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凤山至凌云一带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与“6·28”震群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蒙荣国 荣明书 +1 位作者 邓忠 黄文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8-152,共5页
2010年6月28日至8月中旬,广西凤山县至凌云县一带发生3级震群活动(简称"6·28"震群,亦称凌云—凤山3级震群活动),该震群震源浅、频次高、烈度大、灾害重。"6·28"震群发生于包容式岩溶区,该区降雨集中,地... 2010年6月28日至8月中旬,广西凤山县至凌云县一带发生3级震群活动(简称"6·28"震群,亦称凌云—凤山3级震群活动),该震群震源浅、频次高、烈度大、灾害重。"6·28"震群发生于包容式岩溶区,该区降雨集中,地下水暴涨暴落,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外源水的控制,岩溶发育强烈,巨大洞穴多处可见,尤其发现多处岩溶反虹管。文章通过对地震时的表象现象调查及深入研究当地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发现"6·28"震群震区存在岩溶气爆地震及岩溶陷落地震的有利条件,并通过研究期间的监测验证,认为"6·28"震群存在岩溶气爆地震及岩溶陷落地震,属暴雨诱发的岩溶震群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8”震群 岩溶水文地质 岩溶震群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井水位潮汐效应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少文 张兵 +2 位作者 梁健 周坤 安静仪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4,共8页
对横县02号井水位和气压近9个月的观测数据采用小波变换进行长趋势变化和短周期变化的分离,然后利用Clark气压估计方法和固体潮估计方法,对其气压效应和固体潮效应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该井水位微动态信息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井孔具有... 对横县02号井水位和气压近9个月的观测数据采用小波变换进行长趋势变化和短周期变化的分离,然后利用Clark气压估计方法和固体潮估计方法,对其气压效应和固体潮效应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该井水位微动态信息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井孔具有较高灵敏度,能够观测到井水位的微动态变化。(2)该井气压效率为14.898mm/hPa、固体潮影响系数为-0.1511mm/μGal。本研究计算处理方法对井水位、气压观测数据的长趋势变化和短周期变化的分离效果明显,而且与单纯采用Clark方法相比,可以将气压和固体潮影响系数计算精度提高10%左右,在实际操作性上优于传统回归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气压 固体潮 小波分析 气压效率 固体潮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合山煤田岩溶发育规律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毛邦燕 许模 +1 位作者 白爱忠 黄润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5-208,共4页
通过对合山煤田区119个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地表岩溶出露的形态、位置、地下强径流带分布状况的研究,总结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循环交替... 通过对合山煤田区119个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地表岩溶出露的形态、位置、地下强径流带分布状况的研究,总结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循环交替作用等4个方面阐述区内岩溶的发育机制。结果表明:煤田区岩溶发育具有平面上的不均一性和垂向上的成层分布特征。前者体现岩溶在平面上发育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后者反映间歇性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及侵蚀、溶蚀基准面和可溶岩出露厚度的变化对岩溶发育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山煤田 岩溶 发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合山煤田岩溶发育规律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毛邦燕 许模 +1 位作者 白爱忠 黄润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7-140,共4页
通过对合山煤田区119个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地表岩溶出露的形态、位置、地下强径流带的分布状况的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岩溶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 通过对合山煤田区119个钻孔揭露的溶洞数量、线溶洞率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地表岩溶出露的形态、位置、地下强径流带的分布状况的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在垂向上和平面上岩溶的发育规律,并从区内岩石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水化学特征、水的循环交替作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区内岩溶的发育机制。结果表明:煤田区岩溶发育具有平面上的不均一性和垂向上的成层分布特征。前者体现了岩溶在平面上发育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后者反映了间歇性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及侵蚀、溶蚀基准面和可溶岩出露厚度的变化对岩溶发育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山煤田 岩溶 发育规律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触发2013年广西平果震群活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帅 潘黎黎 +3 位作者 严小敏 黄辉 李细光 李志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9-567,共9页
