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北海竹林盐场烟曲霉GXIMD 00544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
作者 张耿思 李海艳 +5 位作者 傅春青 苏志维 周冬梅 高程海 刘永宏 徐新亚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29,共8页
为研究一株广西北海竹林盐场来源真菌烟曲霉(Asperigillus fumigatus) GXIMD 00544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并考察其抗菌活性,本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并结合波谱数据,分析确定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合结构,再进一步采用96孔板法测定其抗菌活性。... 为研究一株广西北海竹林盐场来源真菌烟曲霉(Asperigillus fumigatus) GXIMD 00544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并考察其抗菌活性,本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并结合波谱数据,分析确定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合结构,再进一步采用96孔板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后可得到11个化合物,包括4个烟曲霉酸类化合物(1-4)和7个酚酸类化合物(5-11),分别鉴定为maunakeanolic acid A (1)、6-deacytyl-1,2-dihydrohelvolic acid (2)、helvolic acid (烟曲霉酸,3)、helvolinic acid (4)、8′-O-methylasterric acid (5)、methylated asterric acid (6)、dimethyl 2,3′-dimethylosoate (7)、dimethylsoluchrin (8)、sulochrin (9)、monomethylsulochrin (10)、trypacidin (11)。其中,化合物1、3、4对人类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分别为5.12、5.68、2.63μg·mL^(-1);对海洋污损细菌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40、7.10、13.15μg·mL^(-1);对海洋污损细菌海弧菌(V.pelagius)表现出抑制作用。烟曲霉酸类化合物1-4均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场来源真菌 烟曲霉 烟曲霉酸 酚酸衍生物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GXIMD 00533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傅春青 梁春祥 +3 位作者 梁莉芬 高程海 刘永宏 徐新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本文采用高盐度真菌培养基,对广西北海竹林盐场来源枝孢属嗜盐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GXIMD 0053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 本文采用高盐度真菌培养基,对广西北海竹林盐场来源枝孢属嗜盐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GXIMD 0053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鉴定为4个内酯类化合物iso-cladospolide B(1)、cladospolide B(2)、pandangolide 1(3)和thiocladospolide F(4),2个甾醇类化合物cladosporisteroid B(5)和(22 E,24R)-3β,5α,9α-三羟基-7,22-麦角甾二烯-6-酮(6),7个二酮哌嗪brevianamide F(7)、N-乙酰-L-苯丙氨酸(8)、环(L-脯氨酸-L-亮氨酸)(9)、环(L-丙氨酸-L-亮氨酸)(10)、环(L-缬氨酸-L-丙氨酸)(11)、环(L-甘氨酸-L-异亮氨酸)(12)和环(L-亮氨酸-L-甘氨酸)(13),1个氨基酸L-色氨酸(14),2个脂肪酸cladosporacid B(15)和(4 R,5S,11R,2E)-4,5,11-三羟基-2-十二烯酸甲酯(16)。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抗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细胞毒活性、抗藤壶附着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6和14具有显著的铁离子还原和抗氧化能力,强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vitamin C,Vc);化合物6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IC 50为2.662μmol/L;化合物4具有显著的抗藤壶附着活性,抗附着率为100%;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其中化合物5抑制率达到54.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盐场 嗜盐真菌 枝孢属 次级代谢产物 海洋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真菌代谢产物中环状四肽、五肽和六肽研究进展
3
作者 姜悦 王宇 +4 位作者 易湘茜 高程海 刘永宏 曹沛 白猛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82,共20页
环肽是一类主要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形成的非线性含氮化合物。短杆菌肽抗菌剂是在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的该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更多的天然环肽类似物被公开报道。本文对1986年12月—2024年6月,从真菌资源中共获得的121... 环肽是一类主要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形成的非线性含氮化合物。短杆菌肽抗菌剂是在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的该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更多的天然环肽类似物被公开报道。本文对1986年12月—2024年6月,从真菌资源中共获得的121个环状四肽、五肽和六肽的来源、化学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此外,大多数的环肽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抗菌、抗疟疾、抗炎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为新药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思路。该综述为今后探索和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环四肽、环五肽和环六肽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环状四肽、五肽和六肽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 02045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孔维琦 金鑫 +2 位作者 刘永宏 高程海 陈显强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1,共8页
