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滴度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
11
1
作者
黄洁婕
蓝婧
+1 位作者
姚朝光
黄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目的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滴度(HBV DNA)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2年1月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合并NAFLD的CHB患者作为NAFLD...
目的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滴度(HBV DNA)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2年1月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合并NAFLD的CHB患者作为NAFLD组,另选择175例单纯CHB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发生ACLF的概率。NAFLD组根据患者是否并发ACLF分为ACLF组(n=84)和非ACLF组(n=91)两个亚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合并NAFLD患者并发ACLF的影响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与ACLF发生率以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使用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并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NAFLD组ACLF的发生率为48.00%,显著高于对照组。ACLF组和非ACLF组在年龄、MELD评分、血脂异常、HBeAg阳性、lgHBV DNA、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gHBV DNA、TBIL、PT、INR是CHB合并NAFLD患者并发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BeAg阳性、CHE、PTA是保护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gHBV DNA、TBIL、PT、INR与ACLF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HBeAg阳性、CHE、PTA与ACLF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年龄、lgHBV DNA、TBIL、PT、INR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分别与HBeAg阳性、CHE、PTA呈明显负相关(P<0.05)。贝叶斯网络模型显示:年龄、HBeAg阳性、PT、TBIL、PTA、INR等变量通过复杂的网络关系与ACLF建立联系,lgHBV DNA、INR、CHE与ACLF的发生有直接联系;节点治疗方式通过影响TBIL、PTA等中间节点联系,间接影响ACLF的发生。结论 HBV DNA滴度是CHB合并NAFLD患者并发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ACLF的发生以及控制ACLF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表明,HBV DNA水平与ACLF的发生有直接联系,且与多个节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可作为临床预判ACLF发生的重要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非酒精性脂肪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危险因素
贝叶斯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滴度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
11
1
作者
黄洁婕
蓝婧
姚朝光
黄佳
机构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200690)。
文摘
目的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滴度(HBV DNA)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2年1月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合并NAFLD的CHB患者作为NAFLD组,另选择175例单纯CHB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发生ACLF的概率。NAFLD组根据患者是否并发ACLF分为ACLF组(n=84)和非ACLF组(n=91)两个亚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合并NAFLD患者并发ACLF的影响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与ACLF发生率以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使用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并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NAFLD组ACLF的发生率为48.00%,显著高于对照组。ACLF组和非ACLF组在年龄、MELD评分、血脂异常、HBeAg阳性、lgHBV DNA、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gHBV DNA、TBIL、PT、INR是CHB合并NAFLD患者并发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BeAg阳性、CHE、PTA是保护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gHBV DNA、TBIL、PT、INR与ACLF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HBeAg阳性、CHE、PTA与ACLF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年龄、lgHBV DNA、TBIL、PT、INR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分别与HBeAg阳性、CHE、PTA呈明显负相关(P<0.05)。贝叶斯网络模型显示:年龄、HBeAg阳性、PT、TBIL、PTA、INR等变量通过复杂的网络关系与ACLF建立联系,lgHBV DNA、INR、CHE与ACLF的发生有直接联系;节点治疗方式通过影响TBIL、PTA等中间节点联系,间接影响ACLF的发生。结论 HBV DNA滴度是CHB合并NAFLD患者并发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ACLF的发生以及控制ACLF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表明,HBV DNA水平与ACLF的发生有直接联系,且与多个节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可作为临床预判ACLF发生的重要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非酒精性脂肪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危险因素
贝叶斯网络模型
Keywords
hepatitis B viru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risk factor
Bayesian network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滴度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关系
黄洁婕
蓝婧
姚朝光
黄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