2013年广西平果地区发生浅源震群活动,目前对于该震群活动的触发机制还存在争议。通过研究区构造裂隙渗透性调查,发现NW向和近EW向断层或节理是深浅流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浅表流体沿通道下渗形成深部地下流体带,震前排泥库附近30 m高的壅... 2013年广西平果地区发生浅源震群活动,目前对于该震群活动的触发机制还存在争议。通过研究区构造裂隙渗透性调查,发现NW向和近EW向断层或节理是深浅流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浅表流体沿通道下渗形成深部地下流体带,震前排泥库附近30 m高的壅水使地下流体的温压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加速流体向右江断层带NW向次级断层和近EW向断层内部渗透。结合地震波形初动记录、ETAS模型μ值检验、震源机制解等,推断平果震群是构造因素以及流体参与并触发断层浅部活动的结果,其中震源深度大于3 km的地震主要是由于右江断裂带上盘构造背景应力较高且应力集中等原因引起,而小于3 km的浅部震群活动则主要是由以下2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触发:(1)深部流体渗透作用改变了断层结构面上的原有应力状态,降低了断层面的有效正应力和断层的有效强度,增强了断层深部流体压力,加速了浅部断层局部解锁滑动;(2)浅表流体与深部承压流体的水力联系、沟通和交换,改变了断层内部的温压条件和应力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岩溶 右江断裂带 平果震群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藤峡水库对广西盘龙铅锌矿矿坑涌水量影响预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忠 廖培涛 +2 位作者 秦平亮 唐勇臣 康志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矿井突水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中以岩溶水突水最为常见。大藤峡水利枢纽蓄水后,抬高了盘龙铅锌矿附近黔江的地表水位。矿山继续向深部开采,矿坑涌水危险进一步增加。文章基于Visual Mod Flow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 矿井突水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中以岩溶水突水最为常见。大藤峡水利枢纽蓄水后,抬高了盘龙铅锌矿附近黔江的地表水位。矿山继续向深部开采,矿坑涌水危险进一步增加。文章基于Visual Mod Flow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盘龙铅锌矿大岭矿段的数值模型,采用矿坑涌水量实测值以及多种矿坑涌水量计算方法对数值模型进行校验。通过模拟计算,预测大藤峡水利枢纽蓄水后对不同开采中段矿坑涌水量将会明显增加。为了降低矿坑涌水量,建议在黔江河近岸的3个倒灌口各建1个挡水坝,在大岭矿段东侧和西侧各施工1道灌浆帷幕。当帷幕体透水率为3 Lu时,止水效果可达44.21%~5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坑涌水量 数值模拟 盘龙铅锌矿 大藤峡水库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落漏斗曲线方程的西南岩溶区地下导水通道预测
7
作者 黄海龙 韦文光 +3 位作者 王家全 朱金海 杨鹏帅 李天雨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目的】为了揭示降落漏斗范围内导水通道存在的可能性,进一步为岩溶区塌陷治理、地下水绕流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方法】以广西盘龙铅锌矿区为例,采用降落漏斗曲线计算钻孔水位的理论(差)值,通过对比分析理论(差)值与实测(差)值的差异,... 【目的】为了揭示降落漏斗范围内导水通道存在的可能性,进一步为岩溶区塌陷治理、地下水绕流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方法】以广西盘龙铅锌矿区为例,采用降落漏斗曲线计算钻孔水位的理论(差)值,通过对比分析理论(差)值与实测(差)值的差异,结合现场钻孔信息与塌陷信息,开展岩溶区地下导水通道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准确的进行岩溶导水通道的预测。【结论】在形成稳定降落漏斗的岩溶含水层中,钻孔的水位实测值低于理论值(h_(实测)<h_(理论))时,或实测差值高于理论差值(Δh_(实测)>Δh_(理论))时,钻孔处存在岩溶导水通道;提出了降落漏斗的“衍射特征”,即漏斗影响范围内存在的相对隔水层改变了隔水层外测点的水平距离,改变后的距离应为l+r。降落漏斗的衍射特征能够准确揭示相对隔水层中径流通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区 裘布依假定 降落漏斗 导水通道 衍射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活动对巴马水晶宫洞穴环境及碳酸钙沉积物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2 位作者 吴夏 张碧云 潘谋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碳酸盐(钙)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和石毛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自2007年水晶宫开发以来,对巴马... 