本文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 0204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该菌株代谢产物,基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旋光等数据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定抑菌活性。从海洋真... 本文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 0204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该菌株代谢产物,基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旋光等数据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定抑菌活性。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 02045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是(3S)-6-羟基-8-甲氧基-3,5-二甲基异色满(1)、(3S)-6-羟基-8-甲氧基-3-甲基异色满(2)、(3S,4R)-4,6-二羟基-8-甲氧基-3,5-二甲基异色满(3)、(1S,3R)-3,7-二甲基-1,8-二羟基-6-甲基异色满(4)、(S)-6-羟基-7-甲氧基-3,5-二甲基异色满-1-酮(5)、anserinone A(6)、anserinone B(7)、(+)-formylanserinone B(8)、对羟基苯乙酸(9)、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0)、Waol A(11)、(S)-7-甲氧基-2,5-二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6-醇(12)、6-甲基-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13)、4-羟基-3,6-二甲基-2-吡喃酮(14)和反式阿魏酸(15)。其中化合物6—8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3.91~7.81μg·mL~(-1)。化合物6—8和11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7.81~15.62μg·mL~(-1)。化合物4、6—8、10和11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1.95~125.00μg·mL~(-1)。本研究为羊栖菜及其共附生真菌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曲霉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来源链霉菌中2-羟基苯基噻唑啉衍生物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5
作者 刘思妮 白猛 +5 位作者 朱义广 罗小卫 高程海 刘永宏 徐新亚 蒋晓东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2,共9页
文章探讨和分析了海南红树林沉积物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ardesiacus GXIMD 035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相应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比对16S rDNA序列信息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其次级代谢产物,结合波谱数据分析... 文章探讨和分析了海南红树林沉积物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ardesiacus GXIMD 035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相应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比对16S rDNA序列信息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其次级代谢产物,结合波谱数据分析与文献数据比对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该链霉菌中获得5个2-羟基苯基噻唑啉衍生物,经鉴定分别为(+)-(S)-pulicatin G (1)、pulicatin A (2)、aerugine (3)、pulicatin F (4)和(+)-(S)-dihydraeruginoic acid (5)。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技术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定位及注释负责合成相应化合物的基因簇,并推导其生物合成途径。该菌株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其包含31个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基因簇11可能参与2-羟基苯基噻唑啉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并推导了该衍生物的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链霉菌 2-羟基苯基噻唑啉 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田来源极端嗜盐真菌Fusarium incarnatum GXIMD00527抗污损活性成分研究
6
作者 梁莉芬 陆春菊 +7 位作者 傅春青 黄华庆 陈春晓 戚梦凡 罗小卫 高程海 刘永宏 徐新亚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29,共8页
目的研究一株极端嗜盐真菌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 GXIMD00527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海洋生物污损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波谱技术及文献查阅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并测... 目的研究一株极端嗜盐真菌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 GXIMD00527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海洋生物污损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波谱技术及文献查阅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并测定了单体化合物抗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4个特特拉姆酸类生物碱decalintetracid A(1)、decalintetracid B(2)、equisetin(3)、5'-epiequisetin(4),4个十四元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化合物zearalenone(5)、α-zearalenol(6)、5'-hydroxyzearalenol(7)、8'-hydroxyzearalenone(8)。化合物1~5、8对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均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4和7还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系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极端嗜盐真菌F.incarnatum GXIMD00527次级代谢产物能够显著抑制污损生物附着。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北部湾海域盐田来源极端嗜盐真菌的抗污损活性成分,为天然抗污剂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Fusarium incarnatum 次级代谢产物 抗海洋生物污损 极端嗜盐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盐藻的基础生物学和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毅航 陈晓倩 +4 位作者 杨敏 杨雅楠 高程海 易湘茜 黄炳耀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3-808,共16页
