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5年广西北部湾海域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9
1
作者 杨静 张仁铎 +2 位作者 赵庄明 翁士创 李凤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93-1498,共6页
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变化可反映海域潜在的生态安全.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差别化的分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数据基础,找出广西不同海湾营养盐的时空变化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在全面梳理1990─2014 年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的基... 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变化可反映海域潜在的生态安全.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差别化的分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数据基础,找出广西不同海湾营养盐的时空变化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在全面梳理1990─2014 年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该水域主要海湾的湾内、湾口、湾外的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盐及无机氮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状态总体良好,时空分布受入海径流及海域水团的影响,年际随入海径流量波动,营养盐质量浓度呈湾内-湾口-湾外递减趋势,位于沿岸水团的湾内采样点,出现中度/重/严重富营养,富营养化指数范围4.5-17.2,位于混合水团的湾口、湾外采样点,处于贫营养,富营养化指数低于0.5.溶解态无机氮与溶解态无机磷高值区的空间分布与富营养化指数基本一致,以硝态氮为主的无机氮污染比无机磷污染严重.多数点位氮磷比常年大于Redfield 比值,处于磷限制状态.钦州湾内、廉州湾内、廉州湾口和大风江口是富营养化最为严重的水域,无机氮磷质量浓度长期劣于四类海水标准限值,而呈磷限制状态,氮磷比分别高达202、132、142、224,容易在磷污染增高时,爆发富营养化,应特别加以监测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富营养化 营养盐 无机氮组成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湾水质自动监测的周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天深 蓝文陆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396-402,共7页
【目的】研究钦州湾(茅尾海和钦州湾外湾)周年水质变化特征,探讨海湾水质经常性超标的原因。【方法】利用2012年在线自动监测数据,分析海域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以及叶绿素的周年日、季变化。【结果】两个海区盐度、pH值、溶解氧均... 【目的】研究钦州湾(茅尾海和钦州湾外湾)周年水质变化特征,探讨海湾水质经常性超标的原因。【方法】利用2012年在线自动监测数据,分析海域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以及叶绿素的周年日、季变化。【结果】两个海区盐度、pH值、溶解氧均呈现一、四季度高,二、三季度低的特征,其中最高值出现在第一季度,最低值出现在第三季度。茅尾海叶绿素最高值出现在第三季度,而钦州湾外湾出现在第一季度。茅尾海和钦州湾外湾水质超标主要为pH值,超标天数分别为243d和42d。【结论】茅尾海和钦州湾外湾受河流影响明显,pH值经常性超标,主要原因是采用海水标准评价,建议尽快确定河口区范围、制定河口水质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对主要河口区水质进行合理评价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自动监测 水质环境 周年变化 茅尾海 钦州湾外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合浦榕根山小型海草床的群落演替及其保护和修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蓝文陆 黎明民 覃秋荣 《广西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176-180,182,共6页
2001~2011年现场调查和监测广西合浦沙田镇附近的榕根山海草床,研究小型海草床的群落演替及其保护和修复。结果发现,从2001年到2005年,榕根山海草床的面积从13.3hm2增加到17.1hm2,但是2006年以后海草床的面积开始减少,至2011年面积已... 2001~2011年现场调查和监测广西合浦沙田镇附近的榕根山海草床,研究小型海草床的群落演替及其保护和修复。结果发现,从2001年到2005年,榕根山海草床的面积从13.3hm2增加到17.1hm2,但是2006年以后海草床的面积开始减少,至2011年面积已减少到不足1hm2。海草的群落也由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单一优势种群落演替为贝壳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优势种群落,引起海草的盖度、生物量和茎节密度明显变化。榕根山海草床衰退主要是由于海水水质变化、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以及鸭子放养引起,保护和修复榕根山海草床要控制海草床周边互花米草扩散和整治岸边的畜禽养殖及污水排放,同时还要加强对海草床的监测和保护及修复研究,探索海草与互花米草的竞争机制及互花米草控制方法,为小型海草床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群落演替 衰退 保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自动监测的钦州湾海域水质参数周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天深 蓝文陆 +1 位作者 卢印思 谢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年第4期27-30,共4页
