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忠魁 刘婷 +4 位作者 杨家林 蔡小辉 刘丽梅 吴蓉 赵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9-753,共5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114个个体,分析其中的87个位点。试验结果表明,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间遗传多样性高低及遗传分化与天然屏障导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114个个体,分析其中的87个位点。试验结果表明,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间遗传多样性高低及遗传分化与天然屏障导致的地理隔离相关,裸体方格星虫的浮游幼体并不能有力地促进群体间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指出,广西裸体方格星虫群体至少应作为2个保育单元经营,即江平保育单元和犀牛角—西乡塘—闸口保育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体方格星虫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茅尾海常见牡蛎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9
2
作者 宋忠魁 蔡小辉 +1 位作者 童潼 杨家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6,共6页
应用COⅠ条形码技术鉴定广西茅尾海的3种常见牡蛎,其俗名分别是"白眼蚝"、"红眼蚝"和"蚝砺"。研究结果表明,茅尾海3种牡蛎应归属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其中"白眼蚝"是香港... 应用COⅠ条形码技术鉴定广西茅尾海的3种常见牡蛎,其俗名分别是"白眼蚝"、"红眼蚝"和"蚝砺"。研究结果表明,茅尾海3种牡蛎应归属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其中"白眼蚝"是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红眼蚝"是有明巨牡蛎(C.ariakensis)、"蚝砺"是Kumamoto牡蛎(C.sikamea)。研究验证了已开发的多重PCR技术能对3种牡蛎进行快速鉴定,并揭示香港巨牡蛎是茅尾海优势种,基本上澄清了与"近江牡蛎"相关的俗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牡蛎 CO I条形码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沿海及其邻近海区拟穴青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奉玉 宋忠魁 +3 位作者 赵鹏 聂振平 苏琼 王芳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5,共6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检测广西沿海及其邻近海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8条10 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99个个体,分析其中的44个位点,31个位点表现...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检测广西沿海及其邻近海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8条10 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99个个体,分析其中的44个位点,31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在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45%。POPGENE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9.55%~54.55%,平均为36.97%;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自高至低排列为钦州湾群体>党江群体>珍珠湾群体>闸口群体>清化群体>流沙湾群体;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大。AMOVA分析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占87.03%,群体间遗传变异占12.97%,群体间发生中等程度遗传分化。Mantel检测结果表明,拟穴青蟹6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表明,群体间聚类无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RAPD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养殖拟穴青蟹携带病原体状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彭银辉 郭昱嵩 +7 位作者 裴琨 蔡小辉 檀宁 陆志款 宋忠魁 刘旭佳 董兰芳 张琴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
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巢式PCR技术相结合方法对2011年采自广西北海南万和古城、钦州茅岭和钦州港、防城港企沙和公车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携带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状况开展调查。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仅钦州茅岭拟穴青蟹... 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巢式PCR技术相结合方法对2011年采自广西北海南万和古城、钦州茅岭和钦州港、防城港企沙和公车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携带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状况开展调查。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仅钦州茅岭拟穴青蟹鳃组织中发现寄生虫茗荷(儿)。细菌性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1种病原性细菌存在于健康养殖拟穴青蟹体内,弧菌属细菌性病原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在调查区域内均有分布,其他菌种则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异性。病毒性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白斑综合症病毒仅在钦州茅岭拟穴青蟹检出,阳性率为4.94%;双顺反子病毒于北海古城和钦州茅岭拟穴青蟹检出阳性携带率为3.70%;呼肠孤病毒携带率则较高,北海、防城港以及钦州拟穴青蟹均有检出,阳性率达25.93%。由此可见,10-11月广西区内健康养殖拟穴青蟹携带弧菌和呼肠孤病毒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病原体,为拟穴青蟹携带的主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病原体 寄生虫 细菌 病毒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水质处理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旭佳 王志成 +3 位作者 熊向英 梁志辉 王贤丰 姚坤志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2期22-27,共6页