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碳酸盐(钙)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和石毛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自2007年水晶宫开发以来,对巴马水晶宫洞穴环境及碳酸钙沉积物景观等进行了监测,发现洞穴内流水、滴水、池水数量点减少;洞穴温度升高、湿度降低,CO_2浓度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减小以及普遍滋生(藻类、苔藓、蕨类等)灯光植物和洞穴景观表面的污染与变色污染、老化等现象。依据洞穴环境变化规律,提出有利于洞穴环境保护以及景观修复的相关措施,为科学合理保护开发旅游洞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旅游开发 环境变化 景观影响与修复 水晶宫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洞穴滴水与现代碳酸钙δ^18 O记录的环境意义--以桂林七星岩NO.15支洞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2 位作者 吴夏 张碧云 潘谋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705,共9页
现代洞穴动态监测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为洞穴碳酸盐(Ca CO3)沉积物—石笋的各种替代指标的解译提供可靠的依据,充分利用现代碳酸盐(Ca CO3)沉积物的各种替代指标,并与现代器测气象资料进行相互对比、并用以校正,是精确或定量解释石笋气... 现代洞穴动态监测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为洞穴碳酸盐(Ca CO3)沉积物—石笋的各种替代指标的解译提供可靠的依据,充分利用现代碳酸盐(Ca CO3)沉积物的各种替代指标,并与现代器测气象资料进行相互对比、并用以校正,是精确或定量解释石笋气候替代指标的关键。经对桂林七星岩15号支洞的5个滴水点进行了长达四个水文年(2008~2011年)的大气降水、洞穴滴水、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动态监测和研究,并探讨了洞穴滴水和现代碳酸盐(CaC O3)的δ18O与降水δ18O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洞穴滴水和现代碳酸盐(CaC O3)的年平均δ18O值非常接近降水的δ18O平均值,并具有与地表降水δ18O相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洞穴滴水和现代碳酸盐(CaC O3)的δ18O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的δ18O,即明显受控于降水的δ18O。在4个水文年中,现代洞穴次生化学碳酸盐(CaC O3)沉积物的δ18O值与滴水的δ18O值记录的年内(或年际)变化或多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四高峰(δ18O低值区)四低谷(δ18O高值区)的波动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际、季节性变化规律,显示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洞穴滴水和洞穴现代碳酸盐(CaC O183)沉积物的δO可以记录当地或洞穴上方的气候变化信号,即现代碳酸盐(CaC O3)沉积物的δ18O主要作为夏季风强度或降雨量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洞穴滴水 现代碳酸盐沉积 氧同位素 桂林七星岩15号支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河水人工补给洞穴滴水、碳酸盐(钙)沉积特征及景观恢复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美良 朱晓燕 +2 位作者 吴夏 张碧云 潘谋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6,共10页
岩溶旅游洞穴碳酸盐岩沉积物景观容易受到污染、风化,为了探讨受污损洞穴碳酸盐沉积物的修复方法以确保岩溶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对广西桂林七星岩No.15支洞距洞口约150m长洞段的滴水物化指标、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物进行了为期4年的监测... 岩溶旅游洞穴碳酸盐岩沉积物景观容易受到污染、风化,为了探讨受污损洞穴碳酸盐沉积物的修复方法以确保岩溶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对广西桂林七星岩No.15支洞距洞口约150m长洞段的滴水物化指标、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物进行了为期4年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该洞段的滴水主要源于抽取地下河水的水柜渗漏及降水补给,地下河水和滴水的电导率、[Ca^2+]、[HCO3^-]在4个水文年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雨季洞穴滴水电导率、[Ca^2+]、[HCO3^-]等显著降低,降雨稀释效应明显;(2)现代洞穴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雨季洞穴滴水量/速率、碳酸钙沉积速率加快,最大沉积量达0.8g/半月,洞穴入口约150m长洞段快速滴水碳酸盐最大沉积量达2~4g/半月,旱季碳酸盐沉积速率减少,最大沉积量仅为0.4g/半月;(3)抽取岩溶地下水经由地表补给洞穴滴水可提高滴水的电导率、[Ca^2+]、[HCO3^-]及CaCO3饱和度,促使大量碳酸盐(CaCO3)快速沉积,实现对洞穴受风化、污染景观的修复,新沉积的碳酸钙(CaCO3)还可以将基岩裂隙和洞穴内破损、破裂的钟乳石重新"粘结"起来,利于洞穴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水 洞穴滴水 碳酸钙沉积 景观恢复 桂林七星岩No.15支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小流域关键带含水介质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君 陈洪松 +4 位作者 付智勇 聂云鹏 连晋姣 覃常 文振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9-982,共14页