通过分析位于钦州湾的2个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009—2010年的自动监测数据,发现钦州湾水温、盐度、溶解氧季节变化明显,海水表层水温变化是引起钦州湾溶解氧含量变动的主要原因;钦州湾海水表层盐度及pH值主要受钦江、茅岭江径流及潮汐涨... 通过分析位于钦州湾的2个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009—2010年的自动监测数据,发现钦州湾水温、盐度、溶解氧季节变化明显,海水表层水温变化是引起钦州湾溶解氧含量变动的主要原因;钦州湾海水表层盐度及pH值主要受钦江、茅岭江径流及潮汐涨落的影响;处于河口区域,受大陆径流影响显著的海域使用海水水质标准来评价有欠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监测 水温 盐度 溶解氧 pH值 钦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耀文 黄国强 +3 位作者 吴若宁 陆洁 苏兴 钟声平 《水产养殖》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了纳米银对南美白对虾苗的毒性、弧菌的杀灭能力和抑制效果,以及可能导致养殖水体和养殖对虾中的银累积。结果表明,纳米银对南美白对虾苗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推荐使用浓度(0.5 mL/m^(3))的2241.54倍(1120.77 mL/m^(3)),48 h LC... 研究了纳米银对南美白对虾苗的毒性、弧菌的杀灭能力和抑制效果,以及可能导致养殖水体和养殖对虾中的银累积。结果表明,纳米银对南美白对虾苗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推荐使用浓度(0.5 mL/m^(3))的2241.54倍(1120.77 mL/m^(3)),48 h LC50-为推荐使用浓度的5421.70倍(2780.15 mL/m^(3))。相应的安全浓度(SC)(按0.05的应用系数)分别为96 h SC 56.04 mL/m^(3)和48 h SC 135.54 mL/m^(3)。指出,纳米银能够明显杀灭和抑制养殖水体和对虾身体的弧菌,是一种高效的疾病预防药物,但会造成养殖水体银浓度增加,并在对虾体内有一定量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纳米银 对虾养殖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无瓣海桑对土壤重金属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斌 庞碧剑 张瑜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5,共9页
2013年5、10月,在湛江市雷州附城镇东海岸采样分析了人工无瓣海桑林以及周边的混生林、秋茄林和对照光滩的土壤重金属。结果表明,人工无瓣海桑林土壤重金属的垂直分布受林龄影响较小,各层土壤细颗粒物和有机质的含量越高,水交换和淋溶... 2013年5、10月,在湛江市雷州附城镇东海岸采样分析了人工无瓣海桑林以及周边的混生林、秋茄林和对照光滩的土壤重金属。结果表明,人工无瓣海桑林土壤重金属的垂直分布受林龄影响较小,各层土壤细颗粒物和有机质的含量越高,水交换和淋溶作用越强,土壤重金属的层化现象越明显。随着无瓣海桑林的不断发育,其土壤重金属Cr、Pb、Cd、Zn和Cu含量及相对累积程度呈波浪式变化;As是林龄越高其含量及累积程度也越高,Hg则是林龄越高其含量越低,但其相对累积程度是5 a>18 a>11 a。5 a、18 a无瓣海桑林土壤重金属Cr、Pb、Cd、Zn、Cu和Hg的平均含量均低于相同恢复年限的混生林和秋茄林,As则反之。5 a、11 a和18 a无瓣海桑林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中等水平,对土壤重金属环境的改变没有种植着乡土种的混生林和秋茄林明显,且恢复年限越长,重金属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无瓣海桑 土壤重金属 空间分布 累积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涠洲岛周边海域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韩丽君 郑新庆 +2 位作者 蓝文陆 施晓峰 李天深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2,共8页
根据2004-2013年间涠洲岛邻近海域共30个航次的营养盐监测结果,分析了涠洲岛邻近海域海水中营养盐的组成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3-4-P)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均为冬季〉秋季〉夏季,Si O2-3-Si各季节浓度差别... 根据2004-2013年间涠洲岛邻近海域共30个航次的营养盐监测结果,分析了涠洲岛邻近海域海水中营养盐的组成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3-4-P)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均为冬季〉秋季〉夏季,Si O2-3-Si各季节浓度差别不大.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无机氮年际变化幅度比较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NO-3-N与DIN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对无机氮的贡献最大;Si O2-3-Si和NH+4-N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Si O2-3-Si下降趋势比较明显;PO3-4-P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营养盐化学计量比以及浮游植物生长营养盐限制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涠洲岛邻近海域主要属于磷限制,整个海域处于贫营养化程度.近10年来涠洲岛邻近海域海水中的Si/N逐年降低,N/P先降低后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会导致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涠洲岛邻近海域 营养盐 限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金属铅水质基准定值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洪鸣 王菊英 +2 位作者 张志锋 闭文妮 蓝文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633,共8页