通过集成海水养鱼、生化处理、设施工程、环境工程、电器自控和水质监控等技术,建立一套适合广西地区应用的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处理流程为:鱼池→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海马齿浮床→紫外杀菌,生物滤池包... 通过集成海水养鱼、生化处理、设施工程、环境工程、电器自控和水质监控等技术,建立一套适合广西地区应用的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处理流程为:鱼池→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海马齿浮床→紫外杀菌,生物滤池包括A、B、C三个通道,A、B通道均由珊瑚石作为一、二级生物过滤和生化球作为三级过滤,C通道由珊瑚石作为一级过滤和椰子壳碎作为二、三级过滤。结果显示:沉淀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鱼池的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P<0.05);经海马齿浮床系统处理后,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处理池、生物滤池A、B通道(P<0.05);整体上,C通道水质指标略低于A、B通道,但差异不明显(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沿海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生产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循环水养殖 水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口革囊星虫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曾梦清 蒋艳 +2 位作者 蔡德建 文雪 游出超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68,72,共5页
通过亲体培育、海球幼体培育、不同附着底质对比等方法进行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o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亲体在第一次大量产卵之后,可二次或多次产卯,但后期产卵量较少;海球幼体经过12~14d的培育,... 通过亲体培育、海球幼体培育、不同附着底质对比等方法进行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o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亲体在第一次大量产卵之后,可二次或多次产卯,但后期产卵量较少;海球幼体经过12~14d的培育,开始营底栖生活;不同底质附着试验中,Ⅱ组(细沙含量30%)变态率相对最高(17.3%),I组(纯泥)变态率为15.0%,Ⅲ组(含沙量70%)变态率最低(8.6%),各组问差异显著(P〈0.05)。试验共获得附着变态的稚星虫(0.8~1.0mill)25.6×104尾,变态完成15d后,获得1.0~1.6mm的稚星虫10.1×10。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口革囊星虫 亲体培育 人工催产 海球幼体 底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载体填料在海水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贤丰 单洪伟 +2 位作者 张家松 马甡 李色东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7,33,共7页
为研究甘蔗渣作为载体填料用于海水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可行性,在海水曝气生物滤池中培养生物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海水养殖排放水处理系统。通过监测水体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等水质指标浓度变化,水体游离细菌与载体附着细菌密... 为研究甘蔗渣作为载体填料用于海水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可行性,在海水曝气生物滤池中培养生物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海水养殖排放水处理系统。通过监测水体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等水质指标浓度变化,水体游离细菌与载体附着细菌密度变化,评价甘蔗渣载体生物滤池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以甘蔗渣为载体的生物滤池挂膜所需时间为26 d,挂膜完成后甘蔗渣附着可培养总菌和芽孢杆菌密度分别为3×108cfu/g和7.8×107cfu/g。在处理养殖水体时,生物滤池中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分别控制在0.2 mg/L和0.05 mg/L以下,同时,水体中芽孢杆菌数量由3.3×103cfu/L增加至7×104cfu/L,弧菌数量由4.9×103cfu/L下降至3.1×101cfu/L。研究表明,以甘蔗渣为载体的海水曝气生物滤池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挂膜,并在海水养殖排放水处理中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生物膜载体 曝气生物滤池 海水养殖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形鲳鲹主要致病链球菌多重PCR诊断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向英 蔡小辉 +3 位作者 彭银辉 黄国强 梁志辉 王志成 《广西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卵形鲳鲹(Trachinoms ovatus)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格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4种主要的致病菌,为... 【目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卵形鲳鲹(Trachinoms ovatus)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格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4种主要的致病菌,为卵形鲳鲹的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种致病菌的特异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cfb-F/cfb-R,tuf-F/tuf-R,Si-F/Si-R,PLG-F/PLG-R,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通过调试各引物对之间的最佳比例以及最适退火温度,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及灵敏度测试。2014年6~8月,应用该体系对北海及湛江各养殖场的发病卵形鲳鲹进行检测,然后用通用引物扩增16SrRNA基因,经测序、比对检测体系的准确性。【结果】反应体系中cfb-F/cfb-R,tuf-F/tuf-R,Si-F/Si-R,PLG-F/PLG-R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2μmol/L,0.08μmol/L,1.6μmol/L和0.4μmol/L;最优退火温度为54.3℃;4种目标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10^(-2) ng/μL;11份病原样品检测中,2份出现海豚链球菌的目的条带,4份出现无乳链球菌的目的条带,5份未见目的条带,和测序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方法能代替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特异、快速、灵敏地检测4种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链球菌病 无乳链球菌 停乳链球菌 格式乳球菌 海豚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茅尾海2种养殖牡蛎重金属含量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宋忠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7-319,共3页