杜氏盐藻是一种绿色耐盐单细胞微藻,可以大量积累类胡萝卜素、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等高附加值产物,在医药、食品和生物能源等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该文系统综述了:(1)杜氏盐藻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包括杜氏盐藻的基本特征,以及光照、... 杜氏盐藻是一种绿色耐盐单细胞微藻,可以大量积累类胡萝卜素、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等高附加值产物,在医药、食品和生物能源等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该文系统综述了:(1)杜氏盐藻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包括杜氏盐藻的基本特征,以及光照、温度、pH值、盐度、营养元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对杜氏盐藻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影响过程;(2)与杜氏盐藻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为杜氏盐藻的规模化养殖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3)杜氏盐藻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在医药、食品和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展现了杜氏盐藻的应用价值,为杜氏盐藻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4)展望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即通过养殖模式创新、培养条件优化、生产工艺优化、基因工程育种和加强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降本增效,通过安全性、药理药效和临床研究推动杜氏盐藻在高附加值的医药健康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杜氏盐藻 类胡萝卜素 基础生物学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穴青蟹对不同饵料稳定同位素的周转和分馏
8
作者 钟声平 蔡小辉 +5 位作者 宋建达 刘旭佳 彭银辉 黄亮华 葛长字 黄国强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5,共16页
为研究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和分馏系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0个50 cm×40 cm×40 cm的水族箱,采用鱼(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虾(宽沟对虾Penaeus latisulcatus)、贝(杂色蛤... 为研究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和分馏系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0个50 cm×40 cm×40 cm的水族箱,采用鱼(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虾(宽沟对虾Penaeus latisulcatus)、贝(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沙蚕(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为饵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5g左右的拟穴青蟹幼蟹,并在第0、30、60、90、135、180天取样测定幼蟹的δ^(13)C和δ15N,计算周转参数和分馏系数。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幼蟹δ^(13)C和δ15N随养殖时间的变动可用δ^(13)C=a×lnt+b和δ15N=a×lnt+b描述,摄食不同饵料时a值变动较大。生长是驱动幼蟹体内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周转的主要因素,投喂4种饵料的幼蟹生长对13C周转的贡献百分比分别为79.83%、83.65%、84.88%和63.80%,生长对15N周转的贡献百分比分别81.97%、82.88%、75.27%和59.80%。投喂4种饵料的幼蟹13C完成50%周转时间(t50)分别为36.30、24.56、27.96和21.17 d,完成95%周转的时间(t95)分别为156.86、106.16、120.83和91.64 d,15N完成50%周转时间(t50)分别为37.60、24.34、24.77和20.17 d,完成95%周转的时间(t95)分别为162.49、105.22、107.05和86.99 d。投喂4种饵料的幼蟹180 d时对饵料的δ^(13)C的分馏系数Δ^(13)C180d为0.71‰~1.64‰,对饵料的δ15N的分馏系数Δ^(15)N180d为2.15‰~2.66‰。Δ^(13)C与增重率(MGR,%)的关系符合公式Δ^(13)C=a×ln(MGR)+b,Δ^(15)N与增重率(MGR,%)的关系符合公式Δ^(15)N=a×ln(MGR)+b,摄食不同饵料时,a和b值均出现较大差异。Δ^(13)C与饵料的δ^(13)C成负线性相关,与初始幼蟹与饵料的δ^(13)C相差数值(δ^(13)CIC~δ^(13)CD)成正线性相关;Δ^(15)N与饵料的δ15N成负线性相关,与初始幼蟹与饵料的δ15N相差数值(δ15N IC~δ15N D)成正线性相关。本研究表明,生长是驱动拟穴青蟹幼蟹稳定同位素周转的主要因素,饵料稳定同位素丰度是影响分馏系数的重要因子。实验结果为拟穴青蟹营养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稳定同位素 周转速率 分馏系数 饵料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星共附生真菌Cippumomyces sp.GXIMD02047天然产物的研究
9
作者 滕全 夏辰曦 +1 位作者 金鑫 陈显强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2-461,共10页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Cippumomyces sp.GXIMD02047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中压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Cippumomyces sp.GXIMD02047天然产物,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结合文献数...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Cippumomyces sp.GXIMD02047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中压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Cippumomyces sp.GXIMD02047天然产物,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结合文献数据比对方法鉴定天然产物的结构。