为建立符合我国海洋生物对金属铅耐受能力的海水水质基准,依据可代表我国生物区系特征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基于评价因子法及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对金属铅的海水水质基准进行了推导.推导结果显示,不同的推导方法定值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物种... 为建立符合我国海洋生物对金属铅耐受能力的海水水质基准,依据可代表我国生物区系特征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基于评价因子法及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对金属铅的海水水质基准进行了推导.推导结果显示,不同的推导方法定值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法,铅的海水水质基准高值(HSWC)定值为275μg/L;基于评价因子法,铅的海水水质基准低值(LSWC)定值为0.8μg/L.推导结果可为我国海水水质标准的修订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近岸海域氮磷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乐 韩丽君 +4 位作者 刘兰红 魏君 韩雪 赵峥 蓝文陆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4,共8页
根据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入海河流、降水中氮和磷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海水中氮和磷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平均浓度均低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 根据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入海河流、降水中氮和磷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海水中氮和磷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平均浓度均低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富营养化状况以贫营养和轻度富营养为主,超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点位和中度、重富营养区域主要集中在沧州市近岸海域。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中DIN的平均浓度在2011—2014年、2015—2017年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2018年大幅下降;DIP的平均浓度在2011—2013年无明显波动,2014年陡增后开始逐年下降;N/P在2011—2014年无明显变化,2015—201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16年起,入海河流中氨氮和总磷的平均浓度、降水中氨氮的平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岸海域海水、入海河流、降水中的氮和磷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和协同性,陆源污染输入总量降低是海水中氮磷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应警惕污染物控制力度的不同所导致的海水中生源要素结构的改变,及其引发的潜在海洋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近岸海域 变化趋势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分段式养殖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兆基 黄国强 +3 位作者 苏兴 陆洁 钟声平 许麟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1期46-50,共5页
水产分段养殖,是将整个养殖周期分为若干阶段,采取不同的放养密度和技术措施,从而达到高效利用养殖空间、优化养殖环境、缩短养殖周期、多茬养殖的目的[1-4]。分段养殖模式包含了传统的苗种中间培育(标粗)至大规格苗种、养成阶段的分段... 水产分段养殖,是将整个养殖周期分为若干阶段,采取不同的放养密度和技术措施,从而达到高效利用养殖空间、优化养殖环境、缩短养殖周期、多茬养殖的目的[1-4]。分段养殖模式包含了传统的苗种中间培育(标粗)至大规格苗种、养成阶段的分段养殖和育肥等不同阶段,可根据不同养殖种类的特点和养殖地区分为若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种类 养殖周期 中间培育 养殖试验 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 分段式 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格星虫滩涂养殖对沉积物TOC和TN垂直分布的影响
11
作者 刘旭佳 黄国强 +3 位作者 陆洁 彭银辉 潘绘竹 刘永宏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为探讨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滩涂养殖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采用滩涂围隔法研究方格星虫不同养殖密度(0、5、10、15、20 ind./m^(2))条件下围隔中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10 ind./m^(2)养殖密度处... 为探讨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滩涂养殖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采用滩涂围隔法研究方格星虫不同养殖密度(0、5、10、15、20 ind./m^(2))条件下围隔中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10 ind./m^(2)养殖密度处理下的方格星虫成活率和规格最高,分别为(61.1±36.1)%和(5.21±0.69) g/ind.,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方格星虫不同密度养殖过程中,滩涂沉积物的TOC含量基本呈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且不同深度间T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TN含量垂直分布比较均匀,说明方格星虫生物扰动会导致有机质向下层迁移。整体上来看,所有养殖密度处理围隔中滩涂沉积物TOC和TN平均含量分别呈现“V”型和“∧”型的季节变化规律。15 ind./m^(2)和20 ind./m^(2)养殖密度处理围隔中滩涂沉积物TOC的全年平均含量低于空白对照;所有养殖密度处理围隔中滩涂沉积物TN的全年平均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方格星虫属于滩涂低碳养殖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围隔 沉积物 有机碳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