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红树林来源甘蔗梢腐病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1
作者 黄艳冰 刘龙儇 +3 位作者 程忠 潘丽霞 黄媛林 杨登峰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2,共8页
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对甘蔗种植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探讨生物防治在甘蔗梢腐病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海洋红树林来源的214株细菌作为筛选对象,将其与甘蔗样品中分... 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对甘蔗种植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探讨生物防治在甘蔗梢腐病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海洋红树林来源的214株细菌作为筛选对象,将其与甘蔗样品中分离出的甘蔗梢腐病病菌进行平板拮抗实验,筛选出具有拮抗能力的细菌,并对其进行种属鉴定,从而获得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拮抗生防菌株。结果表明,通过平板筛选,得到75株具有拮抗能力的细菌菌株,占总菌株的35%,其中略有拮抗能力的菌株有69株,拮抗能力中等的菌株有5株,拮抗能力强(拮抗带大于10 mm)的菌株有1株。对拮抗能力中等和强的6株菌株进行鉴定,其中有2株菌株隶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有2株菌株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有1株菌株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有1株菌株隶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8N5,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8N5对甘蔗梢腐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拮抗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甘蔗梢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甘蔗梢腐病 海洋细菌 拮抗作用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树林链霉菌所产抑菌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媛林 潘信利 +5 位作者 陆璐 李喆 李菲 赵静 黄庶识 胡文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0-1101,共12页
目的分离鉴定一株红树林来源具有拮抗真菌活性的链霉菌MCCG 2008,分析其对植物病原真菌香蕉尖孢镰刀菌热带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苹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stroemeriae)、珍珠李葡萄座腔菌(Botr... 目的分离鉴定一株红树林来源具有拮抗真菌活性的链霉菌MCCG 2008,分析其对植物病原真菌香蕉尖孢镰刀菌热带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苹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stroemeriae)、珍珠李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对其所产的抑菌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基因扩增测序分析与活性化合物生产相关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为进一步调控活性化合物的生产以及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MCCG 2008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发酵液原液、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取物和菌丝体丙酮浸提物针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活性测试与效用组成分析;采用液液萃取和柱色谱分离该菌株所产生的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活性化合物结构进行解析;设计引物使用PCR扩增该菌中与活性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结果菌株MCCG 2008可形成茂盛的气生菌丝,并产生黄色的可扩散色素,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MCCG 2008与微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NBRC 13193T的相似度为100%;在拮抗活性试验中,菌株MCCG 2008对珍珠李葡萄座腔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48.0%,其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和菌丝体丙酮浸提物仅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热带4号小种有抑制活性;质谱(MS)和核磁(1H NMR)数据分析表明从菌株MCCG 2008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活性化合物为放线菌素D;以放线菌素D生产菌为参照,通过序列比对发现MCCG 2008中的同源序列,并通过PCR扩增获得菌株MCCG 2008基因组中与放线菌素D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结论分离自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链霉菌MCCG 2008初步鉴定为微小链霉菌,其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潜力,所产的活性化合物为放线菌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微小链霉菌 植物病原真菌 放线菌素D 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褐藻提取物对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3
作者 沈佳佳 韦云勇 +5 位作者 卢波 王巧贞 刘宏祥 王梦然 黄庶识 麻艳群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褐藻提取物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630尾状态良好、体重(33.33±1.95)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大口黑鲈。对照组(A组)投喂基础饲料,B组...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褐藻提取物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630尾状态良好、体重(33.33±1.95)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大口黑鲈。对照组(A组)投喂基础饲料,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以0.1%海藻酸钠、0.1%低聚三糖Ⅰ、0.1%低聚三糖Ⅱ、0.2%褐藻粉、0.2%褐藻粉酶解物替代基础饲料中的小麦面粉。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组、D组、E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蛋氨酸(Met)含量显著提高(P<0.05),B组的赖氨酸(Lys)、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苏氨酸(Thr)、亮氨酸(Leu)、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酪氨酸(Ala)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组大口黑鲈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必需氨基酸指数为E组>D组>F组>C组>B组>A组,各组F值在2.34~2.44之间。