[目的]监测广西茅尾海2种养殖牡蛎重金属含量,评价其食用安全程度和养殖环境质量。[方法]以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联合使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广西茅尾海的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香港巨牡蛎(C.hongkon... [目的]监测广西茅尾海2种养殖牡蛎重金属含量,评价其食用安全程度和养殖环境质量。[方法]以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联合使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广西茅尾海的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的Cu、Zn、Cd、Cr、Hg、As、Se和Pb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使用5类评价标准并结合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和综合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茅尾海2种牡蛎重金属污染严重,食用价值受到严重威胁。[结论]当前无公害海水养殖用水水质评估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估标准有待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牡蛎 重金属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
10
作者 彭银辉 王芳宇 +1 位作者 蔡小辉 宋忠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112-2011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为开展珍稀贝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文蛤、栉江瑶、翡翠贻贝、香港巨牡蛎、毛蚶为供试材料,以闭壳(合)肌全基因组DNA作为参考,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抽提贝类贝腔液基因...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为开展珍稀贝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文蛤、栉江瑶、翡翠贻贝、香港巨牡蛎、毛蚶为供试材料,以闭壳(合)肌全基因组DNA作为参考,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抽提贝类贝腔液基因组DNA,使用生物光度计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验证其质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检测其来源的真实可靠性。[结果]采用常规酚/氯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获得的贝腔液DNA质量优于闭壳(合)肌DNA,蛋白质、多酚色素污染较少,完全满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系统发育进化树则证实了贝腔液并非外源污染。[结论]从贝腔液中获取基因组DNA是完全可行的,并可将其用于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腔液 闭壳(合)肌 基因组DNA 系统发育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滩水库水质与浮游生物完整性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娄方瑞 刘明涛 +4 位作者 程光平 介百飞 贾峥 李文红 张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47-152,共6页
周年性采样,测定岩滩水库主库区3种养殖类型水域主要水质因子,构建浮游生物完整性体系(P-IBI),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P-IBI指数值与水质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监测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岩滩水库围栏养殖水域(C水域)生... 周年性采样,测定岩滩水库主库区3种养殖类型水域主要水质因子,构建浮游生物完整性体系(P-IBI),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P-IBI指数值与水质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监测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岩滩水库围栏养殖水域(C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优于网箱养殖次密集水域(B水域)和网箱养殖密集水域(A水域);p H值、水温(WT)和化学耗氧量(CODMn)为影响3种养殖类型水域P-IBI指数值的主要理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滩水库 浮游生物完整性 灰色关联分析 生态系统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绪 韦秀梅 +4 位作者 冯艳微 韩慧宗 王圣 刘相全 童潼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1,共5页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山东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及幼虫发育。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小刀蛏性别可通过性腺颜色区分,雌性为白色,雄性为黄色;1个生殖周期为...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山东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及幼虫发育。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小刀蛏性别可通过性腺颜色区分,雌性为白色,雄性为黄色;1个生殖周期为1年,性腺发育经历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阶段;莱州湾繁殖期为6月中旬–7月上旬。小刀蛏受精卵卵径为50–55μm,在水温26℃、盐度28的条件下,经24 h发育至D形幼虫,10 d后幼虫发育变态为稚贝。对莱州湾小刀蛏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为该海域小刀蛏的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刀蛏 繁殖生物学 性腺发育 胚胎及幼虫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格星虫全人工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家林 邹杰 +1 位作者 蒋艳 张琴 《水产养殖》 CAS 2013年第12期19-21,共3页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又名裸体方格星虫或光裸星虫,俗称“沙虫”,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因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而素有“海滩香肠”的美誉,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海产品,为广西海洋渔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关键词 方格星虫 全人工养殖 技术示范 光裸星虫 营养丰富 营养成分 海洋渔业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硒酵母和维生素E对刺参生长、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张琴 麦康森 +4 位作者 张文兵 马洪明 艾庆辉 徐玮 刘付志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5-1755,共11页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硒酵母和维生素E对刺参生长、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采用2×4双因子试验设计,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250 mg/kg的维生素E,每一维生素E水平下分别添加0、100、300和600 mg/kg的硒酵母,共制成8种试验饲料,...