运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清除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估代谢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微孔板法测定天然产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20个化合物被分离并鉴定为quinolactacin A1(1)、quinolactacin C(2)、3-epiquinolactacin C1(3)、quinolactacin B1(4)、quinolactacin E(5)、neocyclocitrinol B(6)、neocyclocitrinol B(7)、neocyclocitrinol C(8)、penicinolone(9)、4-羟基-3-甲氧基-1-甲基-4-羟基-4H-喹啉-2-酮(10)、4-甲氧基-2-甲基异喹啉-1-酮(11)、coniochaetone A(12)、coniochaetone B(13)、sclerotinin A(14)、alternethanoxin A(15)、2-(2-乙酰氨基-3-甲基戊酰胺基)-3-苯基丙酸乙酯(16)、(S)-甲基-2-乙酰氨基-4-(2-(甲氨基)苯基)-4-氧代丁酸甲酯(17)、latifolicinin C(18)、latifolicinin B(19)、4-epipenicillone B(20)。化合物4和10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它们的IC_(50)值分别为297.2和80.0μmol/L。化合物4和10在50μg/mL的浓度下的FRAP值分别为35.05和514.80。化合物1、7和12在300μg/mL浓度下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49.82%、63.24%和64.42%。其余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未显示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化合物1~20在测试浓度下未见抑菌作用。结论海星共附生真菌Cippumomyces sp.GXIMD02047能够产生结构多样的代谢产物,部分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20首次从Cippumomyces属分离得到。本研究首次报道Cippumomyces属真菌代谢产物,为探讨Cippumomyces属真菌在医药方面的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附生真菌 Cippumomyces 天然产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无瓣海桑果实中糖苷鉴定及其延缓线虫衰老活性研究
10
作者 刘建雲 夏家朗 +5 位作者 白猛 李玥瑶 韦金花 刘锴 高程海 易湘茜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6,共9页
为获得无瓣海桑果实中具有延缓衰老活性的化合物,对其正丁醇部位开展成分分离及活性研究。运用反相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压液相色谱手段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结构。以寿命、热应激、咽泵频率、弯曲能力、脂褐... 为获得无瓣海桑果实中具有延缓衰老活性的化合物,对其正丁醇部位开展成分分离及活性研究。运用反相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压液相色谱手段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结构。以寿命、热应激、咽泵频率、弯曲能力、脂褐素为指标,考察化合物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活性,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化合物与DAF-16蛋白的作用方式。从正丁醇部位首次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hovetrichoside C(2)、(6R,9S)-3-氧代-α-紫罗兰醇-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3-甲基丁基β-D-吡喃葡萄糖(5)。化合物2、4、5在100μmol·L−1浓度下具有显著的延缓衰老活性,分别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延长15.9%、15.0%、22.1%,极显著延长热应激条件下线虫寿命的36.3%、50.6%、46.3%;并可提升线虫的咽泵频次、身体弯曲能力以及降低脂褐素的累积。分子对接表明,化合物2、4、5能与DAF-16蛋白氨基酸稳定结合,结合能分别为−6.6、−6.0、−4.6kcal·moL^(−1)。本研究丰富了无瓣海桑果实中延缓衰老的活性物质研究,为无瓣海桑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果实 糖苷类化合物 结构鉴定 秀丽隐杆线虫 延缓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宝螺来源真菌-细菌共生体Aspergillus spelaeus GXIMD 04541/Sphingomonas echinoides GXIMD 0453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1
作者 杨洁 姚飞华 +3 位作者 李晓燕 石婕妤 易湘茜 高程海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3,共8页
为了研究阿拉伯宝螺(Mauritia arabica)来源的真菌细菌共生体Aspergillus spelaeus GXIMD 04541/Sphingomonas echinoides GXIMD 04532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 为了研究阿拉伯宝螺(Mauritia arabica)来源的真菌细菌共生体Aspergillus spelaeus GXIMD 04541/Sphingomonas echinoides GXIMD 04532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ethylthiazolyl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评价化合物细胞毒活性。GXIMD 04541/04532的大米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和2个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为trichalasins C (1)、aspochalasin E (2)、aspochalasin H (3)、aspochalasin I (4)、aspochalasin K (5)、citreofuran (6)、cyclothiocurvularin B methyl ester (7)。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4和5表现出PC3细胞毒活性,半数最大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17.23、15.18和8.71μmol·L^(-1),化合物1—5未表现出22Rv1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宝螺 真菌–细菌共生体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黏细菌防治甘蔗梢腐病的筛选评价
12
作者 官佳松 卢天梅 +3 位作者 邹承武 蒙姣荣 马仲辉 苏志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65-3276,共12页