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蛋氨酸+胱氨酸(Met+Cys)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褐藻提取物未对大口黑鲈肌肉常规营养成分产生负面影响,几种褐藻提取物均能够提高大口黑鲈肌肉Met+Cys含量,饲料中添加0.1%海藻酸钠会导致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总量下降,添加0.2%褐藻粉酶解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大口黑鲈肌肉风味,褐藻提取物作为大口黑鲈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和肌肉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褐藻提取物 氨基酸含量 肌肉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茅尾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功能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菲 李喆 +5 位作者 胡文进 黄庶识 刘泾泾 黄媛林 王巧贞 潘信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7,共10页
研究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高产多种功能酶活性的放线菌类群。应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并以10种酶活底物为指示物... 研究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高产多种功能酶活性的放线菌类群。应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并以10种酶活底物为指示物,结合点植法和透明圈法对可培养的放线菌进行功能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红树林土壤中共分离到444株放线菌,隶属于6目13科24属63种,其中3株放线菌为潜在新种。从63株不同种的放线菌中筛选出56株放线菌在至少1种功能酶活性检测中显示阳性,总阳性率为88.89%;其中具有2种以上功能酶活性的放线菌31株,链霉菌属、微杆菌属和短小杆菌属的产酶菌株最为丰富。综上所述,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种类丰富多样,潜藏着放线菌新资源,且功能酶活性显著,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茅尾海红树林 土壤 放线菌 功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小群 于清武 +4 位作者 易湘茜 郝二伟 马亮 颜栋美 高程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8-713,共6页
【目的】分析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为挖掘放线菌新物种及其新型农用杀菌剂打下基础。【方法】选取6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样品进行分离培养,ISP2培... 【目的】分析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为挖掘放线菌新物种及其新型农用杀菌剂打下基础。【方法】选取6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样品进行分离培养,ISP2培养基纯化菌株,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样品中放线菌多样性,并以牛津杯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测定。【结果】经排重合并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从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共分离得到36株放线菌,隶属于6目9科12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共有5株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标准菌株的相似性低于98.00%,可能为潜在新物种。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6株放线菌中有22株菌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占所分离放线菌总数的61.11%。【结论】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具有开发成新型农用生防杀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放线菌 多样性 甘蔗鞭黑粉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果木树皮来源放线菌多样性及生物活性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菲 李喆 +2 位作者 黄媛林 潘信利 黄庶识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5-853,共9页
勘探红树植物角果木树皮来源放线菌多样性,挖掘具有高效广谱抗农用真菌、高产多种功能酶和一定耐药性的放线菌,为开发农用生防菌肥提供参考依据。应用可培养技术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红树植物角果木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 勘探红树植物角果木树皮来源放线菌多样性,挖掘具有高效广谱抗农用真菌、高产多种功能酶和一定耐药性的放线菌,为开发农用生防菌肥提供参考依据。应用可培养技术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红树植物角果木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抑制植物病原菌、功能酶活性及其基因组DNA的聚酮合酶(PKS)基因与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筛选;同时对抑菌活性菌株开展有机磷农药耐受试验。结果表明,从角果木树皮中共分离到30种放线菌,隶属于10科12属;从中筛选出10株放线菌在至少1个抗菌活性检测中显示阳性,且对多种有机磷农药均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此外,其中24株放线菌具有至少一种功能酶活性,及18株放线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综上所述,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内红树植物角果木树皮来源放线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果木 放线菌 多样性 生物活性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活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漫漫 常静 +3 位作者 张朋 刘生 王巧贞 黄庶识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7-567,共11页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能够实现物质的分子级探测并给出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指纹图谱",具有快速、无创、灵敏度高等优势,在生物医学研究尤其是生物活体研究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活体研究能够在不影...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能够实现物质的分子级探测并给出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指纹图谱",具有快速、无创、灵敏度高等优势,在生物医学研究尤其是生物活体研究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活体研究能够在不影响生物机体正常生理环境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反馈信息,具有无创性,是生物医学研究最理想的手段。本文从生物组织、血液这两个方面来阐述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活体研究中的现状及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 无创 生物活体 生物组织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喆 黄媛林 +4 位作者 朱俊华 胡文进 王巧贞 黄庶识 潘信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5-648,共14页