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硒酵母和维生素E对刺参生长、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采用2×4双因子试验设计,即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250 mg/kg的维生素E,每一维生素E水平下分别添加0、100、300和600 mg/kg的硒酵母,共制成8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3.52±0.08)g的刺参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头刺参,其中饲喂未添加硒酵母和维生素E的基础饲料的组为对照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硒酵母和维生素E对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高剂量硒酵母(600 mg/kg)和维生素E(250 mg/kg)添加组刺参的SGR最高。当饲料中不添加维生素E时,刺参的吞噬活性、呼吸爆发(RB)活性、酚氧化酶(PO)活性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硒酵母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且600 mg/kg硒酵母添加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饲料中250 mg/kg的维生素E时,添加600 mg/kg硒酵母组刺参的吞噬活性、RB活性和PO活性均高于其他硒酵母添加组,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硒酵母和维生素E均可显著影响刺参感染灿烂弧菌后的14 d内的累积死亡率(P<0.05)。当饲料中不添加维生素E时,刺参的累积死亡率随着硒酵母添加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P>0.05)。当饲料中添加250 mg/kg的维生素E时,各硒酵母添加组刺参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硒酵母和维生素E均可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免疫力和抗病力,同时添加600 mg/kg硒酵母和250 mg/kg的维生素E是本研究最优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硒酵母 维生素E 免疫力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家林 邹杰 彭慧婧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探明钝缀锦蛤的摄食生理,以北海近海人工中间培育和养殖的钝缀锦蛤为试验材料,室内条件下采用试验生态法研究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7~33℃条件下,滤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 为探明钝缀锦蛤的摄食生理,以北海近海人工中间培育和养殖的钝缀锦蛤为试验材料,室内条件下采用试验生态法研究温度、盐度和体质量对钝缀锦蛤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7~33℃条件下,滤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滤食率(y)与水温(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4.338×10^(-3) x^3+0.311x2-6.915x+49(r2=0.999),同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同化率的影响显著(P<0.01);在盐度18~33条件下,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盐度27~30时保持较高的滤食率,滤食率(y)与盐度(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27x^2+1.638x-19.52(r^2=0.994),同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盐度为30时同化率最高,盐度对同化率的影响显著(P<0.01);滤食率随体质量增加而降低,体质量对同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钝缀锦蛤属典型热带和亚热带种群品种,适宜生活在温度和盐度较稳定的潮下带区域,非广温广盐性贝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缀锦蛤 温度 盐度 体质量 滤食率 同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感染3种弧菌对鲻鱼血清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小辉 刘旭佳 +2 位作者 彭银辉 王志成 黄国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目的】了解病原菌对鲻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鲻鱼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将等比例混合浓度为4.5×106 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哈... 【目的】了解病原菌对鲻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鲻鱼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将等比例混合浓度为4.5×106 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混合菌悬液人工感染鲻鱼,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感染后第0、1、3、7、11、15、19、23、27、31和35 d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的变化。【结果】鲻鱼在感染3种弧菌混合悬液后第3 d开始出现发病症状,其血清中的溶酶体酶(ACP、AKP和LSZ)活力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抗氧化酶(SOD和POD)活力也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氨基转移酶(GOT和GPT)活力在感染初期呈急剧上升态势,而后下降回归至正常水平。【结论】鲻鱼受到外源微生物(弧菌混合悬液)刺激后,其体内非特异免疫系统被激活、组织(肝脏)受到损伤,即血清中非特异免疫酶可作为鉴定鱼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弧菌 ACP AKP LSZ SOD POD GOT 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胁迫及恢复过程中褐牙鲆幼鱼GH、IGF-I、RNA/DNA比值和糖原的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国强 李洁 +1 位作者 唐夏 张灵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1,共6页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分别在温度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26.5℃(T26.5)下养殖10 d后,调整至生长最快的温度22.0℃养殖30 d,研究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RNA/DNA...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分别在温度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26.5℃(T26.5)下养殖10 d后,调整至生长最快的温度22.0℃养殖30 d,研究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RNA/DNA比值和糖原质量分数的变化。