【目的】明确来源于广西北部湾的海洋黏细菌对甘蔗梢腐病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潜力,为研发有效防治甘蔗梢腐病的生物农药提供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以来源于广西北部湾不同海洋生境的12种62株黏细菌为研究对象,以2株广西蔗区甘蔗... 【目的】明确来源于广西北部湾的海洋黏细菌对甘蔗梢腐病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潜力,为研发有效防治甘蔗梢腐病的生物农药提供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以来源于广西北部湾不同海洋生境的12种62株黏细菌为研究对象,以2株广西蔗区甘蔗梢腐病优势病原菌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9DF-3-2和FS-2-1为靶标,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评价黏细菌对甘蔗镰孢菌的拮抗作用,初步筛选出潜力活性菌株;利用透析膜对峙培养法、菌丝裂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等从拮抗作用方式、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等方面评价潜力活性菌株对甘蔗镰孢菌的生物防治潜力。【结果】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62株黏细菌中发现47株黏细菌对2株甘蔗镰孢菌9DF-3-2和FS-2-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活性菌株率达75.8%,有18株黏细菌对2株甘蔗镰孢菌的抑菌直径大于1.000 cm,其中以叶柄黏球菌(Myxococcusstipitatus)T163和蜂窝囊菌(Melittangiumsp.)T269的抑制作用最强。黏细菌胞外发酵液对甘蔗镰孢菌菌丝裂解试验结果显示,黏细菌T163和T269的胞外发酵液对2株甘蔗镰孢菌的菌丝抑制作用最明显;透析膜平板隔离试验结果显示,黏细菌T269、T163和T071受透析膜隔离后对甘蔗镰孢菌仍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黏细菌发酵提取物抗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黏细菌T163和T269的发酵提取物对2株甘蔗镰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100.0μg/mL的T163发酵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好,其对9DF-3-2和FS-2-1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3.97和84.58μg/mL。【结论】来源于广西北部湾的海洋黏细菌T163和T269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甘蔗镰孢菌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绿色生物防治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黏细菌 甘蔗梢腐病 甘蔗镰孢菌 活性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岛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的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楠楠 任润馨 +5 位作者 唐振洲 罗志宏 夏辰曦 刘永宏 彭亮 陈显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60,共7页
为了探讨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该菌株代谢产物,基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旋光等数据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8个化合物从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中... 为了探讨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该菌株代谢产物,基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旋光等数据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8个化合物从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中分离并被鉴定为(3S,11aS)-3-[(1H-indol-3-yl)methyl]-7,9-dihydroxy-8-methoxy-2,3,11,11a-tetrahydro-6H-pyrazino[1,2-b]isoquinoline-1,4-dione(1)、cyclo(L-Pro-L-Tyr)(2)、cyclo(L-4-Hyp-D-phe)(3)、cyclo(L-4-Hyp-L-Phe)(4)、cyclo(L-4-Hyp-L-leucine)(5)、cyclo(L-4-Hyp-D-leucine)(6)、desmethyldiaportinol(7)、2-(2ʹ-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8)。化合物1~8在测试浓度下未显示抑制癌细胞增殖、α-葡萄糖酶和抑菌活性。化合物1~8首次从涠洲岛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ASPERGILLUS 次级代谢产物 洋沉积物 涠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岛鹿角珊瑚共附生真菌Arachniotus ruber GXIMD 02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佳熹 卢护木 +3 位作者 齐鑫 高程海 刘永宏 罗小卫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0,共7页
研究涠洲岛来源鹿角珊瑚(Acropora austera)共附生真菌Arachniotus ruber GXIMD 02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解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测定... 研究涠洲岛来源鹿角珊瑚(Acropora austera)共附生真菌Arachniotus ruber GXIMD 0251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解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测定其抑菌活性。从粗提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auxarthrols B,E,F和H(1—4)、paradictyoarthrin A(5)、chrysoqueen(6)、ocauxarthrol A(7)、1,3,6-三羟基-8-甲基占吨酮(8)、N-乙酰酪胺(9)、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0)、间羟基苯乙酸(11)、L-tenuazonic acid(12)和2,3,22,23-tertrahydroxy-2,6,10,15,19,23-hexamethyl-tetracosa-6,10,14,18-tetraene(13)。其中化合物1、4—6和11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具一定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78~0.312mg·mL^(−1)。本研究丰富了蛛网霉属(Arachniotus)真菌代谢产物结构多样性,为抗生素研发提供化学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鹿角珊瑚 Arachniotus ruber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苦木内酯类与木脂素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5
作者 栾同同 何亚玲 +3 位作者 辛璐 蒙康婷 刘永宏 苏志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35-4041,共7页