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是一种生长在红树生态系统的珍稀真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研究小花老鼠簕内生及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挖掘其潜在新物种及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菌株,该文利用7种不同培养基,通过传统稀释涂... 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是一种生长在红树生态系统的珍稀真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研究小花老鼠簕内生及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挖掘其潜在新物种及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菌株,该文利用7种不同培养基,通过传统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各植物组织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解析其内生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应用植物病原菌平板对峙实验和平铺捕食活性测试分析其可培养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1)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从小花老鼠簕的根、茎、叶、花及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44株可培养细菌,这些细菌隶属于18目26科37属66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分别占细菌种数的15.1%和13.6%;(2)拮抗多种植物病原菌试验结果显示,获得29株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细菌,10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其中链霉菌属菌株拮抗作用最强且菌株Y129为潜在新物种。(3)捕食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5株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drug 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及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捕食活性,假单胞菌属菌株捕食活性最强,其中菌株Y90为潜在新物种。综上表明,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及其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细菌种质资源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为生防菌和药源菌的来源之一,该研究结果为提高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的药效和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老鼠簕 可培养细菌 植物病原菌 捕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来源含[2.2.2]-环二氮辛烷环系统的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艳冰 何其欢 +3 位作者 梁永源 甘永霞 潘丽霞 杨登峰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40-48,共9页
近年来,真菌因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从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含[2.2.2]-环二氮辛烷环系统的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其中包括malbrancheamides类、brevia... 近年来,真菌因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从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含[2.2.2]-环二氮辛烷环系统的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其中包括malbrancheamides类、brevianamides类、chrysogenamides类、marcfortines类、paraherquamides类、asperparalines类、stephacidins类和notoamides类。真菌来源含[2.2.2]-环二氮辛烷环结构的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不仅结构奇特,并且表现出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二酮哌嗪 异戊烯基吲哚生物碱 [2.2.2]-环二氮辛烷环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斑鱼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贺贺 徐凤巧 +4 位作者 刘明珠 苏美珍 余庆 李梦梦 李鹏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6-814,共9页
【目的】明确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SGIV感染致病机理及研发抗病毒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GIV感染过程中MCP基因... 【目的】明确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SGIV感染致病机理及研发抗病毒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GIV感染过程中MCP基因的转录时序及其在SGIV感染石斑鱼脾脏、肝脏、肾脏、肠道、胃和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SGIV MCP基因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和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EGFP-N3-MCP和pcDNA3.1-MCP,然后以重组质粒pEGFP-N3-MCP转染石斑鱼脾细胞(Grouper spleen cell,GS)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以重组质粒pcDNA3.1-MCP转染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s,FHM)构建能稳定表达MCP蛋白的FHM细胞系(FHM-MCP),用于分析MCP蛋白对宿主细胞生长增殖及SGIV感染压力下细胞存活率和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在SGIV感染8 h后即可检测到MCP基因的特异性转录,即MCP基因是一个晚期基因。在SGIV感染24 h后,MCP基因在石斑鱼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肝脏、肾脏和肠道组织中,而在胃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提示胃和鳃组织并非SGIV感染的主要靶器官。SGIV的MCP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附近的胞质中。