除在胁迫阶段T17.5处理血浆IGF-I质量浓度显著低于T22.0处理外,不同处理的血浆GH和IGF-I质量浓度在胁迫和恢复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肝脏RNA/DNA比值仅在20~40 d阶段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肌肉RNA/DNA比值在所有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胁迫结束时T8.5、T13.0、T26.5处理的肝脏糖原质量分数显著低于T17.5处理,试验结束时T22.0处理肝糖原质量分数略低于其余处理。胁迫结束时T26.5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而在恢复的第一个10 d时T13.0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不同温度下养殖10 d导致的生长减缓能够在恢复至22.0℃后的30 d内获得完全补偿生长,但此试验中GH、IGF-I和RNA/DNA比值与生长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GH IGF-I RNA DNA比值 温度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对罗非鱼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于海瑞 张琴 +6 位作者 姜燕 胡修贵 刘世武 李伟忠 张保仁 范晶晶 崔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以初始体重7.30±0.12g的奥尼杂交罗非鱼幼鱼为对象,在池塘内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70d的养殖试验。试验配制5种等氮、等能、低鱼粉含量(2%)的实用饲料(D1~D5)。其中,D1为对照组,含有30%豆粕;在D2里用花生粕蛋白替代D1中50%的豆粕蛋白... 以初始体重7.30±0.12g的奥尼杂交罗非鱼幼鱼为对象,在池塘内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70d的养殖试验。试验配制5种等氮、等能、低鱼粉含量(2%)的实用饲料(D1~D5)。其中,D1为对照组,含有30%豆粕;在D2里用花生粕蛋白替代D1中50%的豆粕蛋白;D3~D5是在Diet2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5%晶体赖氨酸+0.05%晶体蛋氨酸、0.25%微囊赖氨酸+0.05%微囊蛋氨酸、0.50%微囊赖氨酸+0.10%微囊蛋氨酸。饲料中添加0.5%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用于测定营养成分或能量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罗非鱼的成活率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D5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D2组最低;D2与D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D5和对照组(P<0.05)。D5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2与D3组(P<0.05);罗非鱼的肥满度在对照组、D4与D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D2与D3组(P<0.05);罗非鱼的脏体比和肝体比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脂肪、总能及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在对照组、D4与D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D2组(P<0.05);花生粕替代豆粕及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罗非鱼体常规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豆粕 花生粕 赖氨酸 蛋氨酸 生长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度胁迫不同时间对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夏 黄国强 +1 位作者 李洁 张秀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6,共7页
将驯养于海水盐度为19的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放入盐度为5的海水中胁迫0周(对照)、1周、2周、3周和4周后,立即将海水盐度调节至19,养殖到第10周,观察幼鱼的生长情况。研究发现,低盐度海水养殖的褐牙鲆幼鱼体质量仅在低盐... 将驯养于海水盐度为19的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放入盐度为5的海水中胁迫0周(对照)、1周、2周、3周和4周后,立即将海水盐度调节至19,养殖到第10周,观察幼鱼的生长情况。研究发现,低盐度海水养殖的褐牙鲆幼鱼体质量仅在低盐胁迫的第1周内显著小于对照组,不同处理的日生长系数在第3周与第5周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余时间阶段内不同处理的体质量和日生长系数未见显著差异。胁迫阶段褐牙鲆幼鱼摄食率整体上略低于对照处理,但恢复阶段摄食率未出现大于对照处理的一致趋势。整个试验期间经低盐度处理的褐牙鲆幼鱼饲料转化效率略大于对照处理。试验结果显示,低盐度5对褐牙鲆幼鱼的生长没有产生长期影响,也不能通过较长时间的低盐度养殖引起褐牙鲆幼鱼的补偿生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盐度胁迫 补偿生长 日生长系数 摄食率 饲料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群体遗传结构及其扩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忠魁 李梦芸 +3 位作者 聂振平 孙奉玉 赵鹏 苏琼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836,共9页
利用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分析北部湾拟穴青蟹群体遗传结构及其扩张历史。结果表明,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在521—523bp之间,6个拟穴青蟹群体具21种单倍型。群体总体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甘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259和0.001851。群... 利用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分析北部湾拟穴青蟹群体遗传结构及其扩张历史。结果表明,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在521—523bp之间,6个拟穴青蟹群体具21种单倍型。群体总体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甘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259和0.001851。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在0.02008—0.04362之间,基因流(Nm)值在5.48—12.20之间。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变异占0.1%,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9.9%。群体间固定指数(Fst)的绝对值在0.00026—0.02977之间,暗示群体间没有产生遗传分化。单倍型邻接树和单倍型中介网络图显示,单倍型没有按采样地形成谱系分支。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揭示,北部湾拟穴青蟹群体在历史上经历过群体扩张。群体扩张时间大致在更新世晚期的0.04698—0.01879MY前或0.04520—0.01808MY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拟穴青蟹 遗传结构 群体扩张 16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