目的研究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苦木内酯类与木脂素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提取物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RAW264.7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 目的研究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苦木内酯类与木脂素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提取物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RAW264.7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苦木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ruceanic acid E(1)、15-O-(3-hydroxy-3-methy1butanoyl)-brucealide(2)、bruceine L(3)、aglycone of yadanzioside D(4)、javanicolide A(5)、javanicolide C(6)、bruceanic acid A(7);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leomiscosin A(8)、ceplignan(9)、threoguaiacylglycerol 8′-(4-hydroxymethyl-2-methoxyphenyl)ether(10)、erythro-guaiacylglycerol 8′-(4-hydroxy-methyl-2-methoxyphenyl)ether(11)。化合物3、8可抑制RAW264.7细胞产生NO。结论化合物9~11为首次从鸦胆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具有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苦木内酯 木脂素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柱状角孔珊瑚水螅体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广福 何洁怡 +4 位作者 白猛 易湘茜 刘昕明 罗连响 高程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为了研究柱状角孔珊瑚(Goniopora columna)水螅体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柱状角孔珊瑚水螅体粗提物中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并对获得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非小... 为了研究柱状角孔珊瑚(Goniopora columna)水螅体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柱状角孔珊瑚水螅体粗提物中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并对获得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549 cells, NSCLC)的抗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柱状角孔珊瑚水螅体中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分别为alkalgoniopora A (1)、茶碱(2)、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3)、尿嘧啶(4)、胸腺嘧啶(5)、pregna-5,20-dien-3β-ol(6)、cinnamicacid(7)和原儿茶酸(8),其中化合物1为新发现的生物碱。初步细胞毒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2和6对NSCLC增殖有较弱的抑制活性,其余化合物对NSCLC增殖无明显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角孔珊瑚 水螅体 次级代谢产物 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草床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17
作者 陈望安 李蜜 +1 位作者 黎芳婷 高程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8-1468,共11页
为探究海草床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及其代谢产物粗提物抑菌活性,该文采集防城港市珍珠湾和渔洲坪海草床9份盐生植物根际土壤进行研究,使用5种分离培养基,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通过PCR扩增和16S r... 为探究海草床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及其代谢产物粗提物抑菌活性,该文采集防城港市珍珠湾和渔洲坪海草床9份盐生植物根际土壤进行研究,使用5种分离培养基,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通过PCR扩增和16S rRNA测序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采用滤纸片法筛选可培养细菌发酵粗提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4种人类致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9份样品中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42株,隶属13个科14个属,包括链霉菌属、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希瓦氏菌属、微杆菌属、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罗思氏菌属、嗜冷杆菌属、假诺卡氏菌属、发光菌属、氟单胞菌属和志贺菌属,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2)抑菌活性初筛结果显示,6株可培养细菌至少对2种以上人类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1株来自弧菌属,1株来自罗思氏菌属,其余4株均来自链霉菌属。综上所述,防城港海域海草床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较新颖独特,链霉菌属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潜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人类致病菌 细菌多样性 链霉菌属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老鼠簕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GXIMD 03158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8
作者 安凡 姜悦 +5 位作者 王宇 曹广萍 高程海 刘永宏 易湘茜 白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8,共8页