细胞生长增殖曲线和细胞计数结果均证实,MCP蛋白能调节细胞生长及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在SGIV感染后24和48 h,FHM-MCP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FHM-Vector细胞(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FHM细胞),其存活率分别是FHM-Vector细胞的1.12和1.15倍。此外,FHM-MCP细胞在SGIV感染24和48 h后,其病毒滴度均高于FHM-Vector细胞,即MCP蛋白能促进SGIV病毒复制。【结论】SGIV的MCP基因是一个晚期基因,其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附近的胞质中,通过促进宿主细胞分裂增殖及病毒复制,最终提高SGIV的病毒滴度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 主要衣壳蛋白(MCP)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宿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壳聚糖酶菌株筛选鉴定、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颖 刘睿 +6 位作者 宋超东 谢俊杰 殷豆豆 许霞 杨登峰 张红岩 申乃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7-166,共10页
为了筛选出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并对其最优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广西北海养殖虾塘底泥采样,经初筛、复筛选出高产壳聚糖酶菌株,并进行鉴定,再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及正交试验优化产酶工艺,最后对其酶学性质... 为了筛选出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并对其最优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广西北海养殖虾塘底泥采样,经初筛、复筛选出高产壳聚糖酶菌株,并进行鉴定,再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及正交试验优化产酶工艺,最后对其酶学性质及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到1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Gxun-5.3.3,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xun-5.3.3产酶的最优工艺为:麦芽糖5 g/L、酵母粉3 g/L、壳聚糖15 g/L、初始pH6.0、发酵时间84 h,优化后酶活可达62.03±1.18 U/mL,较优化前(39.87±1.24 U/mL)提高了55.58%;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5.0,金属离子中Fe^(2+)、Mn^(2+)对壳聚糖酶有显著(P<0.05)的激活作用,而Al^(3+)、Cu^(2+)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解壳聚糖产物经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测定为聚合度2~4的壳寡糖,表明菌株所产壳寡糖酶为内切型。本研究为B. cereus Gxun-5.3.3壳聚糖酶的生产和壳寡糖的酶法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酶 蜡样芽孢杆菌 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壳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鸦胆子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敏桃 刘文佳 +4 位作者 黄庶识 王巧贞 梁梅华 朱昌叁 温中林 《南方农业》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理方法,对不同产地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成分差异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不同产地鸦胆子红外光谱数据,其成分含量变化与9个特征峰强度的变化相关,分别是3 471、2 931、2 854、1 743、1 463、1 377、1 238、1 165、723...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理方法,对不同产地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成分差异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不同产地鸦胆子红外光谱数据,其成分含量变化与9个特征峰强度的变化相关,分别是3 471、2 931、2 854、1 743、1 463、1 377、1 238、1 165、723 cm^(-1)。不同产地鸦胆子在特征峰上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广西玉林和广东湛江产地鸦胆子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其次为广西百色的靖西、右江,广西田林与广州,含量最低为广西柳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油酸 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茄内生细菌多样性及抑制甘蔗黑穗霉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菲 高程海 +1 位作者 余炼 易湘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8-320,J0001-J0007,共10页
目的系统地对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开展细菌代谢粗提物对甘蔗黑穗霉菌的抑制活性研究,为开发新型生物类农药及生物膜制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7种分离培养基,从秋茄各部... 目的系统地对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开展细菌代谢粗提物对甘蔗黑穗霉菌的抑制活性研究,为开发新型生物类农药及生物膜制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7种分离培养基,从秋茄各部位组织中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采用牛津杯法研究内生细菌对甘蔗黑穗霉菌的抑制效果。阳性菌株通过PCR扩增筛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PKS I、PKS II和NRPS。结果经形态学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后,从秋茄各组织部位中分离到50株内生细菌,隶属于21科27属。从秋茄叶子中分离到BGMRC2075菌株与已有细菌物种典型菌株的全长16S rRNA基因相似性为96.12%,提示其为潜在新种。37株细菌对甘蔗黑穗霉菌有抑制作用。其中,16株菌可能存在至少1种NRPS、PKS I和PKS II生物合成基因簇。结论秋茄中可培养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潜在新物种资源,且富含抑菌活性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内生细菌 物种多样性 甘蔗黑穗霉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蔓藻内生及根际细菌多样性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菲 高程海 +2 位作者 余炼 李家怡 易湘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24-933,共10页
