a林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为主,17 a林以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占绝对优势。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3 a和7 a林均大于草本。灌木与草本的Pio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杉木林林龄增加,林下物种群落的共同物种和群落相似系数逐渐下降,17 a林下群落与其他林龄群落相似度低已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下植物 物种多样性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生物质炭和竹凋落物对毛竹林土壤营养元素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苏雅 段敏 +5 位作者 朱瀚卿 陈宇 谭一波 马姜明 田红灯 申文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5-803,共9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华江乡内广泛分布的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竹生物质炭和竹凋落物作为外源碳,设置对照(CK)、低添加量生物质炭(1%BC)、高添加量生物质炭(2%BC)、低添加量凋落物(1%L)、高添加量凋落物(2%L)5个处理,进行为期两个...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华江乡内广泛分布的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竹生物质炭和竹凋落物作为外源碳,设置对照(CK)、低添加量生物质炭(1%BC)、高添加量生物质炭(2%BC)、低添加量凋落物(1%L)、高添加量凋落物(2%L)5个处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外源碳添加对毛竹林土壤营养元素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竹生物质炭和竹凋落物添加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竹生物质炭添加显著降低了而竹凋落物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P<0.05),且高添加量(2%BC和2%L)的降低或提高作用更明显;不同外源碳添加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_(3)^(–)-N)含量,且凋落物添加的提高作用更明显;不同外源碳添加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AP)含量,且高添加量的提高作用更明显;竹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氮(DN)含量,而竹凋落物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DOC和DN含量;不同外源碳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含量(MBN)均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NH_(4)^(+)-N、NO_(3)^(-)-N、DOC和DN是影响竹林土壤酶活性的关键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生物质炭 竹凋落物 土壤营养元素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