文章对红树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GXIMD 03158的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该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核磁氢谱、碳谱和高分辨率质谱数据综合解析鉴定单体化合... 文章对红树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GXIMD 03158的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该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核磁氢谱、碳谱和高分辨率质谱数据综合解析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从A.terreus GXIMD 03158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出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dankasterones A(1),(14α,22E)-14-hydroxyergosta-4,7,22-triene-3,6-dione(2),steresterone B(3),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4),herbarulide(5),demethylincisterol A3(6),isochaetochromin B1(7),isochaetochromin B2(8),(E)-7,9-二烯-11-羰基硬脂酸(9)和aspergilfuranone A(10)。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化合物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结果显示化合物6对S.albus、S.aureus和S.epidermidis的MIC分别为3.12、6.25和3.12μg·mL^(−1);化合物9对S.albus和S.aureus的MIC分别为1.56和3.12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老鼠簕 内生真菌 曲霉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的褐石斑鱼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声平 蒋艳 +4 位作者 陈秀荔 赵永贞 赵龙岩 刘永宏 黄国强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9-726,共8页
为评估种质资源状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评定为易危物种的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采用PCR方法测定褐石斑鱼西太平洋海区的中国海南岛... 为评估种质资源状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评定为易危物种的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采用PCR方法测定褐石斑鱼西太平洋海区的中国海南岛(HN)、福建厦门(XM)和韩国济州岛(HG)3个地理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基因序列遗传变异、谱系结构和群体扩张历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石斑鱼3个地理种群(88个个体)共检测出18个多态位点,共有7种单倍型;各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而且单倍型在群体间分布不均,韩国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中国海南和厦门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地理距离最远的韩国群体和中国海南群体遗传分化最高(F_(ST)=0.177 5),地理距离最近的中国海南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遗传分化最低(F_(ST)=0.013 4)。Mantel检验结果显示,3个褐石斑鱼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间存在显著相关,距离隔离(Isolation by Distance, IBD)是褐石斑鱼群体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褐石斑鱼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F_(ST)=0.097 1)。褐石斑鱼Cytb基因单倍型网络图表现为简单星形结构,符合群体扩张的历史特征。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结果也证实西太平洋海区褐石斑鱼群体存在扩张的历史特征。本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海区的褐石斑鱼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野生种质资源极易受到渔业捕捞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而衰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急需加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石斑鱼 种质资源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BWL-001代谢产物及抗弧菌活性研究
20
作者 何佳利 甘雨满 +3 位作者 白猛 高程海 张文飞 王锐萍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3-718,共6页
本研究旨在从1株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土壤来源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WL-001中挖掘抗海洋弧菌(Vibrio)的活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菌株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并结合96... 本研究旨在从1株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土壤来源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WL-001中挖掘抗海洋弧菌(Vibrio)的活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菌株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并结合96孔板微量稀释法进行抗弧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从该菌株LB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单体化合物,包括4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1-4)、3个吲哚生物碱衍生物(6-8)以及3个其他类化合物(5、9和10),分别命名为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1)、cyclo-(Pro-lle)(2)、maculosin (3)、trans-cyclo-(Pro-Phe)(4)、anthranilic acid (5)、indole-3-meth-ylethanoate (6)、indole-3-acetic acid (7),nb-acetyltryptamine (8)、thymine (9)、acetamide (10)。其中,化合物6-8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有弱的抑制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 MIC)值均为12.5μg/mL。本研究丰富了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土壤来源的蜡样芽孢杆菌代谢产物多样性,并为抗弧菌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岭热带雨林 土壤 蜡样芽孢杆菌 代谢产物 抗弧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