该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结合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广西北海川蔓藻(Ruppia maritima)内生及根际细菌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光度计法分析了其粗提物抑制马尔尼菲青霉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川蔓藻中分离到可... 该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结合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广西北海川蔓藻(Ruppia maritima)内生及根际细菌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光度计法分析了其粗提物抑制马尔尼菲青霉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川蔓藻中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细菌26株,根际可培养细菌31株。分别将内生细菌归属为10科12属13种,根际分离出细菌归属为9科14属19种,其中5株根际细菌可能为潜在新种。获得8株细菌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有抑制活性,总阳性率为25.0%。其中,菌株BGMRC 2015、BGMRC 2059、BGMRC 2043的粗提物表现出较强的抑制马尔尼菲青霉菌效果,其MIC分别为(1.800±0.045)、(1.881±0.061)、(1.604±0.021)mg·m L^(-1)。川蔓藻中可培养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新物种资源,且富含抑菌活性良好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蔓藻 细菌 物种多样性 马尔尼菲青霉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花树内生和根际细菌多样性及抗血栓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菲 黄庶识 +4 位作者 胡文进 李喆 黄媛林 王巧贞 潘信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红树植物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健康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红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功能多样性提供菌种资源,该研究选择6种分离培养基和采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对从广西北海滩... 红树植物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健康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红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功能多样性提供菌种资源,该研究选择6种分离培养基和采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对从广西北海滩涂上采集的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分离,对获得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体外溶栓实验筛选出具有抗血栓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1)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从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共获得125株细菌;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3个门27个科39个属74个种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数量占13.5%。(2)抗血栓活性实验表明,初筛获得18株具有抗血栓活性细菌,总阳性率为24.32%;将初筛有活性的菌株进行复筛和重复验证实验,进一步验证其活性,结果复筛出3株细菌B1850、B1989和B2632具有很强抗血栓活性。综上所述,广西北海滩涂上红树植物桐花树中存在丰富的可培养细菌资源,具有从中挖掘新的纤溶酶和开发溶血栓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 内生细菌 根际细菌 多样性 抗血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Pseudoceratina sp.共栖细菌多样性及其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菲 黄庶识 +3 位作者 王伟 江蕾 米顺利 余炼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87-93,99,共8页
【目的】探讨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海绵共附生细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为发现潜在的细菌新物种及开发农用生防菌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通过6种复合营养分离培养基,从海绵Pseudoceratina sp... 【目的】探讨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海绵共附生细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为发现潜在的细菌新物种及开发农用生防菌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通过6种复合营养分离培养基,从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分离可培养的共附生细菌。采取细菌形态学观察去除冗余,通过PCR扩增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物种多样性。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筛选实验。【结果】从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54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对比后,获得24株细菌,隶属于13科14属。其中,菌株BGMRC 2118与已发表有效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的最高相似率为96.46%,可能为潜在新种。抑菌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有8株细菌的发酵粗提物对甘蔗鞭黑粉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结论】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中海绵共附生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新物种资源,富含生物活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共附生细菌 物种多样性 甘蔗鞭黑粉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放线菌抗沃柑病原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菲 杨玲 +4 位作者 王巧贞 许秀松 黄庶识 杨慧欢 覃仙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8-646,共9页