地球关键带(Earth`s Critical Zone)含水层结构的评估和量化对水文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然而,表征小流域尺度复杂关键带含水层结构仍存在巨大挑战。以桂西北喀斯特白云岩峰丛-洼地小流域(1.20 km^(2))为研究对象,共设置21条... 地球关键带(Earth`s Critical Zone)含水层结构的评估和量化对水文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然而,表征小流域尺度复杂关键带含水层结构仍存在巨大挑战。以桂西北喀斯特白云岩峰丛-洼地小流域(1.20 km^(2))为研究对象,共设置21条、总长度为12605 m的高密度电法测线,并结合水文地质钻井,解析小流域尺度含水介质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构造运动和动力变质作用导致小流域发育多条断层带,为岩溶含水介质(包括土壤、表层岩溶带和表层岩溶泉)的空间分布提供了物质和动力基础。断层带集中发育在洼地,具备良好的水动力和溶蚀环境,导致洼地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厚度高于坡地且与海拔呈显著(P<0.05)负线性相关关系。同时,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厚度空间耦合度高,呈显著正线性关系(R2=0.63,P<0.01),与坡面侵蚀和汇流以及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特殊的水-CO_(2)-岩石作用有关。岩溶泉出流于洼地或坡脚,其水文特征与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的分布及储水特性有关。该研究可为流域尺度岩溶含水层的表征及未来陆面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钻井 高密度电法 构造运动 地层岩性 峰丛-洼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邕江南宁市区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兴荷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2,共4页
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方法及概率法对邕江三个水质监测站的系列监测资料进行水质时空趋势分析,得出:①邕江水质为有机污染型并呈逐年下降趋势;②上游的南宁站水质优于下游的豹子头、蒲庙两站,为Ⅱ~Ⅲ类水;③豹子头、蒲庙由于受上游南... 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方法及概率法对邕江三个水质监测站的系列监测资料进行水质时空趋势分析,得出:①邕江水质为有机污染型并呈逐年下降趋势;②上游的南宁站水质优于下游的豹子头、蒲庙两站,为Ⅱ~Ⅲ类水;③豹子头、蒲庙由于受上游南宁市区5大排污口影响,水质较劣,分别为Ⅴ、Ⅳ类.对排污口形成的污染带水质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邕江水资源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肯达尔检验 趋势分析 概率法 时空变化 邕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龙铅锌矿区充水条件分析与基于GM(1,1)-Markov模型的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泳兴 卢丹美 +2 位作者 陈盟 王櫹橦 吴卫忠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共10页
岩溶水害是威胁矿山开采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以广西武宣盘龙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充水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灰色理论与马尔科夫理论等方法对矿区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夹... 岩溶水害是威胁矿山开采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以广西武宣盘龙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充水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灰色理论与马尔科夫理论等方法对矿区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含水层为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其富水性中等;岩溶含水层是矿区涌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其他充水水源还包括黔江、大气降雨和地表积水等,主要是通过裂隙、溶洞、采空区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等充水通道直接或间接充水;采用GM(1,1)模型、GM(1,1)残差模型和GM(1,1)-Markov模型对2010—2020年矿区涌水量进行预测,并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其中GM(1,1)-Markov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优,平均相对残差仅为1.96%,并预测得出202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该矿区涌水量分别为825.08 m^(3)/h、867.40 m^(3)/h。该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安全生产和涌突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铅锌矿区 充水条件 涌水量预测 GM(1 1)-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