目的分离鉴定沃柑叶斑病害中的病原真菌,并从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中筛选高效抑制病原真菌的菌株,为开展沃柑真菌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通过形态学、ITS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相... 目的分离鉴定沃柑叶斑病害中的病原真菌,并从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中筛选高效抑制病原真菌的菌株,为开展沃柑真菌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通过形态学、ITS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健康沃柑叶片进行回接验证。采用平板对峙法对24株红树林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初筛,并检测活性菌株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及防病害效果。通过antiSMASH对目标菌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结果从沃柑叶斑病害中分离出4种植物病原真菌,其中大豆茎点霉(Boeremia exigua)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可导致沃柑叶片出现叶斑病症;从24株放线菌中筛选到1株链霉菌M2020,其对4种病原真菌C1~C4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活性,且其发酵产物在沃柑真菌病害(真菌C4侵染)防治试验中效果显著;菌株M2020基因组中含有38个负责聚酮类、非核糖体多肽类和萜烯类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结论致使沃柑出现叶斑病症的病原真菌至少有大豆茎点霉和腐皮镰刀菌,链霉菌M2020具有防治沃柑叶斑病害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病原真菌 红树林放线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口红树林土壤芽孢杆菌多样性及纤维素酶活性筛选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菲 李喆 +3 位作者 覃仙玲 黄庶识 苏芯莹 潘信利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3-481,共9页
为探究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内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稳定性好、耐高温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本研究利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的多样性,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 为探究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内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稳定性好、耐高温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本研究利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的多样性,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结合刚果红纤维素培养法、滤纸条崩解试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对分离出的芽孢杆菌开展纤维素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红树林土壤中共分离出171株芽孢杆菌,隶属于4科12属40种,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从中筛选出9株具有显著纤维素酶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4株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可培养芽孢杆菌种类,且部分菌株呈现出显著的纤维素酶活性,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红树林 土壤 芽孢杆菌 物种多样性 纤维素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红树植物海芒果内生与根际细菌多样性及抗农用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菲 黄庶识 +3 位作者 胡文进 李喆 黄媛林 潘信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6-405,共10页
勘探半红树植物海芒果内生和根际细菌多样性,挖掘具有高效广谱抗农用真菌活性菌株。以7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海芒果组织和根际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聚酮合酶(PKS)基因与非核... 勘探半红树植物海芒果内生和根际细菌多样性,挖掘具有高效广谱抗农用真菌活性菌株。以7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海芒果组织和根际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聚酮合酶(PKS)基因与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s)基因的扩增及检测。从海芒果组织和根际中共分离到454株细菌,隶属于35属71种,从中筛选出15株细菌在至少1个抗菌活性检测中显示阳性,总阳性率为21.13%,其中6株细菌对多种指示菌均有抑制活性;且15株活性菌株的基因组DNA均扩增出至少1种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综上所述,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半红树植物海芒果内生和根际细菌具有丰富物种多样性、抗农用真菌活性及合成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红树林 海芒果 内生细菌 根际细菌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尾海桐花树根际土壤来源几丁质降解菌株多样性及抗植物真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巧贞 李锋 +7 位作者 易淑琼 杨玲 潘信利 黄媛林 李喆 李菲 廖思明 黄庶识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3-462,共10页
目的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桐花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几丁质降解菌株,并应用复筛培养基筛选产几丁质酶菌株,结合平板对峙法挖掘能高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活性菌株,为红树林来源微生物农用生物防治药物的研... 目的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桐花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几丁质降解菌株,并应用复筛培养基筛选产几丁质酶菌株,结合平板对峙法挖掘能高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活性菌株,为红树林来源微生物农用生物防治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和划线法分离纯化菌株,并应用复筛培养基通过透明圈观察法检测菌株几丁质酶活;采用Chelex-100法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上传至EzBioCloud数据库进行在线比对;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菌株;采用PKS和NRPS基因的扩增引物分别检测基因组聚酮合酶基因与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基因。结果从桐花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8株几丁质降解菌,隶属于10目10科17属;其中5株几丁质降解菌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显示出抑菌活性,抑菌活性阳性率为17.86%;并在17株几丁质降解菌中检测到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结论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桐花树根际土壤来源的细菌及放线菌是重要的几丁质酶菌种资源,它们在抗植物病原真菌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在新型绿色海洋生物农药、新颖结构海洋药物及其他高赋值产品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根际土壤 几丁质降解菌 多样性 抗菌活性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